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並在探索和實踐中不斷發展。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正在嘗試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追求高質量的英語課堂。同時,也有壹些教學行為看似順應了課改的要求,實質上背離了課改的理念,造成了課堂教學中的許多低效或無效現象,值得我們反思和改革。
壹是對教材理解不透徹,教學目標不準確。
【案例】這是壹堂校園教研課,教學內容是牛津小學英語5AUnit3興趣愛好的A部分課文教學。對於A部分的教學,壹般在第二節課講授。然而,這個班的老師試圖在第壹節課安排A部分課文的教學。首先老師用反映自己愛好的圖片引出愛好的主題,然後用妳有什麽愛好嗎?引導學生談論他們的愛好。然後通過展示壹組朋友的照片,引入他/她喜歡的第三人稱句型……進行教學和練習,期間穿插拍照、集郵、逛街、種花、做模型船、做衣服等六個B部分短語,並總結壹般現在時的語法知識。老師認為B部分短語的單詞都學過了,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安排了所有的短語,結果卻出乎意料。雖然是舊詞,但是重組後的詞組是新的,在應用中要註意形態的變化(添加),導致在詞組和句型的教學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到課文呈現的時候,只剩下十分鐘了。老師讓學生匆匆看完課文的漫畫,回答了幾個關於課文的問題,所以A部分課文的教學很馬虎。
【解析】這門課失敗的原因在於對這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對教材理解不深刻,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認識不正確。老師對這門課的課型和教學目標沒有清晰的認識。她想讓學生掌握這節課的六個短語和關鍵句型。妳有什麽愛好嗎?...喜歡...強中子發生器(Intense Neutron Generator的縮寫)...還要求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確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愛好,並能作曲對話進行表演。內容龐雜,讓學生壹下子吃不下或理解不了,單詞句型也沒有很好的掌握,所以課文理解不透徹,更談不上提高。
【對策】明確清晰的教學目標可以指導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教科書的每壹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甲的作用應該是閱讀教學。閱讀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學會有目的地預測、思考和獲取信息,並對其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從而準確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意義。A部分作為第壹課,內容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明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麽,要在眾多知識點中進行選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可以定位為:讓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梳理課文中人物的愛好,學習課文中出現的相關詞匯,掌握……喜歡……句型,初步了解……喜歡……句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略讀、查找、精讀、填表等方式,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大意,獲取具體信息。在此期間,教學文本中出現的單詞根據上下文進行穿插。最後,學生可以根據形式復述課文,並進行對話以交流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閱讀教學的三大目標,即:為樂趣而閱讀;閱讀信息;為語言而閱讀。
由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必須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各章節的設計意圖,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活動,既考慮英語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目標,又考慮學習策略和情感目標,同時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
二是活動設計華而不實,缺乏實效性。
【案例】初三的壹次英語課上,老師在教完3Unit3水果單詞後,設計了這樣壹個活動來鞏固教學內容:全班分成8組,每組選擇壹個水果作為組名。然後每組的每個學生輪流在黑板上畫壹個水果,並說出相應的英語。最先完成的小組獲勝。老師獎勵水果,獲獎學生向全班同學展示獎品“這是我的蘋果/香蕉/橘子……”。比賽過程中,學生興趣高漲,氣氛空前熱烈。活動的重點變成了哪壹組同學跑得快,畫得快,而水果單詞的閱讀和應用卻被弱化了。
【解析】上述案例中,老師將活動的目的限定在學生興趣的培養上,過於註重活動的趣味性,忽視了活動的有效性,讓學生失去了控制,導致活動流於形式,華而不實,學生的英語能力得不到培養。事實上,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課前,老師不遺余力地精心設計有趣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們在課堂上走來走去,尖叫著,奔跑著,好不熱鬧。這種教學秩序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流於形式。往往壹節課下來,學生都懵懵懂懂,知識貧乏。
【對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活動是主要的教學形式。教師的設計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活”、“享”、“玩”的表面活動。設計必須以學生為本,避免為了活動而活動。教師應在遵循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前提下,根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精心設計每壹項語言活動,使活動形式與教學內容相聯系,並能服務於目標。活動的設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要圍繞學生已有的經驗進行,使活動具有可操作性,讓學生學以致用。活動形式要多樣化,但要避免雜亂無章,要有語言知識的支撐,做到生動有序,生動有效。各種活動的安排要有層次和梯度,滿足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的不同需求。活動要環環相扣,讓學生自然地逐步提高語言的完整性、正確性和流暢性,讓各項活動在目標下有機地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實現教學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缺乏指導。
[案例]這是壹個“以學生為基礎”的研討會。教學內容是牛津小學英語6BUnit7 A letter的E部分。這是劉濤寫給彼得的壹封信。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學習相關的單詞、短語和句子,了解英文信函的格式,並自己寫壹封英文信函。整堂課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環節:自學交流生詞,整體感知信的主要內容,仔細閱讀信的每壹段,學習英文信的格式,討論妳要寫的信的內容,完成英文信。授課教師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教學,每個環節和任務都需要學生分組討論和交流。筆者作為壹名教師,觀察學生的小組活動,發現在“熱鬧”的表象下,其實是少數學生帶頭,多數學生旁觀,部分學生漸行漸遠。
【解析】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為學生學習而設計,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在這種課堂上,教師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但由於班級是外借的,班級通常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課前老師也不做相關指導。所以每個小組都存在“好學生講,差學生聽”的情況,學生之間沒有真正的合作和交流。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小組活動觀察不夠細致,不能發現小組活動中的問題並及時解決,影響了小組合作活動的效果。
【對策】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壹是合作學習,但合作學習並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就能實現的。只有通過教師的指導和長期培養,學生才能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首先是合理分組,保證群體間的平衡和群體內成員間差異的互補。教師讓每個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組長、記錄員、發言人、檢查員等。,並將團體榮譽與全體隊員的表現掛鉤,如評選優勝隊、英語之星等。,讓群體中的每個成員都能意識到“我是群體中不可或缺的壹員”,讓他們為了成功而互相需要。其次,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教師有責任教會學生壹起學習,教會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思考、傾聽和分享。任務的選擇在合作學習中非常重要。教師應該設計促進合作的任務。例如,在學習牛津小學英語6A部分Unit6 Holiday A的課文時,教師要求每組設計壹張以節日為主題的海報,介紹各種節日。每個小組成員負責完成壹個節日的設計,然後將所有小組成員的成果組合成小組作品,在全班進行評比。當然,要想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作用,離不開老師的組織和指導。教師必須監控各組的合作學習情況,及時幹預,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教師應采取各種措施,使小組中的學生密切合作,保持和諧的同伴關系。同時,他們要在群體之間保持壹定的競爭態勢,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
第四,課堂評價大而空,缺乏針對性。
【案例】五年級英語課上,壹群學生開著火車認生詞。每個學生起來認出他們後,老師會很快表揚他們。好/很好/完美/極好...是無窮無盡的。其實每個學生的閱讀聽起來都差不多,甚至有些錯誤。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總是帶領全班同學拍手,齊聲喊:壹,二,三,好!這樣的評論在其他英語課堂上也很常見。
【解析】為了激發興趣,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很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中盲目使用表揚。統壹的表揚口號聽起來很響亮,但這樣的表揚是否發自師生的內心,是否激起學生的情緒,是否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合理的評價,是否起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事實上,這種課堂評價語言在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可以適當使用,但由於簡單化、格式化和重復使用,學生會感到厭倦,對表揚變得麻木,從而這種評價失去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