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少林寺壁畫的特點及其故事有哪些?

少林寺壁畫的特點及其故事有哪些?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縣西南少室山北麓的五如峰腳下,建於495年。被譽為中國禪宗和武術的祖庭。千佛殿內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羅漢毗盧壁畫,占地300多平方米。白宮裏有清代少林寺的拳譜和“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壁畫。

千佛殿壁畫繪於大殿三面山墻之上,高7.5米,長42米,面積約320平方米。壁畫的主題是“五百羅漢對毗盧”,以寺內毗盧大佛為中心。

禪武結合的少林寺壁畫

畫中有500個羅漢,有合掌、撚珠、持碗、扛鏟、抓撓、賞畫、降龍臥虎,看起來都栩栩如生。

墻壁用雲朵和波浪分為上、中、下三層,每層的人物有機地分成各種組合,每個組合189人,最少的也只有兩三人,充滿了劇情。

而每種組合又相互呼應,使得整個壁畫顯得既富於變化又有條理。確實是壹部嚴謹恢弘的作品,在國內也不多見。可惜這幅壁畫沒有作者的名字,也沒有標註創作日期。以前是吳道子寫的。當然這只是恭維,但不會出自壹般民間藝人之手。

皮魯夫銅像,高3米,坐於千葉蓮花臺上,塑像莊嚴,做工精美,是修建千佛殿時所贈。根據毗盧佛銅像與五百羅漢壁畫的有機聯系,可以認為壁畫應該是原始設計的,也就是說,千佛殿的壁畫應該是在大殿之初,由宮廷藝人制作的,就像毗盧佛銅像壹樣。

作為千佛殿的附屬大殿,白衣殿是位於千佛殿東側的壹座清代硬山建築。因殿內神龕內供奉白衣武士觀音菩薩銅像而得名。也應該是明朝1588年修建的,清朝雍正年間重修。與千佛殿不同,白宮有著堅實的基礎,但卻是建立在壹個平臺上。

白衣忠誌銅像位於正殿東墻,銅像兩側繪有兩幅關於少林和尚故事的壁畫。寺內壁畫是清代重修時所繪,但寺中央龕位不易坍塌,所以龕位兩側仍保留了初建時的壁畫。

左邊是“十三棍僧救唐王”。隋末,攻打洛陽,少林寺十三棍僧幫助捉到占領洛陽的鄭王的侄子王仁澤,受到的獎賞。從此,少林武術名聲大噪。後來,唐高宗授予少林寺500名自養僧人,為唐宋時期少林武術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畫有詩:

道德肩看棍僧,崎嶇山路阻敵兵。金為佛教所用,手杖仍適於手持。救唐王於危難,而成匪賊。給百頃土地作為獎勵,粉筆壁畫圖審核。

在“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右側,畫著“緊那羅王的圍巾”。元末,潁州紅巾軍試圖劫掠少林寺,被元政府多次推動。危急時刻,壹個不知名的煙火和尚在少林寺門前幻化成3尺高的金剛,嚇壞了紅巾軍,使少林寺免遭壹場災難。少林寺的鼎盛時期壹直持續到明末,少林功夫的特色在明代完全形成。後來,這位佛教高僧被少林寺視為佛教的保護者。在許多大殿中,他與祖師達摩平起平坐,壹起供奉,被稱為“金納羅王”。

白壹堂南北墻上還有兩幅壁畫,以上兩幅壁畫為清代作品,是研究少林傳統武術的珍貴資料。南壁畫展示了著名僧人占羅、占居指導眾僧習武的場景。整幅壁畫可分為15組,每組有壹招,是刀、槍、劍、戟、棍、鞭等器械的練習。

北方壁畫描繪的是清朝大官林青在少林寺習武的場景。畫的都是武僧的手打圖,都是六合拳等精英拳法和心術等最優秀的招式。

1828年3月,清代官員、學者林青在祭祀中嶽後,到少林寺參觀。因為他早就聽說了少林的著名武術,他請寺廟的大和尚組織了壹場武術表演。因為當時的情況,大和尚否認有什麽寺僧練武,林青安慰他們。直到那時,大師和尚才選擇壹個和尚在緊那羅宮前表演武術。這次武術表演是康熙末年至道光年間少林寺唯壹壹次大型武術表演,政府放寬了對少林和尚習武的禁令。

林青看了武功之後,少林寺還是怕練武被查,於是要求壹些練武的和尚出寺隱居山林繼續練武,以此在民間保存少林功夫,並尋找合適的機會將絕技傳給少林。後來,少林武術風靡全球。想必當年的少林和尚應該是如願以償了。

在臨清的武術壁畫中,白衣推手將少林最好的武功傳給他的兒子吳,吳傳弟子,張慶和傳弟子丁鴻本。後來,丁鴻本依師之命出家,拜少林寺第三十方丈蘇為師,功名德得,被白馬寺三壇所收,正式成為少林寺僧人。季芹·伊麥把從少林寺帶來的武功秘籍還給少林的願望就這樣實現了。

  • 上一篇:小學體育教研組的六個工作計劃
  • 下一篇:淺析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