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年畫的發展

年畫的發展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畫種,是伴隨著慶祝春節、祈福驅邪等活動而產生的與新年習俗密切相關的民間藝術。年畫起源於春節期間貼在門上的“桃符”。殷商時期是中國巫術文化的鼎盛時期。在年初和年底,祖先們喜歡祭祀神靈和祖先,形成了壹系列的年度習俗活動。這就是我國最隆重的古老傳統“春節”的由來。在春節之際,周人將和的畫像畫在長方形的紅木板上,掛在大門兩側,以辟邪和祈求幸福,即“符濤”。《後漢書·禮記》記載:“正月初壹,造桃符,名仙母,萬鬼畏之。”南朝梁宗谷《荊楚紀年》記載:“制桃板,名為仙木。”在門上畫兩個神,左邊是申屠,右邊是雷宇,通常被稱為門神。在後來的演變中,符濤逐漸分為春聯和門神畫。春聯向書寫方向發展,門神畫向繪畫方向發展,是年畫的前身。

到了隋唐時期,年畫有了很大的發展。壹方面在門畫題材中加入仕女等世俗意象和藥叉等佛教意象;另壹方面,隨著雕版印刷的興起,脫胎於巫術文化的民間神、道教神、佛教神的形象不再依附於門畫,而是找到了新的載體,成為紙馬藝術的起源。

年畫在北宋時期逐漸成熟。商業經濟的繁榮和市民文化的興起為年畫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雕版印刷的廣泛應用為年畫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在這壹時期,出現了出售年畫的繪畫市場和制作年畫的作坊,反映了宋代年畫已從宗教信仰轉化為世俗商品,並發展成為壹種獨立的繪畫。

明清時期,年畫興盛,國內形成了許多年畫生產中心:有“南桃北楊”之稱的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以及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河北武強、佛山年畫、河南朱仙鎮。

雖然年畫成熟於宋代,但“年畫”這壹名稱出現於清末。宋代年畫叫“紙畫”,元代叫“祛寒圖”,明代叫“畫貼”。清代前期,年畫在北京被稱為“護畫”,在杭州被稱為“喜畫”或“花紙”,在蘇州被稱為“畫畫”。道光年間,“年畫”壹詞首次出現,但並未被人們所接受。光緒年間,年畫又被稱為“畫”或“紙畫”。直到民國時期,上海的石版畫才被同意推廣為“年畫”。從此,“年畫”壹詞被廣泛使用。

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濰坊楊家埠年畫、河北武強年畫被稱為中國四大木版年畫,各具特色,鼎盛壹時。然而,到了80年代,四大產區的年畫瀕臨滅絕。“其實早在民國初年,年畫就開始消失了,而且是在上海消失的。”馮驥才說,“換句話說,上海清晰地展現了年畫消失的痕跡。”

民國初年,蘇州桃花塢年畫進入上海市場,逐漸演變為“小學校年畫”。“‘小學校年畫’反映了租界裏的生活,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和地方特色。”馮驥才說,“然而,隨著西方印刷技術的進入,中國年畫的命運發生了變化。首先是平版印刷的入門,色彩豐富,成本低廉,從而取代了木版年畫;然後,膠印取代了石印,於是出現了‘年畫’,上海誕生了許多年畫畫家。直到20世紀50年代,劉旦宅、程世發和任率英等畫家都在從事年畫創作。但總的來說,由於印刷技術的引入,木版年畫退出了歷史舞臺,那些後來的年畫看不到中國木版年畫的獨特風味。”馮驥才指出,時代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也是年畫消失的原因。“隨著社會的變遷,沒有了竈神,沒有了祭神,沒有了節日和習俗,自然的年畫也就失去了‘年’的意義;其次,現在大家家裏裝修都很講究,雕版印刷的紙張質量不好。以前大家都用漿糊貼,現在已經不可能了;三是‘文革’後,我們對傳統、歷史、土地的感情被打斷,但當壹切恢復時,又受到外界的巨大沖擊,使我們對傳統漠不關心。”

年畫是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各地不同的文化和習俗,催生了豐富多彩的年畫。由於環境和習俗的差異,各地的年畫在色彩、構圖、造型、功能等方面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桃花塢年畫

桃花塢年畫位於江蘇省蘇州市,是流傳於江南廣大地區的民間木刻年畫。始於明代,盛於清代,就像北方的楊柳青年畫壹樣。壹開始賣的是鋼筆畫,後來改成刻字配色。雍正、乾隆年間,大多填色,也有套印後填色的。後期以彩色套印為主,顏色多為墨線上的紅、黃、藍、綠、紫套印。畫面感強,裝飾性強。他的繪畫風格影響了許多地區,如上海,蘇州,杭州和揚州。

桃花塢年畫精雕細刻,制作精美,以戲曲故事、古典小說、鄉土風情為主要題材。色彩上喜歡用槐花等植物色,不僅有鮮明的對比效果,而且讓人感覺柔和淡雅。清末桃花塢年畫在技法上吸收了西洋畫的明暗結構和壹些透視畫,使年畫更加寫實。它的主題是:宋武的打虎,白蛇傳,西廂記,三美圖,白子,蘇州長門,花卉,農耕與編織,大慶豐收年,拜月,玩雪,壽子等等。

楊柳青

楊柳青地處天津商陸水陸交通要沖,緊鄰古都北京。民間木版年畫興起於明末清初,興盛於清朝乾隆年間。以前楊柳青有句話叫“家家會沾,戶戶善畫”。楊柳青年畫流行於我國北方廣大地區,北方年畫都受到楊柳青年畫的影響,可見其重要性。

楊柳青年畫的主要形式是黑白版木刻線描,以彩色描繪。構圖飽滿,造型簡潔,色彩鮮艷,裝飾性強,內容極其豐富。

人物畫是楊柳青年畫的“亮點”,其中仕女畫和人偶畫很受歡迎。福娃貝貝的靈感來自楊柳青年畫——荷花年有余。

由於人物的手和臉都是暈染而成的,而且是當時用來向首都進貢的,所以畫在造型和色彩上都具有宮殿畫的審美趣味。此外,楊柳青年畫也有許多文人畫家所畫,因此充滿了文人畫的寧靜和安詳,其特點是色彩柔和,色彩豐富,人物鮮明。

山東楊家埠

早期的山東年畫,以聊城的東昌府和楊家埠的版畫為代表,題材多為神佛作品,風格粗獷,到明代已具相當規模。後來山東年畫受楊柳青年畫影響,題材不斷拓展;但在畫風上又有自己質樸生動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山東年畫內容豐富,反映農村生活的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色彩的運用也相當誇張,大膽強烈,反差極大;線條狂野不拘,有農民畫的特殊風味。

武強年畫

流行於華北地區的民間木版年畫,因主要產於河北省武強縣而得名。它是通過繪畫、雕刻和印刷三個過程彩色套印而成的木刻版畫。始於明朝永樂年間,興盛於清朝康熙至嘉慶年間。到本世紀初,武強縣南關有近140家畫店,附近村莊有上千家年畫作坊,因此武強縣被稱為“年畫之鄉”。武強年畫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鄉土氣息濃厚。作品構圖飽滿,主題突出,結構緊湊,線條粗獷,運用了黑、紅、綠、黃、紫、粉等色彩,鮮艷奪目,裝飾性強。雕法有細有粗有細,特別是豪放、粗獷、自然的雕法,以男雕為主,有的也有女雕。通過運用黑白的對比,表現出刀的木味和筆的墨意,使之成為壹種獨特的簡約幼稚的風格。主要題材有戲曲和故事、風俗和時尚、節日寓意、娃娃和美女、花卉和風景等。代表作有《走在雪中的尋梅》、《三娘的教子》、《趙州石橋》等。

綿竹年畫

四川綿竹生活用紙豐富,為年畫的發展提供了天然優質的材料。綿竹年畫在明末清初開始興盛,到清代道光年間形成了繁榮的局面。綿竹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年畫產地。大多是用木塊印出來,然後填色打開。它充分吸收了建築繪畫的色彩風格,色彩簡潔明了,又不失筆墨觸染的手工效果,造型粗獷,色彩艷麗。這壹點在“盛滿水的腳”(或稱盛滿水的腳)人物畫這壹獨特題材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朱仙鎮年畫

因產於河南省開封市附近的朱仙鎮而得名。始於宋代,盛於明清。當時朱仙鎮有300多家年畫作坊,清末有70多家。其中“萬通”、“天興德”、“德勝昌”、“天意德”比較有名。朱仙鎮木版年畫主要分為陰刻和陽刻兩種。有黑白畫和拼色畫兩種形式,采用手工水印。有文武門神、雕像、劇本、掛箋等2000多種形式。朱仙鎮木版年畫有五個特點:壹是線條粗獷,粗細相間;二是形象誇張,頭大身小;三、構圖飽滿對稱;四、色彩鮮艷,對比強烈;第五,門神多典,嚴肅端莊。魯迅先生對此評價很高:“朱仙鎮的木刻年畫很好,刻出來的線條又粗又壯,和別的地方不壹樣,不是精雕細刻。”這些木刻很樸素,沒有粉,人物也不騷。它們顏色很濃,有壹種地方風味,具有北方木刻年畫的獨特特征。"

佛山年畫

中國南方流行的民間木版年畫。產於廣東省佛山鎮(今佛山市)。始於明代永樂年間,盛於清代乾隆、嘉靖年間。佛山年畫分為原畫、木刻、木刻三種,包括門畫、偶像畫。選取的題材有各種神、歷史人物、戲劇故事等等。它的特點是刻板、粗放、線條簡練、木刻有趣。在色彩設計上使用了紅、橙、黃、綠等多種顏色,有的還吸收了當地銅襯剪紙藝術的特點,在畫中人物的甲袍上加入了金銀花紋,使神像金碧輝煌。這種強烈的裝飾風格可謂是佛山年畫的壹大特色。

  • 上一篇:如何理財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 下一篇:惠東有什麽好玩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