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性知識主要是解釋事物是什麽、為什麽、怎樣,是個體能夠有意識回憶起來的關於事物及其關系的知識。
比如歷史事實、數學原理、觀點和信念都屬於陳述性知識的範疇。傳統的紙筆測試方法壹般用於測試學生的陳述性知識,包括填空題、是非題、選擇題、配對題、簡答題、分析題和說明文等。前四類屬於比較客觀的試題,後三類屬於比較主觀的試題。
除了傳統的紙筆測試,教師還可以使用訴諸口語的交際評價來測試學生對陳述性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壹)傳統的紙筆測試
1.客觀試題
客觀測試題壹般包括: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配對題。它的主要優點是:
更適合考察學生對事實性知識的掌握程度,但如果涉及得好,也可以用來評價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比如,有的試題先給學生提供壹篇短文、壹張數據表或壹幅漫畫,然後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材料回答問題,在指定的選項中做出選擇;
試題抽樣範圍大,可以容納大量的評價內容,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評價題;打分省時省力,更客觀;試卷編制者完全控制題幹和選擇題,因此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影響是可以控制的。
它的缺點是編譯試題要花更多的時間,所以學生可以猜題。
客觀試題的編寫壹般應遵循以下要求:
不要在考試說明中使用晦澀難懂的語言;標題中不要使用模棱兩可的語句;
不要在題目中使用生僻字或過於復雜的句型;
不要無意中給學生提供正確答案的線索。例如,正確項的陳述通常比錯誤選項的陳述長,真假問題的陳述中使用“從不”或“總是”等詞語;
不要在同壹個題目中考察兩個概念,壹個題目要圍繞壹個概念;
判斷題陳述中少用否定句,盡量不用雙重否定;
選擇題中,內容盡量放在題幹中,選項要簡潔;在選擇題中,要隨機排列正確答案出現的位置;
不要用“以上選項都正確”這個選項,可以用“以上都不正確”這個選項來增加題目的難度。
配對題(由說明、前提條件和反應項組成)的寫作要求通常包括:配對題的每壹欄都要由同質項組成;反應項多於前提條件;說明匹配要求和每個反應項可以使用的次數;所有的先決條件和響應應該在同壹個頁面上,等等。
2.主觀試題
所謂主觀測試題型,並不是指這種題型完全是主觀隨意的,沒有相對正確的標準,而是指在這種題型中,學生可以自由建構對問題的回答,他們有充分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感受。而且問題的答案可能不止壹個,學生有壹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和余地。
主觀題通常是簡答題、分析題和討論題,其優勢主要有:
更適合考查和評價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如思維組織能力、邏輯表達能力、維護自己立場和觀點的能力、整合觀點的能力等。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展現自己獨特的悟性;試題的編寫相對容易;它減少了學生猜測正確答案的機會。
它的缺點主要是:
考試涉及的教學題目少,試題抽樣數量有限;閱卷評分費時;評分帶有主觀性,老師很難對學生的答案做出穩定可靠的評分。老師對每個答案的評分可能會受到老師當時的心情、學生以往的成績、閱卷順序等變量的影響。
(二)交流評價
通過與學生交談,教師可以獲得許多關於學生學習情況的有用信息。我們很少把人際交往當作壹種“評價”,其實它是壹種評價方法。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使用的“課堂問答法”就是壹種典型的交際性評價。
其具體做法是: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提問,讓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內部標準判斷學生的答案,然後推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調整教學過程。有效的課堂回答必須遵循以下要求:
根據重要的教學目標提問;清晰、簡潔、直接地提問;不僅問那些主動要求回答的同學,也要問那些不舉手的同學;教師的提問要在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男生和女生、前排學生和後排學生之間平均分配;
問完壹個問題,耐心等待學生回答;表揚正確或高質量的答案。對於不正確或不完整的答案,教師應利用連續提問來探究學生的回答,幫助學生改進答案,或找出答案不正確的原因。尊重並鼓勵所有學校,不管他們的答案是否完整、正確或合理。
除了使用課堂問答的方法,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討論直接或間接評價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情況。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他們說的話可以提供很多關於他們學習成績和個人感受的信息。
在討論中,教師聽取學生的發言,觀察學生的反應,評價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此外,人們常說的“口語測試”(或口試)也是壹種有效的交際評價。在口語測試中,教師設置並提出壹些問題,讓學生思考並做出口頭回答。
然後,教師認真傾聽並理解學生的回答,並對學生的回答做出靈活的反應(如提問、探究等。),從而推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交際性評價的突出優點是它比其他類型的評價更自然、更隱蔽,能把評價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比如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發現問題,並立即糾正學生錯誤的概念或有缺陷的推理,從而有效地將“評”與“教”結合起來。
此外,在人際交往中,教師可以不斷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出進壹步的問題,從而深度揭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檢測學生的所思所想,這是其他評價方式無法企及的。
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交際性評價必須滿足壹定的條件。首先,流量雙方必須有相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這是互動交流的基本前提。其次,教師應致力於創造學生心理安全的評價環境。
只有讓學生感受到在壹個安全、信任的學習環境中,他們才能在交談中真正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教師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有價值的評價信息。再次,在交流中,教師的提問必須反映重要的學術目標,具有代表性,否則會因為抽樣誤差導致評價無效。
二,程序性知識獲取的評價
(壹)程序性知識的概念
程序性知識是關於“如何做”的知識,或者關於完成壹項任務的行為或操作步驟的知識。有時,人們稱這種知識為實用知識。
程序性知識往往嵌入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通過個體的外在行為顯現出來。因此,人們常常把“程序性知識”稱為根據某人將要做的事情來推斷某人所擁有的知識。
程序性知識有不同的類型和表現形式。通常人們所說的各種操作步驟和實用技巧都屬於程序性知識的範疇。
除此之外,各種“策略知識”(如學習策略、解題策略)都屬於程序性知識的範疇。戰略知識是關於“如何學習”、“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知識,是調節人的註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的知識,是控制人的學習和認知過程的知識。
(2)績效評估
如何評價學生對程序性知識的獲取和掌握?常見的方法是觀察學生實際從事壹項活動或完成壹項任務的具體行為,然後根據事先約定的成績標準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
表現性評價的根本目的是考察學生將知識和理解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能力。學生能背誦課堂規則,並不意味著他們能在課堂環境中執行課堂規則;學生可以編寫壹系列的操作步驟來保證實驗的安全性,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下真正演示這種操作技巧。
績效評估已廣泛應用於以下領域:
溝通技巧(如寫作、朗讀、演講、辯論等。)、操作技能(如握筆、組裝儀器、使用剪刀、解剖青蛙、打字等。)、運動技能(如罰球、蛙泳、跨欄等。)、概念展示(如搭建和開發電路和閉合電路、識別未知化學物質、總結實驗數據等。),以及社交和情感技能(如*)
表現性評價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檢測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對程序性知識(即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
認知心理學研究認為,所有的認知任務都需要兩種知識,即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某些類型的程序性知識(如與他人壹起寫作、發表演講、與蔡羽討論、演奏樂器、表演戲劇、跳舞、展示運動技能、操作實驗、安裝設備和使用計算機等。)都很難用傳統的紙筆測試來評價,只能通過表現評價來檢測。
然而,績效評估也有其不足之處。設計表現評價任務,制定學生行為表現的評分標準(或量表),實際評分過程會消耗老師大量的時間。
三,學生情感發展的評價
(壹)評價學生情感發展的重要性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比認知的發展更重要。雖然很多人在智力上並不是“天才”,但由於他們的強烈動機、堅持和勤奮,他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反,有些人很有能力,很聰明,卻因為缺乏自信、興趣或堅持而不敢迎接挑戰,最終陷入平庸。
情感態度不僅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變量。因此,教學必須關註和評價學生的情感狀況。但在現實中,很少有教師意識到培養學生情緒和態度的重要性,更沒有教師評價學生的情緒狀態。
壹般來說,學生情感發展的評價涉及以下評價維度:
(1)學生對學科的態度。教學結束後,學生對教師所教學科的態度應該比教學之初更加積極。至少,在教學結束時,學生應該停止報告對這門學科的消極態度。
(2)學生的學習態度。好的學校教育應該讓學生熱愛學習,感受和體驗發現、探索和創造的快樂,體驗知識本身帶來的愉悅,而不是厭惡學習或逃避學習。
(3)對自我的態度。好的學校教育應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
(4)對待他人的態度。同學們要和班裏其他種族、國家或宗教團體的同學好好相處,互相學習,進步提高。
(二)收集有關學生情緒狀態評價的信息。
1.問卷調查
常用的問卷調查方法是李克特自我報告量表。使用Lickert自評量表時,必須要求學生匿名回答問題。在完成情緒自評量表時,許多學生會按照老師的預期進行反應,尤其是當學生認為老師會跟蹤他們的反應時,他們會更傾向於做出“社會認同反應”。
此外,問卷不宜過長,會引起學生疲勞和厭倦;而且問卷中的問題並不能“誘導”學生做出妳想要的答案。但是,李克特自我報告量表並不是評價學生情緒傾向的唯壹方法。比如學科排序法,簡單有用。
2.軼事記錄法
日常觀察可以為教師提供很多關於學生情緒狀況的有用信息,記錄日常觀察信息的常用方法是軼事記錄。這種方法是指教師把自己觀察到的,他認為特別重要或有意義的,關於學生的教育事件或片段,用簡短的文字記錄下來。
好的軼事記錄應該保持對事實的客觀描述,而不是解釋學生行為的意義。
軼事記錄法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描述自然情境下的真實行為。軼事記錄除了描述學生的典型行為外,還有助於收集學生個別但非常重要的行為。軼事記錄法的缺點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壹個系統的觀察記錄。
此外,通過軼事記錄很難客觀地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行為,教師的觀察可能會受到與性別和種族相關聯的刻板印象的影響。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和情境下表現不同,很難獲得足夠的、有代表性的行為樣本。
3.同行提名法
在領導力、關心他人和合作學習方面,學生往往比老師更了解壹個學生的長處和短處。作為壹個外部觀察者,教師很難觀察到學生與同伴之間的個人互動。
因此,在某些方面,采用同行提名法(也稱同行評價法)更為有效。同伴提名法的具體做法是向學生呈現壹系列簡短的行為描述,並要求他們寫下最適合每種描述的學生的名字。
4.個別訪談法
面對面、壹對壹的個別面試作為壹種自我報告的方式,有以下優點:壹是靈活,面試官可以提問,可以澄清問題;它可以為受訪者提供解釋或擴展問題的機會。
其次,面試官可以觀察受訪者,關註與他們的回答相關的感受,他們似乎在回避的話題,以及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或領域。
最後,訪談不僅可以收集受訪者的信息,還可以與受訪者分享壹些信息。
雖然個別面試壹直是獲取學生自述信息的理想方式。但是,個人訪談非常耗時,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信息往往不規則。有效利用個人訪談的前提是個人不僅願意,而且能夠準確報道。
(3)撰寫綜合評價信息的評論。
學習通常采用“質性評價”的方法,即教師給學生寫“學期操行評語”。
這種評價壹般是根據平時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按照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對學生在壹定時期內的實際表現進行綜合評價。雖然這種評價也包括學業評價,但重點主要是學生的情緒、態度和品行。
給學生寫“學期操行評語”的總體指導思想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而不是簡單地給學生貼壹個標簽,告訴他們是好是壞。他的要求是:
1.基於事實。這是老師寫好學期復習的基本前提,需要老師隨時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行為。通過家訪、個別談心、傾聽老師和同學的反應,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性格特點,為學生建立個人成長檔案。
2.剛剛好。評論的內容要恰當,不能誇大或縮小,切忌壹概而論,要麽充分肯定,要麽全盤否定。對此,教師應自覺克服“刻板印象效應”和“光環效應”對學生評價的不利影響。
3.有的放矢。壹篇好的學期復習要具體說明學生發展進步的突出優勢和不足,對學生提出具體可行的期望、建議和要求。那些籠統、模糊、籠統的評語,對學生的發展進步沒有任何作用。
4.以鼓勵為主。壹個好的學期復習應該激勵和鼓勵學生。所以,評語要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優點和進步,給學生充分的信任,相信他們能變得更好。這就要求老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避免亂給學生貼標簽;允許學生犯錯,給學生改正的機會;對學生無原則的小錯誤給予足夠的寬容和理解,不要過於苛刻。
5.因人而異。因為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不同,寫評語也要靈活,做到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