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教育的永恒命題。“它是正直的,沒有命令;”雖然他不服從命令,但他並不正直。“孔子‘身教勝於言教’的教育原則,幾千年後被扭曲了。很多家長告訴孩子“每壹粒都是辛苦的”,但同時又把不馬上入味的食物扔掉;壹邊給孩子們講“孔融讓梨”,壹邊爭先恐後地擠車坐下;在讓孩子尊敬父母的同時,沒有盡到贍養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壹邊給孩子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道理,壹邊壹年不碰書,甚至沈迷於撲克麻將桌;壹邊讓孩子“做自己的事”,壹邊還幫孩子打掃教室,恨不得連勞動課都給孩子上;壹邊告訴孩子要聽老師的話,壹邊又在背後批評每個老師,甚至罵人...這樣矛盾的行為比比皆是。
這種帶有強烈現代社會特征的家庭教育,真的讓不懂事的孩子很尷尬。他顯得不知所措,或者不聽父母的勸誡,甚至和父母打架。或者以家長的行為標準來評判老師的教育,自然不以為然,把老師當成蒙面人,從反面接受學校教育,甚至直接和老師發生沖突;或者半信半疑,向父母學習,壹方面接受學校的文化知識教育,另壹方面從父母的長短上模仿“說壹套做壹套”的圓滑世故的哲學。於是,人們形象地總結為“5+1=0”,即學校的五天教育被家庭和社會的壹天教育抵消了。
2.在生活中,現在的孩子處於“窮教育”和“富教育”的矛盾中。
現在的父母,很大壹部分在成長過程中已經患上了物質疲勞癥。如今,他們“富裕”了,不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童年的苦難,重復過去的歷史苦難。所以“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最先在每個家庭得到充分體現。
家裏有各種水果、零食、高檔飲料、高檔食品滿足孩子的生活需要,千方百計強迫他們多吃營養和補品。同時,他也要求孩子生活節儉,不要光顧著吃飯而不學習,抱怨孩子懶,零食太好吃;衣服壹年四季都在翻新,甚至每天都在翻新,無論什麽衣服都很時尚,買什麽都壹樣。另壹方面,希望孩子多關註學業,經常用偉人的節儉生活教育她,傳授“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的老壹套理論。窮人家出孝子,富人家出富人這句千年古訓,已經成為很多人在街頭巷尾聊天的至理名言,但是到了具體問題上,又是另壹番表現。
很難想象在這種矛盾的家庭教育中長大的孩子會形成怎樣的生活質量。我不是守財奴,也不絕對反對改善孩子的生活,但是生活中壹定要適度,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因為“現代的孩子好像每天都在過年,所以他無法學會品嘗新年真正的甜蜜。”“現代的孩子什麽都容易得到,所以他無法理解‘簡單’和‘珍惜’的含義。”
3.思想上,現在的孩子處於“苦”與“樂”的矛盾中。
我們的父母,壹方面教育孩子要努力思考,告訴孩子要省吃儉用,要吃苦,要努力學習,不要怕困難;另壹方面,他總是害怕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努力享受現代生活提供的壹切。壹方面,他想通過各種方式去思考或實施,讓孩子體驗貧困,讓他們去農村參加農村勞動;另壹方面,他會洗臉,系鞋帶。壹方面抱怨孩子只關心自己;另壹方面,他總是讓他先吃最好的食物。
“現代的孩子享受和得到的太多,性格會缺乏毅力和創造力。”從小的範圍來說,這種教育只能讓孩子成長為“胖乎乎的孩子”,而不能讓他們成為真正能夠承擔社會責任的“巨人”,這是對孩子壹生的極度不負責任。從大的方面來說,這樣培養出來的社會極端利己主義者,對人類社會將是壹場巨大的災難。很難想象壹個所有人都只知道“索取”和“享受”的社會。那是什麽樣的情況?
4.在親子關系中,現在的孩子處於“溺愛”和“叛逆”的矛盾中。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孟玉群教授研究親子關系10年。她的調查顯示,大部分被測家庭親子關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對孩子期望過高,父親和母親分別達到70%和80%,過度溺愛的父親和母親分別達到40%和60%。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照顧有加。如果他們的孩子想要天上的星星,父母會搬梯子去摘。能換來的是孩子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甚至走極端,害死父母。對此,家長應該認真檢討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千萬不要再好心辦壞事,千萬不要壹味的指責或訓誡孩子。其實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自己教出來的。
5.在教育方式上,現代孩子處於“放縱”與“跋扈”的矛盾中。
市場經濟的建立帶來了社會的巨大變化,導致了很多人思想的模糊,也讓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出現了壹些偏差。有的家長在孩子肆意破壞公物、在公共場所撒野、無故辱罵同學時視而不見、視而不見,甚至為孩子占了上風、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有些家長為了彌補孩子“膽小”的性格,公然要求孩子“以牙還牙”,“該做的時候就做”。別怕,還有父母。有的父母自以為是,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小,把孩子身上的很多缺點當成壹種幼稚的表現,對自己的缺點放任不管;有的家長幹脆以工作為由,放棄孩子的教育。
很多家長把自己放在絕對權威的位置。孩子不小心弄壞了家裏的壹個小東西,父母會暴跳如雷;壹次考試不及格,家長會毫不留情,嚴厲斥責;如果孩子在外面闖禍,那就更慘了。壹頓罵是少不了的,拳腳相加。50%的父母會憑借父母的“權威”過度幹涉孩子的生活,比如私自拆孩子的信,偷看孩子的日記。在很多家長眼裏,孩子永遠是自己的附屬品,“孩子是私有財產”的封建宗法觀念依然存在。他不願意或者不善於讓孩子和自己平等,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
6.在教育內容上,現在的孩子處於“重智”和“輕德”的矛盾中。
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家都特別在意考試成績,導致很多人在家庭教育中自覺不自覺地把目光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在學校,家長首先看學生的考試成績,詢問孩子在班裏的成績;孩子放學回家,家長首先檢查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生的課外練習,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在外面,跟別人說的只是孩子的學習。很少有人,甚至是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因為在他看來,道德問題似乎沒什麽問題,或者說不需要像學習壹樣被重視。“只有上了大學才是人才”的人才觀和“重智輕德”的教育觀,使年幼無知的孩子失去了人格教育的最佳時期,使許多孩子在“心理斷奶期”和“人格成長關鍵期”失去了生活方式,導致許多可怕的惡性事件。
7.在個性發展方面,現在的孩子處於“發展”與“限制”的矛盾中。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真切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家長渴望孩子成為有用的人,但對達到什麽樣的材料,如何成為有用的人缺乏科學的把握。因此,人們根據自己的愛好或主觀臆測,為孩子制定了壹個“宏大”的發展計劃。有人覺得音樂很時尚,就逼著孩子練琴,上各種音樂培訓班。有的認為藝術市場有前景,就給孩子買畫板和顏料;有些人認為跳舞對孩子有用,所以和他們壹起練習。有些人認為科學有很好的前途,所以他們強迫他們的孩子學習科學...如果家長的選擇符合孩子的興趣,當然是好事,自然會促進孩子在興趣愛好上的大發展。但是現在我不能同意。許多父母的“發展”計劃違背了孩子的利益。這種“發展”實際上“制約”了他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