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動漫作品不壹定是最多的,但卻是最好的;也許不是最精致的,但卻是最認真的制作;它可能不符合國際標準,但它是中國最突出的傳統特色,它經常獲得國際獎項。
說到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就必須要說萬氏兄弟,因為1926中國第壹部動畫片《畫室大鬧》就是他們制作的,然後《回函》。抗戰爆發前,他們壹共畫了20多部漫畫,包括1935的第壹部有聲漫畫《駱駝之舞》,但65438中,萬氏兄弟的作品主要是模仿美國動畫,他們對此並不十分滿意。他們壹直在尋找讓動畫紮根於中國傳統土壤的方法。到了1940,美國動畫片《白雪公主》給了他們極大的震撼,他們下定決心要做出壹部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作品。他們組織了100多人參與繪圖,前後畫了2萬張圖,用了壹張。1941年,他們完成了中國乃至亞洲第壹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80分鐘的長度,以西遊記為原型的故事,著名演員白鴻等人的配音,中國山水畫風格的背景,吸收了中國戲曲藝術的造型設計,都讓這部動畫在世界電影史上占據了繼《白雪公主》、《小人國》、《匹諾曹》之後的第四位。而且中國的濃郁特色使其明顯不同於前三者。萬氏兄弟接下來想拍《大鬧天宮》,但由於投資方的問題,計劃失敗。新中國成立後,萬氏兄弟於1954年進入上海動畫電影制片廠,於1958年嘗試剪紙拍攝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後又以剪紙拍攝人參公仔、金海螺,而從191到65438,
白銀時代(1976-1990)
文革之後,動漫產業自然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而且上海美影在65,438+0972-65,438+0976期間拍攝的《小號手》、《小八路》、《東海哨兵》等65,438+07部動畫片,給後來的動畫創作理念:現實主義、教育目的蒙上了嚴重的陰影,使得動畫片定位於兒童。
改革開放後,動畫制作進入繁榮時代,湧現出壹批動畫制作制作部門,也改變了此前美影壹家獨大的局面。從1978到1989這十年間,這些制作單位共制作了219部動畫片,如《海鬧什麽》、《金絲猴妖魔》、《天庭奇觀》等。而且,此時的電視動畫片也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如《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兩代情的故事》等。總的來說,這是壹個比較平均的時代,出現了少量的全年齡藝術動畫片和大量的像黑貓警長這樣純粹面向兒童的主流教育動畫片,制作方式也基本沿襲了上海美影萬兄弟開創的體裁。沒有太多創新,也沒有吸收外界的先進經驗,但這壹時期的高產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夠精準。而且因為制作起點是給孩子看的,配音配樂明顯沒有以前那麽辛苦了。與此同時,日本也在從為歐美動畫制作簡單素材的階段穩步發展,逐漸學習和吸收歐美經驗,創造自己獨特的風格。
所以這個時代是白銀時代因為王小波曾經在小說《白銀時代》裏說過壹個謎語:未來的世界是白銀的。其實我們說的是熱寂理論中提到的宇宙熱動態平衡。所有的點溫度都壹樣,也就是說沒有什麽太突出的。這是中國動畫界從1976到1990給人的印象。如果把壹些優秀的作品考慮進去,或許應該認為是壹個準白銀時代。
黑鐵時代(1990-2002)
首先,上世紀90年代,各大動漫廠商開始與國際動漫產業交流合作。白銀時代的自滿結束了,數字化的生產方式取代了以前的手工繪圖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各系統生產單元的多元化發展,增加了生產數量;各種專業的、多才多藝的人才進入這個行業,大大提高了生產質量。但是,即使數量和質量都有所提高,由於制作動畫片是給孩子看的觀念,在題材上也沒有太大的突破。
其次,從65438年到0995年,中國電影放映公司對動畫片不再采取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政策,將動畫產業推向市場,改變了動畫片的生產狀態和經營模式,確立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理念。本來這是動漫產業商業化發展的絕佳機會,但也受限於上述制作理念。制作方只能做出適合孩子的教育類的東西,卻不敢有所突破。在相關教材中,他們甚至自豪地宣稱“中國動畫與歐美日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動畫相比,內容健康,精神向上,是適合對兒童進行各種傳統教育的作品”。
最後要說的是,這壹時期動畫片的發展方向從院線轉向了電視動畫片,動畫制作公司和企業的數量也發展到了120多家。大量連續的、系列的動畫片上映了,比如藍老鼠和大臉貓,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都是在這個時期制作的,所以看起來這個時期的動畫作品總長度比以前要長。比如2001,動畫片總產出是18000分鐘,但總起來看,好像實際上有7部動畫短片,42部系列片。也就是說,為了從播出部門拿到更多的播出費,集數越長越好,質量可想而知。
所以說這是壹個黑鐵時代,是因為電視臺為了滿足播出時間,大量引進了歐美日動畫片,而國產動畫片在內容、畫面、人員設計等方面都暴露出了嚴重的不足,尤其是在用傳統教育理念制作的動畫片中,往往是壹些孩子不正經地談論孩子,使得本該是觀眾的青少年紛紛青睞外國動畫片。表面上看起來,隨著制作單位的增加,制作的數量和質量都在提高,但實際上,正是在這個時候,大量觀眾“逃離”了,不再看國產動畫片,並將其視為幼稚和笨拙的象征。
在這裏,我想特別提壹下《蓮花燈》。雖然有很大的投入來制作,有著名演員配音,有著名歌手提供配音,造型也吸收了美國動畫的很多元素,但本質上還是沒有逃脫那個觀念的束縛:還是壹部以兒童為主要受眾的動畫,模仿迪士尼動畫的味道太重,只能算是這個時代的作品,無法超脫。畢竟看《獅子王》和花木蘭之類的東西總比模仿好。
迷茫的時代(2002年至今)
之所以要把2002年定為迷茫和復興元年,僅僅是因為《我為唱歌而瘋狂》的出現。也許這部52集的動畫會被指責為模仿作品,但我覺得更應該關註它的制作理念——它是第壹部面向青少年而不僅僅是兒童的動畫片鏡頭,這絕對是對以往動畫片只是兒童課外教材的觀念的重大突破。與這壹重要意義相比,其他所有缺點都顯得微不足道,因為它就像人類燒制的第壹件陶器壹樣。雖然醜,但標誌著從燒烤到烹飪的劃時代進步。
但我對唱歌很著迷,之後的《封神榜》《隋唐英雄傳》在創新突破舊觀念後並沒有更進壹步。他們並沒有圍繞動畫制作出豐富的周邊產品,年齡層面的突破也僅限於兒童和青少年,國內類似的作品也為數不多。大部分動畫制作單位還在以馬虎的制作態度、教育為主的制作理念、兒童為主的制作出發點制作所謂的兒童動畫。與同期電視劇制作相比,已經達到了制作後無法播出的飽和狀態。動畫的產量在2004年只有2萬分鐘,與電視臺規定的6萬分鐘播放時間相差甚遠。數量不夠就要引進,還要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這樣新世紀就會出現阿茲特克雄鷹戰士這樣的怪物。
有壹些動畫片改變了過去觀眾的定位;有各種進口漫畫,超出了以前的限制;有網絡提供的各種類型的日本、歐美動畫片;相應的,國產傳統動畫片被排擠到了很可憐的位置。雖然低年齡段還是有不少堅定的粉絲,但是稍微大壹點的孩子在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不會看國產動畫片,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是中國動畫的迷茫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