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鎖》花絲鑲紅瑪瑙長命鎖吊墜
長命鎖也叫“寄名鎖”,前身是“長命縷”,流行全國各地區。呈古鎖狀,壹般多用金銀寶玉制,它是掛在兒童脖子上的壹種裝飾物,承載著人們希冀“鎖”住生命,孩子平安健康的長大。因此,許多兒童從出生不久起,就掛上了這種飾物,壹直掛到成年。
千百年來,中國人通過生命歷程的經驗,經過千錘百煉、精雕細琢,把最重要、最美好的祝福凝固在“長命鎖”上,並懷著無比虔誠的心情把“長命鎖”佩戴到了孩子身上。
歷史淵源
漢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以避不祥。五色絲雖為小物件,卻象征著五方神力,能夠驅除邪魔。古人認為五方具有神奇的力量 ,可以辟邪除災。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由於戰爭頻繁,加之瘟疫。災荒不斷,人們用五色絲編成繩索,系於婦女和兒童手臂,以祈求驅邪辟災、祛病延年、健康長壽。在南北朝以前,端午節系長命縷習俗已經在荊楚等地沿襲。
到了唐代,這壹習俗已經在全國各地盛行,唐代張說《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詩記載:“ 願賫長命縷,來續大恩余 ”。
宋朝,宮廷有端午節賜百官長命縷習俗。每到端午節前,皇帝還在長春殿親自將續命縷賞賜給近臣百宮,以便他們在節日佩戴。
到了明代,成年男女戴“長命縷”的情況逐漸變少,多送給兒童佩戴,並慢慢將這種彩色的繩索發展成長命鎖。畢竟同樣是為了鎖住好運,金銀玉器制作的鎖狀配飾,無論是美觀程度,還是價值方面都遠勝於普通的繩索。
金鎖,鎖富貴
銀鎖,鎖平安
社會主流的長命鎖是以銀材質為主要的打造素材,卻很少給孩子佩戴其他貴金屬飾品。這是為什麽呢?壹方面是銀的使用比較廣泛,在中國古代社會直接用作貨幣,在日常生活中流通以,取材很方便:找個銀匠,把錢熔了就能做成首飾,還不影響繼續當貨幣使用。
戴銀質鎖更多的是與銀的特性有關: 銀本身對人體有保健作用,適合給體質嬌嫩的孩子佩戴。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道:銀具有“安五臟、安心神、止驚悸、除邪氣”等作用。也就是說,銀可以避邪,幫助孩子排除掉體內的“胎毒”,幫助心智尚未健全的小孩安神。
銀還具有殺菌和試毒的作用,對成長中的孩子都有裨益。所以,在貴金屬中,銀是比較適合給孩子佩戴的:既美觀,又保健。
銀鎖有圓形的,也有橢圓形的。壹般長10至14厘米,寬6至8厘米。用項鏈或絲編帶穿入鎖檔中,形成壹個圈,掛在幼兒脖子上,鎖垂在項下胸前。銀鎖正反面有文字與圖案,它們都具有增強鎖的保育力量的作用,或者說都表達了人們對於幼兒生命長久、幸福吉祥的美好祝願。
文字多出現在正面,壹般為“長命百歲”、“長命富貴”、“長發其祥”、“後生可畏”等字樣。裝飾的紋樣圖案大多鏨在反面:多為麒麟、龍、虎、富貴牡丹、吉祥八寶、蓮花蝙蝠、祥雲瑞獸,以及壹些相關的寓意吉祥的漢族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等等,十分的豐富多彩。
不同的人送鎖寓意
外婆送長命鎖:在江南地區,外婆要給剛出生的外孫送銀制的裝飾鎖。俗信戴鎖可以保佑幼兒無災無疾,健康成長,能擺脫命運中的難關。
銀質長命鎖
幹爹幹媽送鎖:在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帶,舊時新生嬰兒人家,恐新生嬰兒體弱多病,便采取替新生嬰兒認幹爹幹媽的辦法消災避禍。所認幹爹幹媽為多子多福長壽之人,這樣才能給新生嬰兒帶來好運。幹爹幹媽要出錢為新生嬰兒打制銀鎖和項鏈圈壹個,戴在嬰兒頸上。孩子長到12歲,便被認為已經過了危險期,則要取掉銀鎖、項圈,稱之為開關。
寺廟的名義掛長命鎖:這種習俗含有借道教或佛教神靈的力量鎖住小孩的命,避免受邪魔傷害。
親戚朋友送鎖:代表送出靈氣、福氣、貴氣。
長命鎖飾品
現今的長命鎖無論是在材質,外觀還是用途上,都早已有了更多的形式,在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情況下,不忘傳統。
現在的長命鎖更多的則是表達壹種祈願和祝福。
長命鎖上
不僅有對傳統手工藝的緬懷
還有我們對生活的眷戀
無論是靜置案頭的舊時相識
還是流年偶遇的驚鴻壹瞥
那種器以載道的寧靜與豐足
帶著歲月靜好的怡然與安穩
都讓人在喧囂的塵世中沈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