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基於兒童發展的視角,尋找科學與藝術融合的契機。
從兒童學習和發展的特點來看,科學思維和藝術思維會自然地相互作用、交叉和補充,這為科學教育和藝術教育的有機融合提供了契機。
無論是科學探究還是藝術表現和創作,兒童的現實生活和興趣關註是基礎。在幼兒園的實踐中,孩子們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力,用肢體動作、手工藝品和繪畫來表達所觀察到的不同形狀的雲,或將其轉化為文學語言。我們發現“科學”和“藝術”之間並不存在所謂的鴻溝,兒童科學觀察的對象往往成為他們藝術創作的內容。因此,幼兒園以“來自生活,回歸生活”的科學活動為基礎,在幼兒探索發現的過程中,有機地融入了藝術作為支撐,拓寬了幼兒的探索視野,豐富了幼兒的思維模式,延伸了幼兒的創造性表象,有力地支持了幼兒的科學學習。
孩子在欣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同時,往往會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好奇。從知道“是什麽”,逐漸發展到探索“為什麽”和“怎麽做”,借助圖片、顏色、形狀等象征性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索和發現。經驗的獲得是漸進的。教師們逐漸實現了“科學+藝術”的目標,即立足於兒童的現實生活捕捉科學和藝術的元素,支持兒童在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時探索科學,不斷探索科學和藝術的“真善美”核心,發展兒童的創造力。
隨著活動的深入,強化了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成長基礎,讓老師對孩子的支持和引導更加貼近孩子當下乃至未來的發展需求。壹方面強調“源於生活,回歸生活”的生活原則,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想探究的問題、喜歡的活動納入科學教育內容,生成科學教育活動;另壹方面,圍繞“面向現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前瞻性原則,在鼓勵幼兒發現、感知、體驗科學之美,進而運用科學創造美的同時,也註重幼兒熱愛自然、關愛生命、愛護環境的科學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的形成。
豐滿:關註兒童的探究興趣,拓展科學與藝術融合的路徑
兒童的探索越來越豐富,藝術作為科學教育活動開始的單向路徑已經難以滿足探索中活動不斷延伸的需要。因此,我們將前期從藝術到科學的單壹起點改為雙起點,讓科學教育借助不同推廣時期藝術火花的點燃,更加充滿活力。
壹方面,藝術可以看作是科學教育從無到有的起點,通過把握藝術教育活動中隱含的科學探究的契機,挖掘藝術形象,自然會擴展生成涵蓋藝術思維的科學探究活動。教師要重視兒童對藝術活動的好奇心,隨機把握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支持兒童從藝術到科學的主動探究。比如,基於對繪本《兔子乖乖》的興趣,孩子對玩《兔子乖乖》皮影戲很感興趣。那個皮影戲是什麽?完成壹部皮影戲需要哪些材料?這已經成為兒童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需要探索和解決的科學問題。
另壹方面,藝術可以作為科學教育中“壹對多”的起點。在兒童進行科學發現或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輔以藝術手段和方法,鼓勵兒童以更感性、更直觀的方式表達發現和探索科學原理。老師們找到了藝術表象與兒童具體思維的有機聯系,讓兒童在密密麻麻的藝術之下的科學創造更加溫暖而富有情感。比如皮影戲作為壹門傳統的民間藝術,在孩子們感知這門藝術的同時,也打開了探索科學世界中光影關系奧秘的大門,在《兔子乖乖》皮影戲的過程中,孩子們經歷了壹些問題,比如動物形象無法呈現,狼因為躲在大樹後面無法被觀眾看到,兔子的紅眼睛如何呈現等。這些問題包含許多科學原理。正是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兒童逐漸感知到陰影的出現和重疊。整個探究的過程也是藝術創作的過程。兒童正是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實現比較觀察、猜測驗證、得出結論,進而發現科學的奧秘,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
完美:滿足孩子的個性化需求,營造科學與藝術融合的環境。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創造力的培養是在不同的思想激蕩中實現的。我們努力營造壹個能夠促進科學與藝術融合並點燃兒童科學探索熱情的空間環境,用藝術化的互動語言和形式激發兒童的科學探索和思考,努力支持每個孩子達到原有水平的發展。
孩子們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成長的,我們也逐漸探索出了壹個具有“六性”的空間環境,來喚醒孩子們對科學探究的熱情。具體來說,遊戲性強調以自然有趣的遊戲情境吸引和引發兒童與環境的積極互動和探索;啟發註重對環境中“是什麽”和“為什麽”的科學契機的捕捉和挖掘,在激發感官的同時激發兒童的問題意識;可變性是指根據兒童的興趣點動態生成和不斷豐富環境內容,在活動主題提升和拓展的基礎上形成系統的環境空間;容納是把握科學主線在整體環境中的融合,從而在各種環境空間的相互作用中支持生活化的科學活動;挑戰性基於兒童近期發展區提供的分層環境素材,引發兒童在與環境的互動中進行創造性聯想、推理和歸納;人本主義註重環境中人文關懷、藝術審美等元素的滲透,通過輕松、充滿活力、富有美感的環境,不斷激發兒童的探究熱情。
師幼有效互動是教育活動有效性的有力保證。我們在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中巧妙運用藝術表現形式和互動形式,營造更具美感和想象力的活動氛圍。在語言表達上,不同於科學活動中強調嚴謹、準確、規範的描述性語言,藝術情境中的語言強調情感感受,更加感性。基於藝術情境,教師不僅可以用誇張的文字或面部表情來吸引兒童的興趣,還可以放大兒童的感官體驗,從而充分激發兒童的探索興趣。
此外,借助藝術中“語無倫次,含義無窮”的感覺,在科學原理未被揭示之前,就可以用藝術的表現方式為其蒙上壹層神秘的面紗,從而引起孩子的主動探索。比如,在互動形式上,教師通過多人表演、道具制作的戲劇過程,引導孩子探索光、影、聲傳播等科學現象,增強孩子在最終表演中的成就感;選擇以科學現象為內容的音樂,激發幼兒根據歌曲內容體驗音樂節奏,實現科學猜想,促進藝術欣賞和科學認知的雙向拓展;借助繪畫,將復雜的思辨過程和嚴謹的發明過程以貼近兒童的方式展現在生活中,也促使兒童用藝術的眼光去欣賞科學帶給世界的美好。
藝術的融入使科學活動充滿了人文色彩,滿足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需求,促使兒童在各種心理活動的碰撞和交融中不斷重構認知體驗。在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同時,孩子的社會交往、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得以深化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