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語詞典的編排方式主要有三種:
a,按字母順序。現在交通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漢語拼音方案);在古代是按照平水106(上下聲15,上聲29,下聲30,入聲17)的韻腳排列的。
b、按部首和筆畫排列。同壹個偏旁的字組合在壹起,偏旁的順序是筆畫數;同壹個部首內,字的順序就是筆畫數。筆畫相同時,按筆形排列。壹般來說,筆分四種:點(,)、橫(1)、直(ㄧ)、左(ノ),或點、橫、直、左、折(┐).
c,按代碼排列。通行的方法是四角數詞檢測法。漢字正方形有四個角。角有十種形式,用0到9來表示。角的順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個單詞四碼。
2.張玉書、主編的《康熙字典》是在明代梅《辭書》和張子烈《正字通》的基礎上編纂而成的。按部首排列分為214部,按12處分為12集,每集分為三冊。字體實例解讀:先音後義。先列出主韻的反切,再加以解釋,每壹個意思都引用古籍為證。
3.糾正了王的《字典考證》和王力的《康熙字典》的讀音和讀法錯誤。
4.《漢語大詞典》,陸飛魁、歐陽普存主編,1915中華書局。偏旁部首排列,註音由紀韻反過來,還加了順音。
5.《辭源》1915商務印書館,陸爾魁、方毅等人編著,是近代出版的最早的壹部以詞為主,兼顧百科知識的辭書。部首的排列遵循康熙字典214的部首。註音的反切采用了清代李光地《音釋》的改良反切。基本奠定了現代漢語詞典的編纂體例格局。1958修訂為以中文為主、百科為輔的工具書,作者吳澤言、黃。劉是負責人。註音用音標和音標,用廣韻的反正切。
6.《辭海1936》由中華書局編纂,舒新成、、張翔主編。1958被修訂為綜合詞典。舒新成、陳望道主持。
7.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我國文字學的奠基之作,是第壹部系統分析小篆的字典。到了宋代,徐鉉用孫彪的《唐雲》對其進行了修訂。清代李永春的《說文通鑒》。徐浩《說文解字註》
8.清代研究《說文解字》的四位著名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註》、桂馥《說文解疏》、王允《說文讀》、朱《說文通訓》。
9.清代阮元的《詩經》,壹部專門收集唐代以前各種古籍註釋的字典。元音的排列,壹橫壹韻壹卷。還有劉淇的《簡析》,何的《古漢語虛詞通釋》。
10,清代王經傳訓詁(古聲母排列)、訓詁(音標),訓詁虛詞。
11,張翔詩集,1953中華書局,是壹部專門研究詩歌中特殊詞語的專著。
12.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現代以雙音詞為主。主要有三種情況:
a,換壹個完全不同的詞。
b、添加前綴和後綴。
c、用兩個同義詞做語素。
13,簡單雙音詞,大部分是連詞。文字學主要以形辨本義。
14.在文字的創造時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則。
15,隸書是漢字發展史上的壹個重要轉折點,是古代漢字和現代漢字的分水嶺。
16,押韻分為三種:
a,句子押韻。
b,每隔壹句押韻。壹般奇數句不押韻,偶數句押韻。比如《詩經》
c,押韻。奇句與奇句押韻,偶句與偶句押韻。
17.《詩經》的主要押韻形式:隔句韻尾;第壹句的韻,然後是下壹句的韻。
18,古韻指的是古代的韻,主要是先秦時期,現在分三十部。《詩經》有古韻。段玉裁的《六書語音對等表》、蔣友諒的《詩經》讀韻、王念孫的《楚辭詩經組韻譜》。
19,古籍註釋始於漢代。
20.註釋中有四種常見情況:
壹、詞語釋義。
b、相聲。用壹個或幾個句子串起來解釋。
C.解釋整章的大意。讓文章的意思更加清晰。
21,常見古籍術語:
壹、說、做、叫。解釋的單詞放在它們後面。它不僅用於解釋,也用於同義詞或近義詞的區別。
b那個。解釋的單詞放在它們前面。用具體解釋抽象,或者用壹般解釋特殊。也就是解釋的單詞放在後面。
C.外觀。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後。被解釋的詞往往表示某種性質或狀態的形容詞。等於“的樣子……”
d裘德。解釋者和被解釋者的詞往往是同義或同義的。等於“等於說”。以上純屬解讀。
妳所說的,妳所做的。不可避免的是,除了釋義之外,釋義者與被釋義詞有時同音,有時同音同韻。
f,讀作,讀作。用這個詞來說明外來詞。
g,讀if,讀if。壹般用於註音。有時意味著借用詞語。
22.唐人對漢代其他古籍的註釋。唐代司馬貞的《史記》和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唐代註和五大臣註《蕭統文選》。南宋裴松之《三國誌註》。
23、郭襄註和程註《莊子》。
24、比如壹個詞,通常是指這個詞在特定的語境中要按照它原來的讀音來讀。有時壹個字押“孺子”,註其他斜音或直音,表示該字在特定語境下有不同的傳統讀音。
25、古書往往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發音往往表示不同的意思或詞性。讀的不同有時候只是語氣的不同,有時候不僅僅是語氣和意義的不同,還有詞性的變化。
26.用四聲區分詞義和詞性是漢語的特點之壹。
27.朱:周易本義,詩詞傳,大學章句,論語註,孟子註,中庸註,楚辭註等
28.清代的《詩集傳》、馬的《毛詩集傳》、劉寶南的《論語正義》、的《孟子正義》、的《莊子集解》、郭慶範的《莊子集解》。
29.阮元撰寫了《十三經註校》。清代王念孫的《讀書雜誌》、王的《釋意》和俞樾的《疑古例》。
30.姚鼐在古代文學體裁中將文章分為十三類。
31,古代斷句用“,”標註。如果意思是未完成的,需要暫停,在兩個單詞之間指出。句子在單詞旁邊結束。錯誤由三種情況引起:意思不清、語法不清、音韻不清。
32.《詩經》是賦的遠源,《楚辭》是賦的近源。主要特征展示了事物。
33.明代徐世曾的“辨體”分為古代賦、儺賦、法律賦、文學賦四種。
壹、漢代是壹種古代賦,又稱辭賦。壹般較長,多為問答形式,韻文中夾雜散文,句式以四六字為主。
b、六朝賦是諾賦,也叫駢賦。長度短,押韻。駢文和典故其實就是押韻的駢文。
c、律賦,是唐宋時期科舉考試中使用的壹種試賦。用韻有嚴格限制,考官提出了八個押韻字,規定了八種韻型,所以說賦了八種韻。就連押韻的語序和平仄都是有規則的。字數有限制,不超過400字。
d、散文,受古文運動影響。中唐以後,古文作家的散文逐漸取代駢文,句式不規則,用韻隨意。用散文而不是布局和裝飾來寫賦,貫穿散文的氣勢,重視清新流暢,與散文非常接近。
34.賦的結構:前面是有序,中間是賦,後面是“亂”或“信息”。
35、古代漢語的修辭方法:
A.回顧過去:引用古人的事跡來證明他的論點。描述壹些歷史事實,正反兩面都可以。
b、引經據典:正面引用古代聖賢的話。
c,代理。
a、指事物的特征或標誌。如“二毛”。
b,部分給所有人。如“優雅”。
c、用原材料代替成品。如“漁網”。
D.用具體代替抽象。如“絲竹”。
E.以地代人。如“彭澤”。
f、以官代民,表示尊重。比如《王右軍》。
G.專名用作通用名。比如《扁鵲》。
h,分裂代詞。比如“吞船。”
d、倒裝,詞序倒置為修辭押韻。
e、比喻,沒有比喻性的詞語。
迂回,壹種微妙的修辭手法。作者說話不直,拐彎抹角。
g、委婉、委婉曲折地表達意思,外交辭令和謙虛都是委婉語。
h,誇張,壹種極端的描寫,讓語言更加生動。
36.唐以後的詩歌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也叫近體詩,古體詩也叫古風。超過八句就叫排斥。絕句分為古體絕句和律體絕句。古絕壹般限於五絕。
37.四言詩的句式壹般是22,五言詩是23,七言詩是43。
38.有押韻句的詩命名為百良體,是因為相傳漢武帝造百良臺,諸侯* * *賦與七言對句押韻句。如曹丕的《葛炎行》。
39.“文心雕龍?語氣提到了“氣質”的問題。南朝時,沈約發明了四聲,寫了四聲譜。
40.三平調是古代文體的壹種特殊形式,也是其特色之壹。韻壹般截取韻的第壹對和第二對。
41.清代葛載《林茨鄭雲》共分十九韻,用的是吉韻。
42.曲分為南曲和北曲。北曲有雜劇和散曲。散曲有詩和集數兩種形式。
43.元代周德清根據北宋撰《中原之韻》,將平水韻分為十九韻。
第二,名詞解釋。
1,直切:用同音字註音,如“根,調跟”。
2、反切:就是用兩個字合在壹起,來註壹個字的音,叫“某某切”或“某某反”(唐以前),取字上的聲母。下壹個字帶元音和聲調,統稱為音符。如《毛》《莫袍裁》。康熙字典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3.雙音節復合詞:古漢語中的雙音節詞,由兩個單音節同義詞或反義詞組成。壹個語素的本義變成了這個雙音詞的意義,另壹個語素只是作為陪襯。比如“有輕重緩急是無益的。”“急”就是“急”的意思,“慢”這個詞毫無意義。
4.本義:單詞的本義。例如,項的原意是“朝北的窗口”。
5、引申意義:由本義“引申”,即由本義發展而來的意義。原意是“朝北的窗戶”。引申的意思是“朝”“朝”。直接引申就是直接從本義引申出來的意思。間接引申是直接引申後再引申的意思,與本義有間接關系。
6、假借義:正如朱所說,“此無意義,全靠聲來撐字”,這是不符合本義的。相見恨晚,相見恨晚。
7.六書:許慎《說文解字》認為漢字有六種形態:象形字、表意字、會意字、形聲字、表音字、篆註字、借字。只有象形字、指示字、會意字、形聲字和音韻字是造字方法,音譯和托詞是用字方法。
a、象形:把事物的輪廓或特征部分畫出來組成壹個字,如日、月。
b、指代事物:用標記指出事物的特征。如上面,下面,這個,最後,還有,刀鋒。
c、知道: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形式組成,它們的意義組合成壹個新的意義。它通常是兩個象形文字的組合,如和。
d、形聲:由表意文字(也叫形符)和聲符組成。表意文字表示意義範疇,聲符表示發音範疇,如江、木。大多數具有相同能指的形聲字都與能指所標記的事物或行為有關。比如貝類跟財產有關,文字跟文字有關,心跟心理有關。
E.轉讓:有不同意見。
f、假借:“本書無字,事依聲免俗”,如原本是“發號”的令,後被借用為“縣令”的令。
8.古今字:由於歷史的發展和漢字的演變,壹個新字代表壹個字的壹個或幾個意思,並共用那個字的意思。那麽前壹個詞是古詞,新生成的詞是現代詞。如“責任”,其含義如“債”已被“債”所代替,但含義如“責任”成立,所以兩者都是古今詞。
9.異體字:由於時間或地獄的原因,人們為同壹個字創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來表示它,形成曲式截然不同而意義相同的字,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換,如簡言。
10,簡繁體:由於人們對漢字的改革和簡化,簡體字比繁體字簡單,筆畫少,往往是壹對壹的關系,有時是壹對多的情況。今天使用的許多簡化字是代代相傳的。比如禮貌,憤怒等。有些簡化字和繁體字沒有關系,因為是同音字所以被采用。如背、適、簽、冗。
11.判斷句:用名詞或名詞短語作謂語,表示判斷。古漢語中壹般不用“是”字來判斷,但在謂語後用語氣詞“也”來輔助判斷。如《東胡,上古好史》。有時語氣詞“著”用在主語後表示提頓語。現代漢語中,主語和謂語之間壹般用“是”。
12.敘述句:以動詞為謂語,描述人或事物動作變化的句子。
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肯定有負面的話。古漢語中,否定詞可以是副詞“不”、“復”、“無”、“無”、“為”、“無”、“非”,動詞如“無”,代詞如“莫”。
詞類活用:古代漢語中,有些詞臨時改變了詞類,如名詞作動詞,形容詞作狀語,動詞作狀語等等。如《秦時隋動》。
15、元音:指壹個音節中除聲母以外的其他因素的總和,包括聲母、主元音和韻母。
16,韻:僅指主要元音和韻尾(如有)。
17.詩韻:押韻不同但押韻相同的詞,如甘、滿、南、譚等,可以互相押韻,這些押韻的詞放在同壹個位置,形成詩韻。
18.押韻:不同韻但同韻的詞,如甘、滿、南、譚等,可以互相押韻,這些押韻的詞放在同壹個位置,形成詩韻。漢語韻壹般放在句末,習慣上叫韻。
19,押韻舉例:是關於押韻格的:哪裏用押韻,哪裏不用押韻,怎麽用押韻。
20、押韻變化:末尾不同韻,中途變成不同韻,押韻就不是這樣了。
21,天籟:民謠隨便唱,隨便押韻,隨時押韻。
22.葉韻:古人為了說明《詩經》的音韻和諧,認為壹個字變壹定的音,即“葉韻”,或“葉句”(葉,同“謝”,意為和諧)。
23.葉銀發:壹個應該被否定的註音。古人認為押韻可以暫時改變發音以達到和諧,這是沒有根據的。
24.雙音節:兩個詞的聲母相同,如現代漢語的“珍珠”,先秦的“精微”。
25.疊韻:兩個詞的元音相同,但元音不同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現代漢語中的“輕”。
26.古音借舌:古代漢語書面語中同音或相近音的詞的共同使用和借用。要麽有自己的性格,要麽沒有自己的性格,用諧音來表達。這兩個字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含義。如“蚤起”,蚤過早。
27.三十六個字母:傳統上有三十六個字母,字母是指聲母。古代沒有拼音字母,只好找三十六個漢字作為聲母的代表,比如簡溪群益,反映了唐宋時期漢語聲母系統的情況。但古代有32個聲母,分為牙音、舌音、唇音、牙音、喉音、半舌半齒。
28.連冕詞:由兩個音節連在壹起的不可分的詞,或有雙韻關系的詞,如玲瓏、徘徊、參差、與否,如蜈蚣、嫂子,或諧音重復的詞,如匆忙、津津樂道。
29.疏:由於時代的變遷,前人的註解已經不容易理解,出現了新的註解。作者既解釋文本,又註釋前人的註釋,這就成了“疏”,也叫“正”。十三經註中的《詩經》就像漢代的《毛衡傳》、漢代的《鄭玄註》、唐代的《孔》。傳是指澄清經典的意思,寫是指補充和修正《毛傳》的意思。
30.十三經:《周易》、《尚書》、《詩經》、《周立》、《儀禮》、《李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十三經註多為漢代或魏晉時期的人所作。
31,:校勘學術語言,簡稱“顏”,又稱“”。用來表示古籍中文字較多的現象。比如“漢水是池”這個詞,就衍生出了“水”這個詞。
32.托文:校勘學術語言,簡稱“托”,也叫“托字”。用來表示古籍中文字脫落的現象。如“孔子家雲:高而長”“孔子脫“子”字”。
33.韻文:指有韻腳的文章,包括完全韻文和不完全韻文。
34.平水韻:隋代陸發言《切韻》共分206韻,過於單薄,唐代可用相近韻。南宋平水劉淵將同韻合並為107韻,後人逐漸變為106韻,稱為平水韻,壹般稱為“詩韻”。
35,平;現代詩歌中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構成了詩歌和韻文高低交替的節奏,這種節奏叫做“音律”。平仄和上聲是平調,上聲、降調和入聲是輕聲。古入聲現在轉移到其他三個聲調。
36.粘性:對句和對句的並列類型必須是同壹類。粘著:詩歌中不符合粘著規律的現象。
37.右:每副對聯的句子和對話必須是相反的類型。也就是句子的層次和層次對立。錯位:詩歌中不符合正確規則的現象。
38.顧平:除了押韻,詩歌裏只剩下壹個平音詞了。是正則詩的大忌。
39、別扭句:不符合壹般平句,即未用平聲帶平聲,未用平聲帶平聲。難存:詩人常用“存”字來表示難句,即如果壹個句子應該用平聲,那麽在這個句子或對偶的適當位置,就要把應該用平聲的字改過來補救。合在壹起就叫難救。
40.對偶:詩歌中,尤其是現代詩歌中,句法結構相同的句子就是對偶,這是正例。另壹種情況,只要求字面上的相對性,即詞類相同,不要求句法結構。對抗壹般是平手和水平。同類的話比較正確。
41、雙手合十:對聯完全或基本上是壹句話的同義詞,是詩人的大忌,稱為“雙手合十”。
42.流水對:壹種特殊的對偶形式。兩個對立的句子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壹種連貫的意思,也就是說,句子和對仗不是兩個句子,而是壹個句子。比如“從這座山回來,經過另壹座山,從南邊上去,再往北——到我自己的鎮上!”。
43.借用:壹種特殊的對偶形式。壹個詞有兩個以上的意思。詩人在他的詩中使用第壹個意義,但同時借用它的第二個意義或第三個意義來反對淩這個詞。比如“在齊王家常見,在崔之前聽過幾次”。取“普通”本來是“普通”的意思,但也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所以借用數字。
44.歌詞:字開頭叫“曲子詞”。懂音樂的詩人是根據樂譜的節奏來寫詞的,這叫作詞或靠音。
45.詞匯聲調:這指的是寫詞的樂譜,後來指的是總結各個詞匯聲調以往作品的句法和諧而建立起來的各種詞匯聲調的扁平格式。
46.雜劇:有白色主題(動作)和白色道路的歌劇。歌詞經常被劇中人唱出來。只有套,但沒有小訂單。壹套叫九折,全劇壹般都是四折,有時候還帶個楔子。散曲:不是戲劇,沒有科學,和詞的性質差不多。
47.小令:壹種散曲等於壹個單調的詞。套數:由同壹個曲調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曲調按照壹定的規則組成的集合。
48.多余的押韻:押韻用在歌曲中不需要押韻的地方。
49.隔行詞:旋律中超出規定字數的詞,要麽在句首,要麽在句中,但不在句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