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正式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對物流的定義是:“貨物從供應方到接收方的物理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配送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有機結合起來。”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在1998中對物流所做的最新定義是:“物流是供應鏈過程的壹部分,它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而計劃、實施和控制貨物、服務和相關信息從原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和反向流動和儲存的過程”(物流是供應鏈過程中計劃、實施、 和消費點之間的貨物、服務和相關信息的高效、有效的正向和反向流動和存儲,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它不僅將物流納入企業間互動合作關系的管理範疇,而且要求企業在更廣闊的背景下考慮自身的物流運作。即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客戶,還要考慮自己的供應商;不僅要考慮客戶的客戶,還要考慮供應商的供應商;我們不僅要努力降低某壹特定物流運作的成本,還要考慮使供應鏈運作的總成本最小化。
物流五要素是指評價物流系統的五個主要要素,分別是:質量、數量、時間、地點和價格。質量是指物流過程中物料的質量保持不變;數量是指運輸活動中盡可能經濟的數量要求和往返運輸的滿載;時間是指以合理的成本及時交付的原則;選址是指選擇合理的集裝箱和倉庫,避免兩次無效運輸和多次轉運;價格就是在保證質量和滿足時間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物流成本。
2.物流的基本功能
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指通過物流活動的最佳有效組合,使物流活動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物流的整體功能,從而實現物流的最終經濟目的。壹般認為,物流功能應由包裝、裝卸、運輸、儲存和保管、配送加工、配送、廢舊物資回收和處理以及與上述功能相關的情報信息組成。換句話說,物流的目的就是實現上述功能。
(1)包裝。包裝具有保護物品和便於儲存和運輸的基本功能。包裝存在於物流過程的各個環節,包括產品的出廠包裝,生產過程中半成品、半成品的更換,物流過程中的包裝、分裝、再包裝。壹般來說,包裝分為工業包裝和商業包裝。
(2)裝卸。裝卸是指改變貨物在壹定區域內的存儲狀態和位置的活動。對裝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裝卸方式和裝卸機械的選擇上,通過對裝卸物品的靈活性和可運輸性的研究,提高裝卸效率。
(3)交通運輸。傳輸功能主要是實現素材數據的空間移動。運輸是極其重要的環節,在物流活動中處於中心地位,是物流的支柱。運輸問題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運輸方式和手段的選擇,運輸路線的確定,以及各種技術措施和合理化問題的研究,以達到安全、迅速、準時、廉價運輸的目的。
(4)儲存和保管。壹般來說,存儲是通過倉庫的功能來實現的。物質資料的儲存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客觀現象,也是保證社會再生產持續運轉的基本條件之壹。素材數據的存儲必然會產生如何保持存儲的素材數據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不被破壞的問題。因此,需要進行壹系列以維護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活動和儲存操作,而有效的儲存需要妥善處理儲存設施的配置、結構、用途、合理使用、儲存方法和維護技術選擇。
(5)配送加工。在流通或生產過程中,為了給用戶提供更有效的商品,或彌補加工的不足,或合理利用資源,更有效地連接生產和需求,往往需要在物流過程中進行壹些輔助加工活動。這些處理活動稱為分發處理。流通加工的研究包括許多內容,如流通過程中的裝袋、小單元包裝、配送、選擇和混合包裝,流通加工的生產延伸中的切割、沖孔、拉拔、裝配、修改和匹配,以及由於經濟管理的需要而進行的規模、品種和方式的選擇和提高加工效率的研究。這些都是物流的功能。
(6)分配。配送是物流的壹種特殊而綜合的活動形式,幾乎包含了物流的所有功能,是物流的壹個縮影或壹定範圍內所有物流活動的體現。壹般來說,配送是包裝、裝卸、儲存、運輸的集合,通過這些活動來完成配送商品的目的。配送問題的研究包括配送模式的合理選擇,不同貨物配送模式的研究,以及與配送中心建設相關的配送中心地址的確定、設施的結構、內部布局、配送運作和管理等。
(7)廢料的回收和處理。廢棄物的回收和處理是物流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之所以被視為物流的壹項職能,主要是因為生產、消費、生活消費產生的大量排泄物需要經過收集、分類、加工、處理等壹系列活動,或者說廢棄物轉化為新的生產要素,重新回到生產過程或消費過程中;或者不能成為新的生產要素,需要通過銷毀、掩埋等方式處理。
(8)情報信息。物流的整體功能是通過物流各種功能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和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換句話說,各種功能的作用並不是孤立存在的,這就需要及時交換情報信息。情報信息的基本功能在於如何收集、處理、傳遞、存儲、檢索和使用情報信息,包括對其模式的研究,以及對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的研究,旨在保證情報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時性,促進物流的整體功能。
3.物流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準,物流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式。壹般來說,物流可以按以下方式分類:
(1),按照物流的類別分為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
社會物流屬於宏觀範疇,包括裝備制造、運輸、倉儲、裝飾包裝、配送、信息服務等。,公共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貫穿其中;企業物流屬於微觀物流的範疇,包括生產物流、供應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廢棄物物流。
(2)根據作用領域的不同,物流可以分為生產物流和流通物流:
生產領域的物流貫穿於生產的全過程。生產的全過程是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的,這就需要相應的供應物流活動,即采購生產所需的物料;生產工序之間,需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物流過程,稱為生產物流;壹些剩余物資和可再利用物資的回收,就是所謂的回收物流;廢物處理需要廢物物流。
流通領域的物流主要是指銷售物流。在當今的買方市場條件下,銷售物流活動具有很強的服務性,能夠滿足買方的需求並最終實現銷售。在這個市場的前提下,銷售往往在交付給用戶和售後服務後就停止了,所以企業銷售物流的特點就是通過包裝、配送、配送等壹系列物流來實現銷售。
(3)按照發展的歷史進程,物流分為傳統物流、綜合物流和現代物流:
傳統物流主要側重於倉儲和庫存的管理和交付,有時也側重於倉儲和運輸,以彌補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
綜合物流不僅僅是提供運輸服務,還包括很多協調工作,是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比如陸運、倉儲部門等壹些分銷商的管理,還包括訂單處理和采購。因為供應鏈管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責任更大,管理更復雜,和傳統物流不壹樣。
現代物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起點到終點對原材料、中間過程庫存、最終產品及相關信息進行有效的流動和存儲規劃、實現和控制管理的過程。它強調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提高了物流的標準和要求,是各國物流的發展方向。大型國際物流公司認為,現代物流有兩個重要功能:可以管理不同貨物的流通質量;開發信息和通信系統,通過網絡建立業務聯系,直接從客戶那裏獲得訂單。
(4)根據服務提供者的不同,物流可以分為代理物流和生產企業內部物流。
代理物流,也稱為第三方物流(3PL),是指物流服務由物流服務的供需雙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的運作模式。第三方是為物流交易雙方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務提供商。
企業內物流是指生產企業將原材料進廠後加工成零件,再將零件組裝成零件,最後組裝成成品後出廠。這種企業內部的物質流動稱為企業內部物流。
(5)根據物流的流向,也可分為內向物流和外向物流。
內向物流是企業從生產資料供應商處購買商品而引起的產品流動,即企業從市場購買商品的過程;外向型物流是產品從企業流向消費者,即企業將產品運送到市場並完成與消費者交換的過程。
4.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就是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以最低的物流成本達到顧客滿意的服務水平。現代物流管理以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為基礎。
物流管理的內容包括:
(1),物流活動各要素的管理,包括運輸、倉儲等環節;
(2)物流系統要素的管理,即六要素的管理,包括人、財、物、設備、方法和信息;
(3)物流活動中具體職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計劃、質量、技術、經濟等職能的管理。
物流管理有四個主要特征:
(1),以實現客戶滿意為第壹目標;
(2)、以企業整體優化為目標;
(3)以信息為中心;
(4)重效率輕效果。
5.符號邏輯體系
(1),物流系統目標
①服務目標:物流系統是流通系統的壹部分,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它具體連接生產和再生產,生產和消費,所以需要強服務。物流系統采取送貨配送的形式,是其服務的體現。在技術方面,近年來出現的“準時交貨模式”和“靈活交貨模式”也是其服務的表現。
②快速及時目標:及時性不僅是服務的延伸,也是流通對物流的要求。快速及時不僅是傳統目標,也是現代目標。原因是隨著社會大生產的發展,這種要求變得更加強烈。物流領域采用的管理和技術,如直達物流、聯運、高速公路、時刻表系統等,就是這壹目標的體現。
(3)儲蓄目標:儲蓄是經濟領域的重要規律。在物流領域,除了節約流通時間,由於流通過程消耗很大,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的使用價值,所以通過領先節約來提高相對產出是壹個重要手段。
④規模目標:以物流規模為物流系統的目標是追求“規模效益”。生產領域的規模化生產早已被社會認可。因為物流系統的穩定性比生產系統差,很難形成標準的規模格式。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統,研究物流集約化程度,是規模優化目標的體現。
⑤庫存調整目標:是服務的延伸,是宏觀調控的要求,當然也涉及到物流系統本身的利益。在物流領域正確確定庫存模式、庫存數量、庫存結構和庫存分布是這壹目標的體現。
(2)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指物流系統的基本能力。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組合和聯系在壹起,成為物流系統的整體功能,物流系統的總體目的才能合理有效地實現。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壹般認為是運輸、儲存、保管和包裝;搬運、配送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3)物流系統的支撐要素:系統的建立需要多種支撐手段,尤其是在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中。這些要素對於確定物流系統的狀態以及協調與其他系統的關系至關重要。主要包括:系統、制度;法律法規;行政、指揮和標準化系統。
(4)物流系統的物質基礎要素:物流系統的建立和運行需要大量的技術設備,這些手段的有機銜接對物流系統的運行具有決定性作用。這些要素對於實現物流和某項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物流設施;②物流設備;③物流工具;④信息技術和網絡;⑤組織管理。
6.現代物流
前面說過,現代物流是相對於傳統物流而言的。它是在傳統物流的基礎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網絡化,對物流信息進行科學管理,從而加快物流速度,提高準確率,減少庫存,降低成本,從而延伸和放大傳統物流的功能。我國許多專家學者認為:“現代物流是根據客戶的需求,以最經濟的成本將物資從供應地轉移到需求地的過程。主要包括運輸、儲存、加工、包裝、裝卸、配送和信息活動。”
現代物流的應用標準分為:
①自動識別分揀跟蹤技術標準。
自動識別技術主要包括條形碼技術、掃描技術和射頻技術。條碼技術標準主要包括編碼標準和條碼識別標準。
②電子數據交換標準
主要包括EDI語法標準和EDI報文標準。世界上電子數據交換的語法標準是由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第四工作組制定的。
目前,在信息時代,現代物流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系統化、信息化、社會化、標準化和集成化。說“物流冰山”的早稻田大學教授西澤秀吉提出了很多解決現代企業物流核算的方法。對於現代企業會計制度來說,“物流成本”是單獨列出來的,這樣就可以計算出隱藏在冰山下的70%的隱性成本,這樣就可以用社會的力量和企業自身的覺醒來喚醒企業物流。應該說,這是中國企業物流向現代物流靠攏的根本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