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充分發揮體育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獨特價值和重要作用。
體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壹個基本觀點。體育是文明的產物,是伴隨人類生產生活的文化形式,對人類的發展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體育不僅是壹種身體活動,也是壹種教育手段,對塑造人的健康體質、培養人的健全精神、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毛澤東同誌早年曾說過:“運動的作用是強健筋骨,從而增長知識,從而調節感情,從而增強意誌。”今天,體育還以其獨特的方式和豐富的內涵影響著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在健身、強身、益智、樂群中發揮著突出的作用,在提高人自身和影響人與社會的關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塑造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移風易俗、形成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體育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體育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輔相成,這種特征和趨勢在當今社會更加明顯。首先,體育在促進社會生產力方面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勞動力是生產力構成中的決定性因素,體育是增強體質、提高勞動力水平的直接、有效和不可替代的手段。沒有健康的個體,就沒有合格的勞動力,沒有健康的群體,就沒有強大的社會生產力。所以,體育是事業的基礎,是財富的基石。其次,體育本身是朝陽產業,是綠色產業,特色鮮明,前景廣闊。在世界範圍內,體育產業方興未艾。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為體育事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動力,而且有力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擴大社會就業、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了重大作用和積極影響,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第三,體育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著特殊的影響和推動作用。奧運會、全運會等國際國內體育賽事的特殊效應,推動了城市、區域乃至國家的建設,也是國際交流合作的活躍媒體和光明平臺。
體育本身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體育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既有文化的壹般特征,又有自身的鮮明特點。體育是壹項積極進取的事業,蘊含著奮鬥、超越、勇敢的人生態度;體育是為國爭光的事業,極大地激發了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和自豪感,激蕩了人們的愛國情懷;體育是公平正義的事業,生動體現了崇尚正義、平等的價值觀;體育是規則至上的事業,體育精神和法治精神天然契合,追求誠信,崇尚秩序,尊重規則;體育是團結友愛的事業,有效增強人與人之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家庭和睦、鄰裏和睦、社會和諧和世界和平。正因為如此,當代體育已經成為壹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特別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成為觀察其政治經濟環境、社會文明和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窗口,成為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重要載體,成為蔚為壯觀的文化現象。
二、把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使命融入體育工作的實踐。
長期以來,體育工作為滿足人民群眾體育文化需求、促進文化繁榮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體育肩負著重要使命。
適應人民健身需求,大力發展群眾體育。“發展體育事業,增強人民體質”壹直是中國體育的重要指導思想。近年來,圍繞實施《全民健身條例》和全民健身計劃,努力構建親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壹是群眾體育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全民健身路徑工程”遍布城鄉,在老少邊窮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小型公共體育設施和“雪碳工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已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二是群眾體育組織化、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中央、省級、地市級、區級、街道(鄉鎮)的層級結構。國家實行國民體質監測制度、體育鍛煉標準制度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第三,群眾體育活動豐富多彩。以場館設施建設、健身指導和體育知識普及為主要內容,體育下鄉和體育進社區活動日益深入,全民健身誌願活動方興未艾。“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蓬勃開展。國務院決定自2009年起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並頒布了《全民健身條例》,這是北京奧運會的重要文化遺產。群眾體育健身意識日益增強,全社會體育氛圍更加濃厚。“我運動,我快樂,我健康”的群眾體育熱情持續高漲,體育日益成為群眾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提高水平,為國爭光,創造寶貴的社會和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競技體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1984年,改革開放後,中國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在北京奧運會上名列奧運會金牌榜第壹,創造了中國競技體育的新輝煌,為祖國贏得了巨大的榮譽。多年來,我國體育界湧現出壹大批優秀個人和英雄集體,孕育了“思祖國、望世界”、“人生能有幾次”、“白手起家”等振奮人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成為全社會的精神財富。北京奧運會不僅是體育的盛會,也是文化、和平、友誼、交流的盛會,留下了精彩豐富的文化遺產,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融合搭建了重要平臺,充分體現了體育的巨大綜合價值和社會影響力。
發展體育產業,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體育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體育消費意識的增強,滿足人們多樣化運動需求的體育健身服務業和產品制造業快速增長,各類健身場所迅速湧現,健身消費成為新時尚;競賽表演業日益活躍,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等大型綜合性賽事市場廣闊。籃球、排球、乒乓球等國內聯賽早已具備壹定規模,ATP網球大師杯、國際汽聯壹級方程式錦標賽、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也逐漸成為知名品牌,吸引了大量的社會投資和龐大的受眾群體。體育產業的發展為體育事業註入了新的強大動力,為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體育需求、豐富精神文化生活開辟了新的有效途徑,也有力地促進了旅遊、建築、通信、新聞出版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促進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體育產業增加值已占當地GDP的1%左右,體育產業增速遠高於經濟增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初步探索出壹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發展道路。同時,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大力加強體育文化建設,推動體育事業發展取得新成績、邁出新步伐。
要努力樹立“大體育文化觀”,充分發揚和發揮體育工作各個領域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價值和功能。
遵循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保證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和道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壹系列文化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對我國體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體育不僅是文化發展和改革的組成部分,而且與文化改革和發展的整體進程積極互動。六中全會提出了文化改革和發展的方針,即“五個堅持”,這也是中國體育發展應遵循的重要原則。中國體育的發展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發展道路;堅持以人為本、關註民生、體育發展為人民、體育發展依靠人民、體育發展成果由人民享有,始終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作為體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壹,充分發揮體育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綜合效益和獨特價值;堅持改革開放。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解決體育發展中的重大難點問題。提高體育的開放水平,吸收其他國家的經驗促進我國體育的發展,同時為世界體育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大力普及和推廣體育運動,積極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促進建立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強體育文化建設,首先要大力普及和推廣體育,不斷提高群眾的體育意識,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形成體育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文化理念,這是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以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為目標,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體育基礎設施和服務。讓群眾通過全民健身真正認識到體育對身體健康和幸福的基礎性作用,讓體育成為人民群眾強身健體、享受精神享受、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成為小康生活的重要內容。
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國體育的輝煌實踐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教材。中國體育以愛國主義為旗幟,愛國主義是中國運動員奮力升國旗、奏國歌的精神源泉,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中國體育已經成為國際體育舞臺上的壹支重要力量,改革創新是其不竭動力。要珍惜和弘揚以“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艱苦奮鬥”為主要內容的中華體育精神,加強體育行業作風建設,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道德基礎發揮積極作用。
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加強體育文化的傳播和推廣。要結合全民健身、體育賽事、體育產業等活動,充分挖掘體育豐富的文化內涵,大力推動體育傳媒、體育會展、體育文藝的發展,打造體育與其他文化門類互動的平臺;註重挖掘、整理、保護和弘揚中華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推動中國優秀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走向世界,努力擴大中華體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繼承和發揚中華體育的優良傳統,積極倡導奧林匹克精神,向全社會宣傳體育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