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1988-1990整改期
(壹)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和措施
六五中後期開始的經濟高速增長,到了七五中期,日益積累的許多問題暴露出來,信貸投資和消費失控,通貨膨脹加劇,經濟秩序混亂。因此,從1988年6月到10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整頓政策,把穩定幣值和物價作為宏觀經濟政策調控的首要目標,實施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大幅度壓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努力增加有效供給,整頓商品流通秩序。貨幣政策方面,加息,實施保值補貼,穩定存款;適當壓縮信貸規模,控制貨幣發行,控制職工貨幣收入增長。財政政策上,開征特別消費稅,開征預算外調節基金,企事業單位國債本息延期。在行政手段上,專門針對價格漲幅過大的商品(如農業生產資料),控制部分商品的購買(如控制社會團體購買商品),清理公司,供應憑證;凍結部分生產資料和生活必需品的價格,相應增加國家的價格補貼。通過整改,持續20個月居高不下的零售物價指數從4月份的65438開始回落到4月份的0989,整改初見成效。這壹時期宏觀調控和緊縮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國家行政措施和增加價格補貼,以直接調控為主要手段。
二、1993-1996適度從緊時期
(壹)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和措施
經過三年的整頓,中國經濟在1991開始走出低谷。繼1992小平同誌南巡講話和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後,中國經濟再次進入高速增長期。八五期間,除1991外,其余四年的國民經濟增長都在兩位數以上。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房地產業嚴重膨脹,開發區盲目擴張,信貸投資急劇增加。面對再次過熱的國民經濟,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加強宏觀調控,從65438年到0993年。以整頓金融秩序、控制通貨膨脹為首要任務,采取了適度從緊的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改進調控方式等經濟政策,出臺了16宏觀調控措施,加強和穩定農業基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在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政策上,加強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工業,重點發展煤炭、電力、鋼鐵、建材和石化工業;大幅度增加優質農業品種的產量;按照規模經濟、合理布局、突出重點的原則,積極發展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制造和建築業,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財政政策方面,通過稅制改革、清理預算外資金、開源節流等手段,將財政赤字控制在預算規模之內。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運用多種手段改進金融調控方式,註重調節貨幣供應量,改變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貨幣結構不合理的局面,采取“對沖”措施,回收央行再貸款減少基礎貨幣供應量,通過兩次降息調整貨幣結構,通過控制固定資產和消費資金的過快增長,將現金發行控制在預定的控制目標之內,為抑制通貨膨脹、實現經濟“軟著陸”創造了條件。這壹時期,國家宏觀調控手段以堅持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輔以產業政策、外貿政策、利率、匯率、價格、關稅等經濟杠桿,國家經濟調控方式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變。
第三,擴大內需的時期從65438年到0998年——2003年上半年
(壹)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和措施
65438-0997年,為鞏固前三年“軟著陸”的成果,中央繼續實施“適度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同時針對通脹水平下降的新形勢,實行穩中求進的政策,兩次降息,實現了經濟運行的“高增長、低通脹”。1998期間,由於我國遭受嚴重洪澇災害和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體制轉軌、經濟轉型和經濟國際化進程加快,國內商品供求矛盾逐漸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需求不足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黨中央、國務院及時調整宏觀調控政策,從“適度從緊”、“穩中求進”到“擴大內需”,從防通脹到防通縮,主要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輔以產業、貿易等多種政策工具。積極財政政策的核心內容是增發長期建設債券,擴大政府支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五年來,還出臺了壹些其他配套政策,如:增發國債,對企業技術改造貸款進行貼息;調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城鎮居民低保等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稅收政策抑制消費需求,開征利息所得稅,鼓勵消費信貸,延長法定節假日;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增加退稅,支持出口;對高新技術產業給予稅收優惠,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國債投資向中西部地區傾斜,支持西部地區發展,等等。此外,財政政策還進行了分稅制和稅制改革,加強了預算外資金管理,加快了“費改稅”步伐,擴大了中央財政收入,加強了轉移支付制度,加大了對社保基金的支持力度。在貨幣政策方面,目標是穩定貨幣,支持增長,保持國內價格穩定,保持國外匯率穩定。壹是通過取消貸款規模限額管理,代之以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二是註重運用存款準備金、再貼現、再貸款等多種手段調節貨幣供應量,積極試點公開市場業務,靈活運用利率手段,自1996以來連續8次降息,刺激消費和投資,拉動市場需求;三是發行特別國債,充實銀行資本,減少不良資產,防範金融風險。從這壹時期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來看,表明國家宏觀調控的水平已經上升到壹個更高的層次,從以前的註重追求增長速度,到註重增長速度和提高增長質量、結構優化升級並重。
四、2003年下半年以來,冷熱並存,雙向艱難的時期(壹)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和措施。
面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增長速度、部分行業盲目重復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貨幣信貸增長過快、亂占濫占耕地、糧食供求關系變化等問題,“十五”前三年經濟連續“加速增長”後,部分行業和地區“投資過熱”、農業和服務業“投資冷”的“結構性失衡”隨之而來。鑒於這種情況,為了保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避免大起大落,同時抑制高耗能行業的盲目發展,自2003年8月以來,以央行上調商業銀行準備金率為標誌,國家逐步加大了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轉型。特別是今年4月以來,面對物價漲幅逼近5%的臨界線,國家果斷出臺了壹系列宏觀調控措施。財政政策由前幾年的“積極”取向逐漸向“中性”方向轉變,貨幣政策由前幾年的“穩健”取向逐漸向“適度從緊”轉變,在市場機制尚未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適當使用壹些行政手段,如土地管理。具體包括:
首先是加強對貨幣信貸供應的調控。央行在去年8月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的基礎上,今年4月又上調了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向貸款較多的商業銀行發行500億元定向票據,收緊放貸能力。加強窗口指導和銀行監管的措施已經出臺,以協調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要求商業銀行壹方面嚴格控制對鋼鐵等過熱行業的信貸供應,另壹方面支持有利於調整結構、擴大消費和增加就業的項目資金需求。
二是圍繞產業政策準入嚴格用地管理。土地市場特別是開發區進行了清理整頓。5月起,凍結土地審批半年,半年內停止農業轉非土地審批。停止鋼鐵、水泥、電解鋁等房地產開發和高檔別墅、高爾夫球場用地供應。配合制止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盲目投資,嚴格加強土地管理,防止突然批地。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標準的建設項目,壹律不予批地。違法占地嚴重的地方要暫停用地審批。堅決收回非法占用或占用但未使用的土地。
三是全面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對在建和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和審核,對國家明令禁止、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符合環保法規、城市規劃、信貸管理和項目審批程序相關規定的在建項目,暫停和延期建設,並酌情予以處理。暫停審批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辦公樓、培訓中心、各類會展中心、大學城等項目。
四是提高建設項目市場準入標準。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產等部分行業(經濟適用住房除外)建設項目資本金比例提高15個百分點,其中鋼鐵項目資本金比例由25%提高到40%以上;水泥、電解鋁、房地產開發項目資本金比例由20%提高到35%以上。陸續制定了壹些相關產業政策和標準,按照環保、安全、能耗、技術、質量等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標準對新項目進行嚴格審查。
五是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加強煤電油運協調,促進煤電油運與重要原材料供需銜接,限制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企業用電用油用煤。加快能源電網建設,制定有序供電計劃,優先保障城鄉居民生活和重點單位用電需求,充分挖掘煤電油運企業生產潛力,努力保障重要物資運輸。調整煤價和電價,實施新的用電政策。在全國範圍內提高電價,取消地方政府出臺的優惠電價,對高耗能行業實行差別電價,積極緩解矛盾。組織全國資源節約活動,呼籲節約能源,特別是節約用電,成為全社會的壹致行動。
第六,鼓勵和支持糧食生產。中央政府出臺了壹系列鼓勵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包括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資價格管理、農業稅減免、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等。
這壹時期,國家運用“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宏觀調控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防過熱”,控制部分行業投資過快增長,及時適度調控復蘇過程中的各種苗頭性問題,防止局部過熱蔓延;還要“熱起來”,加大對農業、交通、能源等薄弱環節的支持,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經濟持續協調發展。與前三次宏觀調控不同,這次宏觀調控充分體現了適時適度、區別對待、不“急剎車”、不“壹刀切”、務實的原則。6月1至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8%,增速較前4個月回落8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長18.3%,增速比4月份和3月份分別回落16.4和25.2個百分點。投資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遏制,房地產等部分行業過度投資的勢頭開始回落,食品價格開始回落。財政支出增速明顯放緩,銀行信貸得到控制,貸款余額較上月下降1.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1%,增速較前4個月回落0.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