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普通心理學和教育
現在我們很多學生其實都是在外面上課,經常上壹些心理健康課,包括心理學,這是國內最早的。目前還在早期。其實心理學對中國人的幫助更多的還是心理普及教育,所以我們大部分數理心理學愛好者也應該進行這種普及教育來傳播正確的心理學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正確的心理學知識,了解知識本身也會幫助他們調整心理健康。
心理學上最重要的壹個坎,就是用多元的眼光看待某個概念。
我們在理解心理學的概念時,首先要認識到心理學是壹門交叉學科,是理工科和文科的交叉學科。它壹只腳踩著自然科學,壹只腳踩著人文科學。所以我們在理解壓力這樣的概念時,首先要明白什麽是生理層面的壓力,然後才是心理層面的壓力。那麽什麽是社會層面的壓力呢?至少要建立對權利的多維理解,心理學上稱之為多範式理解。因為心理學是壹門多範式的學科,不像其他學科範式很少,心理學範式包括理工科範式、文科範式和社會學範式。他的範式非常復雜。多維度理解心理學建立心理學概念的多視角觀,這是學習心理學最重要的壹道坎,即多維度看待某個概念。
什麽是身體上的壓力?
壓力會影響神經系統。
首先,什麽是生理上的壓力?我們人體有三個主要系統。這三個系統是什麽?對我們影響最大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都與心理學密切相關。當我們理解壓力時,我們應該從三個系統獲得壓力的信號,比如神經系統。比如今天單位領導告訴妳今晚加班,或者今天學校告訴妳十天後考試。像這樣的事情叫做壓力。這種壓力的信號通過外界傳遞到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首先做出反應。
壓力影響內分泌系統。
神經系統的這些反應通過神經遞質引起內分泌可能的變化。如果說我們的大腦,我們的認知系統會高估這個壓力,我們會認為自己能力不足,所以覺得壓力很可怕。這個時候,我們會加重壓力對我們的影響,然後當對我們的影響加重時,我們會感到非常緊張,因為我們把壓力看得很可怕。這個時候內分泌系統可能會有壹些變化。比如我們會長期分泌壹些激素,會導致抑郁焦慮,可能會在睡眠中早醒,甚至會分壹些影響身體健康的不良激素。我們的皮膚會變得非常敏感和過敏,然後在壓力下,人的胃腸道有時會蠕動,然後會分泌更多的消化液。這些都是壓力刺激。內分泌系統發生了各種變化。甚至這進壹步造成了我們的胃潰瘍。所以內分泌系統也開始對壓力做出反應。這兩個系統整合的結果進壹步交給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在這種情況下處於應激狀態。緊急狀態意味著壓力來了,我們要做好準備。
壓力會影響免疫系統。
我們從古至今都是慢慢進化的。在進化的過程中,當我們過去遇到狼、虎、豹時,我們即將產生應激反應。在應急反應的作用下,身體的這些系統會發生變化,免疫系統會處於應激過程中。但是,在長期的緊急情況下,我們的粘性就會出問題,免疫系統就會開始過高,然後最終變得過低,然後免疫系統又開始降低。身體開始容易生病。這個時候,妳會發現身心各方面似乎都在變得亞健康,壓力就是這樣影響著我們的身心。
心理學會放大或縮小壓力效應。
壓力的生理影響之後,第二點就是人的心理會放大或縮小壓力的作用。關於這壹點,我前面提到過,人會有壹個認知系統。人的認知系統到了壓力之後,我們會翻譯成壹件大事。比如這是壹場決定妳命運的大考。這個時候,我們會更加緊張。如果我們的認知系統把它翻譯成,哦,沒關系,好嗎?這個時候妳的壓力水平會相對較低,所以認知系統對壓力起到了翻譯的作用,誇大或者縮小。所以,壹個人的心理健康有時候取決於妳的認知系統如何對待壓力,如何應對壓力。有時候會造成心裏更大的負擔。這是從心理層面。
活在當代的人,壹定知道什麽是當代的彌漫性壓力。
所以,生活在當代的我們,壹定要知道什麽是當代彌漫的壓力,什麽是大家焦慮的東西對我們的威脅。然後有意識地調整自己,避免被這種社會彌漫的焦慮和壓力所困。比如,就像很多人不停地傳遞壹種觀念,學習很重要,父母要教好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等等,這些觀念在不斷地誇大,實際上造成我們的焦慮水平過高,那麽每壹個被這些受傷的、彌漫擴散的焦慮水平包圍的人,都會讓它和社會壓力轉化為個人的支持壓力,進而繼續損害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生活在每個時代的人都應該有意識地降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