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戰爭小說,描述戰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爭 故事 所構成的特殊情節去觀察,也能夠理出壹個結構脈絡。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四大名著《三國演義》 讀後感 及啟發,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及啟發1
最近,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幾本古典名著,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內心深受震撼。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壹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我仿佛進入了那個風起雲湧的三國境界。
諸葛亮又名臥龍先生,與龐統合並“鳳雛臥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幫助劉備打過無數次勝仗,當看到諸葛亮幫助周瑜借來東南風成功火燒赤壁後,又預知周瑜因妒嫉會加害於他,便預先叫趙雲前來接應,才得以順利逃脫之時,我真打心眼裏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之才能。
再 說說 讓我佩服的關羽吧。人稱他關公,妳看他美髯飄飄,相貌堂堂,武藝高強,忠肝義膽;妳看他身著綠錦戰袍,手提青龍偃月刀,坐騎馬中赤兔;妳看他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刮骨療毒,英勇無畏。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呀!他忠心輔佐劉備成就大事,即使被曹操俘虜,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刻不忘回到劉備的身邊,以致後來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我覺得這些點點滴滴都能看出關羽是壹個重情重義之人。
三國英雄數不勝數,雖然那個戰爭紛起的時代已經遠去,但戰馬的嘶鳴、英雄的形象依然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從他們身上我明白了為人作事要小心謹慎,智勇雙全,要做壹個正直忠誠的人。
《三國演義》是壹本好書,它如同無聲的老師,教給我浩瀚的歷史知識,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及啟發2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三個國家互相爭鬥,最後被統壹歸為西晉的故事。故事描寫了許多鮮活的人物,有義薄雲天的關公,有關愛百姓的劉備,有驍勇善戰的呂布,也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這些人物讓我印象深刻,有幾個人物更讓我無法忘懷。首先是劉備。在曹操揮軍南下,正要到新野是時,是劉備心系百姓,帶領百姓和眾人壹起走到了江夏。後來抓住敵將時,都是仁德為先,殘忍為後。為匡扶漢室,經歷千辛萬苦,但最後因阿鬥懦弱無能,讓劉備的基業毀於壹旦。
其次是諸葛孔明,他神機妙算,重情重義,為劉備打下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在諸多戰役中屢建奇功。諸葛亮壹生鞠躬盡瘁,精忠報國,將畢生的能力傳授給了姜維,在最後的六出祁山,五丈原之戰中歸天。
《三國演義》讓我知道了怎樣做人,怎樣取得別人的信任,怎樣名揚四海。我以後也要向諸葛亮等人壹樣:不要放棄,不要輕易嘆氣,要堅持到底,好好學習,將古人的這些美好品質發揚下去。
《三國演義》奉告我們壹個道理:“不可以因小事大”。“壹失腳成千古恨”嘛!書中劉備因東吳殺了自個兒的二弟關羽和三弟張飛,就壹負氣率領七十五萬蜀軍進擊東吳,最後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且燒得片甲不留。那壹仗,就關系到蜀國的命數。七十五萬大軍,為了壹口沒掙到氣而殞命泉下。令人惋惜啊!壓根兒,蜀國食糧豐足,兵多將廣,武有五兔,文有臥龍鳳雛,但自打那壹場仗後,就起步了下坡路。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及啟發3
《三國演義》是壹本經得起時間磨礪得好書。
在三國演義中,多數以漢人劉玄德的角度出發,說曹操和孫權,特別是曹操,說他奸詐無比,其實如果花壹個角度去看,就不會是這樣了。
在三國演義中,各國都有各國的謀士——蜀國有孔明,魏國有司馬懿,吳國有魯肅和其他謀士。其中,我最敬佩孔明,因為他深知人心,而且在深知人心上,他還做了進壹步的嘗試,空城計就是壹個例子,孔明智退司馬懿,雖然孔明知道司馬懿會起疑心,應該不會進來,但凡事就怕萬壹,孔明卻敞開了城門。孔明平常足智多謀,見今日這幅景象,更不敢前進半步,最後撤退。由於孔明生前威震天下,人人都知道他,乃至死後再出戰,蜀國士兵壹推用木頭刻的假孔明,其他國家的士兵就被嚇得四散奔逃,還以為是真的,直到公布了這個事實為止。
《三國演義》也教會了我們許多知識,比如說,關雲長大意失荊州這個故事,這就像學習壹樣,我們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自大,以為自己了不起,壹定會贏,可結果呢?所以不要把這些話說出口,自己把它們憋在心裏,把它們化為壹種動力,結果會更好。還有《陸遜燒營七百裏》這個故事,別看陸遜平常平平庸庸,只是壹介斯文書生,卻不想他像孔明壹樣,才高八鬥,讓人刮目相看。正所謂“人不可貌相,海不可鬥量。”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多結交壹些心地善良量的好朋友,盡管他長得不好看,而不要覺得漂亮的就是好的。
如果有時間,請多讀壹讀《三國演義》!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及啟發4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壹。它描寫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政治及軍事鬥爭。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以巨鹿人張角啟發起的農民工起義正式打響。雖說最後以失敗告終,但也徹底坐實了東漢朝廷名存實亡的真相。
自打黃巾起義之後,北方也迅速崛起了兩大勢力——袁紹和曹操倆人都有獨霸壹方的野心,便在官渡展開了戰爭。這也就是書中第壹次以少勝多的戰爭——官渡之戰。曹操因洗劫袁軍糧草從而取得了勝利,幾乎稱霸北方。
與此同時,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並不斷招賢納士,東吳勢力也不斷壯大。
曹操野心越來越大,準備攻打孫權。劉備聽從諸葛亮的話,與孫權聯軍,在幫助孫權的同時,也不斷擴充勢力。孫、劉聯軍在赤壁用火攻大敗曹軍。
赤壁之戰過後,劉備也順利地得到了荊州,可這荊州終究是借的,劉備到期不還,東吳便帶兵來攻打。關羽太過驕傲,從而促成了 典故 ——關羽大意失荊州。隨後他敗走麥城,喪命於東吳手下。
自從關羽死後,張飛對手下就壹直沒有好臉色看。終於張達、範強兩人忍受不了了,帶著張飛的頭顱投奔孫權。劉備摁那不住怒火,將火投向了孫權,卻不料慘敗,病死白帝城。
諸葛亮接手蜀國,盡心治理,卻難逃滅亡。最後,由司馬氏掌管的晉國(魏國)統壹全國,三家歸晉。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及啟發5
壹部蕩氣回腸的英雄傳奇,壹個個深入人心的英雄故事,壹本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這就是中國四大名著之壹——《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開始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晉統壹期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裏面的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例如:有聰明多疑的曹操、有少年持重的孫權、有愛惜人才的劉備,還有才華橫溢的諸葛亮和周瑜等等。
其中,我最喜歡的壹個故事就是桃園三結義。故事講了在東漢末年,身為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身懷大誌,但是他當時窮困潦倒。後來,他在街上碰到了身為逃犯的關羽和身為屠戶的張飛。三人壹見如故,便選在壹個桃花盛開的園林,結為異姓兄弟,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像劉關張這三個桃園兄弟情深的故事還有很多,比方說:張飛挑梁虎牢關、關羽尋兄千裏走單騎,劉備復仇寧肯錦繡江山都不要等等。兄弟三人都沒有違背誓言,做了壹輩子的忠義之士。
記得有壹次我答應和爸爸壹起去爬山,但我卻又和朋友壹起去玩了。我沒有告訴爸爸,讓他白白等了我壹個下午,使我成了壹個名正言順的失信人。後來爸爸對我說:“人無信不立”。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壹致,表裏如壹。守信,就是信守諾言、不虛偽欺詐。從那以後,我很慚愧。是的,我不能做“狼來了”中的那個孩子,而要做壹個有誠信的人。正所謂“誠信既是壹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壹個民族、國家的生存之基”。
如果壹個人把生活中最重要的誠信都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麽呢?“言必信,行必果”、“壹言既出,駟馬難追”、“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等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佳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誠信是壹個人永久的身份證,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真是壹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同學們,讓我們壹起多讀經典,多寫感悟,壹起成長。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及啟發5篇相關 文章 :
★ 《三國演義》讀後感及啟示範文5篇
★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5篇
★ 《三國演義》讀後感及啟示範文(5篇)
★ 《三國演義》片段讀後感及啟發5篇
★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及啟發(五篇)
★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及啟示五篇
★ 《三國演義》讀書體會和收獲五篇
★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及啟發範文(五篇)
★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及啟示(五篇)
★ 《三國演義》讀後感最新範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