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2年,印度教徒輪流在四個聖地舉行儀式。
對其他人來說,這壹切就像奇跡壹樣不可思議。什麽樣的力量能讓信徒來到這個千變萬化的大川部,感受到它帶給人們心靈的神聖和震撼?
前來朝聖的人們在橫河邊紮營。清晨,人們在臉上抹上朱紅,放上香灰,合掌祈禱,扶老攜幼到達河岸。此時的恒河冰冷刺骨,但教眾認為寒冷可以洗刷罪惡,加速輪回。
男信徒不顧寒冷,幾乎全裸下水;女人也穿貼身的衣服。小壹點的孩子哭著不想下去,而母親則用壹個銅鍋托著河水沖到孩子頭上,然後和孩子壹起按進了河裏。對於壹些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他們人生中的第壹次聖浴。只有勇敢面對,他們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印度教徒。
太陽已經完全從東方升起,河水是金色的,岸邊擠滿了人。其實只要沿著橫河看公路橋,就能看到壹望無際的帳篷伸向遠方。只有70萬人口的小城市阿拉哈巴德要在6周內接待7000萬朝聖者,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壹項艱巨的任務。
為確保大會順利舉行,當地政府搭建了27座浮橋、50多萬頂帳篷、2萬多個臨時廁所,安排了8000多名保潔員滿負荷工作。即便如此,按照每人占用1㎡河灘面積計算,壹次只能安排25000人在水中洗澡1分鐘,然後趕緊換班。
在大會期間,許多苦行僧、聖人和在喜馬拉雅山修行的瑜伽士來到這裏。除了在恒河沐浴,他們還舉行哲學辯論、祈福大會和各種慶祝活動,非常熱鬧。
每天傍晚,信徒們會隨著鐘聲走向河邊的祭壇。人們捧著香,唱著挽歌,等待壹個千年不變的大祭祀。身著金紅色服裝的婆羅門祭司們,高舉著神聖的聖火,在眾人祈禱的目光下,邁著優雅的步伐走上祭壇...當太陽的最後壹道光消失在西方的天堂,岸邊漸漸變得燈火通明。主碼頭神聖的鐘聲已經敲響,不斷有人再次來到這裏。祭祀的鐘聲越來越響,越來越急,信眾越來越多。伴隨著祭祀的鼓聲,主唱和樂師們都在原地誦經。喇叭裏慢慢傳來悠揚的歌聲,14年輕帥氣的婆羅門祭司走上了神壇。
在首席牧師的帶領下,牧師們面向恒河站成壹排,唱著頌歌,隨著音樂拍手。音樂中,祭壇周圍煙霧繚繞,高貴的祭司們逐漸舉起6000年前流傳下來的聖火。信徒們齊聲歌唱,最後都沈浸在無盡的神聖莊嚴的氣氛中。從孟加拉灣到加爾各答,整個恒河之旅還是比較滿意的。無論是仰望恒河源頭岡仁波齊聖山,還是遇見轉山的香客,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文明的巨大差異。
在很多人眼裏,恒河幾乎是“汙染”和“汙穢”的代名詞。平日裏,總能看到印度“賤民”用手攪拌著壹筐筐牛糞,倒進恒河。即便如此,印度人仍然用恒河水刷牙、洗臉、洗澡,卻對漂浮在河上的垃圾和腐肉視而不見...在這裏,最骯臟的環境和最聖潔的靈魂融為壹體,令人費解,令人感慨。
恒河節是壹個精神奇跡。壹位信徒告訴我:“河祭發自內心。只要是真誠的,即使是單純萬能的恒河也能感受到。”漫長的儀式從第壹夜持續到午夜。隨著河祭的聖火漸漸熄滅,香火散去,鐘聲褪去,歌聲停止,人們幸福地離開了。偉大的恒河靜靜地等待著另壹個黎明的節日。恒河在印度教徒眼中是壹條神聖的河流。恒河的水可以洗去罪惡和煩惱,所以在恒河裏洗個大澡是印度教徒最向往和享受的事情。最大的沐浴應該說是印度教的嗎哪廟會。每次都有幾千萬人參加沐浴,每十二年輪流在各個聖地舉行,所以能遇到壹次並不容易。然而,縱觀恒河,無論上、中、下遊,無論春夏秋冬,總有印度教徒整日沐浴。然而,在蘇平最壯觀的是瓦拉那希的恒河晨浴,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朝聖者和遊客的目的地。
瓦拉納西是恒河上最大的聖城,河岸的景色十分壯觀。瓦拉納西的恒河河岸長6.7km,瓦拉納西有64個碼頭,當地人稱之為“卡德”。這些卡片據說都是虔誠的印度教徒捐的,捐的越多,積累的善也就越多。最迷人的是幾十盧比租壹條船,漂到恒河中央。賣貨的商販會明白,這是壹個很好的賺錢機會。他們還劃著小船跟隨大大小小的遊船,向遊客出售各種商品,包括用樹葉、念珠、香木制成的河燈和各種手工藝品。遊客們在商販的吆喝聲中將河燈投入河中,恒河變成了深藍色的銀河,閃爍著無數的星星。更美的風景即將出現。東方欲白,淡淡的霧氣慢慢散去,壹輪紅日迸出。岸邊陡峭的建築披上了金色的衣服,河面泛著金光。再看岸邊的河水,正在沐浴的男女老少都進入了忘我的境界。有的手忙腳亂地站在齊腰深的水裏,享受洗漱;有的雙手合十,太陽在默默祈禱。安詳的臉是金色的,靈魂的凈化顯露出來。還有的停下腳步,屏息潛入水中,生怕聖水洗不掉自己的罪惡;身著緋紅黃色的印度教祭司和赤膊上陣的虔誠信徒遷徙到岸邊的石頭上閉眼;瑟瑟發抖的孩子在父母的水罐下接受濺頭清洗;沐浴後,穿著紗麗的女人們可以在人海中換上幹衣服,而不暴露她們的身體。
也許是她太妖嬈太美,印度教徒願意相信這條河是他們最崇拜的濕婆神頭發上的水滴滴落在他們腳下,然後匯聚而成。恒河在信徒眼中是壹條幹凈的聖河,盡管事實上這條河相當渾濁。但信徒們仍然相信,在恒河中沐浴可以洗去自己身上的汙穢和罪惡。也許再臟的河也沒有世界那麽鹹。他們還相信,管理死者“時限”的濕婆神經常在恒河岸邊巡邏,任何人死後在這裏火化,都可以避免輪回之苦,直接上天堂。因此,印度教信徒將此地視為天堂的入口,壹生中至少會去恒河沐浴凈身壹次。因此,每年都有壹百多萬印度教徒來這裏沐浴凈身,舉行大規模的宗教集會。
每天清晨,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無論男女老幼,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都會來到恒河,懷著虔誠的心情走進恒河,沐浴壹番,為的是用聖水洗去自己的汙穢或罪惡,從而達到超越凡人生命,死後在天堂永生的願望。印度教徒是如此虔誠,用恒河水“洗去自己的過錯”是壹種莫大的安慰和榮耀。在瓦拉納西城的月牙彎兩側,歷代王朝修建了64座階梯式碼頭,供人們做冰浴禮拜。
壹個不需要防盜門的民族,是壹個深具尊嚴的民族。也許印度教的和平傳統,以及甘地的非暴力,最有可能在這個國家的清潔和溫和中成長。壹部叫《甘地傳》的電影,甘地是個謎壹樣的人物。這個骨瘦如柴的老人,總是禿頂赤腳,自己紡紗,自己種糧。為了抗議不合理的鹽稅,他曾經拒絕和男女老少壹起吃英國鹽,壹路走到海邊自己把鹽曬幹過濾。他推翻英國殖民統治是歷史性的壯舉,他不需要軍隊,也不需要巨款。壹旦他下定決心,剩下的就是悄悄地走出家門,進行壹次和平的遊行。他從壹個村莊走到另壹個村莊,從壹個平原走到另壹個平原,他身後的隊伍像滾雪球壹樣越來越壯大,直到覆蓋了整個地平線,幾乎是整個民族。當他們遇到軍隊、刺刀和棍棒的封鎖時,他們寧願犧牲也不願抵抗。他們只是默默地走上前去,讓自己血淋淋地倒在刺刀和棍棒下。第壹排倒了,第二排又上去了;第二排倒了,第三排上去了...直到在場的所有記者都閉上了眼睛,直到所有壓迫者的眼睛和手都在顫抖,直到他們驚恐地逃離了這些手無寸鐵的人,最終交出了權力。
作為印度的靈魂,甘地不像俄國的列寧,中國的毛澤東,南斯拉夫的鐵托,古巴的格瓦拉。他壹言不發地完成了印度的獨立,這是20世紀的政治奇跡和神話之壹。
這裏的節日也和國內不同:街上沒有車水馬龍,卻有點出奇的昏暗和人煙稀少;沒有杯子和杯子,但所有的餐館和廚房都關門了——這是禁食壹天迎接新年的傳統習俗。他們不以肉欲的放縱來慶祝,而是以欲望的停止來慶祝。他們的饑餓是神聖的,幸福和記憶。這種歷史悠久的饑餓,從父親對女兒的饑餓,兄弟對姐妹的饑餓,兒子對母親的饑餓,妻子對丈夫的饑餓,主人對客人的饑餓,朋友對朋友的饑餓,人們對樹木和土地的饑餓,成為他們世代相傳的神秘儀式,成為他們盛大節日的壹部分。
也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來世,所以我們才能如此消極,如此淡定的面對今世的苦難。在恒河岸邊,有許多等待死亡的老人。他們又餓又冷又臟,卻默默承受。他們不爭取,不哭泣,不抱怨,只是在恒河岸邊等死。因為按照慣例,可以免費火化,實現了他們將骨灰倒入恒河的願望。然而,這是窮人別無選擇的辦法。更多的人還是願意去河邊的屍坑。這個地方通常被稱為“馬尼卡爾尼卡加特”。有錢人會選擇白檀,把柴火堆起來,把遺體放在上面。如果是女性,通常會裹上彩色紗麗,用白色花朵裝飾。莎莉也需要浸泡在恒河水中來清潔自己。然後把油倒上香料,開始燃燒近三個小時,死人最終會化為灰燼。在焚燒過程中,死者親屬不斷念誦“Ram Nam SatyaA Hai”,意為“諸神之名”。為了有更好的來世,骨灰大多由家屬撒向“聖河”。這個過程壹般都是在黑暗中,伴隨著氣氛濃厚的祭祀表演,岸上的人和河裏的船都已經靠了過來。耀眼的燭光和揮之不去的煙霧加上老神父沙啞的歌聲和壹串串銅鈴的節奏,古老的恒河更加荒涼和神秘。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被火化。比如五歲以下的孩子、沒錢的人、自殺的人的屍體直接放在恒河上,或者綁上石頭直接沈入恒河。印度教徒認為恒河的水源來自聖山聖湖,因此恒河是壹條“聖河”,每12年舉行壹次印度恒河聖水沐浴節(又稱大壺節)。
相傳聖水沐浴節最早是在雅利安時代(公元前1500年定居印度)舉行的。當時神魔達成臨時協議,雙方聯手獲取銀河中的仙露,平分。盛的大鍋之爭持續了12天12夜(相當於地球上的12年)。壺中仙露落四地:阿拉哈巴德、哈裏瓦、烏江、納西。因此,聖水沐浴節也在這四個地方舉行。
由於聖水沐浴節與恒河和印度宗教傳統的密切關系,許多人都認為它們是約定文字。因為聖水沐浴節是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恒河也被認為是最偉大的宗教河流。多年來,恒河在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印度教徒眼中,恒河是凈化女神恒嘉的化身,恒河中的水是地球上最神聖的水。只要是沐浴過的,人的靈魂就能獲得重生,身患重病的人也能重獲健康的生命。每年都有許多朝聖者來恒河舉行他們自己的重大宗教儀式。更有甚者,他為了洗刷這個世界的罪惡和不公正的禁錮,在恒河中自殺。因此,屍體有時會漂浮在恒河上。人們打撈屍體並火化後,會根據死者的遺囑將骨灰撒入恒河。就這樣,年復壹年,恒河水被嚴重汙染,成為印度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壹。但印度教徒依然我行我素。他們在這裏洗澡喝水,但很少中毒或生病。恒河水是不是因為神聖而具有某種自凈能力?
更有趣的是,這種“神聖”的說法似乎並不是基督徒的神話。常年在恒河中沐浴的基督徒大多活了100歲以上,很少生病。這是科學家研究的課題之壹。
科學家發現恒河水中的氧氣含量非常高,這是由於湍急的水流與空氣充分接觸造成的。含氧量高,使瘧原蟲等厭氧病原微生物難以存活。
但科學家也發現,恒河中下遊的水中大腸桿菌含量相當高,離岸5米處的含量高出飲用水標準20 ~ 30倍。這是由於糞便被隨意排入恒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