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華瑰寶,在形式上它包含了太極拳架(套路)與太極拳推手兩大部分內容。傳承與弘揚太極拳推手這壹中華民族的精髓,是國家以及民間太極拳傳人和愛好者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1979年國家制定了第壹部《太極拳推手競賽暫行規則》,2015年國家又頒布了《武術太極拳推手競賽試行規則》。國家體委也曾於1994年至2003年將太極拳推手確定為國家武術競賽項目,但是也僅僅維持了十年的時間即被迫暫停了比賽。究其原因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太極拳推手技法的限制導致太極拳推手比賽缺乏觀賞性。
什麽是太極拳推手?在概念上把太極拳推手做壹個定論,時至今日應該還沒有壹個權威的說法。但是按照目前所公認的《太極拳論》以及眾多的太極拳家留下了的論述來看,太極拳推手是以“棚、捋、擠、按、采、挒、肘、靠”技術八法為核心的,在粘連黏隨的基礎上運用聽、問、化、引、拿、發的技巧來進行二人對練的壹種訓練方式。是對太極拳套路的壹種檢驗。太極拳推手訓練的目標是破壞訓練對手的中心,使其失重跌倒。“棚、捋、擠、按、采、挒、肘、靠”技術八法基本不具有直接對訓練對手的身體甚至生命造成傷害的危險。那麽,按照這種傳統意義的太極拳推手規則來進行比賽,或倒地、或出圈、或出現第三支撐就算得分,缺少類似拳擊賽場上的“KO”沸點,觀看者就會感覺過於溫柔而乏味。即使是竟賽者運用技術八法使其對方跌倒,那也是在壹瞬間的事,作為愛好者可能會看出壹點門道,但是作為壹般的觀眾就難以看出其中的技法而失去熱情。任何壹個竟賽項目,失去了觀眾,那就失去了竟賽的意義。
太極拳推手參賽者突破技術八法,使竟賽顯得不倫不類,觀者吐槽。
在競技場上,太極拳推手畢竟是壹場竟賽,竟賽就是以取勝為目的的,所以無論規則怎樣限制,竟賽者都會極盡全力在場上拼搏,難以控制自己行為動作在“棚、捋、擠、按、采、挒、肘、靠”的技術八法之內,往往在太極拳推手比賽場上,都會出現使用蠻力、頂牛、抓扯、抱摔的現象,其結果往往是力大勝力小,體壯勝體弱。這又不符合傳統太極拳推手所追求的以弱勝強,以小勝大,四兩撥千斤的本質特征。這就難怪壹場太極拳推手比賽下來,觀者都要吐槽:這哪裏是太極拳推手嘛,明明是摔跤比賽。
太極拳推手竟賽難以顯現太極拳推手深邃的文化內涵。
太極拳推手之所以在東方這塊土地上誕生,是離不開中華民簇傳統文化思想影響的。中華文化歷來講究內斂、含蓄,不像西方人那樣直接、外露,張牙舞爪。比如在文學方面:西遊記裏面的孫悟空壹個筋鬥可以翻十萬八千裏,但是他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他盡管可以七十二變,在觀世音面前也是乖乖地作揖磕頭。又如在紅樓夢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語言中,罵人從不現壹個“臟”字。不像美國的競選總統辯論,特朗普惡心西拉裏,直接就說她“是壹個惡心的女人”。在哲學方面:中國的《易經》、《道德經》等提出了“壹分為二”的宇宙發展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強調“陰陽***存,陰陽互孕”的相對論觀點。在這樣的傳統文化的土壤上,太極拳這種外表軟綿綿的拳才得以誕生。太極拳的 “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小勝大、四兩撥千斤”的核心思想;“彼不動己不動,彼欲動己先動”的後發制人的倫理思想,無不包含著傳統中華文化影子。“階及神明”是太極拳追求的最高境界,習練者在“招熟”“懂勁”的階段,被推上了太極拳推手擂臺,在“取勝”的意識驅使之下,是很難保持住“內斂、含蓄”而不得不顯現出自己的原形來的。所以,太極拳推手比賽場上往往出現使用蠻力、頂牛、抓扯、抱摔的現象就不奇怪了。賽場上是難以顯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影子的。
二、傳統太極拳推手在當代遇到了什麽問題
延續了數百年的太極拳推手,走到了今天,給當代提出了這麽壹個問題:“太極拳推手”究竟是壹種對練形式,還是壹種體育競技運動。”我們來看看當代的許多太極拳研究者們對太極拳推手所下的定義。余功保編著的《中國太極拳辭典》中對“太極拳推手”壹詞的註解是:“太極拳對練形式。以雙人鍛煉為主。------傳統太極拳推手經常在師生之間和學員之間進行。現代武術比賽中設立了太極拳推手項目,------制定了《太極拳推手竟賽規則》”。(明確了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對練形式,而不是體育競技運動)。王誌均編著的《中國太極拳史》中對太極拳推手的定義是:“壹種中國古代民間個體徒手技擊術”。(回避了現代太極拳推手的競技問題)。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太極拳推手教程》中對太極拳推手的定義是:“------用以體認太極拳體用兼備,由術入道的訓練形式。”同時強調:“太極拳推手和太極拳推手競技運動不同。太極拳推手競技運動,簡稱太極拳推手運動,是指在競技體育的背景下,以競賽規則為準則的對抗競賽活動。太極拳推手主要指承傳太極拳傳統訓練的壹種練習形式。”(明確了傳統太極拳推手是由術入道的訓練形式,並和現代太極拳推手競技運動本質的不同)。
正本清源,再看看歷來太極拳的經典論著《太極拳論》的闡述:“人鋼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行。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這裏講的是太極拳推手要粘連黏隨而絕非對滯頂牛。“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太極拳推手學習的三個過程:“招熟”、“懂勁”、“ 階及神明”,不是可以短時間裏所能夠掌握的。“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者。”太極拳推手之外的拳種技藝很多,但都是壯的勝弱的,力大的勝力小的,這些都是先天生就而不是後天努力訓練出來的。“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進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裏。學者不可不詳辯焉。”太極拳推手就是要忘掉自我而隨著形勢的變化為變化,如果不是潛心而專註地壹步壹個腳印的學,只是貪多求快,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學習太極拳推手必須要註意。
從以上眾多定義的闡述中可以看出,傳統太極拳推手絕不是壹項體育競技運動。但是當代為了弘揚和推廣太極拳推手,又確實存在把太極拳推手納入了體育競技項目的狀況。這就為當代太極拳推手的研究者們給太極拳推手下壹個準確的定義出了壹個很大的難題。也就是說,如果把太極拳推手納入體育競技項目,可以更廣泛地推廣傳承太極拳推手運動。但是這又不符合具有中華民簇文化特色的傳統太極拳推手的本質特征。如果太極拳推手沒有竟賽活動,那又怎樣來體現太極拳推手的技擊功能,怎樣體現太極拳的“拳”的含義呢?
三、按照 辯證唯物主的觀點來解決問題
辯證唯物主義講的是壹切物質都是在不斷運動和變化的。質量互變規律是指事物發展的規律。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層面推廣的“簡化太極拳”,在全國各地開展得蓬蓬勃勃。盡管是徒有其表,但也仍然是被叫做“太極拳”,仍然被眾多百姓所認可。所以,國家層面的以及各個省、市、地方、民間搞的太極拳推手競賽,也是盡可以開展的。但是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太極拳學者專家都必須承認的壹個事實,就是在當代的太極拳推手競技場上,這種“太極拳推手”,就是壹種體育競技運動,它繼承和體現了傳統太極拳推手的技擊部分的特性。因此,在國家層面制定《武術太極拳推手競賽規則》時,應該實事求是的針對具有現代新概念的“太極拳推手”的特性來制定規則,適當的放開“棚、捋、擠、按、采、挒、肘、靠”技術八法的限制,融入摔跤、擒拿等體育運動項目的特有元素,使其成為:即具有傳統太極拳推手的部分特征,又能夠區別於其它的拳擊、摔跤、散手等體育競技項目;即具有觀賞性,又能夠傳承和弘揚傳統太極拳推手的嶄新的體育競技運動項目。
那麽,我們具有中華民簇文化特色的傳統太極拳推手是否就此變味而逐漸消失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具有中華民簇文化特色的傳統太極拳推手將仍然得到傳承和弘揚,不過它的土壤是在民間,而不會是在競技場上。
為了把傳統意義的太極拳推手與現代“太極拳推手”在用詞和概念上加以區分,我認為用“太極推手”壹詞來界定、規範傳統太極拳推手的內涵與外延更為妥當。即傳統太極拳推手就是現代概念的“太極推手”。為了闡述的方便,本文在具有現代新概念的“太極推手”和“太極拳推手”的文字中加上“”引號,以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太極拳推手。
四、現代概念的“太極推手”在民間
用“太極推手”壹詞來代表傳統意義上的太極拳推手,在字面上更為簡潔與妥帖,在內涵和外延方面也能夠完整顯現傳統太極拳推手的本質特征。“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拳論》的第壹句“無極者”就沒有“拳”字。“太極”壹詞最早見於《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這裏的“太極”是代表宇宙的萬事萬物按照“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演變進化論的觀點。《太極拳論》“太極者”中的“太極”也代表“壹陰壹陽之為道”的中國傳統文化認為的相對進化論的說詞。所以我們應該明白“太極拳”壹詞中的“太極”是事物的本質,而“拳”是“太極”的載體。那麽,我們用“太極推手”壹詞來表達傳統意義上的太極拳推手;更為抽象、含蓄,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在現代概念中把“太極推手”與“太極拳推手”區分開來,更有利於傳承與弘揚太極拳推手。“太極推手”少了壹個“拳”字,更加體現出傳統意義上的太極拳推手追求“階及神明”的“道”的本質。我特別贊同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太極拳推手教程》中對傳統太極拳推手所下的定義:“------用以體認太極拳體用兼備,由術入道的訓練形式。”這裏的“術”是指“太極推手”的表象, “道”是指“太極推手”的本質特征。“太極推手”的核心內容是“意”。“ 用意不用力”“四兩撥千斤”是“太極推手”特有的特征,通過這種訓練方式,最終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曾經有人說太極拳是“水拳”,是因為它具有“水”的特性,即與萬物不爭而潤萬物。所以我們要以“道”而不是“輸贏”來論“太極推手”。
“太極推手”訓練目的是什麽呢?具體的說,通過這種由術入道的訓練:達到習練者的頭腦清晰。習練太極拳架“太極推手”要求心無旁騖,在頭腦裏達到壹種虛靈明靜的自然狀態,這時習練者會感覺到頭腦特別清晰;達到習練者的身體健康。堅持習練太極拳架“太極推手”,內可以“按摩”五腑六臟,氣血暢通,外可以靈活身段,避免減少意外的發生,延長壽命;健全強大的心理。通過習練“太極推手”,可以從中悟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互孕、陰陽***存的道理,做到遇弱不欺、遇強不畏的中庸之道;豐富人生生活。“太極推手”強調身心都要松、空、圓、柔、活,兩人對練“太極推手”不會對身體以及生命造成威脅,不會對心理造成任何負擔。所以說太極拳“太極推手”是任何體育項目都不可比擬的。它適合各種年齡、層次的人參與,家庭成員***同參與,和諧家庭關系,與推友壹起推手,推出健康、推出和諧、推出中華民簇的興盛。
每壹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空空的、圓圓的、柔柔的來,在世間幾十年後逐漸負擔滿滿、由柔變僵。習練太極拳架“太極推手”就是要達到壹種人的自然回歸。所以習練太極拳架“太極推手”是現代人必修的文武之道。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社會中,急功近利、舍近求遠、心緒浮躁是現代人普遍的現象。習練“太極推手”學習氣沈丹田、舍己從人,經過“招熟”、“懂勁”階段達到“ 階及神明”層次的,那是太極者為之奮鬥的目標。那些質疑太極拳能否打人,以及像“顏某”等,對“太極推手”不著邊際的神話般表演,都非真正的太極者。所以,傳承與弘揚“太極推手”的歷史任務即復雜又繁重,我們必須要正本清源,緊緊抓住“太極推手”的本質特征,潛心研究、堅持習練、承前啟後,做壹個真正的太極者。
四、現代概念的“太極拳推手”在競技場
“太極拳推手”比“太極推手”,多了壹個“拳”字。“拳”字本身就含有“力量”的意思,所以把適當的放開“棚、捋、擠、按、采、挒、肘、靠”技術八法的限制的太極拳推手竟賽運動,用“太極拳推手”壹詞來表達,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太極拳推手”有了反應它自身本質特征的定義,就可以名正言順確定它的體育競技運動的身份,名正言順的據此制定《武術太極拳推手競賽規則》。使其逐漸成其為壹項具有較廣泛群眾性的、能夠反應出中華民簇血性壹面的、嶄新的體育競技運動。從單項體育竟賽項目走向全運會、亞運會以及奧運會。
綜上所述,在概念上將“太極推手”和“太極拳推手”加以區別,是十分必要的。 “太極推手”生存發展於民間,“太極拳推手”展現於賽場,壹文壹武、壹陰壹陽,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轉化、***同發展。不僅有利於傳統太極拳推手的傳承與弘揚,更有助於中華民簇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