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秋節弘揚傳統文化手抄報

中秋節弘揚傳統文化手抄報

中秋節的傳統文化: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中秋節除了賞月,觀潮是另壹項中秋節活動。中秋節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在漢代梅成的《七毛賦》中有詳細的描述。漢代以後,中秋觀潮更加流行。朱廷桓的《明補武林往事》和子木的《孟良錄》中也有觀潮的記載。

燃燒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助月的習俗。中秋夜燈的內燃蠟燭用繩子綁在竹竿上,高高地掛在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做成字型或各種形狀掛在房屋高處,俗稱‘樹上中秋’或‘豎著中秋’。有錢人家掛的燈可以高達幾十尺。家人聚在燈下暢飲,普通人豎起壹根旗桿,兩盞燈籠。這個城市充滿了燈光和玻璃世界。"

吃月餅

賞月吃月餅是中國各地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滿,月餅又甜又香”。人們逐漸把賞月和月餅結合起來,象征家人團聚和思念。月餅也是中秋節期間朋友們聯系感情的重要禮物。

賞月:

中秋節的月亮特別明亮完美,象征著團圓。在古代,很多人想看月亮上的玉兔和吳剛伐木。現代人欣賞月夜的自然美。

吃月餅:

吃月餅的習俗在明朝就有記載。傳說節日食品具有魔力,被賦予愛國意義。中秋節是“月餅”,就像端午節吃粽子壹樣。月餅慶祝團圓或紀念反抗外國統治。

重聚:

人們吃月餅,賞月,賞地主等習俗,都是祈求人生圓滿,闔家團圓,社區祥和,表現出圓月的理想。

祭月

中秋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儀式之壹。《禮記》記載:“天子在春而陽,秋在夕。朝日對朝,夕在夕。”在周朝,皇帝有在春分祭祀太陽,在夏季至日祭祀土地,在秋分祭祀月亮,在冬季至日祭祀天堂的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中秋節逐漸流傳到民間,中秋節的日子也從秋分移到了最近的滿月日——中秋節。

喝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節吃月餅和賞桂花,吃各種由桂花制成的食物,其中蛋糕和糖果最常見。

中秋之夜,月中擡頭看桂花,聞桂香,飲壹杯桂花酒,慶壹家人的甜蜜,成了節日的美好享受。在現代,人們大多以紅酒代替。

Bo蛋糕

中秋搖頭擺尾是壹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數百年來閩南獨特的傳統中秋活動。傳說鄭成功駐軍時,為了解決士兵對中秋節的熱愛,鼓舞士氣,生活部發明了它由徐宏。人們的情感寄托都傾註在世博活動中,尤其是廈門。因此,閩南人歷來非常重視中秋節,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節”的說法。

燃燒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助月的習俗。如今,湖廣壹帶仍有在塔上堆瓦燃燈的習俗。江南有做燈籠船的習俗。現代中秋節燒燈籠的習俗更盛。今天,周雲金和何在他們的文章《閑說四季》中說:“廣東的燈籠最盛,家家戶戶在節前十天用竹條紮燈籠。制作水果、鳥獸、魚和昆蟲以及“慶祝中秋節”等等,並在漿糊紙上塗上各種顏色。

中秋夜燈的內燃蠟燭用繩子綁在竹竿上,高高地立在瓦檐或梯田上,或用小燈建成字形或種子狀。這種形狀,高掛在屋內,俗稱‘樹上中秋’或‘豎著中秋’。有錢人家掛的燈可以高達幾十尺。家人聚在燈下盡興飲酒,普通人豎起壹根旗桿,兩盞燈籠盡興。這個城市充滿了燈光和玻璃世界。從古至今中秋節燒燈籠的習俗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節。在長江以南,有壹種在中秋節晚上制作燈籠,然後將燈籠放在水中流向遠方的民俗,同時也寄托了人們的美好祝願。

去月球

在月球上行走對大多數人來說是陌生的,但在月球上行走是中秋節晚上必須做的習俗活動。在古代,人們衣著華貴,三五人結伴,或漫步街頭,或泛舟秦淮河,或上樓看月華,談笑風生。表示月圓人圓,要到深夜才散。此外,在古代,月上行走還有添丁之意。但是,凡是結了婚還沒有生兒子的女人,都會在中秋節晚上去夫子廟,然後過壹座橋。相傳會有“熊之夢”(意為生男孩)。

對於男妓來說

在古代,中秋節請男妓是家家戶戶的傳統,就像過年放鞭炮壹樣。請把男妓放回顯眼的桌子上,叫玉兔“男妓”“兔奶奶”。並將用瓜果蕓豆祭祀玉兔,以回報它帶給人間的幸福,希望“男妓”能保佑全家平安健康。到了清朝,男妓的功能已經從祭月變成了兒童中秋玩具。現在,我們很少在市場上看到男妓。壹般是作為民間文物在民間博物館展出,或者在工藝品店出售。

  • 上一篇:怎麽用羊毛織拖鞋?
  • 下一篇: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大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