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學習女性心理與健康生活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學習女性心理與健康生活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1.性別意識的內涵性別意識是近年來國際社會流行的壹個新概念,即從性別的角度觀察和分析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分析和規劃性別,以防止和制服不利於性別發展的模式和措施。這是壹個觀察社會的新視角,是用變化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傳統的男女兩性及其規範,並對其進行重新思考和評價。目的是消除兩性成長中的文化壁壘和障礙,避免性別差異的擴大和加深,促進兩性的平衡協調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時代特征與人口意識、環境意識、人權意識同屬於現代意識的範疇。性別意識是對傳統男權社會規範下性別關系的壹種覺醒和挑戰。性別意識對性別的分析和規劃主要是從性別特征和性別角色方面進行的。性別特征是社會文化認可的性別特征,包括不同性別的外貌、行為和性格;性別角色是指社會基於性別差異而賦予兩性的不同行為期望和規範的總和。因為性別特質最能反映性別的本質,所以在性別分析和規劃中,人們大多分析傳統的性別特質,規劃新的性別特質。第二,性別意識的確立是大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內容。1.大學生人格的形成與性別密切相關。人格是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影響著壹個人的思想、行為和情緒,是支配行為的最本質、最核心的因素。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健康與人格特征關系最為密切,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能促進良好人格的形成。同時,不良的人格特征往往成為心理疾病的基礎。大學生和其他人壹樣,他們的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在受教育和與他人交往的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生理基礎是性別。性別本身只是區分不同性質個體的自然因素,但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它對個體的心理、行為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個體的人格,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性別在大學生的人格形成過程中壹直起著重要的作用。根據性別理論,我們知道人的性別可以分為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也就是說,每個人除了自身生理差異形成的自然性別外,還有社會生理差異形成的對男女的不同期望、要求和限制,包括群體特征、行為模式、職業分工、社會地位等。這種社會性別不僅僅是男女之間的不平等,更是在男女之間劃分出了鮮明的性別人格鴻溝。男人應該是工具性的!,主動!性格特質,而女性要有表現力!,被動!性格特征。有性別差異的大學生,從生命開始就生活在對自己性別的不同期待和塑造中,來自家庭和社會,包括幼兒園和中小學的性別教育。男女應該具有什麽樣的性格特征,已經內化到了他們的思想中。近年來對大學生性格的調查發現,學生普遍認為男性應該具備勇敢、剛毅、獨立、大膽的特質,而女性應該具備細心、整潔、溫柔、順從的特質。這些人格特質具有典型的性別因素,與社會性別規定的人格屬性模型不謀而合。同時,大學生的性別人格思想也積累成與性別視角期望相壹致的人格,即所謂的性別類型化人格。他們根據社會性別認可恰當的人格內涵,根據社會性別評價自己行為的合理性,努力使自己的人格符合社會文化的規定。性別圖式已經成為思想和行為的指導標準。由此可見,雖然個體性生理和心理變化存在差異,但大學生作為男女兩大性別類型,其人格特征還是非常明顯的,大多表現出社會期望與性別壹致的人格。大學生的性別和人格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人格是通過性別表現出來的,性別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格的形成和發展。2.可見大學生的人格發展是片面的,大學生的性別因素對人格塑造有很大影響。這是好事嗎?對大學生塑造健康人格有益嗎?答案是遺憾。健全人格的顯著特征是個體善解人意、有愛心、體貼利他、心胸開闊、寬容豁達、民主尊重、積極主動、積極進取、精力充沛,其外在的思想、行為和情感表達與內心和諧壹致。否則就會出現認知扭曲、情緒異常、行為失控等問題。作為社會的前沿,學生從進入大學的那壹天就開始為社會做準備。逐漸成熟的性心理功能使他們潛意識中對性別人格特征的概念更加清晰。他們在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也學會了真實!男人還是女人,追求男子漢氣概!還是女人味!。殊不知,這種學習和追求強化了性別特征的傳統文化,人格被有意無意地定位和發展,但本質是片面發展和扭曲發展。按照健全人格的標準,對大學生的現實人格進行了調查,發現他們不僅在頭腦中有著強烈的性別人格特質觀念,而且在行為上也有明顯的表現。他們認為男人是太陽,是山,是天,女人是月亮,是水,是地!;男人為金錢、地位、家庭奮鬥,女人為愛情而活!。他們在學習興趣、學習風格、休閑活動、性別特征、職業和發展期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相當壹部分人甚至認為這些差異是自然的、正常的。![1]1-2大學生中有句話,哲學叫女人走開!意思是充滿理性的哲學領域是男人的世界,女人無法涉足。顯然,大學生將健康的人格特質分解為不同的性別,過分強調為自然性別的人格特征,人格的發展方向與傳統的性別型人格相吻合。個性的片面發展給大學生帶來了心理沖突。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個性的片面發展,無形中會壓制異性人格特質的發展。這樣,個體就容易產生自我限制、自我壓抑,生活和精神上的困擾,以及更多的負面情緒體驗。傳統的性別人格認為男性應該孤傲、沈默,所以為了樹立大眾所期待的男性形象,男大學生極力掩飾自己的脆弱,容易導致焦慮、自卑和心理壓力,甚至人際交往出現問題。有的男大學生不容易與人溝通合作,適應集體人際環境慢,成長過程中容易被不適應的環境幹擾;傳統的性別人格認為女性應該依靠他們,但現實社會的激烈競爭不允許女性處於弱勢,所以壹些女大學生焦慮、抑郁、缺乏自信,容易焦慮,經常受到困擾,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這就好比美國學者瑪格麗特?米德在研究原始部落的性別和氣質時發現。因為特定社會存在著性別支配和性別限制兩種社會人格,任何壹個出生在這個社會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2】268可見,性別心理的社會化使大學生成長,不是按人來的!從完全意義上來說,人是被塑造的,只是帶著性別的標簽去操作,從而形成了片面的人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培養性別的過程就是壹個扭曲人格,把壹個完整的人培養成不完整的人的過程。3.性別意識教育是糾正大學生個性片面發展的手段。在壹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大學階段非常重要。從人格發展來看,此時的大學生身心?89?隨著快速發展,自我意識逐漸從分化、矛盾走向統壹,因此大學階段是人格完善和定型的關鍵時期,這壹階段接受的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當然,大學生是成年人,多年的教育和參與社團實踐形成了壹定的性格傾向。他們的心理觀能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表現出相同的品質,形成穩定的人格。但是,人格的穩定並不意味著不可改變。如上所述,社會環境是性別人格特質的決定因素,這說明人格也是可塑的,它或多或少地隨著現實環境的多樣性和多變性而變化。可以推斷,通過壹定的有效教學策略來改變大學生的片面人格是可行的。性別意識教育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壹。壹方面,大學生對性別問題產生了向往和自覺的探索。進入大學後,大學生對性別人格的認識都是因為傳統文化的沈澱,但現實環境的變化仍然讓他們對性別人格的定位充滿困惑和焦慮。為了把握自己,發展自己,他們渴望明確的答案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另壹方面,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證明他們特別需要正確的人格知識和觀念。如果沒有有意識的特殊教育,他們只能從傳統文化、個人經歷、社會職業及其分工的現實中吸收仍然錯誤的性別人格規範,再次投胎到歷史經典中,形成扭曲的人格。因為科學的人格知識無法自然生成。更何況,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梁,其正確的性別人格取向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發展,還直接影響到千千萬萬未來的家庭的質量和未成年人的發展,影響到男女平等的進程,影響到能否帶來新的文化氛圍。從性別意識這個概念本身,人們很自然地認為性別意識教育的目標是最終實現性別平等和男女和諧。目前高校的性別意識教育也是緊緊圍繞這個理想狀態來運作的。毫無疑問,這並沒有錯,作者只是認為這還不夠。性別意識教育還可以延伸到大學生的人格塑造上。這種塑造既不是壹般意義上的思想品德課中的心理素質教育,也不是壹般意義上的心理咨詢,而是從性別人格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換句話說,大學的性別意識教育應該立足於大學生的人格現實,對大學生現有的人格特質進行性別分析,消除前性別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不利於其心理成長的扭曲人格,著眼於大學生未來的成長發展規劃,使其逐漸成為完整的人。因此,嘗試從性別意識教育的角度來促進人格塑造是極其必要的。性別意識教育註意跟人走!,而不是壹個簡單的人!還是女人!從點上來說,要把大學生從傳統性別規範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發現個體人格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和幫助,特別是開發他們隱藏或退化的異性人格特質,讓大學生在大學社會化的時候也能擁有優秀的人格特質。總之,培養大學生人格的邏輯起點是壹個完整的人!高校性別意識教育應該而且可以成為糾正大學生個性片面發展的手段。從性別意識的角度塑造大學生的人格,主要是摒棄性別型人格,培養雙性化人格特質。根據美國心理學家貝姆的雙性同體概念,每個人都具有男性和女性兩種性別特征,應根據不同的情境靈活地展現不同的人格特征,表現出適合情境的恰當行為。男人可以不安,可以哭,可以表白;女人也可以果斷,積極,理智。男女都有傳統意義上男女的性格優勢,既堅強獨立,又溫柔細心。許多研究表明,能夠表現出雙性化的人在社會適應、情緒調節、壓力化解和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能力更強,心理發展和諧。在具體操作中,首先要引導大學生學習性別理論,開闊視野。糾正大學生對性別角色和性別特征的認知體系,並對其進行重構,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其次,給大學生賦權,不斷增強他們控制人格自我發展的能力。引導大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成長歷程,分析和質疑現有的生活經驗,促進其性別意識的覺醒。最後,鼓勵大學生重構新的人格特質,完善人格。要引導大學生打破性別壁壘,不受性別的限制和壓制,盡力發揮自己的潛能,培養雙性同體的人格特質,使人格得到全面發展。三、性別意識教育應註意的問題1。教育主體的性別意識現在,高校對大學生實施性別意識教育已經是壹種響亮的呼聲。然而,教育主體的性別意識問題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中國政府在#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以及#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 2010)?在課程、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中,性別意識應納入教師培訓課程!在中小學教育中已有所體現,但高校的反應單薄。
  • 上一篇:如何欣賞書畫?
  • 下一篇:安徽壽縣有什麽特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