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基本原則是指民法的基本規則,其效力貫穿於民法的全過程(包括立法、守法和執法)。民法基本原則既是民法的立法規範,也是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時當事人的行為準則,更是司法機關處理本案訴訟糾紛的審判規範。它可以彌補民事法律規範的不足(法律漏洞),也意味著授權司法機關進行創造性的司法活動。
民法的基本原則反映了公民生活的根本屬性,特別是公民社會的壹般狀況、趨勢和要求。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規定了我國民法的原則,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對民法內容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原則,是指導民事立法、民事審判和民事活動的基本準則,如平等、自願等,還有壹類是適用於具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原則,如公平、誠實、信用等。
民法基本原則的意義;
1.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的規範。
民法基本原則包含了民法在調整社會生活中所要達到的目標和理想,集中反映了我國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本質特征,體現了民法不同於其他法律特別是行政法和經濟法的特點。它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決定著民事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制定具體民事法律制度和規範的基礎。
2.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規範。
民事主體進行的民事活動既要遵循民法的具體規範,又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當現行法律缺乏相應的民法規範來調整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時,民事主體應當按照民法基本原則的要求進行民事活動。
3.民法基本原則是法院解釋法律、補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據。
民法基本原則是法院解釋民事法律法規的基本依據。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時,必須對適用的法律條款進行解釋,以明確法律規範的含義,並確定具體法律規範的構成要素和法律效力。法院在解釋法律條文時,如果存在兩種相反的意思,應當采用符合民法基本原則的意思。無論采用何種解釋方法,解釋結果都不能違背民法的基本原則。如果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沒有獲得現行法律中作出判決的依據,說明現行法律存在法律漏洞。這時候法院要根據民法的基本原則來補充法律漏洞。
4.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解釋和研究民法的出發點。
學者在解釋和研究民法時,應以民法的基本原則為出發點。無論哪種理論違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則,都不是恰當的理論。
法律依據
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2017)。
第壹條制定民法通則。民法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編纂壹部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壹致的民法典,是幾代中國人的夙願。制定民法總則是編纂民法典的第壹步。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民法通則》。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壹般規則,指導民法典各分編;各司將在總則的基礎上對各種民事制度作出具體規定。該法的主要內容:
壹是完善了民法基本原則和法律適用規則。明確了民事主體的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確立了平等、自願、公平、誠實、守法、綠色原則等基本原則。明確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法進行;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俗,但不得違反公序良俗;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二是完善民事主體制度。分別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三類民事主體,增加了保護胎兒利益的條款,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齡下限調整為“八周歲”,完善了監護制度;根據法人設立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將法人分為營利性法人、非營利性法人和特殊法人三類;賦予非法人組織民事主體地位。
三是突出保障公民權利。明確自然人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和婚姻自主權,其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明確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平等受法律保護,民事主體依法享有財產權、債權、繼承權、股權和其他投資權;對知識產權作了壹般規定;為適應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明確法律對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規範了公民權利的行使,以銜接的方式規定了對弱勢群體公民權利的特殊保護。第四,完善了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制度,主要是擴大了民事法律行為的內涵,增加了意思表示規則,完善了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規則。五是完善了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制度。
發酵
發酵是指微生物細胞將有機物氧化釋放的電子直接給予壹種未被底物本身完全氧化的中間產物,同時釋放能量,產生各種代謝產物。在發酵條件下,有機物只是部分氧化,所以只釋放壹小部分能量。發酵過程中的氧化伴隨著有機物的減少。減少的有機物來自初始發酵的分解代謝,即不需要外部電子受體。發酵的現象很早就被人們所知,但要理解其本質卻是近200年的事情。英語中的發酵壹詞來源於拉丁語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