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在年輕時接受了系統的繪畫訓練,並在很小的時候加入了附屬於歐洲的宗教組織耶穌會。眾所周知,明末利瑪竇、湯若望來華後,歐洲傳教士紛紛來華傳教,有的人上了朝廷,成為具有顧問性質的人。郎世寧二十多歲的時候(1714,也就是康熙五十三年),漂洋過海當了傳教士。那時,他不得不乘船去中國。當時蘇伊士運河還沒有挖好。他們先從地中海登船,向東航行繞過西班牙直布羅陀海峽,繞過非洲東海岸和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然後繞過南亞次大陸,進入南海。著陸後,朱塞佩?加斯頓龍研究了中國的禮儀,熟悉了中國的文化,並取了壹個中國名字叫郎世寧。不久,他從澳門轉到廣州。當時廣東巡撫知道來中國的歐洲人中有壹個畫家,就演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很高興,讓他猴年馬月來北京。郎世寧從康熙五十四年開始到中國,直到他去世。他在中國度過了余生,最後被安葬在北京。郎世寧到達中國後很快進入宮廷,成為壹名非常重要的宮廷畫家。他為皇帝畫了許多代表當時重大事件的歷史畫,以及無數的人物、動物和花鳥肖像。他還將歐洲的焦點透視畫法介紹到中國,並協助中國學者年希堯完成了描述這種畫法的《視野》壹書,成為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壹年六月初十),郎世寧病逝於京,享年78歲。
宮廷畫家郎世寧的作品1是壹幅乾隆時期的軍事畫像,有三米多高。乾隆皇帝身穿鎧甲,頭戴鋼盔,身背箭袋和弓袋,騎著壹匹花馬。此時,乾隆皇帝大約40歲。他以軍隊總司令的身份出現。從郎世寧的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盔甲有光影效果。畫中的馬也與中國傳統的馬畫法完全不同。我們經常看到像李、、等古代畫家。都喜歡用連續的線條勾勒出馬的輪廓,而郎世寧通過非常細小的筆觸表現馬皮毛的質感,通過這樣的筆觸表現馬的立體效果,畫得非常細致。這是歐洲畫家的強項。
圖1乾隆皇帝的軍事雕像
圖2:惠賢皇後的皇家禮服。
圖二是他畫的乾隆貴妃畫像。惠賢帝的貴妃有非常強烈的歐畫痕跡,面部強調立體效果。座椅具有前大後小的透視關系;地毯繪畫使觀者的視線向前延伸;就是衣服上的穿著,通過光影和色彩表現絲綢的質感,甚至在膝蓋處表現出轉折的感覺。這些畫中的人物五官清晰,但有壹定的明暗效果。
郎世寧新風格繪畫的藝術成就。
從郎世寧壹生的成就來看,他的主要貢獻在於大膽探索西方繪畫中使用的新方法,將中西繪畫方法融於壹爐,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繪畫方法和風格,堪稱郎世寧新畫風。郎世寧來到中國後,認真學習中國畫的繪畫技巧。他的國畫有紮實的寫實功底,流暢地道的墨線,細致的層層暈染,不可模仿的色彩運用。中西結合的繪畫是全新的。它以獨創的新畫風贏得了皇帝的欣賞和信任。從現存的郎世寧手跡來看,它既有如實反映現實的歐洲油畫的藝術概括,又有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趣味,確實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郎世寧在1724年為雍正生日所作的《鳥獻瀛之圖》中充分展示了他的西洋畫知識。此圖造型準確精細,畫面中的物體具有強烈的凹凸立體感,有素描和明暗效果。蜿蜒的松樹枝葉掩映,樹皮斑駁。中間直立的白鷹極為突出,羽毛非常結實,蓄勢待發。中國畫不僅僅是把山水動植物當作自然的東西,而是賦予被畫對象某種隱喻。圖中描繪的松樹、老鷹、靈芝、巖石和流水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健康、長壽和好運。在顏色方面,鷹白色、松綠色、奶酪棕紅色、斜坡深紅色和紫藤花粉紫色也與中國傳統的郎世寧風格截然不同,華麗而濃厚。郎世寧以其嚴謹紮實的現實主義功底,註重光影效果的繪畫特點,以及作品整體上濃厚的歐洲畫風和情調,奠定了其官方畫家的地位。
銅版蝕刻
銅版畫是歐洲版畫的壹個變種,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因為用的基板主要是銅做的,所以叫銅板。銅版畫的制作要求精美,所以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歐洲也被視為珍貴的藝術品。銅版畫在康熙年間傳入中國。郎世寧的《錢圖》主要創作於乾隆年間,是銅版畫的代表作。此後,清廷仿照《平準部歸部作戰圖》,繪制了壹系列表現戰鬥場面的銅版畫。這些畫是根據郎世寧等人傳授的銅版畫技法制作的,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作品。清代第壹套作戰圖《平定準部作戰圖·歸部圖》共十六* * *幅,由郎世寧與西方傳教士畫家王振澄、伊格內修斯·西切爾巴特、安德義等合繪。描繪了清軍平定西北戰爭的主要戰線及其始末,是壹套關於戰爭歷史的繪畫作品。根據郎世寧的建議,這些圖紙被分批送往巴黎,並聘請著名雕塑家巴麗將其雕刻成銅版畫,印了200張送回皇宮。這套銅版畫具有非常濃厚的西方風味,成為中外博物館的收藏品。
西方繪畫技巧
焦點透視畫是產生於歐洲的壹種繪畫,運用幾何、物理、光學等。為了更真實地在平面框架上展現大自然的立體面貌。這種不同於中國傳統技法的繪畫方法也隨著歐洲傳教士進入清朝宮廷,郎世寧在這種繪畫方法的傳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郎世寧的幫助下,雍正時期的學者年希堯出版了專著《視覺》,在中國首次介紹了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法。在序言中,他特別說明自己受益於國子監畫院?郎師傅?。
圓明園設計
乾隆想把圓明園建成頤和園,郎世寧按照設計方案做了。乾隆命郎世寧起草建築圖紙。讓我們采用歐億的風格。?從那張雄偉的巴洛克風格的藍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建築的主旨,大理石柱和意大利式豪華的螺旋柱頭裝飾。
然而,屋頂上華麗的琉璃瓦和飾有動物形狀的飛檐是中國的傳統風格。此項目在1747和1759之間進行。
康熙、雍正、乾隆百年間,清中央政府與西北蒙古各部及回紇本部作戰頻繁,終於在乾隆中期平定了蒙古額魯特及本部的叛亂,使西北邊境出現了相對穩定的和平局面。因此,乾隆皇帝在宮廷畫家中挑選了以郎世寧為首的中外畫家,創作了壹系列史詩性的繪畫作品。乾隆十九年(1754),額魯特蒙古人的杜爾伯特部首領車靈、車靈·烏帕士、車靈·蒙克(統稱三車嶺)、額魯特蒙古人的匯特部首領阿穆爾·薩納先後向清朝投降,乾隆皇帝專門舉行了隆重的儀式進行慶祝。66歲的郎世寧和另外兩位歐洲傳教士畫家王誌成和伊格內修斯·西切爾巴特趕到承德,畫了許多蒙古投降領袖的油畫。後來,根據這次旅行收集的材料,郎世寧和其他中外畫家* * *壹起完成了兩幅大型歷史畫:《乾隆萬樹園夜宴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和《乾隆騎馬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這兩幅畫完成後會貼在避暑山莊?壹個景點?寺廟的東西兩面墻。郎世寧描繪這壹主題的畫作還包括《壹個玉璽拿著長矛的戰鬥》(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螞蟻陣的戰鬥》(其中兩幅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德國柏林東亞美術館收藏)、《哈薩克貢馬頭》(被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收藏)。
從乾隆二十七年(1762)開始,郎世寧與王誌成、伊格內修斯·西切爾巴特、安德義壹起為銅版畫組繪制《乾隆平定中央司令部作戰地圖》(又稱《乾隆平定西域作戰地圖》,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館)。這套16張圖後來通過廣州廣東海關送到法國巴黎刻成銅版印刷,成為宮廷藝術珍品之壹..郎世寧主要負責銅版畫的草稿。他畫了其中的幾幅,並用拉丁文和法文寫了具體的說明。不幸的是,當這套銅版畫完成運回中國時,郎世寧已經病逝。後來,清朝的宮廷雕刻了壹系列銅版畫來表現戰爭場面,這些銅版畫是由在清朝工作的中國畫家制作的。它們成為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作品,郎世寧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