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和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也是終身學習的需要。根據我們平時的觀察和了解,我市部分小學學生尚未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缺乏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動力。為了改變現狀,找到培養學生學習態度和習慣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我們深入本市城鄉小學,對小學生學習態度和習慣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
第二,研究方法
(1)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學生問卷。
觀察:上課聽課,查學生作業本。
采訪方式:師生座談會。
定量和定性分析。
(2)調查的時間、對象和範圍。
1,時間:2008年3-5月。
2.對象和範圍:隨機選取6所小學作為課堂教學的調查對象(八甲鎮長塘小學、實驗小學、宋濂鎮新聯小學、北棉鎮中心小學、永寧鎮洪光小學、王石鎮建設小學);隨機抽取6所小學作為調查對象(王石鎮中心小學、新河小學、程春城北小學、升平小學、八甲鎮徐吾小學、河口鎮龍門小學、貴港鎮馬錘小學);問卷調查對象為三所小學的169名學生(程春壹、三年級1班64名學生,合水中心小學四年級1班50名學生,程春崆峒小學五年級1班55名學生)。
第三,調查結果
(1)學習態度。
問卷中有四個關於學生學習態度的問題:
1.上課期間妳會積極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嗎?
在169份問卷中,40%的學生積極參與,57%的學生表現壹般,3%的學生沒有參與。
2.妳在課堂小組合作和交流中表現如何?積極表達意見;b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c不參與)
3.上課會認真聽同學的回答還是老師的講解?會議;b有時候;c不會)
從以上兩個(2、3題)問卷調查結果來看,我們發現大部分同學都能“認真聽”,但很少有同學在小組交流中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以上三個方面,問卷調查結果與我們的觀察結果基本壹致:學生的出勤率還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學生聽課比較認真,但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積極發言的學生並不多;主動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和被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基本各占壹半。在這些方面,低年級的學生會比高年級的學生表現更好,城市小學的學生會比山區小學的學生表現更好。
在學習態度上,我也從和老師的交談中了解到,壹班勤學好問的同學約占五分之二,還有壹部分同學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努力精神。
問卷的第四個問題是:
妳最喜歡哪壹科?語言;b數學;c英語;d藝術;e音樂;f體育;g其他)
這個題目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興趣。從問卷和我們的采訪中我們知道,學生最喜歡的科目不壹定是主科,而是最喜歡的老師教哪壹科。比如被調查的三個班級中,壹個班的體育和音樂最受學生歡迎,其次是語文和數學。學生喜歡這門課老師的原因是老師的課好,生動,有趣。
(2)學習習慣。
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具有壹定的良好學習習慣。比如,90%以上的學生在課堂練習完成後等著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只有65,438+00%的學生等同學或老師說了再做);90%的學生能獨立完成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城市小學80%的學生有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大多數學生都有良好的聽力習慣。
但仍存在壹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作業習慣普遍較差。
我們檢查了六所小學學生的語文和數學作業。其中,三本學校學生的作業大多較好,三本小學學生的作業質量普遍較差,表現為字跡不正確、隨意塗改、不整潔、準確率低。上課觀察:寫字姿勢不正確,頭低,練習本傾斜,筆握得很低,大拇指壓食指,沒有多少同學做到。
2、預習、復習習慣尚未“定型”。
根據調查問卷,27%的學生定期預習和復習,52%的學生有時預習和復習,265,438+0%的學生在老師布置的時候預習和復習。通過我們與老師和學生的交談,了解到的情況基本壹致。這充分說明學生能夠自覺預習和復習學科內容的習慣還沒有形成。
3.缺乏提問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課堂觀察:比如語文課,老師看完課文後提問或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很少有學生能主動提問並發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數學生只是等待。壹旦老師提問,“沈默是金”。有的課表面上很熱鬧,有問有答。實際情況是,除了少數優秀的同學能回答老師的問題,很多同學都在等待其他同學或老師的回答,或者附和的聲音,根本不去想問題。
4.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問卷中的三所小學,壹所是城市小學,兩所是農村小學。城市小學的學生有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占80%,而農村小學的學生只占35%。
四、原因分析
1.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關註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據觀察和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關註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往往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關註。他們遇到學習態度不好的學生,往往會推給班主任或家長,卻很少主動把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納入工作計劃,更沒有自覺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大部分老師關註的是學習結果(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學習態度和習慣的培養。
2.教師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有壹定的影響。
在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心裏只有教案,不註意規範課堂紀律,不註意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註意力分散。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有些老師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比如“填鴨式”、“填鴨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氣氛不夠民主和諧,導致學生長期被動接受。學生沒有時間提問、思考或說話。有些老師的教學設計不合理或不正確,也會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清晰,啟發性不強,提問質量差,學生不知道從哪裏回答或不會回答;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和方法不明確,討論的問題不清晰,讓學生無所適從。有的老師不註重自己的示範作用,比如:老師上課隨便畫圈,畫出來的圈像圈但不是圈;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卻在黑板上“龍鳳舞”。學生如何在這樣的教學環境和教師的教學行為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學生要求不嚴,缺乏有效的培養方法。
比如老師對學生的作業粗心大意,有的老師放任自流,不向學生要求什麽,也沒有任何措施幫助學生改正。結果學生的作業壹次比壹次差。這是老師對學生學習不負責任的表現。
當然,社會、家庭等方面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產生較大的影響。
動詞 (verb的縮寫)問題與對策
學校和老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校和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將其納入各科教學計劃,並制定有效的具體措施。
壹個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也就是說,他對學習的意義和學習的重要性有著清醒的認識,從而不斷地體驗到在學習中進步的樂趣,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或挫折,堅持完成既定的任務或目標;只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能力,讓學生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自主學習知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2.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是個體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通過交流,接受他人的示範、引導和說服而逐漸形成的。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改變不良的學習態度,及時向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通過相應的活動引導學生改變原有的態度。教師的堅持要求和及時表揚是改變舊的不良態度,形成新的不良態度的前提。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讓他們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學習認真,紮實,勤奮好學,努力學習,不恥下問,上課專心,認真聽講,融會貫通,舉壹反三,課後按時完成作業,在各門課程的學習中力求正確,壹絲不茍,求真務實,力求全面發展。
特別是對於差生,老師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增加學習的勇氣,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指導,使他們不斷進步。
3.改革課堂教學,讓學生有正確的態度,養成習慣。
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態度和良好學習習慣的主陣地。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新課程理念,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進壹步優化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平等、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感受到安全、和諧、自主,與同學、老師甚至課本進行平等對話。在這樣的環境下,課堂會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讓學生喜歡上課,喜歡看書,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2)嘗試探索多種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每壹個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學會欣賞學生,在課堂上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訓斥,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努力轉變角色,做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給學生在合作中提問、學習、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逐步養成獨立思考、敢於提問、敢於發言、樂於表達的良好習慣,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問題的品質。
4.建立目標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註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習慣壹旦形成,就會成為壹種下意識的自動行為。如果養成了好習慣,學生將終身受益,它將在生活、事業、人生中起到有規律的、永久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方面來要求:
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課後復習,獨立作業,勤於探究,審題認真,字跡工整,學習分析,效率,時間,參考書報。
在此基礎上,根據新課程理念,我們認為應該把這些常規習慣逐步建成更高層次的學習習慣,即創造性的學習習慣,包括敢於質疑、善於質疑、註重實踐、學會思考、掌握合作、開放、探究等學習方法。
5.加強教學常規管理,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學校必須將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納入教學日常管理,定期檢查督促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批改。教師要經常安排和檢查學生的科目準備和復習,鼓勵和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通過經常性的教學管理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