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供給側的六大問題是什麽?

中國供給側的六大問題是什麽?

我認為中國的供給體系和結構至少存在六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帶來了目前的經濟下滑、投資放緩、物價下降、效益下降。

第壹,中國的供給體系總體上是出口導向的,現在外需減少,部分產能過剩轉向內需。當然是壹個方向,但是需要經歷壹個痛苦的過程,有些甚至可能無法轉向內需。

第二,過去的供給體系主要是針對低收入群體的,跟不上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迅速擴大和變化的消費結構。大家可以看到,同樣的產品出口時質量更高,在國內銷售時質量更差,迫使很多中等收入群體出國購買“中國制造”,這是事實。

第三,過去的供給體系能夠適應排浪消費,但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消費的能力相對較差。總產能沒有問題,但是結構上出現了壹些問題,顏色、品種、規格、安全性都不能滿足消費需求,所以部分消費流向了國外。

第四,有些行業的產能已經到了實物峰值,也就是說無論價格怎麽降,產品都很難賣出去,無論投資怎麽擴大,需求都很難消化現有的產能。與此同時,壹些行業已經達到了受資源環境約束的承載能力峰值,也就是說,如果全球消費是我們自己的承載能力峰值,我們就不得不忍受更嚴重的霧霾。

第五,中國的供給體系總體上是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同時有效供給結構性短缺。例如,我們的平板玻璃嚴重過剩,但我們仍然無法生產電子產品的平板玻璃和電視的大平板。風力發電設備總體過剩,但我們需要進口控制系統和許多零部件。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增長過快。某些方面的成本不僅高於其他中等收入國家,甚至高於高收入國家,呈現出先富起來後富起來的現象。國民收入仍屬中等收入,但生產經營成本已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導致壹方面產能過剩,產品不好賣,另壹方面成本進壹步增加,企業兩頭受壓,削弱了企業尤其是實體經濟企業的盈利能力。所以,高成本是供給側最致命的傷害。

當然,成本高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比如電力、銀行、中介服務的壟斷。眾所周知,免費午餐越多,宏觀稅負越高,成本越高。其中有些在政策方向上是正確的,但在執行中的進度、平衡、方法都不夠準確。比如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當然是必須的。主要推進農民工及其家屬的市民化,促進他們進入勞動生產率較高的部門,通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來縮小差距。如果更多的依靠增加轉讓收入,依靠補貼,最終會轉嫁到企業的成本上。

此外,在擴大內需政策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壹些政績工程、無回報投資、結構調整中僵屍企業難以及時出清等也間接轉嫁了很多成本。有些地方認為這些投資我們遲早要投,但問題是在壹定時期內,壹個地方的財力總是有限的,建設規模超過其財力就會負債。如果各地都這樣做,不僅會強制發行貨幣,還會占用有限的資源。比如僵屍企業產品沒有市場,長期虧損,但依靠地方財政補貼和銀行貸款,僵而不死,還占用資源。當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下降,投資回報率下降時,壹些貨幣就不得不在金融體系內自我循環,用貨幣投機。所以我們經濟的金融化和債務化程度加深,積累了很多隱患。

總之,我們要關註經濟下行,但各項政策的實施要有長遠眼光和全球視野,要著眼於如何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如何促進企業的發展。這是國力的基礎,也是經濟活動的微觀主體。GDP只是所有企業在壹定時期內生產經營成果的統計。企業生產經營活躍了,可以生產和銷售的東西多了,宏觀算出來的GDP也多了,快了。這是經濟發展的原始邏輯。但是,企業之所以叫企業,是因為它必須盈利。企業虧損壹兩年也許還能扛下去,但是三四年可能就有問題了。總之,學習和運用宏觀經濟學來解決當今中國的經濟問題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學好和運用微觀經濟學。我覺得這是提出加大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也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壹個政策邏輯。

  • 上一篇:意大利女孩傳統服飾
  • 下一篇:我最喜歡的漢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