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對中國相關活動的看法。

對中國相關活動的看法。

通過對外文化交流,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溝通、理解、合作和信任,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重要職責。1999以來,國務院新聞辦在法國、美國、德國、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瑞士等國舉辦了壹系列以“感知中國”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向世界各地介紹中國優秀文化藝術,受到各國政府、相關國際組織、新聞媒體和公眾的歡迎和好評。法國總統希拉克在給中國文化周(1999)的賀信中說,“在中國人民* *和中國50華誕前夕舉辦中國周,主題是‘走向21世紀的中國’,這恰恰說明這個有著幾千年傳統的偉大國家希望大步走向現代化。作為法國人,我們尤其能理解這種追求:我們必須珍惜悠久的歷史傳統,參與建設未來。”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在給中國文化訪美之旅(2000年)的賀信中說:“我感謝所有參加這壹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系列活動的人。他們在我們兩國人民之間建立相互理解的橋梁方面發揮了作用,這將進壹步促進美中關系更深入和更廣泛的發展。”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在賀信中說:“我很高興對‘2000年中國文化訪美之旅’中國民族音樂會表示最熱烈的祝賀。我特別感謝這場精彩的音樂會在聯合國舉行。”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johannes rau)在給柏林中國節(2001)的賀信中說,“歐洲人常常對中國感到陌生,認為它充滿異國情調。但是任何壹個用眼睛看中國節,用心感受中國節的人都會發現,我們所擁有的,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的要多得多。找到並培養這些相似性將是我們21世紀最重要的任務之壹。”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給聖彼得堡中國周(2003年)的賀信中說:“在聖彼得堡舉辦‘中國周’是給這座俄羅斯北方首都的壹份美好禮物,也是兩個偉大鄰國之間文化對話的壹次重要活動。”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在《感知中國在阿根廷的活動》(2004年)的賀信中說,“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成為生活在五大洲四海的各國人民之間的紐帶。我相信,在這次活動結束時,參加這次活動的中國人民將更好地了解兩國政府建立的雙邊友誼與合作。”

多國政要和文化、新聞等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在各國舉行的“感知中國”主題活動,各地主流新聞媒體對活動給予了積極報道和評價。法國《費加羅報》評論說,巴黎中國文化周“有壹系列豐富多彩的展示,形成了壹幅彩虹般的民族全景圖。這個民族從來沒有拋棄自己悠久的文化,善於從自己最古老的傳統中吸收藝術創新的營養。”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等媒體積極報道中國文化在美國的活動,如“中國魅力攻勢在美國被贊開放”(路透社)、“面對困難的中美關系,中國對美國發起魅力攻勢”(德新社)、“文化長城”(紐約日報)、“展覽架起跨越文化鴻溝的橋梁”(紐約郵報)等等。俄羅斯媒體大量報道了聖彼得堡中國周,認為中國周的規模是獨壹無二的,中國周是具有國家意義的大事,是中俄文化交流發展新階段的開始。巴西、阿根廷媒體積極報道“感知中國”在巴西、阿根廷的活動。活動期間,巴西環球電視臺、國家廣播電視公司、旗手電視臺、阿根廷國家電視臺均播放了中國文化專題片或宣傳片。瑞士主要新聞媒體詳細報道了中國作為主賓國在日內瓦節期間的活動。日內瓦論壇報報道說,“主賓國中國的所有演出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人們很高興能欣賞到如此精美的表演。”

幾年來,“感知中國”主題活動向世界公眾介紹了大量中國優秀文化藝術。其中包括中國最珍貴的文物,如中國最古老的樂器編鐘,在雕刻藝術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青州石雕,著名的中國古代青銅藝術,以及中國京劇服裝,中國民族服裝,中國工藝美術等中國傳統藝術,以及反映現代中國的中國當代藝術展,中國世界遺產圖片展和現代中國圖片展。表演藝術的範疇很廣,從功夫、戲劇、音樂、舞蹈、雜技、服飾到社火。《少林功夫》、《雲南映象》、《內蒙古無伴奏合唱》、《歷代民族服飾》等著名節目都參加了“感知中國”主題活動。“感知中國”的主題活動除了展覽和演出,往往還包括主題演講、媒體論壇、影視周、廣場活動,有時還會根據需要舉辦雙邊經貿研討會。

“感知中國”主題活動在多年的實踐中積累了很多經驗,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壹些品牌特色。這些功能是:

使命是傳播中國優秀文化,增進中外了解和友誼。“感知中國”主題活動通常選擇最具代表性的展覽、表演、演講等作為活動內容,既展示了中國古代的燦爛文明,也展示了現代中國文化藝術和社會發展的新面貌,讓外國觀眾對中國有更全面的了解和體驗。在活動的策劃和安排上,特別註重目的地國公眾對中國的了解,以及在該國已舉辦過的對華文化交流活動,使活動的安排更符合目的地國公眾了解和欣賞中國文化藝術的需求,更有針對性。註重發揮政府活動優勢,追求更高水準、更大影響。“感知中國”主題活動多次受到中外元首的關註。他們或發來賀信,或親自出席相關活動,為增進雙邊關系發揮了積極作用。“感知中國”主題活動的外方合作夥伴多為政府部門、政府間國際組織或有影響力的大型跨國公司和專業公司,如柏林市政府、聖彼得堡市政府、聯合國總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聞集團、時代華納公司等..參加“感知中國”主題活動的藝術團多為國內最優秀的藝術團,如中央民族樂團、廣東雜技團、新絲路模特公司、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這些優秀劇團的參與保證了高水平的演出活動。也選擇當地最著名的劇院、博物館或展覽館作為舉辦活動的場地,如美國的林肯藝術中心和肯尼迪藝術中心,德國的老博物館和俄羅斯的馬林斯基劇院。

以綜合性活動為主,發揮大型活動的規模效應。“感知中國”系列活動在整體策劃上,非常註重活動的綜合性,非常重視通過展覽、演出、影視、廣場活動、研討會、講座等形式全面展示中國。比如柏林中國節,包括展覽、文藝演出、民俗表演、服飾展、電影、論壇等近20個項目。“感知中國”主題活動多選擇國外首都和重要城市。有時是壹個地方,有時是很多地方。出國參加國內活動的人數通常在200-300人,有時達到500人以上。以事件營銷為主,公關活動多。“感知中國”主題活動非常重視與中外新聞媒體的溝通。通常在活動前會組織新聞發布會和記者專場,安排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活動組織者往往采取媒體廣告、戶外廣告等形式。,並在活動舉辦城市的當地媒體和主要街道上發布活動的相關信息。組織活動期間的開幕式和招待會,邀請當地政要、文藝、新聞等各界知名人士參加。此外,還為每項活動設計和制作了大量小冊子、節目和其他宣傳材料,並在上述宣傳活動和相關演出中分發。

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吸納各類專業服務。“感知中國”主題活動與各國有實力的專業公司多次合作,讓來自中國的展覽、演出等活動很好地融入到訪國當地公眾的文化生活。德國韓制作公司、美國魯賓斯公關公司、墨西哥CIE公司、巴西巴西傳播公司、阿根廷南方公關公司等都曾配合“感知中國”主題活動,參與組織演出、展覽等活動,或為活動提供公關、新聞服務。

“感知中國”主題活動作為中國政府部門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知名品牌,多年來為外國公眾在本國直接體驗中國、中國和中國文化藝術發揮了重要作用。2006年9月至2006年6月165438+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還將分別在韓國和南非舉辦“感知中國”主題活動。“感知中國”主題活動正把中國和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緊密地聯系在壹起。

  • 上一篇:《如夢》的講稿
  • 下一篇:登封市大冶行政村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