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幼兒園科學中的問題

幼兒園科學中的問題

十、關於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作者:趙燕俠

l,前言

錢學森的世紀之問及其對人的科學素養的重視,引起了人們對科學教育前所未有的關註,並使人們開始深入思考。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的科學活動不言而喻。作為壹名幼師,筆者在教學過程和指導實踐中發現了幾個令人困惑的基本問題,並就這些問題談了個人的理解。

2.常識教育和科學活動

科學活動具有科學性、啟發性、地方性和生活性。然而,在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中,對科學活動內涵的理解存在壹些偏差。有的老師認為,科學活動是原始的常識教育,其主要內容是著眼於兒童生活中所熟悉的自然環境。老師用集體教學的方式,讓孩子記住壹些簡單的道理,或者稍微增加他們對活動的參與和動手操作。

實際上,科學活動融合了科學(即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的課程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史(即科學在古代、近代和當代的主要表現形式和發展特點)。但由於課時限制等原因,科學在五大領域的教學中多年來壹直是幼兒園師生公認的難點,長期得不到解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幼師學校可以把生物、物理、化學變成必修課,適當增加這些課程的相關實驗,讓學生有效地運用到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中。

3、命令“探究”和主動“探究”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科學,親身體驗、感受和獲得關於物質世界及其關系的感性認識和經驗的過程。然而,在實際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常常發現,與原有的常識活動相比,有些教師在組織科學活動時,只是增加了壹些讓孩子自己玩、自己看的環節,然後教師按照原有的程序引導孩子得出既定的結論,認為這樣的活動就是科學探究活動。這說明教師對科學活動中的“探究”還存在壹些誤解。他們認為只要孩子去體驗和操作,就是探究,“探究”就相當於動手學習活動。

其實,科學活動過程中的“探究”是壹個讓孩子開動腦筋的過程。孩子可以積極參與科學活動,動手動腦,讓孩子學會解決現實生活中問題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師在組織科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註意兒童在觀察中的思維,對結果的猜測和質疑,能夠分組討論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知識技能、情感態度

幼兒園教育是啟蒙教育。但仍然重視科學知識的掌握,忽視科學方法技能和科學情感態度的培養。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追求“小學化”只是對知識成績的盲目追求。不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孩子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才能舉壹反三,更好地開發智力。

目前教育部強調的是各年齡段目標的要求,希望教師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理解《指南》的精髓,有效合理地引導幼兒科學活動的開展,真正成為“授人以魚”,培養幼兒的興趣,積極參與活動,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科學活動。

5.課本內容和現實生活

在幼兒園的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依靠現成的教學參考書來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教師教學的出發點是“教”而不是“學”。教師想當然,簡單地認為科學就是教給孩子簡單的自然、物理等知識,沒有註意到科學本身貼近現實生活的要求,沒有註意到孩子的思維水平,局限於具體化,從而導致大多數孩子認為科學活動太容易或太難,無法激發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有必要建立壹種新的教師觀。教師應該是科學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要給孩子提供大量的材料,孩子可以在這些材料中積極探索,不斷引導他們獲得正確的經驗,得到真正的發展。

6、科學實驗、生產和科學現象

科學活動的內容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科技,內容非常廣泛。比如物理,包括物理實驗和物理現象。然而,在幼兒園的實際活動中,教師只選擇壹些小的科學實驗或小制作,簡單地認為科學探究只能在實驗和制作中實現,而忽略了對周圍生活中科學現象的感知。部分教師在選擇小科學實驗、小制作時忽視了兒童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活動設計過於註重新奇,導致兒童接受程度出現偏差。

所以在設計活動中,無論是小的科學實驗、小的制作還是科學現象,孩子都可以去探索,只是探索過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同,讓孩子學到的技能也不同。比如需要長期觀察的“月亮的變化”(壹種科學現象),可以讓孩子每天晚上在家觀察月亮,讓他們用繪畫的方式記錄月亮發生顯著變化時的情況,從而深入理解科學現象。這種長期觀察的方法和用畫記錄的能力,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探索能力,不僅課堂上的實驗和制作是探索,也叫“探索”。

& amp

  • 上一篇:崔吉昌的壹生
  • 下一篇:當今世界十大陸軍排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