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管理。雞舍外要有運動場,雞舍內要設置休息架。飼養密度應為每平方米5只。早上放雞前註意調節屋內外溫差。可以先把房子的門窗打開,讓雞對外面的寒冷有壹個適應的過程,然後放在運動場,防止感冒。平時要餵吊菜,就是把飼料菜放高,促進其運動,幫助消化,增強雞的體質。每天保持照明13 ~ 14小時,自然光不足時打開電燈。冬季要增加飼養頻率,保證每只雞都能吃飽,這樣不僅有利於自身產熱,也有利於增重。
用白酒勾兌,每公斤飼料中添加30 ~ 40克60度白酒,可提高土雞產蛋率約65,438±08%,增強抗病能力。
飼料多樣化土雞的精飼料應以玉米、高粱、麩皮為主,青飼料以胡蘿蔔、白菜、菠菜為主。雞在產蛋期還應餵以豆餅、玉米粉、貝殼粉、魚骨粉等蛋白質和礦物質飼料,並保證每天充足的飲水。
充分利用飼料添加劑,添加0.05%氯化膽堿、0.15%蛋氨酸和適量天然酵母,可提高產蛋率3%左右。
做好消毒防疫工作。經常清理雞舍內的糞便和雜物,定期更換操場或雞舍內的墊料,保持雞舍幹燥衛生。平時註意用蘇爾溶液消毒並與中草藥混合,或用0.5%高錳酸鉀溶液飲水。
目前,許多農民仍然采用傳統方法飼養本地雞。這種“鬥米養壹斤雞”的方法,脂肪適當,肉質緊實,口感極佳,價格較高,易於銷售,但成活率低,飼養周期長,飼料消耗大,見效慢,收益低。如果在飼養管理中做好以下幾件事,不僅可以使雞毛光亮,保證肉的口感,還可以提高它們的成活率,縮短飼養周期,消耗材料少,見效快,收益多。
1.雞舍的結構可以由老房子改建,也可以另建壹個雞舍。雞舍內安裝有彈性塑料網或竹編網,網孔直徑為1cm,網距地面約10cm。舊房改建的話,前後都要開光窗和落地窗。采光窗距地面150 cm,地面窗距地面20 cm。
2.做好入雛前的準備工作。老房子改造的雞舍,用濃石灰水刷了1-2遍。無論是改建還是新建,都要嚴格消毒,搞好衛生,核實屋內的溫度調節和通風設施。
3.小雞的來源。為了減少外來雞帶來的病菌,達到品種純正,最好繼續種雞,自己種雞。①種雞選擇明亮、健壯、生長快的純土雞。母雞體重約1.6公斤,公雞體重約1.6-2.25公斤,雌雄比為1: 10。哥哥姐姐雞不適合種雞。(2)養殖戶用母雞孵小雞時,為了統壹小雞的年齡,除了保證均勻餵養和及時保質外,先孵出的母雞都是空孵(雞窩裏不放雞蛋),但空孵時間不得超過7天。中規模化養殖要用孵化器孵化小雞。
4.科學管理。①雞進入育雛室,第壹周每平方米50只雞,分成壹組,在彈性塑料網或竹編網上鋪上新鮮幹凈的幹稻草。鋪草的厚度應該是小雞的糞便能從它的縫隙中落到地上。第二周,每平米40只鳥,把草去掉,雞糞直接通過網落到地上。第三周每平米30,然後10。②雞按照年齡、力量、大小、性別分組飼養。③雞舍第壹周溫度為32℃,以後每周下降2.5℃,達到自然溫度265438±0℃時降溫。④采用1小時光照,3小時黑暗的4小時周期性間歇光照法,使雞有適當的活動和休息,促進土雞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節約用電。光照強度是指白天日光窗的光照強度。⑤雞在25日齡時才能放牧,這是保證高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壹。
5.預防措施以預防為主,每天觀察雞的飼養和飲水情況。中國雞和大雞在棲木上過夜,成雙成對,各就各位,有利於經常檢查雞糞,找出相應的病雞。另外,病雞進屋不能在棲木上飛;雞出門,病雞不會飛離棲息地;重病的雞會從棲木上掉下來,我們可以據此找到病雞。發現病雞應立即隔離,每周清糞工作1次。雨雪天氣嚴禁放牧,以免弄濕雞毛,使雞著涼。應提前檢查放牧地點,死亡動物應立即拋棄,防止雞中毒。
近年來,壹些地方的養雞戶利用荒山荒地養雞。由於地勢新鮮,環境幽靜,雞可以自由活動,曬太陽,洗沙子,吃天然飼料,從而增加營養,減少疫情感染,降低飼養成本。實踐證明,利用荒山荒地,壹個農民壹年可以養2000-3000只商品雞。公雞賣肉,母雞下蛋,毛收入可達90-654.38+0.4萬元。除雞、補精、防疫費用6-9萬元,凈收入3-5萬元。第壹,荒山荒地的選擇和雞舍的建造。選擇遠離繁華地區。雞舍建在山中,地勢高,背風向陽,土地平坦,容易防止動物傷害和疫病。竹木搭成人字擡架,兩邊滴水檐1.5米高,茅草屋頂。竹片環繞,冬暖夏涼。雞舍的大小取決於雞的數量,壹般每平方米10-15只。在荒山荒地搭建壹些遮蔭棚給雞遮風擋雨。值班室和倉庫就建在雞舍旁邊。第二,養雞。40日齡土雞生長迅速,代謝旺盛,但體溫調節功能尚不完善。餵食要做到以下幾點:1,飲水,開食。雛雞在舍內12小時後,可餵些溫開水或5%葡萄糖水,增強體質,便於胎糞排出。生長24小時後,可以每2小時餵壹次碎米和熟蛋黃(每100只雞3個蛋黃)。第三天餵配合飼料。參考配方(%):玉米粉53.2,麩皮8,豆餅粉22,菜籽餅粉6,魚粉6,骨粉2,貝殼粉2,復合維生素0.5,鹽0.3。每天餵它6次,讓它吃。2.溫度、濕度和光線的調節。1-7日齡32-30℃;8-14日齡30-27℃;15-21日齡27-24℃;22-40日齡,24-21℃,如果達不到棚溫,就要人工補料。屋內相對濕度60%-65%,每天要光照20-23小時。15天以後減少到13-15小時,30天後采用自然光照。第三,養小雞。41-120日齡的雛雞應單獨飼養管理。1.小公雞的飼養。100-120日齡體重1.25-1.5公斤的公雞可以上市。為了使其按時達到出欄體重,需要按照雛雞的配方供應全價飼料,讓其食用。吃好,少運動,多睡覺,促進增肥增重。對於大而瘦的雞,可以加入油渣和植物油腳,促進育肥。2.餵養小母雞。如果把商品雞賣掉,可以當小公雞養。如果養殖蛋雞,采取限制飼養,適當降低熱能比例。每天餵2-3次,早上少餵,讓它多活動,在荒山荒地多吃天然飼料;中午很少或沒有餵食;晚上進屋前餵。120日齡,轉入蛋雞舍飼養。四、蛋雞飼養1,增加飼料營養。科學搭配配料,提高飼料中蛋白質含量,是提高土雞產蛋量的重要措施。參考配方(%):玉米粉62,小麥粉17,豆餅粉12,魚粉4,滑石粉1,貝殼粉2.6,生長素0.5,復合維生素0.5,鹽0.4。產蛋率50-60%時,每只雞每天飼餵105-110g;產蛋率在80%以上,就要讓雞無限吃。每天早上少餵食,把雞放在荒山林地裏自由進食;中午用足夠的材料和水填充遮蔭棚;太陽下山後,把雞帶回雞舍餵養。2.創造壹個合適的環境。土雞的產蛋性能在15-25℃不會受到影響。夏季要防暑降溫,搞好衛生,提供足夠的飲用水;冬天保暖防寒,不喝涼水;照度應達到每天14-16小時,亮度應為每平方米10瓦。飼養環境要保持安靜,尤其要防止鳥獸的騷擾。另外,每4只雞要準備1產蛋箱,避免搶窩。3.適時淘汰老雞。本地雞壹般在壹個產蛋年內出售。從早春到春節前已經生產了壹批雞蛋,可以作為肉雞出售。這時候賣的價格好。如果雞源困難,可以在產蛋壹年左右的時候強制換羽,提前恢復產蛋,第二個產蛋年繼續出售。五、防疫滅病。土雞雖然抗病能力略強,但還是會感染壹些疾病。最好采用類似於普通雞的綜合免疫預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