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工商管理教育更註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比較註重培養分析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比較不註重培養學生對問題提出獨到見解的能力。
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為學生能力不足,能力發展不平衡。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密切關註市場需求,以能力培養為突破口,根據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工商管理教育的發展規律進行改革創新。
關鍵詞:工商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將壹些相關因素有機結合起來的系統結構。是教師和教學管理者在教學活動中操作的壹個簡單完整的實施方案。其組成部分是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和培養過程。[1]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探索傳統培養模式的弊端,深刻理解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涵,根據系統優化理論,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合理途徑和有效措施。
壹,傳統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設置不是很科學。人才培養在哪裏?大壹統?國家,專業特色不夠突出,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壹千個人?,和市場需求錯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學生的能力不夠全面。
雖然近年來高校普遍認識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大多數工商管理教育仍停留在理論灌輸和簡單的案例討論階段。創新人才的培養說到底是壹個能力培養的問題。目前,我國工商管理教育更註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更註重培養分析各種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培養學生對問題提出獨到見解的能力重視不夠;比較註重教會學生如何采用穩定可靠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不太註重培養學生敢於冒險的勇氣。
缺乏創業培訓
企業家精神是指企業家組織和管理企業能力的表現。它是壹種重要而特殊的無形生產要素。它涵蓋了企業家才能,同時又有更多的內涵,如冒險精神、效率、誠信、合作和專業精神等。,這些都是創業的應有之義。
有調查顯示,在美國,每16個人中可能就有壹個人有創業精神;在歐洲,每26個人中可能就有壹個人有企業家精神;在日本,每36個人中可能就有壹個人有企業家精神;在中國,我們仍然找不到每200個人中就有壹個有企業家精神的人。[2]這項調查給我們的工商管理教育敲響了警鐘。現在的畢業生傾向於在現有的大公司工作,而不是在小企業工作,他們不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企業。這與他們在校期間學校沒有為他們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無關系。
(三)忽視企業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
當今世界,唯壹不變的就是變化。變化是永恒的。企業管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環境變化的反應速度,所以有人認為今天是壹個?什麽時候快魚吃慢魚?。?管理不定式?原因是環境隨時都在變化,所以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是企業和企業管理者的關鍵能力之壹。另壹方面,我們的企業管理教育只註重向學生傳授企業內部各部門如何經營管理的知識,而不註重培養學生對企業外部環境(如經濟、政治、社會、法律等)發展變化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遇到的重大問題都是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
(四)對信息技術發展重視不夠
當前,經濟向服務型發展和企業向信息密集型發展是兩個相互聯系、不斷加速的趨勢,這對工商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中的每個部門(財務、會計、營銷和管理)都應該應用信息技術,收集、處理、傳遞和利用大量的信息。未來的商業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信息技術。顯然,在工商管理教育中只開設壹兩門信息管理與技術的課程是不夠的。
二、工商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內涵
鑒於傳統培養模式的弊端,高校紛紛開展創新教育。創新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內容:(1)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指設定創新目標,發揮創新潛力,釋放創新激情。(2)創新思維的培養是指發明或發現壹種新的處理事物或事物的方法的思維過程。(3)創新技能的培養是指創新主體的行為技能能力,包括信息處理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技術運用能力、創新成果的表現能力和物化能力等。(4)創新的情感培養是指創新的情感動機,包括獨特的創新目標,提高人類審美價值的高尚的創新情操,優化個體創新功能的掌握創新技能的熱情。[3]
結合專業特點,我們認為工商管理創新人才的培養應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壹)保護學生自由探索的熱情,培養自由精神和主體意識。
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保護他們自由探索的熱情,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培養他們的自由精神和主體意識。自由包括思想自由、個性發展自由和充分實現人生價值的自由。[4]對自由探索的熱情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基礎。
(二)培養競爭與合作意識。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和生命線之壹。競爭可以激活人的活力,是創新的動力。競爭離不開合作。現代工業和經濟的主要特征是什麽?跨學科、知識整合、技術整合?這個特點告訴人們,發展需要超越個人知識的局限。團隊合作已經成為贏得競爭的必要手段。因此,迫切需要培養企業管理人才的競爭意識和合作能力。
(三)培養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和復合能力結構
從知識結構看,工商管理人才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造詣和寬廣的學術視野,還要有豐富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既要有生產經營、戰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又要有國際禮儀、風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知識。從能力結構來看,企業管理人才必須是復合型人才才能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既具有較強的綜合開發、創業和實際應用能力,又具有靈活的適應能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應對經濟全球化,企業管理人才應具有立體的知識結構和多元復合的能力結構。
三,培養工商管理創新人才的基本途徑和措施
知識經濟時代迫切需要創新型管理者。對於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鑄造創新精神,培養創新能力尤為重要。如何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具有創新教育的內涵和功能,是壹個迫切的命題。
(壹)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大力培養創新素質。
創新素質的培養首先要求改變重視個性、關註人才素質特殊性的教育觀念。傳統教育模式對所有學生使用同壹本教材,同壹份教案,同壹種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千人壹面。事實上,每個學生在知識結構、性格心理特征、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實踐證明,壹些獨特的品質往往是其創新品質的表征。因此,強調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首先要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強調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大學應該更加重視給學生開闊的知識視野,終身學習的興趣和探索問題的意識。
(二)深化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增加創新創業課程。
在課程體系上,從學生應具備的管理知識、能力和素質出發,優化整體設計,進行工商管理系列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在加強專業課和基礎課建設時,要註重新課程的設置,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增加學生對所學課程的選擇性,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進行單獨培養;在課程體系改革中,要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突破現有課程的界限,註重系列課程的有機結合和相互滲透,構建?能力導向?管理系列課程新體系引入西方先進管理理論和地方經濟特色,如中小企業創業管理、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商務溝通等中西結合的課程。在教學內容改革中,要精選教學內容,去舊取新,處理好傳統內容與現代內容的關系。在講授經典內容的同時,必須滲透現代管理的觀點和方法,為現代管理的發展提供展示的窗口和界面。
(三)創新教學方法,倡導體驗式教學等現代管理教學方法。
常規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現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難以培養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妳在線嗎?以人為本?、?彰顯個性?然後呢。鼓勵創新?在新的社會背景下,用人單位更加註重大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實踐與創新能力以及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大學生越來越註重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積極參與教學和實踐活動,享受通過親身體驗獲取信息和培養職業情懷的樂趣,同時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從而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我們必須在現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改變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形式,讓學生在真實或虛擬的環境中,通過體驗來感知、理解、領悟、驗證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斷和技能,並被主動掌握。這就是新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理、心理、情感和理性的體驗中,從中形成認知和理解,成為壹個團隊的參與者,具有情與知的統壹和實踐創新?壹個完整的人?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相比,體驗式教學不是簡單的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的融合與統壹,從而形成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的全面創新。
(D)建立壹支創新的教師隊伍
教育能否為新世紀培養理想的創新人才,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育觀念的轉變起著關鍵作用。創新型人才需要創新型教師來培養。創新型教師應具備以下特征:具有崇高的職業精神和真摯的教育情懷;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具有開拓進取、靈活應變的創造能力;創造性地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輸出信息的能力;他高瞻遠矚,善於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和喜歡學生求異創新,等等。工商管理的特點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深入的理論研究,還要有壹定的實際管理經驗。教師應從知識傳授者調整角色,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開發者和引導者,成為優秀的課堂組織者。教學方法由講授、灌輸轉變為啟發式、案例式、探究式,能調動學生充分思考和討論。
(五)構建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體系。
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使學生更善於接受和模仿知識,弱於逆向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缺乏創新意識和創造力,使學生有強烈的求同現象。如果妳想打破這個?趨同現象?因此,有必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構建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評價體系。壹是從註重結果評價向註重過程評價轉變,更加註重學生的心理過程、情感交流和理解交流而不是知識的增減,更加註重教學的互動過程而不是教學知識授受的結果,更加註重師生參與情境的程度而不是結果的對錯;二是要從單壹的評價標準向多元化的評價標準轉變。在學習評價中,應采用包括課堂觀察、測試和實踐、學生作品評價、學生體驗和反思在內的多元化評價標準,重點評價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多元化評價更註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統壹評價的基礎上表現出壹定的靈活性,從而為其個性化發展提供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