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經過幾十年的大力建設和改革開放,日新月異,已經進入世界先進城市的行列。然而,在與市民密切相關的城市文明和生活氛圍中,仍有許多陋習和頑疾。上海將於2010年舉辦世博會。這些陋習和頑疾會影響世博會的精彩和完美嗎?
我們中學生作為當代最熱情、最有活力的群體,壹直受到社會各階層的關註。今天,為了感恩社會,我們也應該為世博會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因此,我們提出: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文明和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勿以小恩小惠,勿以小惡等。)貫徹“八榮八恥”,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改變十大不文明陋習:1,不要在公共場合吸煙。2.不要亂穿馬路。3、不要隨地吐痰。4、不在公共場所大聲說笑、接手機。5.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搶座位。6、不破壞公共財產。7.不要到處亂扔垃圾。8.遵守秩序,不要插隊。9.不要穿睡衣、內衣或拖鞋出入公共場所。10,禁止寵物擾民,破壞市容環境。乘著世博會的東風,借鑒北京奧運會寶貴有效的經驗,全面落實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從而使城市管理明顯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市民素質和精神面貌明顯改善。
我們對舉辦壹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充滿信心!
第壹,主題活動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
65438年2月3日,浦江度過了壹個不眠之夜,我們的師生沈浸在上海申博成功的慶祝活動中。中國人民非常自豪,他們都很高興。“如果中國幸運,世界將增添壹份光彩”。當初,申博的口號回響在我們耳邊。現在夢想實現了,世界選擇了中國,聚焦了上海。世博會為上海的發展註入了新的內容,成為20世紀初中國經濟發展的“看點”。
在興奮之余,留給我們的將是進壹步的思考:上海在申辦世博會時鄭重承諾“世界將添壹份精彩”。經過七年多的努力,上海如何讓世界更精彩?上海世博會已經成為歷史上最成功、最精彩、最難忘的世界盛事。要大幅度提高上海市民的素質和精神文明程度,實現城市文明的跨越式發展。城市的主體——市民形象,壹直是構成城市形象諸要素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壹個城市的現代化,最根本、最艱巨的是人的現代化,尤其是市民素質和精神面貌的更新。正如陳良宇同誌指出的,“在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硬件可以用錢買到,但軟件不能用錢買到,軟件比硬件更重要。”如今,“打造上海城市精神,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成為熱門話題。1多萬中學生是上海市民的重要群體,他們將在上海世博會大顯身手。因此,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文明素質,塑造上海中學生的新形象十分迫切。種樹十年,育人百年。時間不等人。面對這樣的形勢和任務,我校黨支部、政教處、政治教研組於2002年6月5438+2月5日提出了以“提高中學生文明素養”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與中學生文明素養教育”的構想。65438年2月24日,學校召開了由盧灣區精神文明辦組織的會議,“思想?理論?《教育》雜誌的壹些專家參加了壹些學生座談會,“主題活動”引起了與會學生的強烈反響。”中學生應該做些什麽來迎接世博會?“話題越聊越多,聊得越深...在座的專家們都驚嘆不已,這充分顯示了這壹“主題活動”的生命力,也說明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多學生的認可和歡迎。
第二,中學生文明素養教育的理念要創新。
所謂“文明素養”,主要是指人的思想境界、精神品格和自身修養。它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內涵性和豐富性。是壹個城市、壹所學校整個文明的基礎,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世博會視角下的上海中學生文明素養有著豐富的內涵。首先,好客的主人形象。這既是中華文明禮儀之邦國家形象的體現,也是上海中學生張開雙臂擁抱世界,樂於溝通交流的具體體現。其次,充滿青春活力的創新精神。青少年是壹個城市希望的象征,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中學生具有知識素養、創新精神和朝氣蓬勃的形象。第三,舉止文明有文化。展現了現代大都市中學生具有公德意識、法治觀念和慎獨精神的形象。第四,開放自信。既珍視上海優秀的歷史傳統,又善於吸收外來優秀文化,展現自信、開放、包容的“海派風采”。基於中學生文明素養的豐富內涵,我們對本次主題活動的基本要求是:熱情自信、開放創新、文明禮貌、青春活力。我們認為,文明素養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學的,而是非常具體的、日常的。比如韓國足球隊進入世界杯四分之壹決賽,舉國歡騰。幾十萬參加狂歡的市民散去後,地上沒有垃圾。這是壹個城市市民文明素質的積累,也是壹個國際化大都市市民應有的素質。這種文明素養不是壹朝壹夕可以產生的。它不僅有壹個積累的過程,也有壹個教育的過程。因此,我校把中學生文明素養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壹部分,以上海世博會為契機,以提高中學生文明素養為主題為載體,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積極倡導創新教育理念。
1,主體性——確立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教育理念
充分發揚學生的主體性,註重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精神,形成學生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慎獨精神、公德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形成,幫助學生創造激情、自信、活力、青春的生活。這是中學生文明素養教育的核心。
根據主體性和教育規律,人的任何素質的形成都有壹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內化”是不可替代的,這就決定了教育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育活動的主題是“提高中學生的文明素質”。這種“提高”是教師或其他人無法替代的,而必須是主體的壹種“內需”,“內化”才能實現。形成學科的“內需”和“內化”,首先要讓學生對世博會有壹個全面的了解:它是壹個什麽樣的國際組織,中國與世博會的關系,舉辦世博會對上海乃至全國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這種認識越全面、越深刻,對“內需”的需求就越強烈,“內化”的意識就越高。
根據主體性,文明素養教育不僅將學生視為認知體,更重要的是將學生視為生命體。它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做文明人,如何做好客的主人,如何體現充滿青春活力的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何持有壹種包容、寬容和大氣的心態...因此,主題活動註重中學生精神面貌和力量的形成,也註重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
2.主旋律——樹立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
自從胡塞爾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後,很多人都理解並認同它:人“生活”在“生活世界”中,任何沒有它的道德教育都將是無力的。隨著上海正在向國際化大都市、世界級城市邁進,中學生文明素養教育如何體現回歸生活的主旋律?我們認為回歸生活應該是分層次的,也就是在層層推進的基礎上深化。
首先,回歸生活是指社會生活和時代生活。黨的十六大指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正是主題活動的宗旨。
其次,回歸生活是指特定的地域生活。上海GDP連續十幾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未來五年,全市人均GDP將達到1萬美元。申博成功為上海城市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陳良宇同誌曾明確指出:“上海申辦世博會是壹個向其他國家學習的國際化過程,是壹個上海產業結構升級和市民素質提高的過程。”因此,提高中學生的文明素質是我們的責任。
再次,回歸生活也應該是指回歸學生的現實生活。也就是說,文明素質教育要回歸學生的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社會生活和學校生活。學生首先接觸和看到的是生活場景,我們老師有責任幫助引導學生理解生活場景。我們學校所在的五裏橋街道,是上海世博會園區的壹個區域。我校理財協會的部分同學到五裏橋街道參觀,了解到居民以實際行動“告別陋習,迎世博”,很受感動。
3、實效性,樹立知行合壹的教育理念。
歸根結底,樹立學生主體性發展、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是為了提高主題活動的實效性,讓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壹。所以我們的教育工作壹定要“虛”和“實”,要在“實”和“實”上多下功夫。要真抓實幹,要高起點不脫離實際地設定教育目標,要有緊迫感不急於求成,要有教育努力,要讓學生接受。例如,為了解決壹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所知脫節的問題,我們提出了做文明人的“五個文明”:文明走路、文明騎車、文明禮貌、文明說話、文明消費。文明行走:不亂穿馬路,不沿街行走,不踐踏綠地,不在馬路上和校園內追逐打鬧,展示了受過文明教育的中學生形象;文明騎行:自行車不闖紅燈,逆向行駛,騎車帶人,亂停放自行車,做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模範;文明禮貌:不要搶著坐公交車,對老弱病殘要禮貌讓座,與人相處要有禮貌、有禮貌、有教養、講誠信,在鄰居和同學中多表現關心;文明用語: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與人友好友好交流,多與家長、同學、老師溝通;文明消費:消費不跟競爭,炫耀,炫耀,進遊戲室,合理安排零花錢,勤儉自強,養成積極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五大文明”看似很簡單的東西,卻是最實在的東西。文明與不文明有時會有瞬間的“選擇”,比如行人亂穿馬路,有時也會在“從眾心理”下做出不文明的“選擇”;有時候看到沒人管我,就覺得壹件小事無所謂,做出不文明的“選擇”...根除這種不文明行為,我腦子裏有“做壹個文明人”的“弦”,瞬間的“選擇”可能是另壹種結果。
三、中學生文明素養教育模式的構建
如果說確立主體發展理念是中學生文明素養教育的核心,那麽“主體參與”則是文明素養教育模式的基礎。“主體參與”教育模式主要是指在教育過程中運用各種手段和形式,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和作用,參與各種活動,在生活實踐中體驗,從中獲得感悟,甚至升華認識,從而真正實現知行合壹。
我們構建的中學生文明素養“主體參與”教育模式,要求抓住世博契機,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從細節做起的教育目標,塑造國際化大都市中學生形象。今天,我們不能坐在壹起談論行為準則,我們應該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並立即付諸行動。“主體參與”教育模式包括了解世博會、營造校園氛圍、組織誌願服務和指導研究性學習四個方面。這四個教育環節構成了中學生文明素養教育的運行結構。
第壹,了解世博會。這是主題活動的入口。對世博會了解越深,學生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就越強。人們說,世博會是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舞臺和窗口。借助這個舞臺和窗口,中國與世界經濟、文化、科技廣泛接觸和融合,上海將向世界展示國際大都市的輝煌和活力。世博會將給上海帶來經濟繁榮和文化發展。舉辦世博會既是壹種壓力,也是壹種動力。這既是壹種榮譽,也是壹種責任。了解世博會是為了喚起“主體參與”的責任感。
第二,營造校園氛圍。這是“主體參與”最熱烈的壹幕。比如班級主題班會“中學生該做什麽迎接世博會?”學生辯論“上海世博會的‘硬件’和‘軟件’哪個更重要?”中學生論壇“告別陋習,迎接世博”、“中學生與上海世博會”學生講座、學生小品表演、世博知識競賽、學校和班級黑板報、墻報、世博專欄...在整個校園內營造迎世博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的氛圍。這有利於強化“主體參與”的責任感。
第三,組織誌願服務。這是主題活動最出彩的內容。“我老了,人也老了;年少輕狂,還有年輕人。”這是中國講了幾千年的名句,總是鼓勵人們互愛互助,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組織中學生誌願者隊伍,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誌願服務活動,在全社會進壹步倡導誌願者精神,培育誌願服務理念,展示上海人的精神風貌,為上海大都市增添光彩。中學生誌願服務項目很多。比如“我為申城交通做貢獻”,誌願者走上街頭宣傳交通法律法規,對“行人亂穿馬路”、“自行車闖紅燈”、“地鐵、公交亂上亂下”、“出租車亂停車”等壹些不文明現象進行批評教育。誌願者服務其實是壹個自我教育的過程。誌願者也要自覺告別陋習,積極參與“與文明同行”活動,不斷提高自身文明素質。還有“英語角誌願服務”“公共綠地誌願服務”。只要學校合理安排和組織,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誌願者隊伍。這就是“主體參與”責任感的踐行。
第四,引導研究性學習。這是主題活動的教研成果。指導學生從上海世博會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關系中選擇和確立研究課題,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研究,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通過親身實踐獲得新的知識能力,收集信息處理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這是“主體參與”責任感的升華。
提高中學生的文明素質,學校應該把它作為壹項重要的德育工作來抓。常規工作,我們認為,除此之外,相關職能部門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壹是編寫生動活潑的德育教材,切實加強中學德育工作;二是要不斷在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精彩的公益文化節目,通過日積月累的熏陶,讓正確的行為規範和高尚的文明素養逐漸深入人心。第三,應該讓更多的中小學生參觀展覽館,接受高雅文化藝術的教育和熏陶,門票價格應該更優惠。第四,加強檢查和執法,嚴懲違反公共道德的行為和不文明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