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著晶瑩紅果的小棍,像亂箭壹樣全插在綁著稻草桿的草靶上,微微伸出街心,誘惑著路人。甜而不膩,酸酸的,咬下去,砰砰嘎吱響,嘴裏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開心的聲音。
北京春節的象征。
那年冬天,“糖葫蘆,糖葫蘆……”在老北京的小巷裏都能聽到。春節糖葫蘆大減價。《京華春夢》壹書記載:“大年三十遊於廠”。“我要是逛累了,就買紙花,是大串的糖葫蘆,插在車邊。”
時至今日,價廉物美的糖葫蘆依然是北京家喻戶曉的小吃。現在它不僅在春節流行,在五壹和十壹假期也很流行。越賣越旺。品種很多,除了紅果(山楂),還有山藥、山豆角、橙子、菱角、香蕉、獼猴桃、釀蜜紅果等。
小糖葫蘆治好了疑難雜癥。
糖葫蘆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說它起源於南宋邵熙時期。那壹年,皇帝的寵臣黃貴妃生病了,禦醫用了很多貴重的藥,都沒有什麽效果。皇帝看到自己心愛的公主壹天天憔悴,也是壹天比壹天難過,最後只好貼出求醫的名單。
壹個江湖郎中進宮,給黃貴妃把脈。他說:“只要用冰糖和紅果(就是山楂),每餐前吃五塊、十塊,半個月就好了,才生病。”剛開始大家都是半信半疑,還好這種吃法很對貴妃的口味。黃貴妃服用後,如期痊愈,皇上自然歡喜,開始皺眉。後來,這種做法傳到了貴妃身上。
現代醫學試驗證明,山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和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身體的“腸道清道夫”,有利於食物消化和廢物排泄。此外,山楂還含有多種活性物質,具有擴張血管、提高心臟活力、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的作用。也許是黃貴妃吃的山珍海味堆積在消化道而致病,而小山楂正好對癥。
做糖葫蘆關鍵看火候
做糖葫蘆既簡單又不簡單。關鍵技術是煮糖。冰糖其實就是砂糖,放在紫銅或者黃銅的大勺子裏煮。做菜的時候要註意火候,吃的時候容易粘粘的。熱度太強,不僅顏色重,吃起來也苦。其次,壹定要把握好稠度,這樣厚的不會蘸,薄的會掛。另外要把山楂的核去掉,但是要用刀在山楂中間翻。取出核後,用竹簽穿上,然後在煮沸的熱糖裏滾。熱糖冷卻後會變成晶瑩剔透的糖葫蘆。
因為糖的質量、烹飪工藝、山楂的質量不同,冰糖葫蘆的質量自然也不同。以前老百姓覺得糖葫蘆做的最好的是兩個地方,壹個是東安市場,壹個是北京琉璃廠的鑫源齋。壹到農歷十月,這兩家公司的糖葫蘆就開始上市了。如果去過東安市場的人沒有在那裏吃過糖葫蘆,那就太遺憾了。在當時,鑫源齋的糖葫蘆被視為冰糖葫蘆中的極品。梁實秋先生在《雅舍談吃》壹文中記載,糖葫蘆“作得最好,不用竹簽,每壹個山楂或海棠都是獨立的,所用的果子又大又幹凈,裝在襯著油紙的紙盒裏,被客人擡走”。
冰糖葫蘆裏的快樂童年
我的壹個朋友是糖葫蘆的崇拜者。不管是不是過節,她總是時不時買幾串回家。她告訴我,她從小就特別喜歡吃糖葫蘆,那種酸甜的味道對她有很大的誘惑。每當她聽到“糖葫蘆……”,她總是先跟父母求情,然後和姐姐哥哥壹起出去買。那時候她經濟困難,壹串糖葫蘆錢就能買五個饅頭。不是每個成年人都能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她媽媽受不了孩子們的懇求。她總說女孩子不能太貪心,從兜裏掏出錢包給她錢買。
她詩意地說,“糖葫蘆簡直就是我們快樂的童年。妳看,糖葫蘆又紅又圓,不就像我們小時候紅又圓的臉嗎?”當我們吃糖葫蘆長大的日子,不就像壹座山紅了壹個個竹簽嗎?所有的女孩都喜歡吃糖葫蘆,沈浸在甜蜜的夢裏。"
糖葫蘆好吃,歌也甜。
1997年,流行歌手馮曉泉的歌曲《糖葫蘆》紅遍全國,並獲得中國十大金曲獎。桑松:“都說糖葫蘆是酸的,酸裏裹著甜...糖葫蘆用竹簽看著,象征著幸福和團圓,把幸福和團圓連成壹串,沒有煩惱和煩惱……”它唱得多好啊!把幸福和團圓聯系起來,不憂不煩,充分表達了普通人對幸福的美好願望。