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完全理性的缺陷

完全理性的缺陷

自從65438年到0930年西方發達國家發生經濟衰退和危機以來,完全理性的假設受到了各方的譴責和質疑。直到今天,它所涵蓋的所有內容都被證偽了,這也暗示了主流經濟學之所以不能接受經濟問題,是因為它的理論基礎有缺陷。阿莫斯·韋爾斯基詳細描述了選擇的不變性、程序不變性和語境獨立性。首先,他發現,與描述不變性的結果相反,行動者是根據選擇的描述做出選擇的,而不是基於自己的選擇集。例如,受試者在兩種情況下被測試選擇不同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預期的經濟計劃。在第壹組中,受試者被告知,如果采用A計劃,10%的勞動力將失業,通貨膨脹率將為12%。如果選擇B計劃,將有5%的勞動力失業,通脹率為17%。因此,這壹組中的大多數受試者選擇了B計劃,該計劃承諾降低失業率。同時,第二組被試被告知,如果采用A計劃,90%的勞動力將被雇傭,通貨膨脹率為12%。如果選擇方案B,95%的勞動力將被雇傭,通貨膨脹率為17%。與第壹組情景模型中的選擇相反,這組中的大多數受試者選擇了計劃A,該計劃承諾較低的通貨膨脹率。而同壹個選擇問題的等價解釋,則要求避免偏好的系統性誤差。當同樣的信息構造為5%和10%的失業率差時,會比95%和90%的就業率帶來更大的沖擊。

其次,完全理性也意味著對等理論的不同方式揭示了相同的偏好順序。也就是程序不變性。例如,X和Y之間的優先級可以通過單獨提供直接選擇或通過比較它們之間的價格來確定。這兩種分析方法應該產生相同的優先級或優先順序。但是,實際上存在選擇反轉的情況。行動者系統地違反程序不變性。Welski證明了行動者經常根據他們對選擇屬性的重視程度和情況的和諧程度來設定偏好的順序,這也被Kahneman的可用性原則所證明。

最後,語境獨立性還意味著行動者有壹個完整的偏好序列,可以給出壹組值,行動者可以選擇序列中值最大的選項,也就是說,壹個非偏好項不能通過向選項集中添加新的選項而成為第壹選擇。然而,Welski證明了行動者的偏好受選項集的影響,壹個選項的受歡迎程度可以通過擴大集合來提高。比如“比較效應”的作用導致選擇和判斷的非獨立性。參與者不優化預先計算的選擇序列,而是根據可用選項構建他們的選擇。結果,所提供的集合中的變化產生不符合簡單優化的決策。

(4)演員具有異質性,偏好不同。演員不是同質的,而是異質的。這是這個假設最難的部分。眾所周知,現實中沒有兩個人是完全壹樣的。由於不同的年齡、性別、財富、知識結構和經驗、不同的信息集等因素,行動者的風險態度和偏好效用不同,導致即使不同的決策者面對同壹事件,決策結果也不同。

(5)無法量化所有選擇的結果,如經濟學中的效用或邊際效用、成本或邊際成本、收入或邊際收益,當然也無法分配每壹個效用值,無法比較行動方案的優劣,因此無法做出理想的選擇。這也是人類生活中的普遍現象。西蒙列舉了他在1934密爾沃基市公共娛樂設施管理的調查案例,該案件由市教委和市公共設施部門共同負責。這兩個機構在娛樂設施維護和遊樂監管的資金分配上總是意見不壹。他們根本沒有遵循教科書上的邊際均等原則,以至於壹項活動的邊際成本等於另壹項活動的邊際成本。原因是他們的智力和知識不足以使他們做到這壹點。事實上,沒有可測量的生產函數,他們可以從中得出關於邊際生產率的定量推斷。

(6)總結完全理性的批判,行為人沒有完全的預測能力,無法推斷不確定性的概率分布;沒有完整的計算和推理能力,不可能找到所有的選擇集,即使找到了,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將所有的方案付諸實施;沒有可以完全衡量的經濟指標,如效用、成本和收入,因此無法對選項進行優先排序;即使壹些可測量的指標可以存在,行為者也會違反節目偏好的不變性等。所以,既然各種前提和假設都不成立,就不可能實現效用最大化的目標。

  • 上一篇:國畫裏顏料的名字有哪些?
  • 下一篇:劍網3的副本裝備如何分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