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呼籲俄羅斯歷史學家羅曼諾夫向德國學習。經過大量研究,他發現在1917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曾下令德國總參謀部實施“托爾計劃”,用專列將流亡的俄國革命家列寧送往裏加,希望通過布爾什維克革命運動,給同樣危機四伏的俄國以致命壹擊,迫使其退出戰爭。據案情披露,列寧壹行在經過德國占領的波蘭時得到了壹切便利,但* * *制作者並不相信德皇的善意,而是希望利用帝國主義的矛盾來進行革命。
1917十月革命成功後,列寧要求俄國人民學習德國人民良好的自我管理和優秀的組織管理優勢。他在演講中不停地說:“我們應該學習德國的紀律,否則我們的民族終將被奴役和滅絕。”列寧認為德國的純粹理性思想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要求。列寧不僅要求身邊的同誌和群眾學習德普精神,而且自己也以身作則。這壹點,當時主管軍事和反革命工作的斯大林和捷爾任斯基印象深刻。
蘇俄向德國學習的熱潮在1918遭遇寒流。德國沒有料到俄國十月革命會勝利。出於極端的階級仇恨,50萬德國人向蘇俄發動猛烈進攻,企圖將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裏。為了鞏固政權,列寧被指責背叛無產階級利益,甚至被懷疑是德國間諜。他堅持與德國達成賠款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及時退出第壹次世界大戰。列寧向反對和約的同誌解釋說,普魯士因為耶拿的慘敗,於1805年被拿破侖征服,但德國人情緒不穩,被迫簽訂了更屈辱的和約,之後終於在1815年通過滑鐵盧奪回了自己的國家。昨天的普魯士是今天俄羅斯應該學習的榜樣。正如列寧所料,德國給蘇俄帶來的屈辱沒有持續壹年,就因為德國的戰敗而結束。在俄羅斯和德意誌帝國的廢墟上出現了壹個新的國家波蘭,改變了俄羅斯和德國的矛盾性質。皮爾蘇斯基元帥,壹個狂熱的波蘭民族主義者,依靠協約國的幫助,不僅使德國的土地裏西亞淪陷在波蘭之下,還參加了1920年武裝幹涉蘇俄的戰爭,在華沙城下重創紅軍,迫使蘇俄割讓白俄羅斯西部和烏克蘭西部。於是,夾在德國和蘇聯中間的波蘭,不經意間拉近了德蘇關系。
蘇聯在拉巴洛會師。
到1920年,列寧領導的蘇俄擊退了盟軍的三次武裝幹涉,粉碎了白衛軍在國內的瘋狂進攻,取得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第壹輪軍事對抗的勝利。同時,蘇聯和俄國期望十月革命的火種在短時間內傳遍歐洲。但是隨著德國165438+十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失敗,蘇聯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出現了壹定的力量對比。於是,雙方都不得不面對現實,兩個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之間的關系從軍事對抗變成了和平。於是1922年,以英國為首的盟軍在意大利熱那亞召開國際會議,討論“復興歐洲經濟”,首次邀請了蘇聯和戰敗國德國參加。
蘇聯和德國在收到邀請後都非常重視這次會議。列寧原計劃作為代表團團長出席會議,但因工作、健康和安全等原因未能如願,但列寧向會議解釋說:“代表團的組成和最廣泛的全權,與列寧本人的參加完全壹樣。”會前,列寧委托蘇聯代表團團長、外國人民委員會委員柴林去熱那亞,不是以生產者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做對我們有利的生意,特別是爭取對德關系的突破。處於魏瑪共和國的德國也急於改變其“國際棄兒”的環境,派出了有“條頓形象代言人”之稱的著名外交官、外交部長馮·拉瑟瑙伯爵率團進行突破。
1922 4月10日,熱那亞會議在意大利外長的主持下召開。按照事先統壹的口徑,有關國家向蘇俄提出了償還沙皇債務的苛刻要求。蘇聯和俄羅斯提出反建議,會議陷入僵局。4月15日開會時,同樣因為提出修改凡爾賽和約而被否決的德國代表團感到了寒冷和壓抑,於是問蘇聯代表團是否願意在會外單獨與德國進行雙邊會談。西塞林得知消息時已經是深夜,於是他立即召開會議,做出決定:利用德國代表團在協約國和蘇聯之間搖擺不定,開始把希望轉向蘇聯的時刻,發動外交突襲。16年4月6日,1,15,西塞林打電話把Rathenau伯爵從睡夢中叫醒,邀請德國當天上午11到熱那亞郊區拉巴洛進行雙邊談判,並特別說明今天是星期天,讓蘇聯代表團能抽出時間,否則無法安排。這壹突如其來的“邀請”迫使所有德國代表立即召開“睡眠會議”,期間德國代表兩次致電英國代表團,但都因英國外交官在睡覺而得不到回答。5點整,德國代表團通知蘇俄代表“按約出席會議”。幾個小時後,德國代表團上車,英國首相勞埃德·喬治的反對電話來了。拉瑟諾伯爵說:“酒已經倒了,妳該喝了。”他跳上汽車,向拉巴洛駛去。
蘇聯和德國代表於12開始正式會談,壹直談到下午6點半。兩國外長分別代表各自政府簽署了《德意誌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蘇維埃俄羅斯協定》,這就是開啟了20多年蘇德合作時代的《拉巴羅條約》。根據條約,雙方恢復外交關系,在最惠國待遇原則下發展雙邊貿易和經濟關系,雙方放棄賠償和財產等權利主張。隨後,兩國締結了秘密軍事協定。德國抵制《凡爾賽和約》的禁令,向蘇俄提供成套的武器制造生產線,幫助蘇聯紅軍建立現代化的參謀指揮和訓練體系。蘇俄向德國開放基地和工廠,德國可以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訓練裝甲兵、飛行員和其他軍事人員,開發凡爾賽和約禁止的武器。
1926年4月,蘇聯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和中立條約。德國向蘇聯承諾不參與任何國際集團對蘇聯的封鎖,而蘇聯則保證德國東部的安全。這個條約進壹步促進了兩國的軍事合作。當時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漢斯·馮·塞徹特將軍,甚至希特將軍甚至希望聯合蘇聯,對付與法國結盟的東歐新興軍事大國波蘭。
斯大林稱贊蘇德軍事合作。據記載,國防軍總司令塞徹特對蘇德合作非常滿意。1922年底,他在國防部成立了壹個管理機構,在波恩和莫斯科設有辦公室,動員德國公司將被禁武器生產線轉移到蘇聯(蘇聯通過憲法,改名為蘇聯)。不久,克虜伯在圖拉制造大炮和裝甲車,勇克開始在莫斯科郊區制造飛機發動機,法本化學公司在薩馬拉省制造軍用氣體和毒氣。德國派出專家幫助蘇聯建造了三個大型兵工廠,德國專家壹度占到蘇聯軍工企業外部專家總數的80%。兩國的軍事技術和人員交流壹直保持著和諧的關系,形成了互通有無、互幫互助的局面。
從1928到1933,蘇聯為了建立現代化的軍事工業基地,啟動了第壹個五年計劃,急需德國的大量援助。德國也投桃報李,向蘇聯提供大量信貸,幫助蘇聯向德國企業下訂單。以1930至1933為例,這四年蘇聯從德國進口的總值分別為4310萬德國馬克、7.6億德國馬克、6.26億德國馬克和2.82億德國馬克。通過合作,蘇聯在先進武器的設計制造和軍事人員的培訓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蘇聯潛艇部隊。1926年,德國人少將·阿諾德·施平德勒率領的代表團訪問蘇聯,對德國潛艇深感興趣的蘇聯海軍司令佐夫主動提出,德國可以在潛艇設計和建造方面提供幫助。很快,四艘德國潛艇的設計圖紙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1933 165438+10月,德國向蘇聯購買了全套E-I級潛艇圖紙,還向列寧格勒派出了最優秀的工程師,幫助蘇軍完成潛艇建造。1941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擁有309艘潛艇,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潛艇部隊。
更令人驚訝的是,俄羅斯軍事博物館現有的資料顯示,在整個20世紀20年代,德國在壹戰期間向蘇聯的利佩茨克基地派出了60名王牌飛行員,幫助訓練完全由德國人組成的蘇聯空軍飛行大隊。其中,後來成為納粹空軍元帥的戈林在利佩茨克待了壹年半,與壹位蘇聯姑娘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與戈林的浪漫經歷不同,德國“空降兵之父”斯圖恩特在20世紀20年代經常往返於德蘇之間,幫助蘇軍在梁贊建立傘兵基地,並與蘇軍探討利用滑翔機實施空降作戰的可能性。為此,他還在壹次滑翔機訓練中弄裂了頭骨。此外,1926年至1927年,被稱為德國裝甲部隊之父的古德裏安將偽裝成“農用拖拉機”的德國第壹代坦克運往蘇聯喀山,進行機械化行軍和各種環境下的遭遇戰演練。他的閃電戰理論在蘇聯得到了充分的論證,並最終發展成型。1926年,蘇聯紅軍在第聶伯河舉行了代號為“西部”的大規模合成演習,古德裏安受邀參與了演習大綱的編寫,其中就有他對閃電戰戰術的設想。
斯大林對雙方的合作關系相當滿意。1929 5月31日,斯大林給外國人民委員會委員西塞林寫信說:“我認為...我們和德國人之間的關系會很好。”
希特勒的上臺導致了關系的破裂。
1933年6月希特勒上臺,標誌著德國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蘇德良好的軍事合作關系受到嚴重影響。從1934到1935,兩國貿易額急劇下降到接近於零。但是,瘋狂反蘇反* * *的希特勒,有時也能客觀估計形勢。1933年4月底,他在會見蘇聯駐德國全權代表時說,他和斯大林在反對凡爾賽和約制度上是壹致的,“雙方可以互補互助”。
以此為契機,8月1,1933日,中央政治局批準了蘇聯政府向德國訂購武器的動議。1936年,蘇聯制定了宏大的海軍建設計劃,而這個計劃實現的首要前提是德國的幫助。蘇聯造船人民委員會成員特沃斯揚回憶說,他每次向德國提出論點和訂單清單,都要提交給斯大林審批,可見他的重視程度。在此期間,蘇聯駐德國大使館商務代表康傑義·馬克提出用貸款的壹半訂購德國軍品,尤其是軍艦、潛艇和飛機。談判幾乎成功,但希特勒被蘇聯人的巨大胃口嚇住了,於是止步不前。
1938年底,希特勒開始制定發動大戰的具體計劃。為了防止德國重蹈兩線作戰的覆轍,德國突然率先提出了加強蘇德軍事合作的問題,提出了用蘇聯原料換取德國武器的計劃。歡迎斯大林。1939年6月,他命令所有與軍事工業有關的人民委員會在15天內提交兩份來自德國的A、B訂單清單。據統計,從1939年8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到1941年6月22日,蘇聯遭到德國的全面進攻。蘇方提供了價值4.7億馬克的戰略物資,如石油、棉花、磷酸鹽、鐵礦石、鉻礦、錳礦和有色金屬,德方提供了未完工的“呂措”。為了保證德國供應的質量和時限,蘇聯政府命令捷沃領導壹個委員會進駐德國,委員會及其專家的人數在1941上半年達到700人之多。捷沃對德國官員說:“我們的任務是從德國獲得最新、最完善的軍事裝備樣品。我們不買老式的軍品...只要我們不確定這壹點,我們就不能同意這樣的命令。”
從執行協議的態度來看,雙方都是忠實的。在1941的前半年,也就是德國人陳冰到達蘇聯西部邊境的前壹天,直到他進攻蘇聯,德國壹直在按協議向蘇聯供貨,超過了1940的供貨總量。蘇聯壹直按照協議忠實地供應德國商品。直到6月22日的前壹天,1941,整列車的貨物還停在邊境準備發往西部。
事實上,希特勒只是想利用蓬勃發展的蘇德軍事合作作為戰略欺騙的工具。1941年初,希特勒指示,與蘇聯有關的軍令必須絕對履行,並指示德國企業按時完成蘇聯訂單,必要時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軍令。為了欺騙蘇聯,德國下大力氣給蘇聯供貨。臨近戰爭的4-6月,德國的供應量甚至超過了同期的蘇聯。這壹切都讓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的進攻就在眼前。6月22日德軍開始炮擊邊境時,1941,斯大林憤怒地罵了壹句:“這個混蛋!”從這壹天起,20多年的蘇德軍事合作被硝煙和鮮血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