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遺址面積36多平方公裏,其中以宮廟遺址和墓葬遺址為核心區域,以大量甲骨文和青銅器聞名中外。
商朝後期稱北蒙,亦稱殷。周滅殷後,之子武庚被封於此。後來因為武庚之亂,殷人遷走,逐漸成為廢墟,故稱殷墟。
安陽殷墟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甲骨文的發現和殷墟的發掘證實了中國商朝的存在,重建了中國古代早期歷史的框架,使傳統文獻記載的商朝歷史成為壹部信仰史。
在殷墟中,發現了110多座商代宮殿和祠堂建築基址、10多座皇家墓葬、環北商城遺址、2500多個祭祀坑和眾多的民族聚落遺址、家族墓地、手工業作坊和甲骨文坑。
殷墟中有數量驚人的甲骨文、青銅器、玉器、陶器和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統地展示了3300多年前中國商都的面貌,為這段重要歷史提供了確鑿的證據。
殷墟宮廟遺址位於安陽洹河南岸的小屯村和花園莊。它是商王處理政務和生活的地方,有80多座宮殿和寺廟。
這些宮殿和祠堂的建築以黃土和木材為主,大多坐落在又厚又高的夯土平臺上。房屋框架大多由木柱支撐,墻壁由夯土制成,屋頂覆蓋著茅草。它們的造型莊重、古樸、典雅,富有中國宮殿建築特色,代表了中國古代早期宮殿建築的先進水平。
在侯家莊軍官村發現了舉世聞名的後媽武丁。約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商代晚期鑄造。此鼎巨大雄渾,器腹鑄有“後母武”字樣,為商代或祖甲所鑄,以祭祀其母。
後媽武丁的身體呈長方形,口沿較厚,輪廓筆直,呈現出不可撼動的氣勢。該鼎造型宏偉,是中國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後媽的鼎是空心的,四條腿,除了鼎身中央沒有裝飾的長方形素面,其他地方都有裝飾。在後媽鼎精致的雲雷紋上,各部分的主要紋飾各有形式。鼎身四面主要以饕餮圍繞方形素面裝飾,四面結合處以門邊裝飾,邊上為牛頭,下為饕餮。
後媽耳朵外輪廓上有兩只老虎,嘴對著嘴,頭在嘴裏。耳側飾有魚紋。四個三腳架腳的裝飾圖案也很獨特,三根弦上各施壹張動物臉。
據考證,後母武丁應該是商王室的重型武器,其造型、裝飾、工藝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鼎盛時期的代表作。
後媽武丁的手柄裝飾同樣精致。兩只龍虎張開巨口,內含壹個人頭,後來演變成“雙龍戲珠”的吉祥圖案。壹般認為,這種藝術表現了自然和上帝的威懾力。
後媽武丁的鼎身和鼎腳是整體鑄造的,鼎身鑄造後再鑄造鼎耳。
中國是世界上出土和保存青銅器最豐富的國家,豐浩地區是中國出土青銅器最多的地區之壹。後母武丁充分顯示了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是中國金石學文化中的精品。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包括小屯以南著名的甲骨坑、傅灝墓、園莊以東的甲骨坑等。
殷墟發現的甲骨有15萬多塊。最著名的有甲骨坑、小屯以南的甲骨坑和園莊以東的甲骨坑。
小屯村南的甲骨窖穴位於小屯村南,有甲骨銘文5000余件。莊花園東側的甲骨窖藏點位於宮廟遺址的東南側,共有甲骨1583片,其中刻甲骨500余片。
這些甲骨文的內容極其豐富,包括祭祀、狩獵、農業、天文、軍事等,涉及商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甲骨文和商代的歷史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
在皇宮祠堂遺址的西南側,有壹條人工挖掘的巨大防禦壕溝。其東北兩端與洹河曲流相連,中間環繞著宮廟遺址,形成嚴密的防洪防禦體系,與宮廟遺址融為壹體,起到類似宮城的作用。
殷墟遺跡眾多,如宮殿宗廟區、墓葬區和眾多民族城鎮聚落、將軍墓、手工業作坊、平民和奴隸聚落、家族墓地、甲骨文坑、青銅器鑄造遺址、玉器作坊、骨器作坊等。它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由甲骨文記載和證實的古都遺址。
古老的洹河從城中緩緩流過,城市布局嚴謹合理。從宮殿的規模、面積、宏偉,出土文物的質、美、奇、量,都可以充分證明,它不僅是全國,而且是東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在殷墟墓區1217號墓的東陵路北側發現壹座賈形墓,是該地區新發現的早期殷墟墓葬之壹,確立了殷墟墓區的界限。
在高樓莊的後崗祭祀坑裏,埋葬著壹具無頭人的骨骼、青銅器和武器。其中衛士鼎,銘文30字,在商代青銅器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是殷墟出土最長的青銅器。
殷墟大量青銅禮器的出現,證明了中國的青銅文化已經達到了最高階段。鼎、圭、掌、爵用青銅禮器;武器、矛、鈸、刀和箭頭;工具鏟、鑿、斧、鋸、鏟;殷墟青銅器,以鈸、鈴、雉等樂器為代表,形制豐富多樣,紋飾神秘。
層層疊疊的線條對動物形象進行抽象的變化,用極其精細的幾何圖案和深凹的浮雕形成各種圖案,嚴謹而莊重。
其誇張神秘的風格蘊含著深刻粗獷的原始張力和藝術魅力,體現了殷商先民獨特的宗教情懷和審美觀念。殷墟在青銅冶煉和鑄造方面的輝煌成就,使其成為世界古代青銅文明的中心之壹。
在郭家莊發掘的墓葬中發現了352件隨葬品,包括青銅器、玉器、陶器、石器、骨器、牙器、竹器、漆器等,其中帶蓋四足鼎、擡梁和方形器皿極為罕見。大多數青銅器裝飾華麗,做工精細,鑄造精美。家徽上還有題詞。
在這座墓中,首次發現了壹件竹制器具,是用圓錐形的舊細竹條編織而成的小竹籃。
殷代車馬坑共發掘20座,其中大寺孔村4座,殷墟以西7座,郭家莊西南4座,劉家莊以北5座。這些馬車的殘骸都是由兩匹馬驅動的。
殷墟不是壹個簡單的建築,它是壹個都城。首都是壹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禮儀中心。它是壹個王國的縮影,是其他任何遺產都無法比擬的。殷墟記錄和濃縮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和風華,商隱先民在創造和傳播東方文明方面留下了不朽的業績。早在1899年,金石學家王在北京的中藥店出售的龍骨上發現了壹些刻有非常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識到這是非常珍貴的文物,於是開始重金購買。
20世紀20年代末,發掘殷墟不僅是金石學學者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國所有了解殷墟的愛國者的共同願望。
於是在1928年,中國國家學術機構第壹次全面負責,開始了由中國學者獨立進行的殷墟考古發掘,培養了壹批又壹批的考古學家,殷墟也成為了中國考古學的搖籃。
截至1986,已發掘10多個點20余次,獲得甲骨文約15萬片。
2006年,殷墟因其突出的普遍價值和良好的管理與展示,在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0屆會議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安陽殷墟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