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立面的改造方法:
?立面改造強調在不影響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對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物質環境進行整合修復的同時,提高建築本身的技術性能,從整體性、可持續發展、循序漸進、以人為本、重視文化傳承五個方面體現了建築立面改造的原則。在原有立面改造的基礎上,進行擴建改造、置換改造和打包改造。?
首先,在原有立面的基礎上進行改造
基於原有立面的改造是在不改變建築原有墻體和門窗位置的前提下進行的,是基於建築原有立面的更新改造。通過重組建築立面的構成,如改變墻體的材質或局部增加裝飾構件,可以達到重塑建築整體風格形象的效果。該模型主要適用於磚混結構體系和框架結構體系。
優點:對建築形狀改變最小,施工周期短,簡單,成本低。
缺點:新立面的豐富性和新鮮感較弱,材料和色彩不容易為了呼應原立面而改變。(門面裝修初期,完成任務比較好)
第二,擴張轉型
擴建改造是指在原有建築造型的基礎上,通過增加新的結構,對原有建築功能進行升級和擴展。這種改造需要關註原有結構的承載能力,還需要考慮如何將現有結構與新增加的附屬物連接起來。而且這種模式會改變建築的形態,需要從空間尺度、整體效果、可行性、適用性等角度考慮。
優點:可以在功能上補充原有建築,增加建築的造型變化和立面的層次感,有利於建築風格的整體塑造。
缺點:這種模式下的更新改造動作大,涉及內容廣,施工難度大,成本高。(立面改造整體互動需要從內到外對功能需求和整體環境進行改造。)
第三,另類轉型
置換轉換模式是在原有承重結構體系的基礎上,更換外部填充結構。通過完全更換外部保護結構,徹底改造建築立面,改造後的立面形式和風格只受原建築結構的約束。
優點:讓原有建築煥然壹新,擺脫了厚重的感覺,不用擔心原有立面的影響。
缺點:這種改造模式只能在建築圍護結構和建築支撐結構相互獨立的情況下實施,對原有建築進行較大改造,建設周期長,成本高,無法兼顧建築在建設過程中的持續使用。(立面的升華和脫胎換骨,需要從內到外進行功能的升級和整體環境的整頓。)
第四,包裝改造
包裹式改造是在保留原有建築立面的基礎上,在建築外部建造壹層具有獨立結構的建築表皮,以大範圍包裹原有建築立面。通過構造壹層新的表皮覆蓋原有立面,有利於建築造型和立面的重建,為建築立面的改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優點:對原有建築結構影響小,施工過程不會影響建築內部各種功能的正常運行。
缺點:這種轉化模式成本高。(門面服裝設計,玩法造型和皮料服裝設計。)
對於沒有和用戶充分溝通確認的風格的改造,我更傾向於拒絕效果圖的虛假制作,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改造(這種改造不是利益平衡的方式,在設計初期就會被拒絕,如下例所示):
這個只是加了壹條線,把爛了的外墻刷上油漆,用陽光板把陽臺包起來。
輪廓參考(與舊墻和原始屋頂相比):
第壹輪討論就直接被殺了:
?接受不了這種轉變!從外在形象到初心都無法接受,後期更能接受的是風格化:新中式,徽派,或者純現代的包裝。
?所以,在裝修設計的前期,壹定不要太在意原來的情況。只要進行整體的包裝和改造,包括屋頂,窗戶,陽臺,欄桿,就可以做出比較大的動作,效果圖要漂亮,基本市長或者區管領導都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