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施優勢資源開發帶動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優化礦業結構。
(1)保證老工業原料基地的穩定。
充分發揮石油、煤炭、黃金、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礦產資源的優勢和比較優勢,加強支柱性和戰略性礦產資源的資產管理,大力實施優勢資源開發帶動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優化礦業結構。
(2)高度重視豐富礦產資源的短缺。
要制定限制省內外氧化鋁廠收富拒貧的政策法規;實現貧富綜合利用。加強鋁土礦資源保護,整治私人鋁土礦開采點,保護國家規劃礦區,提高回采率。加強貧礦選礦技術研究和應用,走人工富礦之路;采取適當支持和政策引導,加快豐富鋁土礦資源的地質勘查步伐。
(3)逐步調整各類煤礦的生產規模和結構,重點發展國有地方煤礦。
國有大型煤礦及其周邊範圍內的鄉鎮煤礦限期關閉,屆時不再頒發新的采礦許可證;通過“扶、改、整、並、提”,對鄉鎮煤礦進行清理整頓,並根據全省煤炭資源狀況,對煤礦進行報廢關閉,制定接替煤田地質勘探方案。
(4)加強石油、黃金、有色金屬老礦山深部及外圍普查找礦工作。
鼓勵礦山企業探邊摸底,實現均衡生產。鼓勵投資銀礦、優質非金屬礦產等我省潛在優勢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支持和引導非傳統礦產資源開發。
(5)充分發揮我省資源潛在優勢,集中力量建設幾個國家級工業原材料基地。
A.國家支持與多渠道融資相結合,將信陽上天梯建設成為中國重要的珍珠巖、膨潤土、沸石原料及深加工產品生產、供應和出口基地;
B.逐步把南陽建成以“高鋁三石”為主要原料的高檔耐火原料基地;
C.開發利用豐富的不溶性鉀肥資源,把我省建設成為綠色無汙染的緩效鉀肥生產和出口基地;
D.統籌規劃、合理開發利用新安-單縣地區鋁土礦資源,建設我省鋁土礦初級市場;
E.建設以花崗巖為主的建材陶瓷產業基地。
2.堅持總量控制,調整礦業布局。
(1)調節各種礦產的開采總量。
以便使采礦符合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鼓勵開采市場緊缺的礦產資源,限制開采供過於求的礦產資源,保護開采我省支柱性、戰略性和稀有礦產資源。實施集約礦產資源開發戰略
根據資源特點,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規模化開采、集約利用”的原則,劃定礦產資源鼓勵開采區、限制開采區和禁止開采區,將鉬、耐火粘土、高鋁粘土、螢石、獨山玉、虎眼石、致密玉作為重點保護限制開采品種,對開采總量、開采規模和開采水平進行宏觀控制。積極引導和推動小礦聯合,關閉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小礦。堅持規模化開采和綜合利用的原則,盡快出臺我省礦區最小開采規模。對於開采規模與礦床儲量規模明顯不協調的礦山,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限期走集約化生產的道路。對我省支柱性、戰略性礦產設置相對較高的準入門檻,降低退出門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2)適度控制優質富礦和粗、原生礦產品出境。
根據比較優勢原則,適度控制優質富礦和粗、原生礦產品的出口;鼓勵發展礦產品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細加工產業。以能源、有色、非金屬等優勢礦產資源為重點,大力發展煤炭、石油、鹽化工、鋁等深加工產業和各種金屬加工制造業,以及高品質非金屬礦物的超細粉碎、超細提純、礦物改性和功能材料制備,提高礦業綜合效益。
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高優質能源比重。加大煤炭洗選力度,發展型煤、動力配煤、水煤漿等潔凈煤產品,增加塊煤產量;加強煤層氣勘探,有效利用煤制氣;進壹步發展坑口大機組火電,推進煤電鋁建材合資。加強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爭取周口等相關凹陷盆地油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在重要城市和豫東部署開展深度2000 m的地熱勘探,提高地熱利用水平。
(3)研究礦產勘查技術和方法,推動地質找礦取得重大突破。
河南省地質工作程度高,深部礦產資源潛力大。應致力於貴金屬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特別是金、鉑、鈀聯合分析方法的突破。應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等地表和地下探測技術,分析測試實驗新技術,綜合信息提取技術等技術體系,結合地質找礦新理論新方法,推動了地質找礦取得重大突破。
(4)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采選冶回收率。
采取自主開發、技術引進、產學研聯合等多種形式,提高我省礦產資源采選冶水平。濮陽油田和河南油田應采用先進的“三采”技術,如大斜度定向井、熱采吞吐和微凝膠驅油技術,將采收率提高到國內先進水平。開展選礦冶金技術重點研究,開發利用我省中低品位礦石和難選礦石;加強礦山企業技術改造和更新步伐,如淘汰拜耳法中落後的溶出工藝,采用選礦拜耳法、高溫強化溶出、石灰-拜耳法、串聯法等新技術、新工藝,達到降耗增產的效果;重視金屬和貴金屬礦產中各種元素的綜合回收,提高經濟效益。
(5)以科技為先導,提高礦產品深加工水平。
加大科技投入,集中攻關煤炭清潔技術並及時推廣應用;開始開發、引進和消化煤炭直接和間接液化技術和工藝,做好前期論證工作。依托我省在非金屬開發應用研究方面的優勢,致力於非金屬礦物制品深加工及精加工技術、工藝及裝備的研發,帶動我省非金屬加工業再上新臺階。
3.實施開放的資源利用戰略,實施重要礦產資源儲備制度。
(1)充分利用兩種資源,鼓勵企業在國內外建立穩定優質的礦產供應基地。
圍繞“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鼓勵企業和地勘單位以獨資或合作方式勘查開發我省豐富的鐵礦、銅、鉛、鋅礦、金銀礦、特富鋁土礦、鉀礦、石油、天然氣等重要緊缺礦種,建立穩定優質的礦產供應基地。
(2)實行重要礦產資源儲備制度。
對煤礦、鋁土礦等我省支柱礦業,建立後備資源儲備制度,規劃壹定數量的可替代礦區暫不開發。對於壹些資源條件壹般、國內消費量小、國際市場價格暫時較低的礦產,如鉬礦、銻礦等,“十五”期間不再開發新的礦產地。礦石品位低、* * * *主要與礦石品位高有關,目前難以回收,如高鎵、高鋰的低品位鋁粘土礦床,應封存到位。鼓勵企業儲備戰略礦產品和國際市場價格暫時低迷的重要礦產品。
(3)統壹礦業權資產監管,建立礦業良性循環體系。
從辦理兩證入手,統壹礦業權資產監管,大力啟動和啟動礦業權市場。加強礦業權市場管理,促進礦業權市場流通,特別是探礦權的商業流通,營造礦業良性循環體系。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管和執法檢查,盡快實現全省礦業秩序的根本好轉。
(4)多渠道籌集勘探資金,增加資源後備儲量。
積極申報國家地質調查項目,調整資源補償費省級留成比例,爭取各級財政專項資金和核定地質工作地質勘查資金最低限額,切實加大對我省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和戰略性礦產勘查的投入。制定投資礦產資源勘查的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企業、個人和外商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投資商業性礦產勘查,改善地質勘查有效投入不足、礦產勘查萎縮的局面,逐步形成宏觀引導、政府多渠道投入的礦產資源風險勘查良性循環機制。重點加強鋁土礦、金、銀、銅、鉛、鋅等經濟建設急需的部分重要非金屬和深部地熱資源的前期風險勘查和評價,增加資源後備儲量。
河南省土地資源遙感綜合調查與評價
河南省土地資源遙感綜合調查與評價
河南省土地資源遙感綜合調查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