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孩子有獨立學習的能力,老師是主動的學習者和計劃者。只有創造條件讓孩子自己選擇遊戲,組織合理的場景,才能有效促進孩子的自主能力。
但是,由於舊的遊戲規則在孩子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當他們把“自主權”或“自由”還給現在的孩子時,他們感到無所適從。所以首先要從有利於孩子身心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設置各種活動區,考慮材料和活動的搭配。
例如,不僅設置了教育區和藝術設計區以培養操作能力,還設置了玩具區(結合玩偶之家)以促進社會發展,而積木區有助於增強書形結構能力和社會能力的發展,還有語言區和自然區。活動區的創設要考慮兒童的實踐經驗和興趣,根據兒童的年齡和身心發展水平提供環境材料,有計劃地擺放或更換合適的材料。
同時,要註意環境的創設、可選遊戲的開發等環節與活動的互動,以達到教育目標。比如,通過合理組織積木區的遊戲場景,孩子們開始學會自己安排活動,從成功到成功,從獨處到合作遊戲,在自己的哮天場玩耍,享受自己的歡樂和喜悅,他們學會了自己安排活動。
隨著活動內容的變化,遊戲的主題也在不斷更新。有壹次,居誌成用誌高樂積木搭了壹輛自行車,得意地繞著桌子走了壹圈。
突然,他發現語言區的小朋友在表演《小熊過橋》這首詩,於是他停下來,走到他們面前說:“把這輛自行車給小熊!不要害怕它。它不是能在電視上騎自行車嗎(上海野生動物園有熊表演)?妳為什麽不讓它騎過去?”就這樣,壹場新的詩歌表演開始了。從他的笑臉看,他正在分享他們的快樂。
孩子從設計師變成了司機,從司機變成了觀眾。他的角色轉變得如此自然,沒有導師和同齡人的幫助,他也玩得很開心。孩子們的自主性在壹次又壹次的自選遊戲中得到了提高。
第二,投入豐富的素材,培養獨立運用的能力。在遊戲中,材料是很重要的壹部分。平時我總是把遊戲素材分組放在壹起,而老師在選擇遊戲素材的時候,往往只考慮局部利益,而忽略了素材之間的關系,從而降低了素材的使用效率。
比如有壹次,小朋友出現了“抽獎”的主題。他們把飲料瓶當搖獎機,準備把獎球換成乒乓球。但是因為乒乓球這種運動器械被放在了另壹個地方,這個主題壹閃而過,讓孩子們失去了壹個很好的想象和創造的機會。如何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培養孩子獨立使用的能力?通過實踐,我得到以下經驗:1,新舊材料之間要保持壹定的比例(盡量提供太少的現成材料)。根據兩個同齡班級的遊戲,幼兒的表現結果如下:從表中可以看出,如果新舊材料數量相等,幼兒相互交換材料較多,但創造性行為不多;如果新材料是舊材料的兩倍,孩子就會忽略舊材料。
並註重對新材料的操控和操作;當新舊材料的比例為1:2或1:3時,使用材料的效率最高,兒童可以很容易地創造性地使用新舊材料。比如,教師將放大鏡和手推車放入“醫院”主題後,新的主題“食品檢驗”和“移動采血車”應運而生,孩子們也在遊戲中賦予了舊材料新的意義:放大鏡不僅可以用來看“病人”的五官,還可以用來檢查食物的新鮮程度。
醫療小玩意不僅僅是治療病人,更是服務於“采血獻愛心”的活動。兒童遊戲水平顯著提高;如果新舊材料的比例在1:10以上,孩子很容易爭搶或忽略新材料,不利於遊戲劇情的發展。
但如果只扔進去,不及時帶走舊材料,新材料的比例就會失衡,動態變化也不明顯,就很難引起孩子的認知興趣和操作動機。2.想象和創造開放、可轉換的材料是兒童遊戲的特點。
在保證安全衛生的前提下,對任何材料的使用都沒有太多的限制,可以通過以物代物來發展創造性使用材料的能力。角色區的小朋友把操作區的珠子當“餃子”,把科學區的拼圖當做零食的“刀”,把瓦工當“粉絲”,把橡皮塊當“梅花樁”,把書當“屏風”。
有人說這樣的東西不會丟,不會毀?可選遊戲是讓孩子玩完後把物品放回原處。3、建立班級“素材庫”。
我在室內廁所設立了壹個“素材庫”(我們課前和課後有兩個活動室),將遊戲資料按照用途和性質分類,集中放在壹起,目的是方便不同需求的孩子查閱。這樣不僅能讓孩子理解材料的相互關系,更好地在遊戲中使用,還能幫助孩子學會分類,養成把東西放回原處的好習慣。
第三,註重遊戲引導,增強溝通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可選遊戲為孩子提供了充分活動的機會,豐富的玩具材料和多樣的活動類型。兒童在活動中與外界客觀環境、各種材料、教師、夥伴積極互動,將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但越來越多的矛盾也隨之而來。
普通孩子總是找老師圓滿解決問題。他們沒有意識到“我可以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活動過程中。
平時老師在指導孩子遊戲的時候,要盡量去理解孩子是怎麽想的。不要給孩子講大人的知識和答案,不要輕易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