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統計特征,包括性別、種族和年齡。
二是社會文化環境因素,包括
1,社會文化背景
2.社會生活環境,包括經濟因素、社會壓力和治安環境。
3.材料可用性。
4.同齡人的影響。
5.法律相關問題。
第三,家庭因素。家庭關系,家庭結構。
第四,成癮的心理因素
1,病前成癮者的人格特征。
2.吸毒者首次使用物質時的心理特征。
3.與物質使用有關的精神病理因素,包括躁狂、抑郁、焦慮等因素。
近年來研究發現,成語與人格障礙、抑郁癥、精神分裂癥有關。發現約有壹半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並發物質濫用,人格障礙與物質濫用的關系也非常密切,如主觀型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等。
動詞 (verb的縮寫)成癮行為的心理學分析
1,精神分析理論
2.行為學習理論
包括三種條件反射理論、強化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
3.人本主義理論。
4.認知理論。
精神疾病和成癮相關疾病的癥狀學。
認知過程障礙
第壹,感覺障礙
包括壹種過敏感覺、兩種感覺減退、三種退化和四種衰老病。
第二,知覺障礙
1.錯覺
錯覺是壹種扭曲的感知,把實際存在的人和事感知為不符合現實的人或事。比如酒精戒斷性譫妄患者,就把天花板上的小洞當成螞蟻。它也可見於濫用大麻、安非他明和氯胺酮的人。
2.幻想
指沒有相應的客觀刺激時的知覺體驗。幻覺常見的臨床表現如下。
(1)幻聽:
最常見。聽到各種沒有現實聽覺刺激的聲音,比如說話聲,機械聲。言語幻聽更常見。可見於急性酒精戒斷、大劑量安非他明類藥物、可卡因使用者、苯環利定中毒及其他物質使用者。慢性酒精幻覺發生在患者意識清醒時,幻聽的內容通常具有攻擊性或威脅性。患者常為此困擾,焦慮不安。
(2)視覺幻覺:
比較常見的是指在沒有現實視覺刺激的情況下看到不同的東西,內容豐富多樣,有的清晰生動,有的模糊不清。如果妳看到許多小動物在床底下爬行,或者看到壹道光或影子。壹般來說,與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障礙相比,物質引起的幻視往往是鮮明生動的,常伴有幻覺,患者可能會有明顯的情緒反應。可見於酒精戒斷患者、苯丙胺類藥物、可卡因使用者、大麻、氯胺酮成癮者等。
(3)嗅覺幻覺:
聞各種氣味,通常是難聞的氣味,沒有現實的嗅覺刺激。多見於可卡因上癮者。
(4)味覺幻覺:
指在沒有現實味覺刺激的情況下品嘗各種味道,通常是異常的怪味,常伴有其他幻覺和妄想。
(5)觸覺幻覺:
感受各種沒有現實觸覺刺激的感覺。常見的麻木、刺痛、通電、爬行等。幻覺是可卡因中毒的典型表現。患者常感覺有蟲子在爬走,也稱“螞蟻走感”。接觸性幻覺和殺人妄想共同存在,形成“可卡因癮君子”。它也可以在甲基苯丙胺和大麻成癮者和氯胺酮戒除者中看到。
第三,思維障礙
(壹)思維障礙的形式
1.思維聯想過程中的障礙
(1)思想的飛躍:
指思維活動的增加和快速變化。患者的思維往往被環境的變化所吸引而改變話題(隨環境而變),或者根據某些詞的讀音相似(語音聯想)或某些詞的意義相似(語義聯想)而改變話題。病人健談,自覺機智敏捷,仿佛機器上了“潤滑油”。此類癥狀多見於躁狂狀態和苯丙胺類興奮劑中毒狀態。
(2)思維遲緩(思維抑制或遲緩):
指思維活動明顯緩慢,聯想困難,註意力不集中,大腦壹片空白。患者的意識反應較慢,表現為說話少、語速慢、發音低。多見於抑郁癥。
(3)思想貧乏:
指思想內容空洞,缺乏概念和詞匯,對壹般性問題沒有明確答案,或者簡單回答“不知道”或“什麽都沒有”。患者抱怨“無話可想,無話可說”。但患者對此無動於衷。可見於精神分裂癥和癡呆癥。
(4)病理性冗余:
其主要特點是思維具有粘性,停留在壹些次要問題上,抓不住主要環節。患者在描述事物時,對細節的描述過於詳細繁瑣,以至於壹些無意義的細節掩蓋了主題。多見於器質性腦損傷引起的各種精神障礙,最典型的是癲癇性精神障礙。
2.思維聯想連貫障礙
(1)思維的放松或松弛:
患者的思維活動可以表現為松散的聯想、松散的內容、無關問題的敘述、缺乏壹定的邏輯關系,使人感到難以溝通和理解演講的主題和思想。
(2)思想分裂:
在意識清晰的情況下,患者的思維聯想被打破,句子之間沒有聯系,主題內容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如果妳問病人,“妳叫什麽名字?”回答:上課的時候,水流湍急,人們情緒高漲。我的眼睛不好。我不明白兩個問題。我想參加運動會,但是我的指甲不好。這種癥狀見於精神分裂癥和嚴重中毒癥。
(3)思想不連貫:
在各種疾病導致意識障礙的情況下,患者的言語混亂、支離破碎,無法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多見於感染、中毒、腦外傷引起的意識障礙。
(4)思維阻塞:
患者意識不清,無明顯外界幹擾因素,短時間內聯想過程突然中斷,或突然停止言語。這種思維中斷是不受患者意願控制的。有時患者會覺得在思考的過程中突然出現壹些與受試者無關的意想不到的想法,即思維插入。多見於精神分裂癥,也見於大麻濫用者。
(5)思想壓力:
也稱強迫思維,是指大腦中強制性地湧現出許多不受患者意願支配的思想,內容雜亂無章,令患者厭惡。它常常突然出現,又很快消失。多見於精神分裂癥和顱腦損傷合並精神障礙。
(二)思維內容障礙
妄想是壹種扭曲的信念,是基於病理的病理推理和判斷。不符合客觀實際,也不符合文化教育水平,但患者對此堅信不疑,無法被說服,也無法用親身經歷和體驗來糾正。
1.指稱錯覺又稱為蘊涵概念。
患者認為周圍環境中壹些與自己無關的現象與自己有關。別人說的話,電視上說的話,陌生人做的事,都和他有關系。經常夾雜著謀殺的錯覺。
2.具有特殊意義的錯覺。
可以在上述的指涉錯覺的基礎上產生。患者認為周圍人的言行舉止和普通舉動不僅與自己有關,還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例如,壹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為,給她壹本名為《恐怖谷》的書是壹種“暗示”,暗示她將被殺死。
3.迫害妄想是最常見的。
患者憑空相信身邊的壹些人或者組織,跟蹤他,謀殺他或者陷害他。受害妄想常伴有幻覺,也可與其他妄想並存。可見於苯丙胺類興奮劑引起的精神障礙和精神分裂癥。
第四,註意力障礙
1.註意力增強(註意力過度集中)
壹種是關註壹些外在的東西,比如有妄想想法的患者,他們是圍繞壹個系統產生妄想,對懷疑的東西過於關註。另壹種是指患者本身的壹些生理活動,比如疑病的概念。患者往往過於關註自己的健康,不容易把註意力從別的事情上轉移開。
2.註意不足
即主動和被動註意的興奮性降低。患者很難在壹定時間內註意到某件事情,同時能夠掌握的對象範圍明顯減少,註意的穩定性也明顯降低。這多見於物質中毒引起的疲勞狀態、器質性精神障礙、意識障礙。
3.註意力的分散。
主動註意明顯減弱,即註意力不集中。
4.註意力的縮小。
患者的註意範圍明顯縮小,主動註意減弱。當患者專註於壹件事情時,其他壹般容易引起註意的事情並不會引起患者的註意。多見於物質使用導致的意識朦朧狀態。
5.註意力的固定
指患者的註意力穩定性特別增強。可見於健康人和精神病患者。也可以看出,物質依賴患者總是把註意力固定在壹些妄想的想法上。
6.註意力轉移。
指被動註意的興奮性,註意不持久,註意的對象是不斷變化的。比如物質依賴患者在處於興奮狀態時,註意力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轉移(隨著環境),從而不斷變換話題和活動,這種註意力不能持續很久。
動詞 (verb的縮寫)記憶障礙
1.記憶增強(記憶力減退)
對於病理性記憶增強,系統性妄想患者可以回憶前世的相關細節。輕躁狂患者,在密切聯想的基礎上,對過去的壹些生活事件有詳細的記憶。
2.記憶力減低
是指識記、保存、識別和記憶能力的普遍下降,常見於腦器質性疾病,如癡呆、物質中毒等。
3.遺忘(健忘癥)
指的是局限於某壹時期的某壹事件或經歷的遺忘。不是記憶普遍性的削弱,而是記憶的喪失。
4.記憶錯誤
這是記憶錯誤。比如患者說自己前世經歷的事件,現在正在發生,並且堅信是事實,並給予相應的情緒反應。可見於其他物質依賴引起的酒精性精神病和癡呆。
5.小說
也是壹種記憶錯誤,是指患者說從未發生過的事件或經歷是真的。常見於酒精失憶癥。
第六,智力低下
1.智力遲鈍
因為患者在胎兒期、出生期或嬰兒期,由於遺傳、感染、中毒、頭部外傷、內分泌異常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腦發育受阻,智力發育停留在某壹階段。可見於酒精胎兒綜合征。
2.癡呆
是壹種獲得性綜合征,表現為定向、記憶、理解、計算、學習能力、判斷等方面的障礙。常見於慢性物質中毒或依賴引起的癡呆。壹般來說,病變進行性更強,往往不可逆或無法完全恢復。見於慢性物質濫用/依賴引起的癡呆綜合征。
七、自知之明
自知力是指患者對自己精神狀態的識別能力,即能否察覺或辨別自己是否患病,精神狀態是否正常,指出自己過去和現在的哪些表現和經歷是病態的。物質依賴引起的精神障礙大多有自知力,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損害。
八、定向力
方位感是指壹個人對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自身情況的識別能力。定向力壹般包括對周圍環境(天時、地利、人和)的了解和對自身情況(本人姓名、年齡、職業等)的了解。).壹般來說,物質濫用者或成癮者都有定向障礙,但在服用某些物質進行急性中毒或急性戒斷時,也會出現定向障礙。
第二節情緒障礙
1.情緒(興高采烈)
此時患者情緒活動增強,情緒高漲,表現為欣喜若狂。自負,誇張,易怒。病人的情緒有感染力,聲音大,與周圍環境很協調。如果吸食可卡因,會感覺亢奮,主要表現為興奮、精力充沛和欣快、觀念誇張、判斷力受損和性欲亢進。
2.欣快
器質性精神病,如腦動脈硬化性精神病、老年癡呆、麻痹性癡呆等,有欣快感,患者說不出欣快感的原因。單調刻板,很難引起周圍人的共鳴。癮君子服用成癮物質後也會有欣快感。例如,大麻可以引起欣快感、超脫感和仙境。
3.沮喪
患者情緒低落,整天憂心忡忡,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悲觀絕望,感覺自己壹無是處,無助無望,以至於產生自殺的念頭和行為。多見於抑郁癥、安非他明成癮者、酒精誘發的抑郁癥等。
4.過敏性
當患者遇到令人激動或不愉快的事件時,即使是輕微的,也容易產生壹些強烈的情緒反應。可見的物質濫用或依賴以及多種物質戒斷綜合征。
5.冷漠
患者對任何外界刺激缺乏相應的情緒反應,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面部表情冷漠呆板,內心體驗缺乏或缺失,與周圍環境不協調。可見於精神分裂癥和癡呆癥患者。
恐懼(恐懼癥)
患者對普通的物體、環境或活動都有壹種神經質的恐懼,覺得這種恐懼是不必要的,但又無法擺脫。常見於焦慮癥,大麻濫用者會感到失控,害怕死亡。
第三節意誌和行為障礙
1.意誌過強
躁狂患者參與或幹預壹切,精力充沛,壹點也不覺得累。但是,它的活動隨著環境而轉移,所以事物有始無終。另壹種意誌增強主要見於偏執型患者,以妄想為主,到處指責,缺乏任何客觀證據,內容荒誕脫離實際,但患者堅信不疑,說服教育無法改變。
2.意誌薄弱
由於抑郁和興趣下降,人情緒低落,不願意參加外面的活動,經常獨自壹人,整天坐著不動或臥床不起,通常反應遲鈍,嚴重時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常見於抑郁癥,長期物質濫用/依賴。
3.運動行為障礙
(1)原型:
病人連續、單調、重復地做壹個動作。長期使用大劑量安非他命會導致重復的刻板完成行為。單調的剛性動作如反復剝衣服,復雜的剛性動作如繪畫。
(2)誇張的肢體語言:
在甲基苯丙胺導致的精神障礙中,患者每說壹句話就揮動手指,但這些動作是迅速的,無法傳遞信息,缺乏實際意義。病人試圖通過壹個動作描述每個單詞。誇張且無意義的動作可能被認為是甲基苯丙胺引起的精神障礙的征兆。
第四節意識障礙
壹、環境相關意識障礙
1.意識清晰度下降
困倦:
此時,意識的清晰程度略有降低。在安靜的環境中,患者往往處於昏睡狀態。當他們呼喚或推動他們的身體時,患者可以立即醒來,他們也可以進行壹些簡短而正確的對話或做壹些簡單的動作,但壹旦刺激消失,他們就會很快入睡。吞咽、瞳孔、角膜等反射都有。
(2)意識模糊:
指意識受損的狀態,是從完全清醒到昏迷的過渡階段。多數患者處於半睡眠狀態,外界刺激閾值增加。除強刺激外,難以引起心身反應,註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有輕反射。
(3)困惑:
常見於急慢性腦器質性疾病的意識障礙狀態,表現為定向障礙、智力低下、情緒遲鈍、缺乏主動性、註意力不集中。輕者檢查可引起適當反應,重者無法與環境保持聯系。
(4)昏迷:
意識完全喪失,患者沒有自主運動,對任何刺激都沒有反應。許多反射,如吞咽、防禦和瞳孔對光的反應,都會消失,導致病理性反射。
2.意識範圍的變化
主要表現為朦朧狀態,其臨床特征是意識範圍縮小或變窄,並伴有意識清晰度水平降低。意識活動集中在壹個狹窄孤立的範圍內,患者只感知這部分體驗。還可能出現定向障礙、幻覺碎片、妄想和妄想,並在幻覺和妄想的控制下,出現攻擊或危害周圍人的行為。意識朦朧狀態壹般是陣發性的,常突然出現,突然停止。持續時間從幾分鐘到幾個小時不等,有的可以持續幾天。發作後通常處於深度睡眠狀態,意識恢復後常伴有完全失憶。多見於癲癇性精神障礙和癔癥,以及反應性精神病、顱腦損傷、感染中毒和軀體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礙。
3.意識內容的變化
(1)精神錯亂:
表現為意識清晰度水平降低,同時產生大量錯覺和幻覺,錯覺被視為較為常見。幻覺多為栩栩如生的人物或場景,如見蟲、獸、鬼神等。患者常伴有緊張、恐懼等情緒,興奮焦慮,沖動行為。語無倫次,不時喃喃自語。對周圍環境失去方向感。譫妄多為白天輕,夜間重,持續時間可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意識恢復後,患者對發作有部分記憶或能完全忘記。多見於酒精戒斷、苯丙胺、氯胺酮中毒後的譫妄。除了酒精戒斷的癥狀,酒精戒斷後譫妄的患者還有定向障礙、幻覺和妄想。通常情況下,幻覺更常見,也更可怕。氯胺酮半衰期短,常導致急性幻覺和譫妄,壹般24小時內完全消失。少數濫用者的幻覺妄想會持續65,438+0 ~ 2周。
2) oneiroid狀態:
它指的是壹種類似夢的體驗,在這種體驗中,意識清晰度水平下降。夢境狀態以假幻覺(幻覺和幻聽)為主,內容多為想象和神話場景以及前世的壹些場景。所經歷的事件往往相互聯系,形成壹個連續的情節,患者往往作為幻想事件的參與者出現。這種狀態可以持續數周或數月。譫妄狀態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在甲基苯丙胺導致的精神障礙中,患者說:“我生活在壹個充滿壓力的世界。世界雖好,我卻軟弱,所以無法生存。”在吸食大麻和氯胺酮的人身上也能看到類似夢境的狀態。
第二,自我意識障礙
1.人格解體
對自我和周圍環境的壹種不真實感,對自我的不真實感就是人格的解體。而且對周圍環境叫不真實感。病人說:“我的大腦已經變得不是我自己的了”,“我所有的行為都不是表演而是真實的,但不是我真實的行為”。可見於大麻、氯胺酮、苯丙胺濫用者或成癮者、苯二氮卓類戒斷反應等。
2.多重人格
是身份意識障礙的表現。同壹患者在不同時間可以表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特征和內心體驗,不同的人格表現可以在不同時間交替出現。
3.雙重人格和多重人格
患者同時表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稱為雙重人格。比如壹方面以A的身份出現,壹方面又以B的身份、言語、思想、行為出現。同壹患者有兩種以上的人格表現,稱為多重人格。
4.人格的轉變。
患者否定原本的自己,自稱是另壹個人或某種鬼或神,比如歇斯底裏的亞文化。
第五節精神疾病綜合癥
1.幻覺妄想綜合征。
幻覺占優勢,多為幻聽,在幻覺背景上產生被殺、被影響等妄想。多見於精神分裂癥、器質性精神病、苯丙胺、氯胺酮、致幻劑等使用障礙引起的精神障礙。
2.科塔爾綜合征。
壹種以虛無妄想和消極妄想為核心癥狀的罕見綜合征。患者認為自己的部分或全部內臟器官和外部真實世界已經不存在。多見於精神分裂癥、器質性精神病和抑郁癥。甲基苯丙胺使用者認為他們身體的某些部分,如心臟和處女膜,被移植到了其他人身上。
3.卡普格拉斯綜合征
患者認為兩個人同時存在,真實的那個人已經被別人取代了。不完全Capgras綜合征可見於甲基苯丙胺使用者。患者認為身體的壹部分是黑暗的,身體上的黑暗部分和皺紋不屬於他,而屬於另壹個人。
第六節物質使用所致精神障礙的時間特征
物質使用所致精神障礙的時間特征:
物質使用引起的精神障礙往往是急性的(使用後數小時),停用該物質後會迅速緩解,但長期使用者可能長期存在或再現。表8-1列出了使用各種物質後精神病癥狀的時間特征。
表8-1物質使用引起的精神病癥狀的時間特征
參考
1.[10]kuzenko N,Sareen J,Beesdo-Baum K,等.社區樣本中使用可卡因、安非他明或迷幻藥與精神病癥狀之間的關系[J].精神病學掃描學報,2011,123(6):466-474。
2.努埃沃R,查特吉S,貝爾德斯E,等.壹般人群中精神病性癥狀的連續性:壹項跨國研究[J].精神分裂癥公牛,2012,38(3):475-485。
3.Smith MJ,Thirthalli J,Abdallah AB,等.藥物使用者精神病性癥狀的患病率:跨藥物的比較[J].Compr精神病學,2009,50(3):245-250。
4.沈宇春。精神病學[M]。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46-181。
5.卡頓CL,Samet S,Hasin DS。當急性期精神病和物質使用同時發生時:區分物質引起的和原發性精神病性障礙[J].精神病學實踐雜誌,2000,6(5):256-266。
6.[2]羅誌平,王曉萍.精神障礙與成癮的共病:神經生物學與診斷[J].中國精神醫學雜誌,2002 .臨床神經藥理學,2012,35(5):235-243。
7.唐Y,馬丁NL,科特斯RO。可卡因誘發的精神障礙:表現,機制和管理。j雙重診斷,2014,10(2):98-105。
8.王誌平,等.可卡因所致精神障礙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精神病學雜誌,2002 .Subst Abus,2014,35(3):321-327。
9.[1]celo figa A,Koprivsek J,Klavz J .合成大麻素在精神病患者中的應用:病例系列[J].j雙重診斷,2014,10(3):168-173。
10.達菲RM,凱利BD。類固醇、精神病和多種物質濫用。國際關系心理學雜誌,2015,32(2):227-230。
11.張誌勇,王曉華,等.氯胺酮的藥物依賴性[J].中國麻醉與康復雜誌,2002 .重癥監護,2002,30(3):382-384。
12.【美】亞歷克斯【美】斯圖爾特。精神病案例精要[M]。王學義,首席翻譯。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
13.陳,何艷玲,朱鎖玉,等.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J].上海精神病學,2011,23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