中國現代管理科學學派的英文翻譯是中國現代管理科學學派(CSGS),其中管理是中文“管理”的拼音。中國人的管理思想非常豐富,涵蓋了管理、行政等英文單詞,沒有壹個英文單詞能完整準確地表達中文的“管理”;“管理科學”的豐富內涵無法用管理科學(MS)或行政科學(AS)來表達,只能用管理科學(GS)來表達。換句話說:
管理=管理+行政+...
管理科學(GS) =管理科學(MS)+行政科學(AS)+...
中國人學習管理和管理科學,不能簡單套用英語世界的概念,不能削足適履,廢武功,被綁架。孫東川教授等人主張構建中西文化相結合的管理學話語體系,爭取中國人在管理世界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他們提出管理是人類的第二類活動,是為第壹類活動服務的,是提高其效率和效益的(第壹類活動是生活和生產的運作)。這是壹個很有創意的基本定義。
圖1顯示了管理科學的內涵和結構。這是壹個豐富的知識體系,大大超越了西方的MS和AS。
CSGS有以下特點:
1.是中國的: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生長在中國的土地上,適合中國國情,能夠有效解決當代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問題。此外,中國人應該是創建中國學派的主力軍;
2.它是現代的:它利用現代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反映世界上最新的管理科學和管理成果;
3.它是先進的:博采眾長,推陳出新,綜合壹體;
4.它具有普遍性,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如此。
它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它有強大的生命力,會不斷完善和發展,永遠年輕。
建立CSGS的基本途徑是:洋為中用、古為今用、近為今用、綜合集成。其中,“為當代服務”是重點,其含義是總結中國近期社會實踐的經驗教訓,上升到理論層面指導當前和未來的社會實踐。所謂“近”,主要是指改革開放30多年——新中國60多年——中國* * *產黨90多年;“金”還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1911)-洋務運動(始於1860)-鴉片戰爭(1840)。
圖2是創作方式的直觀表示:“三室壹廳”的工作模式。
中國模式是中國學派的理論形態,中國學派是中國模式的實踐形態。實踐第壹,理論第二。只有實踐形式才能產生學術形式;有了“中國模式”,才有了“中國學派”。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尤其是經濟領域和管理領域。在管理領域,“中國模式”已經基本形成並不斷發展完善。CSGS應該由管理工作者和管理科學研究者積極創造和創造。
存在的壹切都是合理的(黑格爾)。發展的都是合理的,成功的更是合理的。中國模式存在、發展、成功,無疑是非常合理的。經濟發展與管理正相關,社會安定團結與管理正相關。雖然目前中國的管理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甚至是嚴重的問題,但我們應該把握大方向——基本肯定而不是完全否定中國的管理工作,同時克服缺點和錯誤,加以改進。
研究中國的管理學,在理論和方法上有所建樹,建立了壹個體系或框架,給它起了壹個名字——國內很多學者都想到了,也行動了。目前有各種名稱,如:和諧管理、和諧管理、中國管理、東方管理、中國管理、中層管理、中國管理科學、中國現代管理科學、中國管理科學、中國管理科學、中國現代管理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科學等等。雖然這些名稱從字面上看差別很大,但實際上學者們的願望是壹致的:研究中國的管理學,創造壹些理論和方法來改進和提高中國的管理學,為管理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CSGS有最大的兼容性。它是壹個大平臺(大舞臺),壹個聚會大廳,壹個大家庭。
CSGS是壹所大學和壹所學校的總稱。它可以也將會分成幾個小學。像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壹樣,CSGS將會有壹個新的百家爭鳴。
CSGS可以借鑒和移植中國系統工程學派的許多內容。
建立CSGS是壹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千軍萬馬的長期戰鬥。“幹”字當頭,又好又快地完成了我們當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孫東川教授和他的學術團隊相信,再過5-10年,中國的管理將會有很大的改善,CSGS的創造也將基本就緒。其實兩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CSGS將為世界管理科學寶庫增添富有中國特色的內容。1980年,孫東川開始從工科專業轉向系統工程與管理科學的教學與研究。因為他有很好的數學、運籌學、控制論的知識基礎,又有在企業工作的經歷,所以很快完成了轉型,成為新領域的領軍人物。
他推導出壹套PERT的等價計算公式,證明了確定關鍵路徑的必要條件和判別定理,提出了“最緊急路線”的概念和判別準則。PERT的應用研究已在壹些企業成功開展。
在系統模型、系統工程方法論和系統工程基本原理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進展。比如面對壹些教材中霍爾的三維結構,他追根溯源,找出了A.D .霍爾的原著,指出第三維應該是“專業維度”而不是“知識維度”(1983)。
孫東川教授先後編寫了三部系統工程教材: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教授主編的《系統工程簡明教程》(孫東川、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被推薦為“七五”期間全國工科院校試用教材;“十五”國家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系統工程概論》(孫東川、林福勇、孫凱),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應洛教授作序。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1版,2009年出版第2版。這本書每年都重印,總印數超過2萬冊。中國科學院規劃教材《系統工程基礎教程》(孫東川、朱貴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和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原理事長、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原主席顧研究員作序。科學出版社,2010。這三本教材在系統工程學術領域很受歡迎,影響很大,書中更多的內容被其他教材引用。
孫東川教授堅持按照錢學森的體系來闡述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他指出:中國系統工程學派已經形成——這就是錢學森學派,這是中國人民和系統工程學科的寶貴財富;他認為,系統工程在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系統工程在中國可以取得更大的輝煌;人類社會到了* * *資本主義就需要系統工程,壹萬年後也需要系統工程。系統工程將與時俱進,永葆青春!“中山文化”這壹重要創新思想是由孫東川教授在1998中提出的。1999-2001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99BJL048)“世界經濟壹體化背景下中山文化的現實意義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專家的鑒定意見是:“該項目正確且具有創造性,為研究孫中山先生開辟了新的領域,研究成果優秀,填補了‘中山文化’學術園地的空白,具有國內領先水平。”2001 11年初,基於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在澳門舉辦了“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暨中山文化研究成果報告會”,兩岸四地學者參加,會議開得很成功。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穗芳博士專程從夏威夷前來參加會議。
“中山文化”定義為孫中山先生投身國民革命40年的革命理論、價值觀和理念,以及他和以他為首的革命義勇軍在實現振興中華目標的艱苦奮鬥中所創造的革命精神、鬥爭精神和獻身精神,及其合理的延伸。
中山文化內涵豐富,包括:
(1)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論。孫中山先生著作10多萬字,國內外大量出版不同版本,影響深遠。孫中山先生在遺囑中特別指出:“革命尚未成功。我的全體同誌,必須按照余的總綱、三民主義和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工作,以實現它……”
(2)孫中山先生的價值觀和理念。孫中山先生的價值觀和理念不僅體現在他的作品中,也凝聚在他的鬥爭口號和題詞中。比如“振興中華”、“天下為公”、“天下壹國”、“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等等。為了培養革命和建設的人才,1924年春,他親自倡導創辦了兩所學校:黃埔軍校(武術學校)和廣東大學(文學學校)(1926年更名為中山大學)。他給文學院的題詞是“博學、好奇、有思想、有眼光、有毅力”。他在彌留之際呼籲“和平、鬥爭、救中國”。他說:“革命者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他認為革命者都是人民的公仆,偉大的總統也不例外。
(3)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風範、戰鬥精神和奉獻精神。孫中山先生人格高尚偉大,精神感人,追隨者眾多,永垂不朽。他在革命中不屈不撓,越是受挫越是興奮。我不知道他壹生中遇到了多少挫折,多次危及生命,但他從未退縮。很多親密戰友犧牲了,但絲毫沒有動搖他的革命決心。孫中山先生是勤政廉政的典範。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他籌集了大量的革命資金,但他從不為自己謀取任何私利,全身心投入革命事業。他的大哥孫梅先生失去了壹切來支持他的革命事業,從夏威夷州富人壹方的“毛夷王”變成了壹個貧苦的平民;1912年初,廣東省革命勢力推舉孫梅為廣東省省長,但孫中山拒絕批準。孫中山先生的遺囑是:“我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挽救我的家庭財產。所有的書、衣服、房子等。他留下的東西都送給了我的妻子宋慶齡作為紀念。余的孩子已經長大,可以自立了,希望能相親相愛來接替。這就尷尬了。”
(4)以上,特別是(2)和(3)還包括了孫中山先生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他的戰友、學生、追隨者等壹大批革命誌願者的傑出表現、創造和奉獻。他們奮勇跟隨,義無反顧,拋頭顱灑熱血,許多人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5)中山文化還包括1925孫中山先生逝世後上述幾點的合理延伸。這裏所說的“合理延伸”包括兩個方面。第壹,他的革命後繼者,特別是中國* * *黨員,為豐富和發展中山文化做出了貢獻,包括思想理論貢獻和革命實踐。其次是國內常見的社會現象,如大中城市的中山路、中山廣場、中山公園、孫中山先生雕像等;再比如,每年10月的112和3月的12,孫中山的誕辰和紀念日,都會在北京、南京、廣州等地舉行紀念活動。崔恒故居、廣州孫中山紀念館、南京中山陵、北京香山碧雲寺等。都是中國和世界人民參觀和欣賞的重要地方。中國到處都有中山文化氛圍,讓人懷念偉人,激發革命鬥誌。
中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孫中山先生留給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寶貴歷史遺產。
孫東川教授多次參加廣州、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全國性紀念活動和學術活動,積極弘揚中山文化。在他的推動下,澳門辛亥革命暨中山文化研究會、澳門辛亥黃埔會相繼成立,積極開展研究工作和社會活動。並擔任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常務理事多年。孫東川教授還開展了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省級勞改系統、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優秀的研究成果。
綜上所述,孫東川教授研究領域廣泛,成果豐碩。不過他自己也覺得有利有弊。缺點是不能在壹個方向上更進壹步,做出壹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客觀原因,他覺得很無奈,也很遺憾。)
所以他告誡弟子和青年學者,要和博士論文的題目壹起變老!千萬不要“打壹槍換壹個地方”。他號召青年學生向袁隆平院士學習幾十年,潛心研究雜交水稻精神;要做到:專註於無,睜大眼睛,勇往直前,持之以恒!
孫東川教授認為,市場經濟對教育和學術界的負面影響是浮躁,普遍的浮躁。很多角色都充滿欲望,壹切都以金錢為導向。他們賺了很多錢,但他們從不滿足。這樣,中國就不能被大學問了,他也不能當碩士了。面對這種情況我該怎麽辦?他認為,學習鄧小平同誌在改革開放之初提出的重要舉措,即“讓壹部分人先富起來”、“讓壹部分人先富起來”、“共同富裕起來”,現在需要大力倡導:讓壹部分人先安定下來,先學習!逐漸帶動越來越多的人靜下心來學習。這需要大學校長、教育部等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以及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
孫東川教授說:我願意把我的余生奉獻給CSGS,即使我只能做出壹點小小的貢獻,即使我只能鋪平道路。他認為老教授應該超越馬斯洛,上升到第六個層次:忘物忘我——勤於追求,學習不功利。
孫東川教授的座右銘:天道健康,君子自強不息!向洋冷眼看天下,熱風吹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