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首先向李教授詢問了保護中國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意義。
李說,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主要包括歷史研究-歷史文化價值、科學研究-科學價值、旅遊開發-經濟價值和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首先,我們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來看城市文化的價值。
城市文化遺產是城市歷史發展的見證,是城市歷史研究的重要基礎。研究城市和人類發展的歷史,古為今用,有利於推動城市發展。
在歷史科學研究過程中發現,歷史古城、建築和結構(如中國的趙州橋、都江堰、埃及金字塔)都有著深刻的科學原理,有的甚至有著人們至今不知道的科學理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特別是凝結了三千多年歷史文化的中國歷史文化遺產,對科學研究意義重大。
李說,正是這些人類進步創造的城市文化遺產,為我們城市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發展城市旅遊,用經濟價值直觀地表達城市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有利於城市更好地發展。中國5000年的歷史文化遺產豐富而迷人。吸引了中國無數人,也讓外國人向往。這些都是發展城市旅遊的重要資源,也是人們休閑、觀光、美容的重要場所。小周莊(鎮)年旅遊收入2億元,增速也很驚人。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旅遊業帶來的收入也在不斷提高,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加。中國城市歷史文化旅遊潛力巨大。中國張掖市的歷史文化遺產比日本高山市豐富得多,也更有價值。而中國張掖市的旅遊收入占比遠低於日本高山市,張掖市不到10%,日本高山市超過70%。
總之,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意義重大。國家每年投入2000萬元用於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當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名城麗江古城遭受地震時,國際社會給予了大量的捐贈。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管理的壹項長期戰略。
全球議程21世紀指出,可持續發展的壹個重要方面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造福子孫後代。上世紀80年代初,同濟大學阮教授在規劃平遙和周莊時,就制定了保護古鎮和開辟新區的計劃,並努力說服他們保存平遙古城和周莊鎮,使平遙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周莊有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阮教授是保護文化遺產的大英雄。同時,當時接受保護意見的決策者也是英雄。
李說,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非常豐富和寶貴。不幸的是,它在經濟發展中被建設性地破壞了。上世紀70年代,太谷等城市的歷史價值不亞於平遙,但現在已經沒有了。福州的“三坊七巷”是在舊城改造中“變”出來的。這些都很可悲。專家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發展中對歷史文化的建設性破壞已經超過了“破四舊”和“文革”。西部是古老的“絲綢之路”,有著豐富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西部開發和城市管理中,我們必須吸取教訓,自覺並特別註意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延續中國文化,造福子孫後代。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提升城市資產價值
李說,的歷史文化遺產無疑是這座城市強大的發展財富。歷史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旅遊資源,也是旅遊資產。因此,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可以提升城市資產的價值。平遙古城和周莊鎮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得好,旅遊業發展得好,城市資產價值高得多;杭州的歷史文化底蘊規劃的很好,樓盤價格高很多。
那麽,哪些城市文化遺產應該被列入歷史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開發和利用呢?
李說,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主要包括文物保護、古跡保護、古城風貌保護與延續、歷史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四個方面。
首先是歷史遺跡的保護。文物古跡包括多種分散的古建築、古園林、歷史遺跡、遺址、傑出人物紀念地,以及古樹、橋梁等歷史構築物。
其次,保護歷史遺跡。歷史遺跡包括文物古跡和歷史街區。文物遺址是指由文物(包括遺跡)集中的區域及其周圍環境組成的遺址。歷史街區是指具有壹定數量和規模的歷史建築和較為完整的風貌的居住區。整個區域反映了某個歷史時代的風貌,具有很高的價值。
古城風貌的保護與延續。古城風貌的保護和延續包括古城空間格局、古城自然環境和城市建築風格三個部分。
古城的空間格局包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軸線、道路骨架、河網和水系。它們能反映城市的人文景觀、規劃布局理念、歷史發展、社會文化格局;古城自然環境包括與城市及其郊區重要歷史相關的重要地形、地貌、園冶、山、水、花、樹和園冶。城市的自然環境與其景觀、文化和生態密切相關。古城的建築風格包括建築風格、高度、體量、材料、平面布局以及與周圍建築的關系。建築風格影響城市特色。
1.現在文物古跡有被人類遊客破壞的危險。
2.保護文物古跡的意義是對祖先的壹種尊重。
3.在文物旁邊貼個牌子,告訴人們文物是中國的象征,也是中國古代人們用的、吃的、穿的東西。
4.是時候向政府提出保護文物的行動了。
發展旅遊業,尤其是文物,有利於當地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了,文物維修修復就有錢了,這是良性循環。
如果過度利用和開發旅遊資源,而不註意保護文物和景點,必然導致景點的破壞,很快就會導致旅遊業的衰落,最終導致經濟發展放緩或停滯。這是壹個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