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目前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德育問題?

中國目前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德育問題?

壹,學校德育存在的問題

(壹)學校尚未形成全體教師參與的德育氛圍。

很多老師認為學生的德育是班主任和德育老師的事,只要把自己的學科教好就行了。殊不知,只有所有老師擰成壹股繩,團結協作,壹起* * *教育孩子,才能產生教育效果。

(二)班主任缺乏德育應變能力

很多班主任在孩子教育的前期都是信心滿滿,耐心十足,但是過了壹段時間沒有明顯效果,就變得不耐煩了,有的教育方式變得簡單粗暴,有的甚至放棄了。這些教育方式最終會使對孩子的教育效果為零,甚至產生負面影響。

(三)沒有形成健康進步的階級集體

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壹個健康向上的群體影響著孩子道德品質的形成。據調查,小學生在同學面前受到表揚,比老師單獨表揚或家長表揚有更持久的激勵作用。這有助於孩子通過激勵來約束或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四)學生缺乏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良好品質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對孩子品德的形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什麽樣的孩子,就能看出有什麽樣的家庭教育。在教育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孩子時,教師單方面做是不夠的,會導致孩子在學校做壹套,在家裏做壹套的情況,不利於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

(五)脫離學生實際,空洞說教

長期以來,我們的道德教育中存在著不可否認的形式主義。愛國主義、傳統美德、學生行為準則都是灌輸,空洞無物,收效甚微。關鍵是不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沒有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壹位教育工作者講過這樣壹件事:他看到學校給壹年級小學生留的寒假作業,裏面有三個思想品德問題:a .我國的全稱是什麽?誰在領導我們的國家?c .我們社會的本質是什麽?孩子這樣回答。第壹個問題是:“中國人民是* * *和國家”,第二個問題回答不出來。在母親的提示下,他回答“* * *制作方。”於是他問,* * *是什麽制作方?孩子說:“這是壹場戰爭。”他接著問,妳知道哪裏有* * *制作方嗎?孩子想了壹下,說:“他們都死了。”對於壹個初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形象的。“* * *產黨”是壹個抽象的概念,問題超出了孩子的認識和理解水平,孩子不回答很正常。像這樣的問題沒有任何教育意義。

(6)歷史與現實的距離

《眼見為實》講的是個人經歷對認知的重要性。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是對青少年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傳統美德教育的活教材。然而,學生學習和了解歷史主要是從書籍、期刊和影視作品中。他們沒有親身經歷和體驗。他們看的時候可能充滿了正氣,但是壹旦回到現實,很多現象就無法理解和接受。再加上生活中鮮有生動感人的事例可循,這種情感很難長期鞏固。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這種距離感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7)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

人們對教育目標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學校教育也在圍繞新目標進行壹系列改革。但是,學生未來要面對的是就業,而不是生存。在中國這個傳統意識很深的國家,要徹底改變他們的觀念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學生的發展面臨著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巨大壓力。學生考試成績不好,老師做不了工作,家長也不會同意。在學校工作中,德育往往喊得很響,但分量不大。德育往往讓位於智育,學生的德育考試成績壹般不會排在其他科目之前。各科教學中的德育任務不是硬性目標,如何落實也沒有評價標準。有時候恐怕連老師都不確定。“為人師表,德高望重”,但有些教師的道德標準並不能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學生從中得到的正面影響很少,負面影響卻很多。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僅給孩子的成績施加壓力,還經常把孩子的工作、生活作為反面教材來教育孩子,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如“老實人吃虧”“好人沒好報”,從而培養孩子扭曲的人格。這樣的孩子自私,合作意識差,很難適應社會生活。人們常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來比喻父母對子女的影響。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壹些父母不配做孩子的榜樣。他們的言行影響正面教育。沒有賢惠的父母,很難培養出賢惠的孩子。

(八)誤導輿論

良好的輿論環境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搖籃。孩子們充滿好奇心和冒險精神。輿論的誤導往往是他們道德行為不良甚至違法犯罪的根本原因。輿論的誤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新聞多壹些歡樂,少壹些煩惱。這會讓學生產生“天下太平”的感覺,不利於培養他們的抗挫折意識。

(2)各種檢查、評比、驗收註重“形象”,註重清單、報告,不註重實際效果,會誤導學生產生弄虛作假、華而不實的不良品質。

(3)在選拔人才上,走過場,任人唯親,重關系,重金錢,輕現實,會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悲觀,難以成才。

(4)書籍和影視作品的誘導。目前,壹些書籍和影視作品中往往充斥著色情和暴力鏡頭,這無疑是誘導兒童犯罪的源頭。

二、處理問題的對策

(壹)學校團結壹致,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

校長要充分認識德育的重要性,讓所有教師都知道德育是每個人的責任。並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分配任務,做到人人參與,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

(2)教師要堅定德育信心,清醒認識到德育是壹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壹蹴而就。學生是隨著年齡不斷變化的,老師要辯證看待學生的進步,不能急躁。我們應該給後進生更多的關心和耐心。只要我們的老師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真心實意的工作,打開石頭,就壹定能看到雨後的彩虹。

(三)把學生的德育工作量化在班主任的考核中。

分解德育工作,量化分數,考核班主任,獎勤罰懶。

(D)道德教育應與家長密切聯系。

德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積極獲取壹個家。

長期合作,多管齊下,堅持不懈才能有成效。

(五)德育應“以人為本”,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學校教育必須著眼於未來社會對人的要求,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是“把人當作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學校德育工作者應立足於學生的道德發展。我們生活中的中小學生雖然已經開始具備了壹些知識和能力,但心理發育並不成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好奇心和可塑性等心理特征。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小學生道德發展的特點和相關的道德規律,逐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逐步使其具備在基本思想觀念和道德觀念上辨別是非的能力。具體方法是:以興趣愛好為中心,抓住熱點,正確引導;針對偶發事件,要抓住出發點,追根溯源;針對暫時的差生,抓住閃光點,建立自信;針對學生的思想矛盾,抓住模糊點,提出質疑,混淆視聽;針對學生容易受挫的現象,要抓住薄弱點,錘煉意誌。

(6)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的德育體系。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全社會應當關心和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形成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的局面。”的確,社會是壹所大學校,學校是社會的大課堂。為了更好地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質的接班人,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和社會相協調。

(1)學校教育,師德是靈魂。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的靈魂,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基本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教師工作的對象是學生。教育學生,決定了教師必須有比普通社會成員更高的職業道德要求。我們的具體要求是“崇文尚德”。崇文尚德崇尚文化,崇尚道德,崇尚道德。我們的學校應該成為壹個強調學習和道德的地方。要讓我們的學生想在這裏學習,想在這裏學習,想在這裏做人,想在這裏做壹個好人,首先要讓我們的老師能夠在這裏教書,教書育人,首先要做壹個好人,做壹個高尚的人。我們的具體要求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有較高的理論素養,較強的表達能力,品德高尚,愛好廣泛;善於和學生打成壹片;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團結協作,真誠奉獻。

(2)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第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童年是人格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訓練有素,以後只需要培養,自然成為社會優秀成員;如果修養不好,那麽習慣就變得難改,傾向難移,態度壞了就難改。這些孩子,老師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去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不良傾向和不良態度,真的事倍功半。”這充分說明,對孩子的童年教育非常重要。

中國早就有“子不教,父之過”的古話,有“三歲則老”的說法。但是很長壹段時間,人們還是習慣把教育當成學校和老師的專職,忽略了家庭是孩子的第壹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是孩子的終身老師。讓他們知道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我們還舉辦了家長關於家教的演講比賽,舉辦了學生、老師、家長同臺的書法比賽。通過活動讓家長知道愛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天性,關鍵是要搞清楚什麽樣的愛才是真愛。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成績好不等於學生好,學歷高不壹定素質高。知識和做人其實是兩回事。就人生和知識而言,在壹定程度上,學習人生的道理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知識可以決定壹個人的壹生。當然,我們需要的是學習知識和學習做人的有機統壹。高樓平地起,做人的基礎是從小做起,靠父母培養。

(3)社會教育,重在實踐。

學生的課外活動占比大,接觸面廣,是德育中最難的部分。學校是壹個“小氣候”,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說取決於社會環境。在德育管理過程中,爭取取得鄉政府、校外輔導站、交警、派出所等部門和單位的配合,嘗試將校內德育延伸到校外。比如雛鷹活動中的“社會篇”、“文明篇”、“自學篇”、“自理篇”、“孝道篇”都納入校外活動的考核範圍,組織各章節戰鬥隊開展活動。建立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的評價體系。組織數十支“假期隊”開展校外服務活動。同時,充分利用校外輔導員資源,輔導各種活動。通過挖掘地方德育主題,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形成了學校德育的社會化,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7)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多樣化德育。

心理健康是未來人才素質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在長期的壹線教育中,我越來越認識到,學生成績的差異並不完全是思想道德上的差異,也不僅僅是智力上的差異,而是心理上的差異。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五花八門,不是壹兩節德育課就能解決的。要堅持多樣化的原則,壹方面在課堂上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另壹方面對少數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咨詢輔導。同時,要采取各種形式和手段淡化教育的痕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道德教育的內化,實現道德教育的終極目標。

  • 上一篇:《十二生肖》幼兒園小班教案
  • 下一篇:誌願服務活動體驗範文(通用10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