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物流管理法規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國物流管理法規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代物流管理的概念現代物流是指商品和服務為了達到顧客滿意,連接供給主體和需求主體,克服空間和時間的障礙,進行有效和快速流動的過程。其構成要素是運輸、儲存、配送加工、包裝、裝卸和信息。雖然它只是壹個簡單的職能部門,但它涵蓋了從制造過程的采購到向消費者銷售產品的壹系列相關活動。物流活動的總體目的是實現高客戶滿意度或感知產品價值,必須以可接受的價格提供服務以實現物流目標。物流從實物配送發展到物流的壹個重要變化,就是從被動的、從屬的功能系統作為壹個整體來管理和運作物流活動,也就是說,物流本身的概念已經從對活動的概述和總結上升到管理的層面。所謂物流管理,是指為了實現既定的物流系統目標,提高向消費者和用戶供應商品的效率,對物流系統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綜合活動。其特點是以實現顧客滿意為首要目標;關註整個流通渠道的商品運動;註重實現企業的整體優化;現代物流管理註重效率和效果;關註物流供應鏈管理;他是統壹管理貨物的。現代物流管理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必要手段之壹。其作用有:第壹,現代物流管理可以促進專業化分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業效率;第二,現代物流管理可以優化供應鏈的價值創造過程,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三,現代物流管理能夠使企業真正圍繞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理想”的服務。因此,我國應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提高企業競爭力。2.中國物流管理現狀據商務部統計,2003年中國國內物流業增加值7880億元,同比增長10.5%。物流業增加值占同期GDP的6.8%,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20%,成為拉動GDP增長和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2003年,國內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5594億元,增長11.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3.1%,占第三產業投資的21.1%。自2004年初以來,在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推動下,中國物流行業發展速度加快。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壹季度,全國社會物流貨物總額達到821820億元,同比增長31.7%。總的來說,我國物流管理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壹定的成績,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方法相對落後。主要表現在:2.1。企業對物流重視不夠。長期以來,我國很多廠家都是把生產和銷售環節作為重點,物流管理比較粗放。很多商家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非常重視降低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想盡辦法從這兩個環節尋找利潤,卻往往對物流中的潛在利潤視而不見。除了大多數大中型國有企業對物流認識不夠、重視不夠之外,許多地區和主管部門未能認識到物流管理對市場流通和經濟繁榮的重要作用,導致我國物流管理明顯滯後,對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力產生不利影響。買方市場的出現和中國加入WTO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物流管理。實踐表明,加強物流管理是企業從內部尋找利潤的有效途徑,也是企業提升外部競爭力的迫切要求。國家經貿委貿易市場局副局長狄建凱表示,中國企業的物流管理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專業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還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國外跨國物流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其成熟的現代物流管理體系優勢明顯,我國大中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物流體系迫在眉睫。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國內壹些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加強物流管理是提高企業效益的有效途徑,並開始建立現代物流管理體系,已經顯現出效益。例如,海爾集團通過實施物流重組,使物流能力成為海爾的核心競爭力,空調事業部采用先進的計算機系統管理現代化的物流中心倉庫。倉庫管理人員從389人減少到49人,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僅此壹項每年可節約12萬元。廣州商業儲運公司與全國130多個城市的儲運企業形成了運輸中轉網絡。通過相互協作,實現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日均商品倉儲量超過654.38+萬噸,商品運輸配送量超過654.38+0萬噸,形成高效的物流體系。2.2.權力下放。很多企業很難同時做到生產、采購、運輸、倉儲的規模經濟,同時造成資源閑置。比如倉庫壹般都是按照最大存儲容量來設計的。當沒有達到最大存儲容量時,壹些倉庫處於閑置狀態。企業管理者是否主動在市場上尋找客戶,利用這部分倉庫存放別人的貨物,即使想想也很少付諸行動。而且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規模小,提供的物流服務檔次低,利潤率低。在對57家企業的調查中發現,大型儲運企業(國內分公司8家以上)有8家,占14%;中型儲運企業(3至7家分公司)11家,占19.3%;大型交通運輸企業6家,占10.5%;中型運輸企業11家,占19.3%,其余21家為小型儲運企業。壹些小企業很難提供更高層次的物流服務來滿足跨國集團、It企業、醫藥企業等高科技產品企業的要求,低附加值的服務也導致利潤率極低。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物流企業規模都不大,有的甚至只是幾個人幾輛車。由少數大型傳統企業和實力雄厚的新興物流企業轉型而來的物流企業,仍處於轉型整合過程中或起步階段。沒有實力雄厚、規模和市場份額優勢顯著的物流龍頭企業,能夠在全國範圍內提供有效物流服務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說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有效的物流服務了。然後,很多物流企業在物流管理、組織和控制方面的經驗和技術比較差,運輸工具的裝載率、裝卸設備的裝載率、倉儲設施的空間利用率也比較低。整體物流運營效率不高,專業優勢不明顯,有時甚至比不上用戶自營物流的效率。而且國內很多物流企業的經營都屬於短期行為,只註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戰略。企業如果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制定長遠目標,必然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倒下。2.3.信息化和標準化程度不高。當今世界,企業的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而物流職能是企業的主要職能之壹,因此被譽為“第三方利潤源”,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物流過程本質上是壹個“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三流融合”過程。只有三者有效結合,才能真正達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因此,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基本模式,企業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然而,中國大多數企業的信息收集和處理效率很低。很多企業停留在紙和筆的時代,有的企業配備了電腦,但沒有形成系統,更談不上網絡。信息對於企業來說非常重要,是協調各部門的基礎。信息技術被視為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的主要手段。它不斷提高速度和能力,同時降低成本。新技術日新月異。現在,電子數據交換(EDI)、個人計算機、人工智能/專家系統、通信、條形碼和掃描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它們在中國企業中的應用程度很低。中國國民經濟經歷了20多年的快速發展,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各大行業的標準化建設也形成了自己的體系,而這些體系的形成並沒有考慮到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現有技術標準存在諸多差異,制約了物流的協同運作,尤其是在托盤、包裝、信息技術等通用設備和技術方面。鐵路、公路、航運、民航、工業物流系統都有自己或選擇不同的物流標準,形式多樣,版本各異。除了直接的經濟損失,還造成了人力、時間、效率等方面不可估量的損失。物流標準化的市場基礎薄弱,直接影響了物流標準化的實施。國家標準《儲運單位條碼》頒布後,實際應用準確率不足15%,未能達到規範物流條碼的預期目的。比如中國的集裝箱運輸只占總貨運量的20%,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5%。2.4.天賦。隨著跨國物流公司在中國業務的發展,物流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通過儲備和壟斷物流人才,為拓展中國市場做準備,顯然已經成為跨國物流巨頭實現其“中國藍圖”的關鍵壹環。為了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和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Ups需要擴大其在中國的員工隊伍。接下來,中國對人才的需求將涵蓋營銷、供應鏈解決方案、系統維護等物流相關領域。據業內人士估計,考慮到去年UPS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同比增長45%,今年第二季度出口量較去年同期飆升近70%,其對人才的需求將十分可觀。聯邦快遞官員表示,未來幾年,該公司每年將在中國增加300名員工。然而,在跨國物流巨頭需求即將大幅增長的同時,中國國內物流人才缺口也在擴大,短期內難以緩解。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顯示,國內物流人才需求缺口在60萬人以上。業內專家表示,未來7至10年,中國將處於物流人才需求的高峰期,人才缺口將繼續擴大。截至2003年底,全國已有47所高校開設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專業,在校生約5000人。到目前為止,中國有100多所高校開設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專業。據預測,未來五年我國對高級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將達到約654.38+0.5萬人。目前物流專業畢業生數量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這些問題不解決,將成為物流業發展的巨大障礙,無法應對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WTO的挑戰。2.5在物流管理體系方面。由於我國經濟管理分工精細,在各個領域設置幾個部門,自成體系,多頭並進。對於物流這種綜合性很強的行業,涉及的部門也很多,形成了“多元化”的管理體系。每個物流企業或機構只為自己的部門或區域服務,只對其上級管理機關負責,而相互之間很少有橫向聯系。這種縱向集中、橫向分散的物流體系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它表現出不適應性。物流系統的橫向分散不利於物流的統壹規劃,也導致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技術的落後以及物流專業人才的缺乏。物流系統的縱向集中造成了對物流管理的輕視。此外,設施結構不盡合理,現有物流設施的效率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 上一篇:成人學習英語的誤區和建議如下。
  • 下一篇:我想要壹個構圖來裝飾圖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