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的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快的地區,經濟發展往往走在前列。加快制度創新,消除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是現實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只有消除體制障礙,才能加快市場化進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1.深化產權制度改革,進行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掃清發展過程中的體制性障礙,關鍵是解決產權問題。構建合理的產權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是規範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建設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是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股份制是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我國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真正含義。國有企業由單壹的國有資本構成,產權主體虛置,管理責任不落實,企業缺乏活力,運行低效。因此,應積極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積極吸引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切實解決產權主體公司化問題,建立健全出資人責任機制和產權利益機制,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經理人職業化,這是激活國有企業的希望所在。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過程中,重要企業可以考慮多個國有投資者相對控股和聯合控股的方式,多個投資者的存在可以相互制約,這是規範股份制和公司制的基本要求。此外,國有投資公司、控股公司在市場經濟自願交易、公平競爭的原則下,可以也應該參股非國有企業。國有資本通過控股、參股等方式與其他類型資本整合,有利於國有產權流動和重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
2.調整所有制結構,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既是完善國有經濟、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需要,也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的迫切要求,將有力推動我國基本經濟制度不斷完善。在非公有制經濟沒有進入壁壘的壹般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整體競爭力處於弱化趨勢。在這些領域,非公企業比國企更有優勢,國企應該退出這些領域。
(二)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首先,大力發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企業的競爭力最終取決於技術水平,提高技術水平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建立多層次的合作渠道,依托科技交流合作和產業化中心,將科技合作的方向向老工業基地調整和轉化。鼓勵中心與大企業合作,參與國家技術引進、吸收和產業化,建立更多科技合作示範基地。積極運用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企業新產品開發和管理能力,加大制造業信息化實施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其次,擴大企業經營規模,增強市場控制力。在科學分析和合理規劃的基礎上,構建企業橫向和縱向壹體化管理,擴大經營規模。其中,延伸縱向壹體化時最好采用資本集中的模式,盡量收購或聯合現有企業而不是倡導新的,防止重復建設。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應該努力打破地區界限輸出資本,進行跨地區和跨國經營。
第三,與跨國資本廣泛合作。與跨國資本合作,不僅可以使國內企業從國外獲得資金、技術和優秀的管理模式,還可以在跨國資本內部參與全球分工體系,與跨國公司分享成長收益。為此,要加快大中型國有企業的公司化,建立開放的產權市場,成立各類中外合資產權交易中介機構,以壹些合作基礎好、技術水平高、產業化進度快的企業為基礎,推進與跨國公司的合作。
(三)加快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促進區域經濟壹體化
壹是全面拓展城市功能。要充分發揮港、區、市(港口、開發區、城市)三位壹體的綜合功能,增強中心城市和開發區的輻射能力,加快建設與經濟區相連的城市經濟區。
第二,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物流業的發展是區域經濟壹體化形成的重要條件。構建現代物流網絡,需要加大港口、機場、鐵路、公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和完善區域經濟壹體化運行機制。比如,建立健全區域利益共享、協調發展、聯合招商引資、產業促進、有效制衡的機制,確保區域經濟壹體化順利進行。
(四)發揮產業集群效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產業集群是當今世界經濟中壹種非常有效的區域經濟組織形式。壹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往往表現在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集群上。產業集群是指壹群具有相同、相似和相關產業的企業聚集在某地,然後吸引其他相關機構在該地落戶,是產業和區域的有效結合。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是專業化、集中化、網絡化和區域化,強調區域發展要素中資源整合的協同效應,從而帶來外部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有效發揮產業集群的強大優勢,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我國產業集群的發展典型的是浙江、江蘇、廣東等地,這些地方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應該有動態的市場主體作為產業鏈中的環節,以保持企業和集群的活力和競爭力。因此,發展集群經濟,壹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非國有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發展,通過激活民營經濟促進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另壹方面,要整合優化物流供應鏈。
在產業集群的規劃和發展過程中,需要加強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在某個地區能形成產業集群,不是偶然的。地方政府的有效幹預是促進集群經濟發展和地方經濟繁榮的關鍵因素。各地可根據本地特點選擇合適的產業,引進或培育衍生能力強的骨幹企業,通過本企業的成功發展,逐步衍生或吸引越來越多相同、相似、相關的企業向本地聚集。政府機構應將區域內的企業集群作為壹個整體來對待,培育先進的資源要素,優化集群結構,特別是在人力資源的開發和技術資源的培育方面,通過有意識的培養和引進來強化資源優勢,適當引導集群的規模,提升集群的整體生產能力和市場份額,擴大集群的影響力。在集群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該引進行業內具有高度競爭力的企業,改善集群結構。政府應積極引導和規範競爭,促進集群內企業的合作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