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數字》講稿1【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幼兒園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們對幼兒園課程有了新的認識——幼兒園課程需要生活化,課程要遵循幼兒的生活和經驗。在大綱中,科學領域的價值取向清晰可見:我們可以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讓孩子了解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理解。當前社會已經進入數字時代,數字隨處可見,並且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無窮力量。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孩子,每天也會接觸到出現在不同地方,扮演不同角色的數字。本次活動是以兒童生活為課程開發新的生長點,將兒童的學習與其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突出科學領域知識“情境性、程序性、主動性、體驗性”特點的嘗試性活動。設想通過類似的數學活動,可以達到以下目的: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讓幼兒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從生活經驗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
活動目標:
1,能從活動中感受和體驗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提高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2.鞏固對數字的理解,進壹步感知數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活動準備:
1,每個孩子帶壹個上面有數字的物品;上課前和父母壹起尋找生活中的數字。
2.數字卡:2,4,5,7,8。
3.孩子要有壹套操作資料:壹套活動圖;每張桌子上都有壹盒印泥和幾張電話卡;號碼紙。
(1)引言:
1.溝通:妳帶了什麽?以上數字有什麽用?
2.互相交流。
(2)遷移經驗,感知數學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1.除了這些,妳在生活中哪裏見過數字?這些數字是幹什麽用的?
2.看生活中有數字的真實圖片。
3.如果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麽樣?
(3)數字遊戲——鞏固對數字的理解,感受數字的樂趣和神奇。
1,每人壹張號碼紙。
2.老師對數字進行編碼,孩子們核對數字,看是否與老師編的數字相同。
(4)兒童制作電話號碼。
從孩子自己的生活用品入手,容易喚起孩子的生活體驗,提高活動興趣;激發孩子說話的欲望,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做鋪墊。
為每個孩子提供交流表現的機會,培養孩子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分享意識。
利用教學媒體展示生活中帶有數字的圖片,進壹步讓孩子感受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字與我們的密切關系。
體驗數字對生活的重要性。
通過遊戲鞏固孩子對數字的理解,感知數字排列順序的多樣性,體驗數字的樂趣和神奇。
進壹步讓孩子感知數字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生活中的數字”講稿2壹、演講材料
我說課的內容選自大班數學領域中生活中的數字。“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生活中的找數活動是靈活而豐富的。根據大班的年齡特點和現有的生活經驗,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好奇。《綱要》指出:“教學活動的選擇既貼近兒童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兒童的閱歷和視野。”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活動。
第二,說出活動的目標
根據孩子的認知和理解水平,我把這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知道數字可以代表不同的含義,理解數字與壹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2.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字,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要做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時時有教育,以互動、開放的研究理念,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所以我采用了操作法和互動法,設計了遊戲形式,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
四、說和學的方法:
在這項活動中,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讓孩子在遊戲和實際操作中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周圍生活中的數字,體驗數字與人的生活的關系。這個活動讓孩子自始至終處於壹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動詞 (verb的縮寫)談論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了解數字的不同含義,知道數字與妳的生活息息相關。-大班幼兒的思維仍然是直覺型和行動型的,主要依靠行動,需要親身體驗,在操作探索中發現事物的特征。他們對數字的理解只停留在“每個數字都有不同的形狀”這壹點上。數字是什麽意思,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麽用?孩子的概念很模糊。雖然他們在生活中接觸到大量的數字,但他們幾乎沒有思考和理解這些數字意味著什麽。因此,讓孩子“體驗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字”是這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六、表示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復習識別數字。——激發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老師隨機抽取數字卡,孩子讀數字。
2.談談生活中的數字:了解生活中的數字以及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講述和猜測,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拓展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
(1)說說妳找到的號碼。小朋友介紹自己找到的數字,說什麽意思?
(2)認識特殊數字“119”、“110”、“120”和“114”,請幼兒談談上述數字的特殊意義。
3.討論活動:認識數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進壹步讓孩子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用途,體驗數字與我們的密切關系。
問:如果沒有數字會發生什麽?引導孩子理解數字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門牌號有什麽不便?
總結:數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字可以代表聯系電話,時間,年級,地址等。生活不能沒有數字。
4.設計名片:數字的應用。——孩子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為自己設計名片,讓每壹個孩子都參與其中,從而體驗成功感,使孩子對數字產生極大的興趣,鼓勵孩子在生活中積極觀察事物和使用數字,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1)孩子自己選紙設計名片,要求正確書寫家庭電話號碼。
(2)與好朋友互遞名片。
七、活動預測效果:
在這次活動中,我采用復習讀數的方式導入,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氣氛活躍,而重點部位的教學采用動手實踐,保證數學活動的效果。這個教學活動環環相扣,讓孩子在學校玩,在中學玩,讓新知識得到鞏固和利用。
“生活中的數字”講稿3壹、教材
此外,小學課程改革已於今年全面展開。翻開小學壹年級的數學課本,可以看到,插圖形式在幼兒園已經隨處可見,內容和層次也向下延伸,更註重所學的數學對孩子是否有用。比如,在學習了10和20以內的數字後,有壹個讓孩子尋找“生活中的數字”的運算活動。所以選擇這個活動,可以說是為壹年級做鋪墊,積累更多這方面的經驗,也是為以後的生活做準備,以實踐兒童數學教育為主要目的的活動。
本次活動是以兒童生活為課程開發新的生長點,將兒童的學習與其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突出科學領域知識“情境性、程序性、主動性、體驗性”特點的嘗試性活動。設想通過類似的數學活動,可以達到以下目的: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讓幼兒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從生活經驗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
二、活動的基本流程:
既能了解孩子的生活經歷,又能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1)發散思維,哪裏有數字,有什麽用。
⑵使用新的教學媒體展示生活畫面。
⑶討論:沒有數字會怎樣。
第三,遵循數學“源於生活,於生活,為生活”的原則,設計活動。
1,捕捉生活的素材——來自生活——生活的內容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要關註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捕捉貼近幼兒生活的素材,選取幼兒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以生活數學為例,讓幼兒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性、趣味性和豐富性,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1)孩子自己的生活用品,孩子每天看到、接觸到、需要的,上課用的。對他們非常熟悉,有壹定的經驗,可以引起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大膽說出自己所帶物品的名稱和上面數字的作用。教師收集生活中不同場景中帶有數字的物體的圖像,供兒童觀察。因為來自生活,所以孩子願意看,願意說。通過看和說,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通過捕捉生活素材,讓孩子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更有利於調動和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運用生活經驗——生活在生活中——探索生活。
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在生活中,植根於現實。充分利用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數學活動,可以使兒童認識到數學的真正價值,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更有利於增強兒童的數學應用意識。如①數字遊戲活動。通過五個數字的遊戲,編碼,中獎,壹方面是鞏固孩子對數字的理解,另壹方面是讓孩子感受到數字的樂趣和神奇。生活中中獎是常有的事,孩子也有壹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孩子在遊戲中積極性很高。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知道許多數字可以編成許多不同的數字,從而體驗到數字的樂趣和神奇,以及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2對於“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麽樣”這個問題,孩子也有自己的體會。比如沒有車號,乘客就不知道坐哪路車;如果鬧鐘上沒有數字,妳就不知道上班或上學的時間;如果電視上沒有頻道號,不知道很難找到想看的電視節目,等等。通過壹系列的活動,孩子們可以了解沒有數學的生活,這對生活有很大的價值。從而培養孩子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孩子用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
3.回歸生活空間——用在生活中——實踐生活。
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以致用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生動體現。在教學中,要再現生活場景,引導幼兒回歸生活空間,在生活空間中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感受,激發幼兒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提高幼兒在生活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課堂上,老師很自然地啟發和引導孩子用數字來幫助:老師和學生留下電話號碼的活動也是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解決了以後聯系師生的方式。這個環節很簡單,卻能啟發孩子將所學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讓數學與生活攜手並進,聯系生活學習數學,是新大綱的基本理念,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方式。我們應該致力於使數學知識與兒童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系,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只有這樣,傳統教材才能重現生機和活力;讓傳統課堂充滿個性和靈氣!
本文從新課程的視角,對大班中的“生活中的數字”活動進行了反思。
這次課程改革再次重申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壹個孩子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新課程提出要把關註兒童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兒童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參與熱情、情感體驗、探究和思考過程中的行為等。,即關註孩子如何學習。通過了解孩子在課堂上如何討論、交流、合作、思考、得出結論及其過程,來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因此,新課程提出了“以學促教,以教促學”的響亮口號
1,老師教的方式和孩子學的方式
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註重自主、合作、探究;教師也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造者和組織者,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和促進者。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比如:
(1)在課堂上,兒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風格得到更多的體現。讓孩子們尋找上面有數字的生活物品。第壹,孩子要遵守自己的生活物品,上面要有數字。那麽,研究文章上的數字有什麽用呢?這個尋找的過程是孩子自主學習和探索的好過程。也是為了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信息和經驗體系,把老師的角色從“教”變成“導”。
②近年來,兒童的主體性成為教育工作者關註的焦點,教師與兒童的交流更加多元化、平等化。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需要形成師幼之間的心靈溝通和情感交流。因此,在課堂上安排孩子的同伴交流(老師作為孩子的學習夥伴,也帶著物品參與其中),上面物品名稱和編號的作用,不僅為每個孩子提供了交流表現的機會,也培養了孩子合作學習的意識,從中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與兒童的學習風格相比,教師的教學風格更多的是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和組織者,是兒童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和促進者。比如,為了讓孩子體驗數字的樂趣和神奇,感知數字順序的多樣性,老師們設計安排了玩數字遊戲,讓孩子在認數、編碼、頒獎的情境中主動學習,感受數學的巨大魅力。
(4)教師收集生活中相關的數學內容,讓孩子觀看教學媒體。直接來說,可以讓孩子知道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擁有數字化生活很方便。間接的可以進壹步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激發孩子在未來更加關註生活,探索生活。
2.教師課前準備的重點和備課的方式。
“以學帶教”讓老師更加關註孩子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反應,思考相應的對策。除了寫教案,老師還需要走到孩子們中間,了解他們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關心的話題。教學活動的設計也得到了改進。比如:①教案設計與“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兒童的學習行為”並行。教師的“教”必須以孩子的“學”為基礎。並不是教案設計得好,就好。現實條件下,要求教師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課堂教學要靈活,更要註重教師的課內機智。
(2)課前準備中的材料準備,比如讓孩子自己帶家裏的物品,上面有數字,非常方便快捷,家庭之間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可用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不像以前上課,要花費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制作大量的教具。
由此引發的壹些思考:
1.大綱中對數學教育的論述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形式上看似減少了,實際要求並沒有減少。在某些方面,它得到了改進。它強調數學教育是生活化的。所以,對於我們教育從業者來說,必須考慮:如何選擇內容,選擇什麽內容?《綱要》還強調——讓孩子在快樂中獲得相關的數學經驗,這涉及到:課程如何設計?顯然,這對我們的幼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句話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真的會學習,孩子學習的積極作用確實讓我們有成就感,但是它的消極作用就是孩子不感興趣。那麽,這種想法能讓孩子持續地、蓬勃地發展嗎?值得思考。所以我們迫切需要解決兩個問題,壹是如何找到內容,二是提供大量資源幫助老師,讓他們早日上路。
3.以前課堂教學比較註重數學知識,但是孩子學了不會用,結果對數學失去了興趣。現在老師們都在探索讓孩子運用數學知識的方法。從數學感知和數學意識教育的角度來看,如何在更深層次上將數學應用到生活中,還比較欠缺。教師缺乏探究活動中所蘊含的數學教育因素的能力,這是數學教育在生活中更追求的壹個方面。
數學教育生活化的轉變,其實是教師要準備的問題。原來的準備內容現在強調從孩子的發展和原有經驗的角度出發,為孩子準備壹個合適的環境。我們已經站在了孩子的角度,卻沒有走進孩子的世界。但是,只要我們掌握壹個原則:孩子是否快樂、積極、有需求、有興趣,我們探究的形式就可以靈活多樣。只要我們堅持幼兒數學源於生活,存在於生活,運用於生活,充分發揮我們教師的主體性,成為教學研究者和自省者,努力成為課程教材開發和設計的主體,那麽我們的孩子壹定會在快樂的童年中收獲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