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野生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1)
屬於普通野生稻細胞質雄性不育,主要有野敗型、矮敗型和紅蓮型。
①野生敗育雄性不育系。野敗是原產於海南島崖城的普通野生稻花粉敗育植株的簡稱。其主要特征是匍匐植物,分蘗能力極強,葉窄,粒小,芒長,易掉粒,葉鞘和穎尖呈紫色,柱頭發達外露,花藥薄而黃,花藥不開裂,花粉異常敗育。
由野生不育細胞質育成的質核不育系統稱為野生不育系,是我國雜交水稻生產中應用最廣、規模最大的不育系類型。70年代初,湖南、江西、福建、廣西等省(區)將野生敗育原種與栽培稻品種雜交回交。先後育成了二九南1 A(白燁/6044/二九南1)、珍汕97A(白燁/珍汕97)、V20A(白燁/6044// 71-72//V20)、V。
②矮敗系。矮敗是江西省東鄉縣發現的壹種矮生野生稻的簡稱。野生稻株型矮,匍匐,分蘗力強,籽粒細長,芒短,葉鞘無色,柱頭發達外露,花藥薄而不裂,乳白色有水漬,套袋和自花授粉能力弱。吳讓祥以“矮敗株/朱軍//謝榛1”為母本,再以柱頭外露率高、抗病性強的謝軍/文選青//秋糖早5號(簡稱協青早)為父本,連續雜交回交,獲得壹個不育性穩定的不育系,命名為矮敗協青早A(吳讓祥,1999)。
③紅蓮不育系。以紅芒野生稻為母本,早秈蓮塘早為父本,通過雜交和回交,先後育成了華矮15A、青田矮A、叢廣41A、粵臺A等壹系列同源不育系(朱應國,2000)。紅蓮不育系與野敗的恢復系關系不同,可以利用野敗的保持系。
④其他類型的普通野生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普通野生稻原產於中國,廣泛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雲南、湖南、江西、福建和臺灣八省(區)。許多育種家利用不同生境的普通野生稻選育出壹些野生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如廣西農科院用崖城野生稻育成廣選3a;廣東肇慶農業學校從洋縣野生稻中選育出楊野朱楨矮A、楊野振龍13A等不育系。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從藤橋野生稻中培育出藤野二九青不育系。
(2)秈型栽培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
在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選育中,利用從國外引進的秈稻品種和我國的秈粳品種作親本,育成了壹批普通栽培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壹些突出類型如岡型、D型、銀水型和赤焰松型已在生產中使用。
①岡細胞質雄性不育系。1965,四川農業大學以從西非馬裏引進的高稈栽培稻品種Gambiaka kokoum為母本,以我國矮稈品種南特為父本,進行地理遠緣種間雜交,利用與其後代分離的不育株育成不育系。主要有1975育成的岡朝陽1A(岡比亞卡/矮南特//69-641//72-192/4/朝陽1A)和岡兒久愛7A(岡比亞卡/矮)。
②D細胞質雄性不育系。1965,四川農業大學利用從西非馬裏引進的高稈秈稻品種Dissi D52/37,與中國矮稈南特進行地理雜交,選出雄性不育株,再與其他品種轉育成為不育系。其中1979選育的D珍汕97A(迪斯D52/37/短腿南特//意大利B//汕頭-1)和1985選育的D297A(迪斯D52/37/短腿南特//意大利B/)。D型不育系的恢復關系與野生敗育系相似,開花習性較好,異交率較高。
③內含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從印尼水田谷6號中篩選出細胞質雄性不育株,然後轉育到其他品種中產生不育系,恢復與保持的關系與野生敗育相同。珍汕97與IR665雜交,再與銀水珍定A雜交,選育出生產上利用面積較大的不育系ⅱ-32a。
④赤焰松細胞質雄性不育系。1984,武漢大學在鄂西稻農品種馬尾年中發現花粉敗育的不育株。不同品種雜交試驗結果表明,珍汕97、V20和協青早選保持雄性不育性較好。協青早選具有米質高、抗性好的優點,因此選擇協青早選作為輪回親本回交,在1986中育成,命名為赤焰松A不育系(馬尾粉/協青早選)。1990對不育系保持系進行轉化,通過保持系/保持系選育出新的赤焰松不育系。協青早選/珍汕97和協青早選/ⅱ-32B的穩定植株與赤焰松A雜交,經過多代回交,已轉育出10多個赤焰松不育系,其中赤焰松武進2A和武進3A以1997通過湖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⑤秈稻細胞質粳稻不育系。我國秈粳雜交選育的粳稻不育系主要有兩種類型:BT型和雲南型。日本從1966育成的BT型泰中65a不育系的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來自印度秈稻品種Chin Surah Boro。從1972引入中國後,湖南省農科院以日本優良粳稻黎明為父本,與臺中65a不斷雜交回交,進而轉化為保臺型黎明A及其相應的保持系黎明b。在黎明A的基礎上,遼寧省農科院以日本品種靈修、秋光為母本,安徽省農科院以當地的優選晚2號為父本,育成了靈修A、秋光A、優選晚2號A等BT不育系
⑥粳型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在雜交粳稻三系育種中,雲南農業大學等科研人員在1965考察了該省保山地區。在臺北8號(粳稻)田,收集了壹些自然雜交植物的低結實種子,帶回溫室種植。第二年開花時發現壹株不育株,判斷為雄性不育,推測是由雲南高海拔秈稻與臺北8號雜交而成,雲南型紅孵A是通過與粳稻品種紅孵A測交回交而育成的, 然後與臺中31雜交回交,育成雲南型臺中31A及其相應的保持系B。遼寧省農業科學院以雲南壹號臺中31A為母本,日本品種金峰為父本雜交回交,育成金峰A和B。華中農業大學以雲南型紅帽阿英為母本,華粳65444為父本雜交回交,育成雲南型華粳14A和B 雲南農業大學先後育成10型粳稻不育系,命名為雲南1型至雲南10型(蔣誌農,1996)(表2-15)。
表2-15雲南1 ~ 10不育系
從表2-13201可以看出,秈粳雜交(雲南3型和5型)、高原粳稻雜交和平原粳稻雜交(如雲南4型和6型)、普通野生稻與亞洲栽培稻雜交,都能產生不育株或低育株,最終育成不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