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多民族傳統教育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多民族傳統教育

對數學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名師張齊華老師在福建省第八屆小學數學教改會議期間上了兩節示範課,並作了“小學數學文化教育研究”的專題講座,對新課程小學數學文化教育給出了個人的思考和表述:“所謂數學文化,就是以數學家為主導的數學* * *從事數學研究活動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顯性的如具體的數學知識及其物化的呈現形式,而隱形的則是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數學概念、數學精神等等。”由此,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強調人的發展,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數學科學文化素養的數學新課改,應該從數學文化的角度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讓文化成為數學課堂的本色,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理解數學所蘊含的精神、思想、概念和意識,認識數學的真善美,應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傳承數學家的科學人文精神。

如何將數學文化有機地融入數學教學,實現數學文化的有效滲透,讓數學文化在小學生心中簡單而平和地流淌?讀者可能會從本期發表的幾篇相關文章中得到壹些有益的啟示。用數學教材滲透人文教育

縱觀近年來國內外的教育研究資料,發現對“人文”精神層面的研究多於將其與學科整合的實踐研究。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學術界掀起了壹場關於“人文精神”的熱烈討論。由於討論涉及近代中國文化選擇價值尺度的確立,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引起了理論界的廣泛關註,但在教育界卻相對冷淡。長期以來,在教育認識和實踐中存在壹個誤區,認為人文教育只是人文的教育。從表面上看,數學無疑與科學密切相關,但對人類來說似乎是陌生的。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將豐富多彩、動態生成的數學課堂簡化為壹種“強調實踐、講道理、形成能力”的特殊認知活動,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機械、枯燥、程式化,缺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自21世紀初,我國實施了新壹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加強科學教育的同時更加註重人文教育,促進每壹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是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隨著新壹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數學教育也進入了劇烈而深刻的變革時期。新課程改革對數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是壹種人類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強調“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因此,數學教育不僅要加強科學教育,而且要重視人文教育,實現科學與人文的融合。目前,各種版本的小學數學實驗教材都非常重視課程的人文教育,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因勢利導,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註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讓數學課堂充滿人文色彩!

第壹,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方法是小學數學人文教育的精髓。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並在數學活動中獲得豐富的經驗。數學知識和技能是學生進壹步學習的基礎,數學思維方法是學生思維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重要基礎。

不同的人對數學思想方法有不同的理解。壹般來說,數學思維方法是指從具體的數學內容中分離出來的、更具有普遍意義的思維方式或原理。數學思維是對數學知識的本質理解,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數學思維包含數學方法,數學方法包含數學思想。數學中有許多重要的思維方法,如集合、數形結合、等價代換、運算優化、轉換與變換、符號化以及初步的代數思想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教材主要采用滲透式編排,體現在兩個方面。

(壹)與滲透的具體內容相結合。許多數學知識在發展過程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教材的編排十分註重用具體內容進行滲透,讓學生在學習具體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初步體驗這些思想方法。比如,化歸就是壹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法。通過轉化,建立未知知識和已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途徑。五年級十進制乘除法的學習以整數乘除法為基礎,利用因子和乘積的變化規律,將十進制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使學生了解十進制乘法的計算理論,總結十進制乘法的壹般計算方法。同樣,分數除法也是通過將商不變性和小數點移動規律轉化為除數為整數的除法來求解的。再比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形的面積公式都轉換成以前學過的,從圖形中推導出來的,分母不同的分數的加減也轉換成分母相同的分數來計算。再比如,壹年級把計數和比較的知識滲透集與相應的思想結合起來,把對物體和圖形的理解與分類結合起來,讓學生體驗分類的思想。五年級簡單方程結合符號思想和初步代數思想;六年級結合了圓的面積滲透極限等思想。通過這樣的安排,教材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建立了新舊知識的聯系,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自然地體驗了這些數學思維方法,初步獲得了數學學習的方法。

(2)單獨布置“數學廣角”進行滲透。

從二年級開始,實驗教材就安排了壹個單元——“數學廣角”,通過簡單的例題和有趣的數學問題,系統地、循序漸進地向學生滲透壹些重要的數學思維方法。比如在低年級安排“尋找規律”的內容,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下,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發現圖形和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從圖形的排列規律、圖形和數字組合的排列規律到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推理能力;四年級安排了“最優化”的內容,通過簡單的日常生活實例,如煎餅、泡茶、卸貨等問題,讓學生體驗物流思維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六年級安排了“雞兔同籠”的內容,利用古代名題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通過探索和分析,找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假設”的方法中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通過“假設”創造出許多巧妙的解題思路。這種方法可以鍛煉人的邏輯推理能力。

第二,挖掘古代數學文化,激發民族精神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壹,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數學本身不僅僅是壹些數字、公式、圖形,還包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每壹個內容背後都有壹種生機勃勃的精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上的知識點給學生講壹些相關的數學史、關於數學的有趣故事或關於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豐富的歷史淵源,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自豪感。比如在“矩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教學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猜測-實驗-驗證”等學習活動,推導出矩形面積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老師提供這樣的材料給學生閱讀:大約兩千年前,中國數學名著方討論過矩形面積的算法,書中說:其中“方場”是指壹個矩形的場,“寬”、“從”是指壹個矩形的長和寬,即矩形面積=長×寬。看完這份材料,同學們壹定會為我們祖先的聰明感到驕傲!

上述教學實例:老師巧妙地將古人的相關研究成果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拓寬了學習內容的知識背景,在嚴謹的教學探究過程中加入了壹些經典的歷史細節,使數學課堂充滿了濃郁的人文魅力。像這樣的例子在教材裏有很多,比如教《東西南北》,介紹我國的偉大發明——指南針;教“圓周”時,介紹祖沖之和皮;在講授“小數的意義及讀寫方法”時,介紹了劉輝提出並使用“小數(即後來的小數)”...這種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祖國傳統文明的巧妙結合,既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熱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使學生進壹步感受到了數學文化的價值,數學本身的人文內涵得到了深度拓展。

第三,貼近社會生活,營造人文氛圍

小學數學課本的例題和習題中有很多與社會生活相關的因素。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結合這些生活事實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生活、認識社會,把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巧妙地結合起來。這樣既能激發學習興趣,又能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生活的豐富性和數學的應用價值,思想觀念受到影響!《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具有現實性、意義性和挑戰性...內容應該以不同的方式呈現,以滿足不同的需求。“數學來源於生活,人文的數學內容基於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要能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打破形式化的敘事,及時地把有生活背景的學習材料呈現給學生。

請看壹下人教版四年級《數學廣角2(合理安排)》第壹冊的壹個精彩教學案例:

(1)首先,老師給學生創設壹個招待客人的生活情境:家裏有客人。作為壹個小主人,泡茶招待客人需要做哪些準備?(洗茶杯2分鐘,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開水8分鐘,找茶葉1分鐘,泡茶1分鐘)

(2)分組工作研究合理安排,即如何科學安排,做好這些工作?

報告和交流:

方案壹:洗壺(1分鐘)→接水(1分鐘)→洗茶杯(2分鐘)→找茶(1分鐘)→燒開水(8分鐘)→泡茶(1分鐘)[* *]需要650分鐘。

方案二:洗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邊洗茶杯邊找茶)(8分鐘)→泡茶(1分鐘)[* * *需要11分鐘]。

(3):深入探討、討論、交流,哪組方案最好?

生:第壹種方案雖然可行,但不如第二種方案。

師:這個“好”的主要表現是什麽?

健康:節省時間。第壹個方案* * *耗時14分鐘,第二個方案可以邊燒水邊洗茶杯、找茶葉,節省3分鐘,* * *耗時11分鐘。

老師:妳善於思考,善於做事。妳能在合理安排的基礎上體現出優化的思路,太神奇了。

(4)鞏固應用,展現價值。

在鞏固這壹教學環節的應用上,老師還提供了做早餐、上學前、做家務、生病吃藥等生活資料,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資料,設計最佳方案。通過簡單的生活案例,讓學生認識到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初步體驗最優化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形成尋找問題最佳解的意識,逐步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5)總結反饋,談談收獲。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老師讓學生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的安排來改善,以及他們從這壹課的學習中得到了什麽。

生:以前早上起床後會四處看看。我太匆忙了,甚至沒有時間吃早餐。現在我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按照壹定的順序做事。通過今天的學習,我也明白了什麽都要學,數學在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做任何事都要用學習!”多麽精彩的總結。最後,老師將這節課的主題定義為“在做事中學習”。人文教學內容的生成,使學生不僅獲得了真正的認知收獲,而且對生活有了或多或少的理解,這是課堂生成的理想境界。

第四,借助時事材料,培育時代精神

實驗數學的教材,刻意穿插壹些關於“申奧”、“納稅”、“環保”、“資源”的時事。這些題目具有時代感,有利於引導學生關註社會,關註身邊的人和事,從而接受人文教育。比如在“納稅”的教學中,課前,老師安排學生進行國家稅收的調查,收集壹些納稅數據,用於課堂交流;課堂上,老師又展示了壹些資料:①2007年,全國財政收入513萬億元,其中稅收占4.94萬億元;(2)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研制和發射,耗資6543.8+0億元;國家投入9億元用於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研制和發射;③2007年,中央財政教育支出達到858?54億元;④2007年,國家財政用於支持退耕還林的資金達到277?86億元。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上述信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什麽?國家如何處理征收的稅款?為什麽要交稅?”通過以上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認識到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家把征收的稅收用於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這樣有助於從小培養學生“主動納稅”的意識。

第五,展示數學之美,陶冶高尚情操。

數學教材本身就有很多好看的特點。在學習和運用數學的過程中,我們處處感受到數學之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利用這些優美的素材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請欣賞《九義》教材中六年級《軸對稱圖形》的精彩教學片段:

下課的時候,伴隨著美妙的音樂,老師和學生壹起欣賞美麗的桂林山水圖。老師講到: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壹起走進了“軸對稱圖形”的世界。事實上,大自然對對稱的創造遠不止這些。仰望天空,俯瞰大地,處處彰顯著對稱的魅力!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和蜜蜂,天空中翺翔的大雁和白鴿,劃過天際的彩虹,飄落的樹葉,讓我們每個人,每壹張笑臉,都呈現出對稱的魅力。可以說,因為美,自然選擇了對稱,因為有了對稱,自然增添了無窮的美!

這個結論像壹首優美的散文詩,不僅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對稱和數學的美,而且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

  • 上一篇:婚姻五行很準,十二生肖的婚姻搭配表。
  • 下一篇:每天練壹次“中藥壹”——2065 438+09天津醫考執業藥師(2019.9.20)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