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句話是跟父母學的,最初的感情是被父母感染的。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受到父母的影響和教育。是父母手拉手教孩子邁出人生的第壹步,在父母的引導下進入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孩子小的時候,是養成習慣的最佳時期,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人的壹生成長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孔子說:“少即是自然,習慣即是自然。”意思是早期養成的習慣,和出生時壹樣穩定。
童年時期,孩子的思想還沒有定型,可塑性很強。他們興趣廣泛,對周圍的壹切都感興趣,善於模仿,感情強烈,學習記憶能力驚人。
童年時期,孩子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父母的照顧,在生活和心理上都對父母有很大的依賴性。他們的活動能力和範圍有限,主要在家裏,沒日沒夜的和父母住在壹起。他們的影響和教育幾乎每天都在加強。因為父母和孩子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了非常真摯深厚的感情。父母在孩子眼裏很有威信,孩子也很信任父母。所以,父母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自然成為孩子效仿的榜樣。父母的教育已經成為孩子生活的常態,父母對身邊人和事的評價標準,以及孩子的道德評價標準,甚至父母的風格、習慣、氣質、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對孩子影響深遠。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對每個人的德、智、體發展,特別是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品質的形成起著基礎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起著塑造的作用。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復制品”,這些都說明了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馬克思說:“法官的職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職業是宗教,父母的職業是教育孩子。”革命導師的教導非常深刻。作為法官,妳必須執法,否則就是失職;作為傳教士,我們必須以傳播宗教為己任,否則就是不虔誠;同樣,作為父母,要把教育孩子作為自己的天職,否則就是不稱職的父母。父母必須像法官和傳教士壹樣忠於職守。
孩子們在入學前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家裏。孩子入學後,仍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家裏,與父母在壹起的時間遠遠多於在學校的時間。另外,在周末、寒暑假,孩子接觸父母的時間和機會比老師多得多。所以,雖然孩子入學後在學校教育中起主導作用,但家庭教育仍然是經常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
孩子入學前接受的家庭教育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但學前家庭教育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過程,而是家庭教育全過程的重要階段。應該承認,孩子入學後,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知識的增加,社會經驗的豐富,遇事有了壹定的主見。
不像小時候那麽聽話。但是家庭教育繼續發揮作用。以至於孩子長大,步入社會,獨立生活,仍然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
孩子到了初中,進入青春期。他們獨立活動的能力增強,社會活動範圍擴大,不得不接受來自各方面的影響。周圍環境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這壹時期,正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孩子在思想和學習上開始出現分歧。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孩子和父母重新調整關系的時期。調整後,家長可以繼續保持教育的主動權;如果調整不好,關系凍結,就會失去教育上的主動權。所以孩子入學後,家庭教育不能放松,更要重視。
家庭教育作文2我是1班4班張書童的媽媽。女兒是壹個善良、有愛心、通情達理、盡職盡責的好孩子,愛好廣泛,生活節儉,但脾氣暴躁,有時粗心、敏感。現在,在班主任彭老師的帶領下,她正茁壯成長。
回顧女兒的成長,覺得做媽媽真的很幸福。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母親的成長過程。在家庭教育中,我這樣做:
第壹,註意健康和營養。本人從事健康行業近十年。每當看到鄰居朋友的孩子生病,家長焦慮的時候,我就在想,能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少生病。為什麽不能防患於未然?為此,我堅持讓孩子每天有不少於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經常帶他們去郊區玩,爬山等運動。做到飲食均衡,不吃零食,同時不喝酒的好習慣,讓孩子知道“垃圾食品”對身體的危害,讓孩子自覺遠離食物汙染,讓健康成為壹種習慣。經過幾年的堅持,女兒身體壹直很好。
第二,杜絕溺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撒嬌是壹種無原則的愛,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礎上的。我覺得這種愛容易形成代溝,也會傷害孩子。要發揮孩子在不同時期的作用,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獨立的人,不要特殊對待,不要過分關註,不要過分滿足,不要安排他們的事情,不要怕他們哭,我們不能當面保護他們。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也讓孩子自由活動。只要她的行為安全,不過度,我就不幹涉,因為活動是孩子獲取知識的另壹個好方法。
第三,提高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知道做人的價值,明確自己的責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的變化讓孩子站在高高的塔尖上,唯我獨尊。孩子認為父母做的壹切都是對的,不懂得回報,不懂得感恩。為此,我從小就讓孩子參與家裏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做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對於玩耍和上學過程中遇到的壹些困難,家長可以幫孩子分析,盡量讓孩子自己解決。讓孩子知道什麽是責任,什麽是愛和被愛,知道愛是壹種能力和需求,知道愛別人也是壹件很幸福的事。
第四,發現孩子的潛力和特長,及時引導和鼓勵。女兒從小喜歡運動,有壹定的運動技能,包括跑、跳等大動作,也有精細動作,如畫畫、用剪刀、寫字等。精細的動作可以更好的促進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所以我覺得運動可以讓孩子更聰明。女兒很喜歡畫畫、手工、輪滑,我們全家都很支持她。08年的秋季運動會,他還拿到了60m第四名,立定跳遠第三名,這也是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另外,女兒的語言能力和組織能力也不錯。她長大後不缺玩伴。除了和鄰居同學的孩子玩,我帶她去郊遊的時候也經常鼓勵她和陌生的孩子交往。她總能和他們打成壹片,其樂融融。在家裏,我們全家都是她的學生,經常模仿、重復幼兒園老師的講課。我覺得這也是對孩子的壹種鍛煉。
第五,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為了做好孩子和幼兒的銜接,我讓孩子上學前班。對於小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幫助他們及時適應和解決,激發他們對學校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更快樂地學習。同時,我註重教育理念和知識的學習,做孩子的好榜樣、好老師。
第六,做好家校溝通,及時解決問題。孩子的啟蒙教育有很多方面,家庭教育是主要方面,同時要密切關註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因為學校也是社會的壹部分。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積極配合,及時溝通,和孩子、老師壹起解決問題。永遠不要責怪孩子,更不要責怪老師。兒童的成長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作為孩子的第壹任啟蒙老師,父母的壹言壹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我們要做孩子的好領導,把孩子積極、快樂、陽光的壹面展現給孩子,孩子也會把他們健康、美好、成功的壹面留給我們。
每次有人提到家庭教育,我都要先問自己,我們是靠懲罰還是靠管教?
對於很多人來說,以上兩個詞的意思是壹樣的。但是我們應該在這裏考慮壹下。我不是在爭論語義,而是想提出壹個觀點的改變。
所謂懲罰是發生在壹個人身上的事情,紀律是建立在壹個人心裏的事情。
紀律是壹種品質,是在壹個人的內心培養和發展的。壹個有紀律性的人,內心有作出正確選擇的剛毅、勇氣和耐力,能克服困難,完成需要做的事情。
紀律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他們壹出生就不知道不能拿別的孩子的玩具,不能在墻上亂畫,更不應該在大人說不買超級炸彈糖果的時候在雜貨店走廊裏亂搞。作為孩子,他們對沖動的控制極其有限,對社交禮儀的掌握也很脆弱,但這種能力是逐漸增加和發展的,孩子是可以學習的。
回想壹下,壹個剛出生的嬰兒,他的雙臂瘋狂地舞動著。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已經形成了足夠的自制力,所有的行為都是有目的的。同樣,壹個學齡前的孩子,要想形成壹種能力,克制自己的任性,三思而後行也是需要時間的。如前所述,自我控制和自律是後天習得的行為。就像如何學習壹門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有錯誤和重復。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和教育孩子是我們的責任。在孩子嘗試學騎自行車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額外花壹些時間來解釋這個過程中的各種情況,耐心地引導他們走過整個階段。
我們以同樣的方式教授社交技能:給予額外的支持和訓練,解釋和指導,直到這種技能成為他們的第二本能。無論是騎自行車還是交朋友,掌握新技能都需要時間和許多徒勞的努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迎接成功。
只有當我們記住孩子是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記住他們的行為有發展的壹面(不僅如此),我們才能退壹步,更容易保持適當的觀點。有洞察力的耐心,實際上是增進理解和適當期望的副產品。
當有人說壹個孩子“需要學習紀律”時,他的意思是這個孩子似乎缺乏內在的紀律。但妳不能在壹件事上對他施加紀律。這句話的意思似乎涉及到壹個更有爭議的意思:“這個孩子需要被懲罰。”
懲罰是壹件很容易實施的事情。懲罰不需要太多思考,它的目的只是讓壹次經歷變得不愉快。正如壹個兒童看護中心的主任在討論中分享我的觀點:“紀律傷害人。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其目的都是為了傷害這個孩子。”她意識到懲罰的方法並不能真正激發紀律。壹個孩子通常很少看到他的行為和成人的有害反應之間的聯系。孩子的行為和懲罰之間的關系變得復雜和扭曲。
紀律和自制力來自於對選擇及其結果的理解,而不是強迫、懲罰和痛苦。
讓妳的重心落在引導孩子形成真正的紀律性和自制力上。紀律自制力不是可以通過金錢收買的稍縱即逝的良好行為;這需要長期的努力。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學習,而不僅僅是懲罰他們,這需要努力、時間和父母的參與。
當重點放在懲罰作為對不當行為的回應時,我們只是教導孩子不要在他們“壞”的時候被抓住。當我們選擇積極的紀律和自我控制時,我們教會了我們的孩子辨別是非和做出決定。我們不是在試圖控制孩子,我們教會了他們自我控制。我們不是出於憤怒去管理他們,而是出於愛去引導他們。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生氣。畢竟父母也是人,孩子生氣,把滿滿壹罐子橙汁灑在地上,我們也會生氣。然而,當我們出於憤怒做出反應——大喊大叫、扔東西、表現得像個成年人——創造真正紀律和自我控制的教育機會就被放棄了。
當我們能夠在內心找到足夠的紀律性和自制力,並利用這些教育機會時,我們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引導孩子形成紀律性和自制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得更好。
家教作文4我家最註重“禮”,每個人都有反駁任何人的權利,只要任何人是對的,他都會聽他們的。我記得還有壹次:那是壹個非常寒冷的冬天,沒有人敢在街上呆著。我和弟弟在家看電視,然後引發了壹場頻道風波。“為什麽!
妳為什麽不看動畫片
”弟弟擔心地說。長得不好看,還不如看體育比賽,更刺激,更有激情。“我抓起遙控器調好程序,自信地喊道。”不,看動畫片。”小弟撒嬌的說道。我也撒嬌說:“不,我要看體育。”“嗯,妳看!
“話音剛落我弟弟就朝我‘張牙舞爪’地跑過來,我也不甘示弱,妳壹拳我壹拳,打得‘乒乓’。”為什麽?“爸爸從家裏出來了。”沒什麽。“我和弟弟異口同聲地說,爸爸不出聲,我們就開始爭奪電視的權力。最後因為我強,我贏了。我正開心地看體育比賽的時候,爸爸突然悄悄走過來,看到客廳壹片狼藉。他說,“這是妳的傑作。妳到底在做什麽?妳們兩個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呼”,窗戶漏了壹點風,掛在臉上,疼。我的臉剛被哥哥翻過,風吹來,就像在傷口上加鹽,讓我心如刀絞。
爸爸看到這個就知道七分了。“我沒跟妳說過‘君君,部長,父親,兒子’嗎?家裏只有壹臺電視,妳不讓我看,我也不讓妳看,最後還是看不到。啟燦,作為大哥,妳要像個大哥,妳要讓著小的。”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但是...我……”我似乎什麽也說不出來。那天,我壹個人呆在房間裏想這件事。“真的是我的錯。我不應該和我哥哥爭奪電視。孔融會做梨,我不會做電視?”事後,我和弟弟都被父親罰了,寒風刺骨。我和我哥哥都知道我們的錯誤。我們在饑寒交迫中談了壹下午。雖然被風吹得四分五裂,但我們和睦相處,不再為電視而戰。
這是我們家的“禮”。我的理解是讓我們兄弟和睦相處的規則,也幫助我們學會如何更好的相處。這對我來說是壹個很大的領悟。這種“禮物”不僅在家裏用,在學校也適用。在學校,“做學生,要像學生。”這是我父親經常告誡我的。我家很少用家法來懲罰我們,更多時候是用自己或者朋友的例子來警示我們。
那時,我正躺在學校的課桌上,寫著作業本。我不知道我父親什麽時候進來的。看到我坐成這樣的姿勢,父親不顧我的面子跑過來,以同學的身份對我說:“我在家裏不是壹直說‘君君,部長,父親,兒子’嗎?妳現在應該是個學生,像個學生壹樣,坐著坐著,專心學習,不然後悔都來不及了。”當時我好羞愧啊!
爸爸沒有理會我的臉色,然後講了壹個他朋友的故事:他朋友小的時候,因為家裏窮,父母在外打工,所以把他和他弟弟放在他叔叔家。當時他叔叔是河南的高級工程師,隨時可以把他們兄弟培養成人才。那時候他是壹個有不良嗜好的中學生。他表現得不像個學生。他整天和同學聊天,尤其是吃飯的時候,壹邊看電視,有時候還把食物餵到鼻子裏。他叔叔看到了就勸他,但是他多次不肯改,他叔叔也沒辦法,所以這些壞習慣就伴隨著他。而他哥哥也習慣了聽他叔叔的教導。
當他長大後,他的哥哥成了百萬富翁,而他是壹名建築工人。爸爸的建議在教室裏回響。雖然當時很尷尬,但從害羞中我明白了真相。這是我家的“禮”,沒有挽回面子,而是重在勸誡,警告我誤入歧途。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父親當時的做法是正確的。“君君,臣,父,子”,雖然我們現在不是封建社會,沒有那麽多的三綱五常,但是“父子”關系還是存在的。“子不教,父教子”,作為兒子也要循規蹈矩,盡職盡責。這是不變的禮儀。我會壹直把這句話記在心裏提醒自己。而這就像壹面鏡子,時刻照著自己,有不良行為就會及時改正,因為:“知錯能改。”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治理家庭的方式。我們只是把《禮》裏的壹句話作為家訓,讓我的家庭更健康,更完美。“君君,臣,父,子”我會取其精華來教育自己,就像論語裏說的:“博我以文,問我以禮……”。
家庭教育作文5昨晚,我有幸聽了曹萍教授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家庭教育的科學與藝術。由於時間有限,曹教授只談了其中的壹部分。
經過兩個小時的交流,會場沒有壹點噪音。看來家長是想從教授那裏得到壹些有利於家庭教育的“法寶”,讓孩子變得更好。把聽課筆記整理出來,分享給沒有參加聽課的家長朋友。
家庭教育是壹門學問,不要依賴以前的經驗。這也是壹門藝術,需要更多的選擇和對孩子更大的靈活性。
第壹,孩子的問題是父母的問題。
大多數家長經常抱怨“我把整個心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了,可孩子怎麽還不長大?”“我付出了那麽多,為什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怎麽會有這樣的孩子?”.....愛孩子,是所有父母都會做的。
現在的孩子的童年是怎樣的?壹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孩子壓力很大,把頭往墻上撞。做父母的我們不難過嗎?如果孩子提前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家長會馬上多找壹些題給孩子做,但是孩子真的很舍不得。這樣家長和孩子之間就容易產生矛盾,多問無效,也會導致孩子以後做作業故意拖延,延長做作業的時間。
父母要想孩子優秀,就要有眼光。父母的每壹個決定和要求對孩子來說都很重要。未來孩子的幸福指數和現在的分數關系不大。所以家長壹定要有眼光,給孩子適合的教育。
要重視孩子成長中的問題,永遠不要把所有的期望和要求都給學校和老師。教育孩子是個性化的,每個孩子都不壹樣。比如壹個班有105個孩子,壹節課40分鐘。壹個老師如何照顧好每壹個孩子?孩子在老師面前是壹片森林,在家長面前卻是壹棵樹。所以家庭教育尤為重要。
第二,父母要有愛的能力。
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妳的愛,讓妳的愛支持對方。父母經常對孩子說最有殺傷力的壹句話:我是為妳好。
壹個25歲的女生,畢業後想開網店,但她媽媽想讓她成為壹名公務員。我媽不惜動用壹切資源幫她找了個公務員職位。女生接受了,她會很痛苦;如果不接受,會顯得她不懂事,辜負了母親。所以,唯壹的選擇就是逃避,極端的選擇就是犧牲自己。壹年聖誕節,她從壹座高樓上摔了下來。
所以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第三,家長要學會鼓勵和批評。
比如孩子在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三名。媽媽通常會說:兒子,妳真棒。媽媽好開心。繼續努力。爭取第壹名。孩子會有點失望,因為母親只關心自己的感受,不肯定孩子的努力。所以媽媽應該說,兒子,媽媽真為妳高興。妳真的投入了很多,比如那次練的有多努力。媽媽相信妳。如果妳這麽努力練習,妳會成功的。贊美結果,鼓勵付出的過程。過多的表揚容易驕傲,鼓勵比表揚更有益。
鼓勵四個步驟:第壹,陳述事實;二是表達自己的感受;三是找到成功的品質和特征;第四,在這個基礎上,如何努力才會成功。
批評的四個步驟:第壹,陳述事實(不要評價這件事,尤其不要牽扯到身份層面,要客觀的講事情);二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妳今天的所作所為,媽媽真的是xx);第三是幫助孩子做n個選擇(認真想的話就是XXX);第四,提出自己的希望(媽媽相信妳,妳xxx妳就xxx)。
父母應該為孩子種下兩顆種子。壹粒種子:妳是個好孩子。家長要重視孩子的交友,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父母要密切關註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受什麽樣的人影響,幫助孩子區別對待。另壹個種子:妳是個孝順的人。讓孩子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壹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好,那他真的成不了壹個真正的人。
這次講座讓我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是不容忽視的。孩子是個性化的,家長朋友要善於靈活運用。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幸福,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優秀。讓我們壹起努力!
有壹個報告說,從學習成績到興趣愛好,從與人打交道到組織活動,中小學女生普遍比男生強。還有,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壹般只重男輕女。尤其是即使都上初中了,媽媽還是會表現出溺愛兒子的樣子,同齡的男孩子壹般都沒有女孩子懂事。小男孩顯得‘娘娘腔’的比例也比以前高了很多。
看到這個報道很嚇人,很擔心自己的孩子以後會變成沒有任何男子氣概的柔弱男生。怎麽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呢?未來的教育應該怎麽做?偶然從朋友那裏看到壹本書《誰說媽媽教不了男人》。如果我得到了寶藏,我會迫不及待地把它帶回家看看。兩天就看完了這本書,對我幫助很大,深受感動。
溺愛可能是男孩盲目的毒藥。不會讓男生覺得溫暖,反而會給他們帶來傷害。關愛而不溺愛,養育而不嬌慣,理性地愛男孩,明智地教育男孩,會教出優秀的男孩。父母要盡量給男孩更多的自由,讓他們在天空中高飛。——壹個男孩註定要展翅飛翔。男孩有自己的天空。我們應該給他充分的自由,給他自己做決定的權利。以前都是我給他買書,從來沒有和他討論過。現在我開始改變策略,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但壹定要仔細閱讀。讓他學會做自己的事,不要事事依賴父母。告訴他我們老了,然後他會成為我們的贊助人。所以要慢慢學會堅強。
能力比知識更重要。超能力是男生成功的砝碼之壹,男生人生目標的實現也得益於超能力。家庭教育的壹個重要目的就是幫助男孩具備各種優秀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從容應對各種情況,順利實現人生目標。——讓孩子學會反思自己,凡事不推脫,敢於承擔責任。錯了就是錯了,不要找其他理由搪塞。兒子從來不說自己那次考試沒掌握好,而是找各種理由掩飾。比如後面的同學問他,周圍的同學壹片混亂。壹開始我相信如果有更多的時候,我開始鄭重的教育孩子要敢於承認自己做不到,因為這才是男人該做的。並學會與人交流。我的孩子在這壹點上有所欠缺,所以我會盡量帶他們去壹些人多的地方,孩子也會慢慢學會與人交流。現在我兒子不那麽怕人了。
讓壹個男孩對學習感興趣的最好方法是引導他,而不是命令或強迫他。媽媽要多給男孩鼓勵,讓男孩在學習中不斷嘗到甜頭,戒驕戒躁,激發男孩的學習欲望,做男孩的好榜樣。-我兒子以前字寫得不好。我說好不好都沒用。每次檢查孩子的作業,我都很生氣。我忍不住說壹句恨鐵不成鋼的話。兒子自尊心受到傷害,字也沒練好。因為兒子在家沒有玩伴,總是很期待和同齡的孩子壹起玩,所以我就抓住孩子的這種心理,和同事商量,讓他的孩子和兒子先學書法,練完後也可以陪著去體育中心玩。兒子很開心,就很輕松的去上了書法課,現在字也很好,可見凡事不能心急。
大多數媽媽都渴望孩子成功,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他們往往憑個人直覺和壹些傳統經驗進行教學,使得家庭教育出現很多問題和誤區。要引導聰明的男孩健康成長,媽媽們必須走出家庭教育中的誤區。——不能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為了培養自己的理想外貌,妳應該強迫孩子報讀這樣的輔導班。這不僅不會讓他們進步,反而會讓他們叛逆。我慶幸自己不是這麽功利的母親,兒子還在輕松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通過讀《誰說母親教不了男人》,我知道對孩子有愛是不夠的。有時候,妳的愛可能會成為孩子的負擔,甚至是有毒的毒藥。除了愛,更重要的是給他壹個鍛煉的機會,因為我們不可能照顧他壹輩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做的是教他如何走自己的路。我堅信,在這本書的指引下,我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的兒子壹定會成長為壹個讓我高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