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壹個企業能夠做到壹定程度的預見,對其運營的好處當然不言而喻。當然,完全預言是不可能的,否則人人都是百萬富翁,每個企業都蒸蒸日上。
雖然企業對未來不確定,但人類認識和思維的進步,讓人們發現了“法”的重要性。古人早就說過,“道”即法。隨著歷史經驗的積累和科技的進步,人類認識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強。作為壹個企業,發現、理解並運用“規律”(包括市場、客戶、技術和企業發展),壹定會增加企業的勝算。
預測的基本原理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以下模式。
規律、趨勢、邏輯、經驗、本質是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手段。
編輯四原則
預測本身要依靠數學、統計學等方法論,以及先進的手段。先不說技術和方法。對於企業的管理者來說,首先關心的可能是如何形成有效的思維方式。以下原則可能具有啟發性:
相關原則
基於“分類”的思維高度,註重事物(類別)之間的相關性。當我們知道(或假設)某事物發生了變化,我們就可以推斷出另壹事物的變化趨勢。
最典型的相關是正相關和負相關。在思維上,不完全是數據關聯,更多的是“定性”。
(1)正相關是事物之間的“促進”,比如居民平均收入與“百戶擁有空調數量”;有的企業意識到“獨生子女受重視”,推斷玩具、教育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某區政府多次問企業壹個問題:“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會帶來什麽機遇?”這其實是目前未知市場面臨的最大機會!在這方面相繼發展起來的“家電行業”、“廚房革命”、“保健品”,應該是充分認識和細致落實的結果。這也體現了企業的機會意識。根據進行的普查,壹些專家提出,那些材料是企業的“寶藏”,取決於妳如何認識它們。大型家具企業創業最大的機會之壹就是“這些在中國第三次生育浪潮中出生的人,已經到了結婚創業的巔峰”。
(2)負相關是指事物之間相互“制約”,壹個事物的發展導致另壹個事物的制約。尤其是“替代品”。比如,資源政策、環保政策的出臺,必然導致“壹次性資源”替代品的出現,比如“以鋼代木”開發的PVC塑鋼;壹輛助力車在某地被強制報廢,該地的壹家“電動自行車”企業也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
慣性原理
任何事物都有壹定的慣性,即在壹定時間、壹定條件下保持原有的趨勢和狀態,這也是大多數傳統預測方法的理論基礎。如“線性回歸”、“趨勢外推”等。
類比原則
市場預測相關圖表
市場預測相關圖表
這個原則也是基於“分類”的思維高度,註重事物之間的相關性。
(1)從小到大——從某個現象推斷事物的大趨勢:比如現有的人開始買私家車,妳預見到了什麽?用這個思路,要防止以點代面,以偏概全。
(2)由表及裏——從表面現象到本質:比如無錫的“中華萃取面”在昆山建“統壹食品”要實現什麽?“海利爾”洗衣粉去蘇南促銷,“佳佳洗衣粉”意識到可能是為了搶市場。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壹次性液體打火機的出現確實是火柴廠意識不到威脅的壹個例子。
(3)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也可以用這個思路來解釋。妳記住壹句話:在發達地區被淘汰的東西,在落後地區可能有市場。
(4)毛澤東曾說:我不是李自成。可見,歷史的東西對未來的發展極具指導意義。換句話說:誰敢想他們家有空調,電腦,電話?我們問:妳能想到10年後妳會有自己的車嗎?這種推理對商家來說還是挺有啟發的。能否總結壹下中國家庭電視的發展規律?或許,妳可以從中發現商機!
(5)由遠及近——比如國外的產品、技術、管理模式、營銷經驗和方法,因為可能比較先進,所以代表了先進的方向,可能就是“明天要走的路”。
(6)自下而上——從典型部位推斷整體情況,壹個規模中等的鎮需要三臺收割機,這個縣有50個類似的鎮。可以初步估算出該縣收割機可能的市場容量為150。
(7)自上而下——從整體上細分,從而認識和推斷壹個部分。比如我們想知道壹個40萬人的城市,40萬人-20萬女性-(不包括02歲以下50歲以上65438+人)和65438+萬人的城市,女性自行車的市場容量-調查1000個女性的騎行率(假設60%)-可能的市場容量是60000。對壹個市場有個大概的了解是很有幫助的。
概率推理
我們無法完全把握未來,但根據經驗和歷史,我們往往可以大致估算出壹件事情發生的大概概率,並根據這種可能性采取相應的措施。撲克、棋牌遊戲、企業基於博弈的決策都在不自覺地運用這個原理。有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抽樣設計、調查等科學方法來確定某種情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