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高中應該開設哪些選修課呢?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哪些作品最有價值,值得壹讀?這是壹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需要下結論。然而,我們不難發現,當短小精悍的《論語》、含蓄雋永的唐宋詩詞、百科全書式的《紅樓夢》成為學生和老師的首選時,被譽為“史家絕唱,離騷無韻”的《史記》卻往往被拋棄在思想的角落。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讀不讀、讀什麽、怎麽讀《史記》的問題不得不提上日程。
也許我們應該換個角度重新審視這本書兩千多年前的作品。
《史記》匯集了先秦和漢初的文化成就,見於《尚書》、《國語》、《春秋》、《左傳》、《國測》、《論語》、《孟子》、《莊子》、《荀子》等先秦典籍。比如《論語》,壹萬字,差點被司馬遷引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史記》就是壹個先秦時期的圖書館,詳細記錄了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法律、醫學、天文等方面的成就,窺壹斑而見全豹。與先秦作品相比,它在形式上有許多優勢。首先,語言的簡潔。司馬遷把漢代的書面語和生動的口語結合起來,創造了壹種新的語言風格,清新、質樸、更樸實、更口語化,更容易被今天的高中生理解和接受。其次,詭異的劇情。阿清王朝的人袁枚說:“歷史的敘述充滿了不準確的知識,但貪婪於所聽之事和新事物以幫助自己的文章,其語序使人明白其意思,歷史的讀者必須知道這壹點。”生性“好奇”的司馬遷,在敘述歷史的時候還記得那種荒誕。《五家》記載,臨江王劉榮被其父謀殺,後“(劉榮)葬於藍田,墓上置燕數萬”。《史記》中有很多這樣浪漫的筆觸,蓋世之圍、趙孤兒等故事都很精彩,被傳為美談。二十四史中,《史記》是文學性最強的壹部,更像是歷史故事和小說的集合,曲折生動,與學生的審美趣味不謀而合。最後,風格上的相對獨立。《史記》壹百三十篇是壹個統壹的整體,有傳、有傳、有傳、有傳,五體互為經緯,貫穿全書。但同時每篇文章又相對獨立,人物鮮明,故事完整。它像壹個曲折的小故事,也像壹首耐人尋味的精致詩篇。讀者可以從中任選壹本,自由閱讀,不受上下文限制。這對於閱讀時間不夠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形式之壹。此外,《史記》的悲劇性和抒情性特點也符合學生高中階段的思維特點,容易引起學生的唱衰。即使我們無法拒絕《詩經》、《論語》、《孟子》、《紅樓夢》等優秀的經典作品。它們也是中國文化和精神的載體。然而,在我們癡迷於史記的今天,卻離不開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離不開當下的閱讀現狀,離不開我們的教育理念。
當然,130的歷史記錄,並不是每壹條都適合高中生。讀書有兩種,壹種是無利可圖,為了取悅自己,陶冶性情;另壹種是帶著研究去閱讀,這是專家學者考慮的事情。我們開設選修課,閱讀史記,不僅僅是為了壹些知識的獲取,不僅僅是為了記住幾個復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而是為了體味其中的經歷,從中汲取壹種精神的滋養。當孩子將來面對困難時,可以從背負屈辱的司馬遷身上獲得壹種力量。這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讓學生從小認識這些精神大師,與他們交流,掌握壹種做人、學習、看世界的方式。這將使他們終身受益。按照這個思路,武題裏的書和表可以暫時放在壹邊,其他的112傳記可以隨意挑選,慢慢品味,或者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的故事。總之不局限於壹種模式,因人而異。
接下來就是怎麽讀,也就是怎麽教。回顧我們以前的文言文教學,逐字逐句講,把文學作品分為實詞、虛詞和壹系列特殊句式。如此精彩的篇章如《鴻門宴》失去了靈魂,遠離了閱讀的本質。文學是壹門人學,文學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對生活的理解,也可以說是開設選修課《史記》的目的。具體來說,壹是認識生活。壹部《史記》記載了4000多個人物,其中主要描繪了100多個人物,從帝王將相、皇親國戚到商人、平民、婦女、崇尚卓越。壹個人就是壹本書,我們可以從這些性格鮮明的典型人物身上讀到很多。伯夷和舒淇的賢德事跡,屈原的殉難,勾踐的艱苦奮鬥,殘忍的呂後,狡猾的劉邦,阿諛奉承的叔侄和龔...其中人性的善、惡、美、醜都是值得深思的東西,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人。第二,了解社會。“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今天,我們珍惜歷史的記憶,更重要的是從中樹立起自己的價值觀,比如“不疑不疑,明辨是非,猶豫不決,善惡分明,賢能不肖”。治天下之道是黃帝唐舞如此盛世,桀二世崩;秦始皇死於鮑魚的慘狀...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史記》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從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舞臺,也為我們提供了壹個了解當今社會的小窗口,對我們今天的治人治國仍有啟示。第三,掌握壹些讀書學習的方法。《史記》的完成是時代的產物,同時也離不開司馬遷個人的努力。司馬遷十歲就能讀《左傳》、《國語》、《詩本》等古文經典,後來又受現代文學派大師董仲舒、古文派大師孔安國的教育。通過各種學習,司馬遷掌握了豐富的歷史和人文知識,成為壹名大學者。20歲以後,司馬遷離開家鄉,周遊列國。十多年來,他走遍了全國。這不是單純的參觀,而是以參觀歷史文化遺跡、收集史料為目的的學術田野工作。每到壹處,他都仔細詢問當地人民的情況,並進行實地調查,以確保他的作品的真實性。“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司馬遷學術的真實寫照,這對於現在的高中生來說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