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教案《積木》1的活動目標:
1.嘗試在遊戲情境中有目的的搭建,探索積木因連接方式不同而產生的奇妙變化。
2.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3.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能力。
4.讓孩子大膽地在群體面前表演和表達自己。
5.學習遊戲玩法和遊戲規則。
活動準備:
幾個積木,毛毛蟲圖片,天鵝絨毛毛蟲玩具等。
活動流程:
第壹,自由施工
1.記憶和交流:妳用積木搭建了什麽?
2.孩子們嘗試用7塊積木自由搭建。
3.感謝妳的工作。
教師分析
從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的介紹中,引導幼兒關註積木不同連接方式產生的不同效果,從而感受積木的可變性。
第二,拿壹條毛毛蟲來說
(1)遊戲1:建造壹條毛毛蟲
1.(教師展示毛毛蟲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其特征,提出構建要求)同樣用7塊積木搭建壹只毛毛蟲。
2.(兒童交流)妳是怎麽抓到毛毛蟲的?如何連接毛毛蟲的身體?
(2)遊戲二:毛毛蟲變長。
1.(老師引導小朋友互相比較,看誰的毛毛蟲最長)
2.讓妳的毛毛蟲變長。
3.(孩子們“修改作品”後,再次對比交流)妳的毛毛蟲是怎麽變長的?
總結
積木連接的孔越少,毛毛蟲就越長。
(3)遊戲三:扭動毛毛蟲
1.(老師展示絨毛毛蟲玩具)請觀察,積木做的毛毛蟲和絨毛毛蟲在形狀上有什麽區別?
總結
積木做的毛毛蟲是直的,絨毛毛蟲可以扭動。
2.(老師指導並提出施工要求)讓妳造的毛毛蟲扭起來。
3.妳如何讓毛毛蟲扭動?
總結
只要用壹個孔把兩塊連接起來,毛毛蟲就能扭動。
教師分析
壹是讓孩子嘗試用7塊積木拼成壹條可以連在壹起的毛毛蟲,目的是引起孩子對積木的興趣;然後,通過對比孩子自己搭建的作品,可以發現積木不同的連接方式可以讓毛毛蟲變長的秘密;最後,柔軟的天鵝絨毛毛蟲被用來啟發孩子們思考硬積木是否可以建造壹條也會扭動的毛毛蟲。三個環節步步推進,總會引起孩子的認知沖突,從而鼓勵孩子在體驗積木可變性的同時,大膽探索,體驗遊戲的樂趣。
第三,老師和孩子交流分享遊戲感受
活動反思
在設計“豐富多彩的積木”活動之前,我主要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是生活化的內容。積木是孩子們最常見、最熟悉的玩具,每個孩子都非常喜歡,百玩不厭。積木作為壹種玩具,如此受孩子們的喜愛,經久不衰,本身就可以說明它的魅力。但實際上,正是因為積木的多變性,孩子很難獲得理想的搭建結果。兒童在搭積木時,受到自己自由意誌和有限經驗的影響。積木往往呈現出壹種過度自由但沒有目的性和挑戰性的狀態,很容易瓦解孩子對積木的興趣。老師們也大多忽略了玩具積木背後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忽視了提高孩子對積木的興趣和素質。因此,選擇兒童熟悉的積木作為活動材料,有利於兒童與遊戲材料的有效互動。
第二是目標的合適性。考慮到中班的孩子剛從小班升上來,我把這次活動的目標定為:讓孩子在自由搭建的基礎上嘗試有目的的搭建;通過發現和掌握積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可以激發孩子對積木的興趣。
第三是過程的交互性。作為壹項有目的性的教學遊戲活動,我主要是通過提問或提問的方式,創設遊戲情境,與孩子互動,讓孩子體驗挑戰和成功。我認為有效的師幼互動應該建立在教師已有的經驗和對孩子的理解上,這樣既能鼓勵孩子大膽思考和探索,又能激發孩子對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教案“搭積木”2活動目標:
1.理解物體厚度的概念,感知厚度的相對性。
2.玩積木的時候感受物體的厚度。
活動準備:
1.三種長寬相同但厚度明顯不同的積木圖片,每種都有幾張圖片並按由薄到厚的順序標註。
2.不同厚度的各種物品的圖片。
3.幾塊不同厚度的積木。
活動流程:
首先,引導孩子認識不同厚度的物體
1.教師在電腦上展示積木1和2的圖片,讓幼兒觀察積木的異同。
2.老師:這兩個街區有什麽不同?小朋友回答積木1和2的高度不壹樣。老師可以告訴孩子,因為都太矮,所以不需要區分身高,用粗細來區分。
3.老師總結:積木2較厚,積木1較薄。
第二,孩子們尋找不同的對象
1.老師出示壹些圖片讓孩子觀察,哪些物體厚,哪些物體薄。請幾個小朋友到電腦前,指出哪些厚,哪些薄,進行互動。
2.看完圖片後,可以讓孩子說說周圍還有哪些粗細不壹的物體。
第三,想好了再說。
1.老師展示積木3,和積木2對比,問小朋友:哪個積木更厚,哪個更薄?
2.老師同時展示三個積木。老師:2號積木和1號積木比,就是厚。不過和積木3相比,變薄了。為什麽?
3.老師總結:積木3最厚,積木2更薄,積木3最薄。
第四,積木比較。老師在電腦上展示三種不同厚度的積木圖片。
1.三個相同高度的不同積木的圖片,統計相同高度的不同積木在數量上的差異。
2.對相同數量的不同積木拍照,看哪個積木的高度最高。
3.圖片展示完畢後,請小朋友自由分組,老師將積木發給小朋友自己搭建,感受物體粗細的相對性。
幼兒園中班教案“搭積木”3活動目標:
1.理解簡單的三維圖形。
2.正確計算完整作品中每個積木的數量。
活動準備:
1.我的數學,第14~15頁。
2.多個構建模塊。
3.膠棒。
活動流程:
首先,老師展示積木,讓孩子們識別形狀。
1.這個積木是什麽形狀的?
第二,老師隨機用各種形狀的積木拼成壹個形狀。讓孩子們觀察使用了哪些積木,並數出相應的數字。
1.仔細看看老師建的房子都用了什麽種類的積木?
2.每個積木有多少塊?
第三,請幼兒隨意搭建幾個積木,並觀察和數積木的數量。
4.請小朋友把我的數學打開到14~15頁,先看看14頁的屏幕上有哪些種類的積木,每種有多少塊,把玩具卡上的數字拿下來貼在盒子裏。再看15頁的圖,從積木的數量和類型判斷哪壹個是正確的積木形狀。
活動反映:
今天的活動進行得很順利,達到了我的預期效果。也成為我園計算專題組“壹課多研”討論的範例。壹路上,我都在反思我成功的原因。我的教學對象是中班的壹群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註重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也給孩子創造了很多合作、互動、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幼兒園中班“積木”4教案的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
2.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活動。獨立完成。
3.讓孩子大膽地在群體面前表演和表達自己。
4.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和樂趣,不知不覺就應該學到知識了。
要準備的活動
1,準備壹桶積木。
活動過程
1,每個孩子送壹桶積木。
2.老師正在啟發孩子們的想法。
3.讓孩子們自己建造他們想象中的建築。
教學反思
1,可以結合妳在生活中看到的和壹些建築,讓孩子想到如何建造自己心理思想的形狀。
2.整個班級孩子學習興趣濃厚,師生互動多,孩子語言表達機會多,參與度高。
缺點:孩子的思維要重新發揮,老師不要急著告訴孩子下壹個環節。應該鼓勵孩子們建造他們自己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