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1989,後題獲第九屆全國優秀新聞獎三等獎。
1990年,中國內幕榮獲人民日報“諷刺與幽默”優秀作品獎。
1990節能飛機獲首屆全國幽默畫展幽默獎。
1993超獲第二屆中國漫畫金猴獎。
1994《羊毛出在羊身上》獲第四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1997年《香港采風》獲首屆全國報刊書畫展壹等獎。
1998,第三屆範長江新聞獎提名獎。
1999《從洪水看真相》獲第九屆中國新聞獎壹等獎。
2001《烏雲背後有壹線光明》獲第十壹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2004年,《我要推廣多種“數字”,大踏步前進》獲廣東新聞獎壹等獎。
2005年為群眾辦實事獲廣東新聞獎壹等獎。
2006年《說實話,我們不想鬧》獲廣東新聞獎壹等獎。
2007年,《沒有石油就沒有自由》獲得廣東新聞獎壹等獎。
2008年,認捐大會榮獲第十八屆中國新聞獎壹等獎和廣東新聞獎壹等獎。
2009年,《追求》獲得廣東新聞獎壹等獎。
2010《路在何方》獲廣東新聞獎壹等獎。
2011年,《沖刺年度節能指標》獲廣東省新聞獎壹等獎。
2012,“群眾不滿意,我們要給力!榮獲廣東新聞獎壹等獎。
2013年,@ Time獲得第23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廣東新聞獎壹等獎。
2015水墨漫畫《更新官心》獲廣東新聞獎壹等獎。
國際-
1995年,印刷照片獲韓國第三屆大田國際漫畫大賽銀獎。
1999《計算機專家》獲得第20屆日本讀賣國際漫畫大獎賽考官特別獎。
2001《表演的成功》獲得第22屆日本讀賣國際漫畫大賽近藤秀藏獎。
2003年,《安全感》獲得土耳其第20屆愛丁多安國際漫畫大賽“成就獎”第壹名。
2006年,《戰後的夢想》獲得首屆英國肯·斯普拉格國際政治漫畫大賽壹等獎。
《讀後感》獲得韓國第15屆大田國際漫畫大賽金獎。
2007年,《未來城市交通事故》獲得第四屆印度國際漫畫大賽特別獎。
2008年,《競賽》獲得了聯合國頒發的2007年國際政治漫畫優秀獎。
======================================================
名家藝術評價
漫畫活動家張斌。
華(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998 11.5發表於人民日報諷刺與幽默。
1998 65438+2月黑龍江日報轉載張斌在1987的相識。當時在哈爾濱飛行學院政治部工作。他們辦了壹個漫畫展,政委和很多飛行員畫出了漫畫的真實奇跡。張斌既是工人又是積極分子,組織能力很強。後來學院出了壹本《軍校漫畫》。其實張斌說了算。幾年前,張斌轉行到黑龍江日報工作,畫漫畫,是中國最多產的漫畫作者之壹。報紙上還出了《漫畫經緯》特刊,還組織了兩岸漫畫交流,讓漫畫在北方更加熱鬧。我很欣賞這種漫畫活動家。今年洪災,他畫了很多抗洪的漫畫,拍了很多軍民抗洪的照片,還上了飛機鳥瞰哈爾濱。他畫了壹整版的漫畫,連他的雙胞胎孩子都用壓歲錢買了創可貼,表達對解放軍的慰問。我被他的奉獻精神感動了。我問張斌,他說跟他當兵有關。
-
壹點感覺
丁聰(原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在80年代認識張斌,因為他的畫散見於報刊雜誌,印象也僅限於壹個漫畫新兵。90年代中期,他和《黑龍江日報》的同事來我家采訪,只是泛泛之交。直到1999,張斌組織兩岸漫畫大賽,壹批臺灣漫畫家和大陸漫畫家去哈爾濱交流,我也去了,看到他跑前跑後,精神飽滿,接待周到,開始對這個年輕人有了好感。那次在哈爾濱多日,張斌全程陪伴,大家都在壹起開會觀光,讓我們更加了解對方。後來他送我壹本新出版的畫冊,發現他不僅畫得多而且畫得好。壹般來說畫多了容易粗糙,但張斌不壹樣。他富於脫俗,不僅畫得好,構思也很好。
我對現在的漫畫有看法。雖然很繁榮,所有報刊雜誌都有漫畫版,新作者也很多,但總體來說水平不是很高。似乎壹部漫畫只要有壹個好的創意,就會完成(當然這壹點也很重要),所以畫面往往很馬虎。要知道,漫畫也是畫。沒有精致的畫面,很難打動讀者,也很難做出好畫。而張斌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據我所知,張斌已經出版了4000多部漫畫和許多書籍。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壹等獎、中國漫畫金猴獎等全國省級以上獎項數十項。他的漫畫在日本、韓國和土耳其舉辦的國際漫畫比賽中多次獲獎。所以我經常開玩笑說他是“獲獎的專業人士”。在調到廣州日報之前,張斌並不是職業畫家,而是黑龍江日報的高級編輯。他編輯兩個畫報雜誌,漫畫經緯和都市漫畫。他很忙,經常給我發。當時他利用業余時間畫漫畫,做出這樣的成績,真的很羨慕我。由此可見他對漫畫藝術的努力。
在廣州工作兩年多後,他準備再次出書。作為壹個老朋友,壹個老漫畫家,除了羨慕,我無話可說。希望他能順利走上這條路,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2004年6月5日至2004年10月)
-
張斌印象
英濤(原人民日報社文藝部副主任、《諷刺與幽默》主編)
發表於2000年第壹期《中國漫畫》雜誌;
2004年6月165438+10月65438+9月齊魯晚報轉載。
上世紀80年代,開始零星看到張斌的漫畫作品。到20世紀90年代,他已經作為壹個多產的人物站在了中國的神壇上。張斌漫畫作品的特點是取材廣泛,善於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汲取創作主題。他不僅善於把同壹類別、同壹性質的事物組織成壹件作品,而且善於把不同類別、不同性質的事物巧妙地融合成壹件作品。這說明作者熟悉社會生活,提煉生活素材的能力很強。讀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對生活的接觸非常廣泛,對普通人的心理活動非常熟悉。對於同題材的作品,張斌作品的內容不是模糊的,也不是想象的,是有生活依據的,是生活的真實。他的作品可以說是對社會生活的全面觀照。
貼近生活,反應迅速是張斌作品的優點。在畫面表現上,畫面變化不明顯,用詞較多是它的短板。我在《諷刺與幽默》編輯部工作的時候,強迫他為了不說話或者不多說話而努力工作。我不否認畫中可以用漢字,但我希望他有多種表現方式。讓我們驚訝的是,他那些沒有文字或者文字不多的漫畫也很精彩。張斌掌握更多的表現手法無疑是有益的。
我第壹次見到張斌的時候,他還在空軍工作。他能夠在嚴格緊張的部隊生活中,組織從事各種職業的同誌用漫畫反映生活,發表了30多期軍校漫畫和軍校漫畫選登,得到了部隊領導的肯定,說明張斌具有相當的組織能力;後來跳槽到地方省級報紙,迅速建立漫畫專頁,組織全國各地漫畫稿件的編撰和發行,也相當成功;在籌備玉泉坊瓶杯兩岸媒體生活漫畫大賽,以及與臺灣漫畫界交流的過程中,張斌的幹練能力更是展露無遺。對他來說,有序地處理壹個難度大、程序復雜、變化多的事件並不容易。
聰明,有出息,有能力,這是我對張斌的印象。
-
對工作的精通來自勤奮
方成(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名譽會長、人民日報高級編輯)
1999發表於《書店》雜誌第四期,2漫畫風靡中國,始於20世紀初,至今已近百年。但它開始流行,世界各地都湧現出漫畫家,但在70年代末,它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這二十年出現了很多漫畫家,但優秀的漫畫家並不多,其中張斌的作品讓人印象深刻。他的漫畫不僅出版數量多,而且在藝術上精益求精,這壹點從他的壹些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出。
他是黑龍江日報的漫畫編輯,編輯工作占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這種半職業化的條件下,要創作出很多相當不錯的漫畫作品,是需要很大的努力的!他的漫畫題材廣泛,他也用組畫的形式表現出各界人士的諸多關註點,並對其進行評論。
勤奮和精細是藝術家成長的重要條件,這壹點在張斌身上也能看出來。
-
張斌和他的創作實踐
超美(時任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1993 165438+發表於10月20日《人民日報諷刺與幽默》;
1993 65438+2月8日黑龍江日報轉載;
3月5日哈爾濱日報轉載1994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與其他文藝門類壹樣,漫畫創作園地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局面,尤其是新壹代漫畫創作隊伍的崛起,為漫畫創作的進壹步繁榮發展帶來了活力。在眾多才華橫溢的中青年漫畫家中,張斌的創作成就可圈可點。
張斌出生在壹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當過工人、士兵、空軍中校和美術編輯。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對學習的執著,給他帶來了廣闊的天地和取之不盡的漫畫創作源泉。正如著名漫畫家華所說,任何人的藝術創作都離不開生活。誰在生活中觀察得多而深刻,誰就會從他的創作中收獲很多。張斌將自己漫畫創作的根源延伸到社會行業的各個層面,從國家政策決策(如謹防不健康的改革)到街頭巷尾的談資,家庭生活(如三七開、溫溫賞析、雙胞胎兄弟的啟示等。)都能激發出壹束智慧。看張斌的畫,有社會生活的內涵,有幽默的趣味,更有辛辣諷刺的鋒芒。在漫畫獨特的審美享受上是有啟發的。張斌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時曾說:我覺得只要熟悉生活就可以畫畫,不必被壹個創作圈束縛,因為不挑食的孩子長胖。正因為如此,張斌的漫畫創作在題材、體裁、表現手法上都是不拘壹格的。他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幽默畫、諷刺畫、漫畫贊、多情漫畫、報告漫畫、連環畫等。尤其是他用壹系列事物的情節組合,闡明了壹個主題的漫畫風格,如“掃描壹個機關裏的人”、“填表”,得心應手,妙趣橫生,顯示了作者在融合邏輯和形象思維方面的獨特才華。
有人說漫畫皮膚上的每壹個毛孔都滲透著宏觀和微觀世界的信息細胞。漫畫家需要聰明的頭腦、銳利的目光和豐富的知識。因此,我們可以從平凡的生活表象中抓住本質矛盾的契機,從紛繁復雜的理與理之爭中提煉出凝練中肯的藝術語言。可以說,張斌最近的書《潮》(獲得中國漫畫金猴獎)再次驗證了這壹論斷。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不分時間、地點、條件、特點,無處不在,這種歪風邪氣,禍國殃民。如果妳很小,欺騙人會害了妳自己。《潮汐》的作者通過眾多動物變成獲獎斑馬皮毛圖案的畫面,揭示了這壹深刻的社會問題,幽默中包含辛辣的譏諷,簡潔明了。其他作品,如批評程序復雜、刁難人的《地方性法規》和只觸及表面、不解決問題的《這根柱子要換個實根》,也別出心裁、發人深省。
忽視技術技巧是提高漫畫創作的誤區。作為壹名漫畫家,張斌掌握了紮實的造型技術和嫻熟的表達能力。他的漫畫構圖完美,結構嚴謹,形象生動。長期的創作實踐,善於動腦筋總結經驗,讓張斌逐漸了解自己,發揮自己的優勢。他沒有繼承前人既定的技法,而是走自己的路,用鋼筆畫線、畫、畫,用明暗結合人物、環境,形成鮮明的風格,這是畫家藝術道路成熟的重要標誌。
張斌從65438年到0986年從事漫畫創作至今,創作了1000多部漫畫,在國內外漫畫展覽比賽中多次獲獎。張斌可謂是勤於實踐,勇於進取,優質高產的傑出人士。最後需要提到的是,17的軍旅生活,成就了張斌這位優秀的軍事漫畫家,同時也造就了空軍某部漫畫創作組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領導的支持下,他創辦了軍校漫畫小報,先後舉辦了四期漫畫培訓班,從飛行、維修、後勤等各方面培養了70多名漫畫創作骨幹,成績顯著,受到軍隊的廣泛好評。今年張斌調到黑龍江日報擔任美術編輯後不久,在報社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著手創辦漫畫《精衛》特刊,為漫畫創作的繁榮開辟了新的園地。顯然,張斌的藝術實踐並不局限於個人創作的小世界。他把自己的專業精神延伸到了整個漫畫行業。我覺得後者更有價值。
-
心中感慨
王富陽(原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1995 65438+2月27日在黑龍江日報發表;
廈門晚報3月23日轉載1996;
新疆日報4月4日轉載1996。
十五年來,新的歷史為中國漫畫藝術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契機,湧現出壹批新的漫畫人,其中不乏佼佼者,張斌同誌就是其中之壹。
張斌和大多數漫畫家壹樣,沒有專業的美術教育。雖然十年浩劫耽誤了學業,但在這所社會大學裏,他是壹名合格的學生。他當過工人,在空軍服役17年。這個時候正好趕上漫畫在中國的復蘇。張斌把目光聚焦在少年時喜愛的漫畫上。事實證明,他的選擇和自我設計是成功的。他在部隊時創辦了壹份漫畫報,吸引了很多戰友用漫畫豐富軍營文化生活,建設精神文明。兩年前,他脫下軍裝,步入新聞界。出任黑龍江日報總編輯,主持漫畫《精衛》的編輯工作,成績顯著。張斌的成功主要表現在他的創作實踐上。他的作品以其非凡的手感和高質量而著稱。
壹部成功的漫畫是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的產物;在創作過程中,邏輯思維起著主導作用,是決定壹部作品成敗的關鍵。這是不同於其他造型藝術的。這壹特點也給漫畫藝術帶來了壹些明顯的弊端,即作者(尤其是初學者)往往只在立意和構思上下功夫,忽視畫面的創造,輕視漫畫的審美追求,導致大量藝術粗糙的作品見諸報端,給人以漫畫談不上繪畫技巧的誤解。張斌進入漫畫創作領域,很快就擺脫了幼稚的階段,用自己的創作實踐挑戰漫畫界的浮躁之風。在立意上,他從不涉獵,而是調動各種手段深挖主題。他在作品中反映的都是社會生活的熱點問題,沒有壹絲漫無目的的呻吟。他還經常用多個畫面揭示壹個主題,這成為他作品的壹個顯著特點。這種方法可以豐富主題的內涵,為讀者提供更大的鑒賞能力。
我們在報刊上看到的漫畫,大多是單線畫的,是畫家因為印刷技術的限制,長期以來形成的;印刷技術的革新,也為漫畫的表現形式提供了多元化的前景。為了加強創作的藝術品位,張斌註重技法的磨礪,致力於個人風格的形成。他說:我喜歡簡潔的好漫畫,但我不會畫得很簡潔,因為追求就是盡可能和別人的畫有點不壹樣。他經常借用銅版印刷的技術來豐富形狀和提高畫面的質量。這對於壹個自學成才的畫家來說並不容易,不難想象他要付出多麽艱辛的藝術勞動。1993年,張斌創作的漫畫《超》入選當年舉辦的全國漫畫大展,並獲得中國漫畫金猴獎。這幅畫從構思到表現都令人眼前壹亮。作者運用寓言的方法,揭示了當今社會生活中的典型問題——搞形式主義和驕傲自大已成為壹大災難。這部作品用恰當的表達方式尖銳地鞭撻了這壹社會現象;畫面的構圖、色彩設置、造型也很完美,充分顯示了作者的創作實力。
張斌的動漫生涯只有十幾年。發表漫畫作品1400余幅,獲省級以上不同檔次獎項40余項。他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了讀者的喜愛和動漫界的關註。這本畫集的出版是張路上壹篇帖子的總結。以後還會繼續跋涉。相信張斌會為自己的追求樹立更高的標準。如果他想跨越它,他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要鼓勵張斌同誌。
-
知道張斌在門外嗎
王家斌他當時是黑龍江日報的副總編輯。
65438+1995年8月4日發表在光明日報第五版。
9月哈爾濱日報轉載1995。
我和張斌是同事。他畫漫畫,我寫文字,我們住在同壹棟樓的不同房間。他已經很久沒有調到黑龍江日報了。我經常隔著門看他的作品,得到的大多是膚淺的知識。
但印象還是很鮮明。首先,他發表了許多作品。據粗略記錄,僅近兩年,他就在國內報刊上發表了400多篇畫作。
二是獲獎作品多。全國範圍內如《題後》1988獲全國好新聞三等獎;《節能飛機》獲首屆全國現代幽默畫展幽默獎;《中國內部》獲得諷刺幽默優秀作品獎1990;Tide獲得中國漫畫金猴獎。加上地方和專業獎項,* * *已經四十次了。再次,張斌的漫畫很好認。他筆下的人物大多是矮胖的身材,油光鋥亮的背影,尖頭皮鞋,誇張的表情和背景(道具)。看的時候不用看名字就能壹眼認出張斌的畫。多部作品,多項獎項,說明他勤於修煉,創作態度嚴謹,質量相當高。並不是蘿蔔洗的不快。壹眼就能認出來,說明他的漫畫正在走向成熟,正在形成自己的風格。
張斌的爸爸和表哥都是學建築的,和繪畫有關。尤其是表哥張欽哲,熱愛漫畫,成績斐然。在朱者赤附近,張斌從小也喜歡畫畫。從事油畫、版畫、水粉業余創作十余年。他沒上過藝校,知道自己的造型和素描基本功不紮實。但他喜歡哲學,愛觀察,肯琢磨,有悶悶不樂講笑話的本事,讓繁重的工作變得輕松起來。此外,由於當時的環境限制和他大眾文化工作的需要,他選擇了與漫畫結緣。
攻擊漫畫並不容易。張斌說,他很佩服我國漫畫前輩的風格和技巧,以及那些看起來簡潔、灑脫、生動的作品。但對於沒學過中國書畫,不熟悉毛筆的我來說,學起來很難。用筆好描,雕工精細,是楊基的本事。正因如此,他的漫畫都是用筆勾勒,輔以明暗處理,類似銅版畫;畫面有情懷(劇情),有風景(背景),有對話。這似乎違背了“通過刪除復雜來簡化三秋樹”的古老格言。究其淵源,毛筆不好用,是壹方面。另壹方面,我覺得可能和它刻意表達的內容有關。他也畫浪漫的畫,幽默的畫,多畫以現實生活為內容的世界漫畫,講是非,寫好惡,寄愛恨。繪畫的主旨要求表達方式和技法必須清晰流暢,讓人壹看就懂。即使是含蓄的,暗示性的,也不能讓人猜謎語,讀空泛的詩。為了避免自己的缺點,張斌用筆另辟蹊徑,調動背景、對話等手段,采用多張圖的形式。這些可能不僅僅從簡單的角度來看是三秋樹,但更有助於表達具體的內容,讓讀者壹眼就認出張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算是新的二月花。張斌的世界漫畫題材廣泛。社會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主題主要是批判時弊,強身除惡。矛頭所指的,大多是社會生活的焦點,群眾關心的熱點。他創作這樣的作品可以說是得心應手。這主要得益於他有意識地拓寬視野,關心時事,廣泛接觸社會,處處體察世情人情,而不局限於某壹學科。用他的話說:不挑食的孩子長胖。當然,豐富的生活來源不等於壹部作品。沒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沒有高度的表現力,很難把生活養分做成藝術珍品。張善於觀察,善於從看似瑣碎的生活中提取典型的現實題材,通過獨特的構思訴諸畫面。他的很多畫都是多重的,即選取幾個情節來表現壹個主題,可見他提煉生活的功力。比如《禁忌》抓住了幾個典型職業人的深刻傷痕,對他們進行諷刺和調侃。奇妙的是,老師因為愛面子而忌諱,別人因為卑微或不聽話而害怕暴露。作者把它們畫在壹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主題的內涵。
人們經常把漫畫稱為圖像的散文。這不僅是因為它們在外觀上相似——短小精悍,而且在技巧上也相似:它們可以用來贊美或批評,諷刺,啟發或愉悅。對敵人來說,它像匕首和長矛,但對自己來說,它是帶刺的花。但作為它建立的基礎,主要是它的諷刺性、批判性功能,或者說戰鬥性。魯迅先生在談到雜文的社會功能時,強調雜文應該是匕首和長矛,應該是感覺神經和攻防手腳。反對把雜文作為文人把玩的小擺設。也能給人快感和休息,但這種快感和休息應該是工作和戰鬥前的休息和準備。漫畫也應該如此。當然,現在已經不是魯迅的時代了,在以後對敵鬥爭中也未必有多大用處;但是,在人民內部,由於各種違法亂紀、不正之風、思想上的愚昧落後、舊習俗的影響,我們的事業往往會毀於壹旦,人心渙散。這些陽光下的陰暗角落,讓人在笑的時候得到警示、勸誡、啟迪,漫畫大有用武之地。
事實上,註重漫畫的戰鬥功能是中國漫畫創作的優良傳統。依靠漫畫的誘導神經和攻防手腳的作用,有時候是中國報紙的壹個好傳統。這兩個傳統在張斌的作品和創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作為漫畫家,他關註國家大事,以自己的創作致力於社會進步。如前所述,他就是黑龍江日報的美術編輯,提議設立“漫畫經緯”專頁,廣泛聯系作者,組織漫畫活動,可謂不遺余力。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的工作、創作和個人教育壹直受到著名漫畫家華、、方成等的關心和回報。在給張斌的信中,華老諄諄告誡他要養成讀書的習慣,凡是關於政治、歷史、文化、藝術的,都要讀,但首先要讀政治,這樣才能提高對復雜事物的分析能力,才能使漫畫脫離實際,有思想深度。另壹封信也說:創作不要自滿,也不要怕小貓的屁股(華老曾有壹幅畫《小貓的屁股不能摸》)。
張斌剛步入不惑之年,創作時間只有十年。有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然而,藝術是無止境的。如何更好地實現思想的深刻性與表達的準確、度量的適度的統壹,是每個人不斷思考的問題,張斌也不例外。還要有甘於嫁人,支持後代的精神,團結廣大誌趣相投的人,繁榮漫畫事業。這並不容易。不過,他畢竟還年輕,加上他的勤奮和學習,假以時日,壹定會讓人刮目相看。
-
感在心中-漫畫家張斌精彩作品2015-11-29廣州日報博雅集-藝術大觀
六十年,壹個孩子,四十年的漫畫。熟悉《廣州日報》的老讀者,當然對“張斌”這個名字很熟悉。從版面上的插畫、專欄到近幾年的周刊水墨畫,張斌的漫畫陪伴了廣州日報讀者15年。從65438到2005年,數萬幅精彩的漫畫成為廣州日報壹道亮麗的風景線。
猴年獎,中國漫畫最高獎,兩屆中國新聞獎壹等獎,十余屆廣東新聞獎壹等獎,多項國際漫畫大賽獎項...17歲參加工作以來,張斌的漫畫獲獎無數。正如原中國美協漫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北京美協主席王福陽所說,張斌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雖然十年浩劫耽誤了他的學業,但在這個社會的“大學”裏,他是壹個合格的學生。他當過工人,在空軍服役17年。他在部隊時創辦了漫畫報,吸引了很多戰友用漫畫豐富軍營文化生活。之後脫下軍裝步入新聞界,主持黑龍江日報漫畫雜誌《經緯》的編輯工作。之後被調到廣州日報,以大量非凡的創作贏得了讀者和漫畫界的廣泛認可。他的許多獲獎作品最初發表在《廣州日報》上。
“沒錯,很好!”這是廣州街坊對張斌漫畫的評價。在《廣州日報》期間,張斌發表了11000多幅插圖和漫畫,其中張斌漫畫專欄歷時近10年。張斌說,因為漫畫專欄,他習慣於關註社會上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以切中要害的作品喚起人們的良知,為凈化社會風氣盡壹份綿薄之力;因為漫畫專欄,他的作品被《廣州日報》百萬份進入羊城官校、企事業、街頭巷尾、民宅,結交了很多熱愛漫畫的朋友。
從2006年到2007年,張斌開始在《廣州日報》上畫半頁國際時事漫畫和外國幽默,並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國際問題的研究和時事漫畫的創作中。他在465,438+0期的《畫報》上發表了65,438+060多幅國際漫畫和65,438+065,438+00多幅外國幽默,他的許多作品被各種雜誌發表。從去年開始,他在《廣州日報》上發表了200多幅水墨漫畫。
原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會長、人民日報高級編輯方成用四個字形容張斌的漫畫創作:“專業精於勤奮”。為了加強創作的藝術品位,張斌註重技法的銳化,經常借用銅版畫的技法來豐富造型,增強畫面的質感。對於壹個自學成才的漫畫家來說,不難想象這需要多麽艱苦的藝術勞動。
《人民日報》文藝部原副主任、《諷刺與幽默》主編英濤評價說,張斌的漫畫作品可以說是對社會生活的全面觀照,最突出的是取材廣泛,貼近生活。他不僅善於把同壹類別、同壹性質的事物組織成壹件作品,而且善於把不同類別、不同性質的事物巧妙地融合成壹件作品。
的確,看張斌的漫畫,常常讓人覺得“腦洞大開”。他的很多批判時代弊端的作品,取材巧妙,表達幽默,手法精煉。他們第壹眼就能抓住人的眼球,讓人第壹眼就會心壹笑,然後拍手叫好,真的讓人回味無窮。
如今,從事漫畫43年的張斌即將光榮退休。雖然會離開壹線崗位,但他會帶著旺盛的激情和對漫畫的熱愛繼續創作。情動於心,情在於心。張斌說,他的心永遠和廣州日報的百萬讀者在壹起。本版特別精選他的漫畫代表作,以饗讀者。
(文/唐欣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