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人民最大的節日,以家庭團聚為中心,集慶祝豐收、祭祖、尊老愛幼、社交和休閑娛樂於壹體。
★元旦
“過年”這個詞是中國古代的“土特產”,不是舶來品。在古代,中國有“年”的習俗。“年,五谷成熟”是人們慶祝豐收的節日。
★臘八——壹個古老的節日,在年底祭祀祖先、神靈和收獲。
中國傳統民間節日。這是壹個古老的節日,在年底祭祀祖先、神靈和收獲。臘月通常在每年的最後壹個月舉行,南北朝時固定在臘月初八。
有吃紅豆粥、祭祖等習俗。佛教的臘八粥也滲透到了臘八的習俗中。
★中秋節——八月半是人們慶祝豐收的喜慶之舉。
中秋節原本是壹個收獲的節日。
中秋節是把人的情感與自然現象結合得最緊密的節日,也是民族文化展示最豐富的傳統節日之壹。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亮的崇拜,但不是在農歷八月十五,而是在秋分。春分祭月是帝王的統治者專利,八月半慶豐收是普通百姓的歡樂之舉。兩者相輔相成,日久生情。
每逢八月中秋,圓圓的月亮喚起詩人的遐想,勞動人民對月亮的欣賞沈浸在豐收的喜悅中,從而豐富了慶祝內容。到了唐代,形成了中秋節賞月玩月的熱潮,並由文人影響到民間。到了宋代,對月亮的崇拜和對月亮的欣賞統壹起來,形成了以8月15日月圓之時祭祖和團圓為內容的民間節日,正式命名為中秋節,但民間仍有中秋、中秋、八月節、女兒節等稱謂。
中秋節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壹個偉大創造。經過幾千年的文化積澱,該節日的民俗不斷豐富,已成為集拜月、賞月、慶豐收、科舉功名、祈福婚育、密切社會交往、家庭團聚為壹體的“團圓節”。它在中國人的時間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郭旺節——藏族人民慶祝豐收的節日。
水果節流行於西藏、甘肅、青海、四川和雲南的藏區農業區。沒有固定的日期,壹般在農作物成熟的時候舉行。過去,在“鳥王”——大雁南飛的季節到來之前,西藏有慶祝節日的習俗。
在藏語中,“王”是“田”的意思,“郭”是“轉身”的意思,字面意思是“轉身”。水果節與宗教活動有關。以前這個節日就是背經翻田。
水果節大約有1500年的歷史,各地的娛樂活動內容也不盡相同。在拉薩的萬國節期間舉行了牦牛賽跑和藏戲演唱,而賽馬、射箭和摔跤是日喀則和江孜的主要活動。
★“納頓”(“七月會”)——土族人歡慶豐收的節日。
“那頓”在當地語言中的意思是玩笑和歡樂,是青海省民和縣土族人民慶祝和收獲的節日。因為納丹的狂歡節始於農歷七月,所以也被稱為“七月會”。
壹年壹度的Naton是以各村社為主體的團體活動。從夏末麥田結束到秋天,歷時近兩個月,所以有人稱之為“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
它的起源自古以來就籠罩在神秘之中。當地有很多關於那的傳言。
萊頓起源的神奇傳說。相傳,從前有壹個技藝高超的土家族木匠,皇帝也召他來修建宮殿。三年後,壹座宏偉的宮殿建成了,其宏偉是前所未有的。但是邪惡的皇帝為了享受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下令殺死木匠。木匠連夜逃到家鄉,組織早已不堪王室虐待的村民造反起義。皇帝聞訊後,派大量軍隊鎮壓。機智的木匠靈機壹動,立即讓村民敲鑼打鼓,扛著準備好的戰旗,揮舞著已經塗上染料的武器,高呼“太好了!”朝村裏的寺廟走去。皇帝的軍隊很迷惑,村民告訴他們:“我們正在慶祝今年的豐收,跳起來感謝上帝的恩賜,所以軍隊撤退了。從此,為了紀念這位機智的木匠。壹年壹度的納頓節流傳了下來,後來逐漸形成了現在慶祝豐收的活動。
活潑的內森自然成了走親訪友的好機會。壹大早,妳可以看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打扮壹新,騎著毛驢坐在汽車裏,行進在鄉間的路上。對於年輕男女來說,內森提供了壹個浪漫的聚會時刻。
★開門節——傣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此時恰逢水稻收割完成,所以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開門節是傣族和其他民族的傳統節日,在傣族歷的12月15日(大約在農歷九月中旬)舉行。
開幕日,象征著雨季已經結束了三個月,意味著解除了自“閉幕日”以來男女之間的婚姻禁忌。從現在開始,青年男女可以開始自由戀愛,也可以舉行婚禮。
這壹天,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前往佛寺拜佛,供奉食物、鮮花、蠟條和錢幣。祭祀結束後,舉行了盛大的文化集會,慶祝閉館日以來的齋戒結束。主要內容包括燃放火花和上升,點燃燈籠,唱歌和跳舞。年輕人還會在村子周圍跳鳥、動物、魚和昆蟲形狀的燈籠。此時,正值水稻收割完畢,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米庫魯節——鄂溫克族慶祝畜牧業豐收。
米庫魯節“米庫魯”又稱“免疫”,是鄂溫克族慶祝畜牧業豐收的節日。五月的草原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人們除了慶祝豐收,還要交流生產經驗,購買狩獵生產所需的子彈和火藥。這些都可以說明節日來源於生產,服務於生產。
★瓜格堂——瑤族慶祝豐收的節日。
彈歌廳,瑤族人又叫弄歌廳,壹般在農歷十月十六後舉行,此時秋收已過,比較空閑。歌廳也是群眾慶祝豐收的節日。
唱堂第壹件事就是唱壹個禮(矛)槍。九槍矛壹放,人們就興致勃勃地奔向歌廳。然後是歌廳,這是演出的前奏。歌廳隊出現在歌廳。最後,還有各種穿著鮮艷服飾的歌舞表演隊,如朱凡隊、師爺隊、粉槍隊、號角隊、鑼隊、龍珠隊、阿尼隊、沙瑤隊、少年隊等。此時鑼鼓喧天,彩旗飄飄,場面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