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外敵和野生動物的入侵,大多數客家人群居,形成龍圈。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選擇丘陵地帶或坡地建造龍圍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建成壹座完整的龍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扁擔式”、雲南的“壹璽”並稱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龍屋是中國古代中原地區的壹種大宅建築形式。客家民居有五大優勢:壹是完全經濟;第二,牢固性好;第三是奇妙的物理;第四,突出的防禦性;第五是獨特的藝術性。河源地區常見的房屋類型有:走馬屋、唐川屋、鎖屋、商陸根、五峰屋、連排多杠屋、四角金屋(四角屋)等。在粵閩贛邊界地區,至今還能看到壹種圓柱形或方形碉堡式的高層建築,這是客家人南下定居後早期建造的壹種民居,稱為圓樓、方樓。如此多樣的民居建築,是客家人定居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客家傳統民居的特點以土樓、龍屋、宮屋為代表的客家傳統民居,類型多樣,風格各異。然而,它們的堅固性、安全性、親近性和家庭定居性是它們的突出特點。壹、堅固福建、廣東的圓形、方形土樓,現在壹般都有200-300年甚至500-600年的歷史。它們歷經風雨的沖刷,強震臺風的襲擊,至今安然無恙,傲然屹立在群山之中。這樣壹個堅固的住宅,離不開精心的選址、科學的設計、材料和施工方法。現在只從土樓的建築材料和施工方法來做壹些解釋。土樓的城墻下厚上薄,有的高達1.5米。搗固時,先在墻體基礎處挖壹條又深又大的墻溝,夯實,用石塊埋起來作為基礎,再用石塊和砂漿築成基礎。然後用夾心板把墻夯實。土墻的原料主要是當地的粘質紅土,摻入適量的鵝卵石和石灰,反復搗碎,攪拌均勻,制成所謂的“熟土”。壹些關鍵部位要摻入適量的糯米和紅糖,增加其粘性。搗固時,應將杉木枝或竹片埋入土墻中間,作為“墻骨”,以增加其拉力。就這樣,經過反復夯打,築起了壹面鋼鐵混凝土般的土墻,外面還塗了壹層石灰,防止風雨侵蝕,所以堅固異常,抗風抗震性能好。據《永定縣誌》記載,1918年發生大地震,白天巨響20分鐘,夜間持續搖晃,但土樓完好無損。第二,歷史上的保安,客家人本來就是中原的漢人。他們南遷到閩粵贛交界的山區後,為了防止土著和土匪的劫掠和野獸的襲擊,比如像壹座古堡,壹樓和二樓都沒有向外的窗戶,或者只有槍眼壹樣細長的石窗。三樓和四樓,每個房間都有向外的大窗戶,不僅有利於采光和空氣流通,也是觀察敵情和向外射擊的槍眼。土樓大門的門框和門檻都是石頭,門板厚約10 cm。有的門是斜著挖的,有幾個門洞嵌著竹筒。如果土匪攻門,可以擊落,倒開水。有些土樓門還配有防火水箱和水槽。如果入侵的敵人放火燒門,只要按下開關,水就會順著門流下來滅火,保護門。土樓本來就堅固異常,但為了以防萬壹,還是把壹些土樓夯上了夾層墻。萬壹外墻被炮火轟開,土樓仍有夾層墻支撐,安然無恙。土樓裏各種生活設施齊全:天井裏的深井是被圍困時的水源,樓裏有加工水、水等食物的設備。這壹切讓盜匪久久不能進攻。至於四角塔高聳的“四點金”,引匪更是令人望而生畏。3.圍合式客家民居,無論土樓還是圍屋還是五峰樓,裏面的每壹個房間、廳堂、天井都由廊、巷、樓梯連接,方便居民居住。然而,他們與外界完全隔絕。壹般只有壹個前門壹個後門,或者壹個前門兩個側門。圍屋、龍屋的所有橫屋、半圓圍屋都安裝了門樓。遇到搶劫,只要把門關上,就會關得緊緊的。四、客家土樓、圍屋、五峰樓等。由家庭居住的,壹般規模較大。永定“承啟樓”有300多個房間,面積5376平方米。“文物樓”共五層,面積10336平方米,光是廳堂就有51個。難怪壹位日本建築學教授看到永定土樓後寫道:“這座感人的客家土樓,與其說是巨宅,不如說是壹座小城”。這麽龐大的民居,不過是為了適應住在壹起的特點。盛時,城啟樓曾住著80戶600多人。我的家鄉羅氏的龍圈地有300多間房,羅氏50戶350人住。雖然戶數多,但由於房、廳、天井多,可以形成廳、天井、幾間房的小生活單元,使戶戶各有其位,顯得雅致舒適。值得壹提的是,祠堂是土樓和圍屋的“心臟”。這是壹家之主聚集父母討論的地方。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帶著各種供品,來到這裏祭祖。男人結婚,壹定要在祠堂裏拜天地,敲祖宗,待客。女兒出嫁告別祖先後,可以戴上蓋頭,走在象征團圓的大圓匾上。老人去世後,祠堂變成了靈堂。這樣,壹個祠堂就把壹家人和諧地團結在壹起,享受天倫之樂。
上一篇:各地春節特色美食下一篇:如何看待資產負債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